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冷藏浸酸蚕种,存库时间短、在蚕种浸酸整理时又要求当日完成比重、称量、装盒等工序,以丙胚子入库抑制.由于时间短,一些不良卵不易干瘪,给盐比淘汰不良卵带来一定困难,往往装盒蚕种的不良卵残存率较高,影响蚕种质量.鉴此,我们在1991  相似文献   

2.
<正>目前我省所生产的蚕种80%来自农村原蚕点,由于原蚕点生产条件、技术条件、管理水平等客观因素的制约,时有蚕种分段不清,卵龄开差大,脱落卵多、不良卵多,杀蛾时间不规范、产卵室温度高,运输途中遇闷热遭雨淋等情况发生,造成冷藏浸酸蚕种孵化率下降.笔者通过近几年的冷藏浸酸实际工作实践,认为要提高冷藏浸酸蚕种的孵化率,在冷藏浸酸工作中要注意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对秋制越年蚕种冬季浴消时施行浸酸消毒,分离不受精卵,以利提高蚕种质量,增加蚕种数量.试验3年来,平均良卵率提高1.14%,淘汰率降低了 5.26%.  相似文献   

4.
蚕卵干燥是秋种浸酸或冬季浴种中的一项重要工序。缩短干燥时间,是保证蚕种品质的重要一环。目前蚕卵干燥普遍采用梯形架蚕筐,蚕筐内铺防于纸,上摊少量蚕卵,在晾种室内备有横向排风扇吹风,以加强室内气流,促使加快于燥时间。但这种蚕卵干燥法,干燥时间长,特别在秋种浸酸时,则接触自然高温的时间也长,且劳动强度大,工效低,占用晾种室面积大。为此设计一种  相似文献   

5.
摘要本文对广西家蚕短期冷藏浸酸种孵化不良的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主要影响因素有:蚕种遗传因素、蚕种卵质不充实、蚕种补种不当造成卵龄开差大、蚕种入库时间与冷藏时间把握不当、蚕种浸酸技术把握不当、其他管理不当等,提出通过提高蚕种质量、减少蚕卵卵龄差、准确把握蚕种入库时期、掌握好蚕种浸酸技术、加强人员管理这五个方面的措施来提高广西家蚕短期冷藏浸酸种的孵化率,为蚕种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周卫阳 《江苏蚕业》2006,28(2):19-21
<正>春制蚕种冷藏浸酸主要供应秋用蚕种,实际生产中冷藏浸酸蚕种容易出现孵化不良、死卵多等问题,提高冷藏浸酸蚕种的孵化率,确保秋用蚕种质量,是蚕种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1 蚕种冷藏浸酸的生物学原理分析冷藏浸酸蚕种在产卵后25℃左右保护约2d后开始冷藏,冷藏过程中蚕卵的滞育进程虽然迟缓下来,但不停止,至少在冷藏开始后20-30d内蚕卵没  相似文献   

7.
汤庆坤  韦伟 《广西蚕业》2004,41(1):29-31
从种茧中选出与该品种特性不符的不良茧及发育不良蛾单独制种,与正常蛾所制蚕种对比,结果表明:不良茧和不良蛾所制蚕种的毒率明显高于正常蛾所制蚕种的毒率;不良茧和不良蛾所制蚕种的合格卵圈率明显小于正常蛾所制蚕种不良茧和不良蛾所制蚕种的不受精卵圈率、不产卵蛾圈率、卵量不足蛾圈率均大于正常蛾所制蚕种,因此,种茧选择和母蛾选择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蚕种毒率和提高蚕种品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夏秋蚕品种兰天×白云、新杭×科明,新杭×白云发生生种较多,作春制冷藏浸酸种时油于生种经冷藏浸酸后,比重仍与良卵无明显差异,所以盐水比重时无法将其除去,往往会达不到合格标准.为提高成品良卵率一般采取蚕种进库后在库内逐批逐张刮除生种,但因生种分布在良卵间,在刮除时不仅损失良卵较多,而且难以除净,不少批次在没酸比重时还是达不到合格标准的要求.如本库1993年兰天×白云10个批中有8个良卵率达不到97%的标准;1994年新杭×科明32个批中有19个批,新杭×白云9个批中有 5个批;1995年新机×科明7个批中有6个、新杭×白云32个批中有12个批达不到合格标准,而对生种多比重不合格的蚕种只能用人工挑选.这不仅化工多,费用大,同时由于大批人员集中在库内挑卵,使库房温度升高影  相似文献   

9.
种茧粒重对下代卵质有一定影响,当公斤茧粒数开差超过120粒时,下代蚕卵比重开差将超过.012,导致难以剔除不良卵或良卵的丢失,并增加蚕种浸酸、催青等技术处理的难度,建议根据公斤茧粒数不超过120粒为级差,分级制种。  相似文献   

10.
即时浸酸散卵蚕种在催青期通过二次风选,较在催青前用盐水比选剔除不良卵更为有效,良卵率提高;同时,风选比盐水比选对蚕卵生理造成的损害程度小,实用孵化率提高,催青死卵、白死卵等减少,避免蚕种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11.
计宏伟 《江苏蚕业》2010,32(2):19-20
蚕种是蚕茧生产、丝绸生产的基础,蚕种是一种特殊的鲜活生物种子,蚕种生产各环节的特殊性决定了蚕种生产的计划性和管理的重要性。因此,在蚕种生产过程,提高蚕种质量,显得十分重要。近年来在蚕种生产过程中,不良卵特别是不受精卵的发生量有所增加,使得良卵数减少影响了蚕种产质量。为此,尽量减少不受精卵,  相似文献   

12.
我场是原蚕饲育区,一般春期是种茧育,秋期是丝茧育,桑园土壤多数酸性(PH4.5~5.5)、蚕农习惯偏施氮肥,不重视施磷、钾肥,更不重视改良土壤.因此,蚕种不良卵较多,卵质不够充实,浸酸时层次不清,浮游卵较多.为探索降低蚕种不良卵的途径,1980年秋期开始,进行磷素添食试验,经过三年三期试验,初步发现用  相似文献   

13.
散卵蚕种是现代蚕种生产中最优良最合理最先进的采种形式,它的主要优点是:(一)进行盟水选种,选去死卵不受精卵和比重过轻过重的不良卵,使蚕种卵粒匀净孵化齐一,提高蚕种品质。(二)卵量有一定的规格,便于蚕业推广部门和从事蚕业生产的农业生产合作社或个体蚕农能够正确的估计需用桑  相似文献   

14.
家蚕雌蛹冷藏对人工孵化处理蚕种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蚕蛹期冷藏是蚕种生产上普遍使用的方法。苏5×苏6(正反交)和苏菊×明虎(正反交)等江苏省现行蚕品种,羽化前日的雌蛹冷藏对蚕种质量有显著不良影响,主要表现为不受精卵率增加,孵化率和孵化整齐度下降。10℃冷藏的影响程度显著超过5℃冷藏,冷藏4d的影响显著超过冷藏2d。雌蛹冷藏对冷藏浸酸卵的孵化率影响显著大于即时浸酸蚕卵,结果显示应避免冷藏家蚕雌蛹,如无法避免,应该尽量将生产的蚕种作即时浸酸使用。  相似文献   

15.
章韶光 《蚕桑通报》2003,34(4):54-56
蚕种良卵率是衡量蚕种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是蚕种装盒量的依据。良卵率的高低表明制种过程和冷库处理是否得当,同时从一个侧面也能反映出制种产量状况。我库通过多年来对冷浸种和浴消种的调查,发现良卵率和蚕种生产中环境因素,营养条件,从催青到制种全过程的技术处理,以及冷藏浸酸和浴消处理等诸多环节关系密切。不同年份、不同季节、良卵率的差异可以从毛种卵面和盐比的难易程度表现出来,如2002春期制种,气候异常,不良卵普遍比往年增多,给盐比选种带来很大难度,最低一批良卵率仅92.12%。不良卵以不受精卵、生种和再出卵为主,尚有部分红褐色…  相似文献   

16.
<正>延长即时浸酸种浸酸后冷藏的有效期限,以利调节蚕种的供应时期,提高蚕种的使用率已是蚕种生产的成功技术了。但是,笔者通过蚕种冷藏多年的生产实践,就如何延长即时浸酸种浸酸前的冷藏抑制和浸酸后的乙胚子、丙胚子、丁胚子不同发育阶段的冷藏抑制技术谈几点体会。1掌握浸酸适期即时浸酸时期适当与否,对蚕种孵化及死卵发生有密切的关系,浸酸过早,易发生死卵;过迟,蚕卵的滞育性趋向稳定,会引起孵化不齐甚  相似文献   

17.
黄扬文 《广西蚕业》1997,34(2):32-34
蚕种质量是衡量一个制种单位制种技术水平及管理水平高低的标志。对于严重影响蚕种质量的因素,除微粒子病毒外,还有不良卵特别是不受精卵增多的问题。近年来,不受精卵多的问题制约着我场蚕种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不受精卵多的问题,尤以反交种7·湘×9·芙比较突出,反交种7·湘×9·芙的不受精卵率在90年代初在2~3%左右,1994年秋为5%,而1995年秋第2批上升至15%,严重影响了蚕种质量,也制约了我场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不受精卵率,提高蚕种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广东现行推广种二化性春制秋用“8301”出现孵化率低,主要是表现多产生化乌死卵。产生化乌死卵的主要原因,除认为与蚕种种质有关外,还与蚕种保护、冷藏时间、浸酸处理、催青方法等综合因素均有密切关系。要减少“8301”发生化乌死卵,提高蚕种孵化率,根据我场生产实践和本试验结果认为:在提高蚕种种质的前提下,春制的“8301”黑种的蚕种保护可于产卵后用75~76°F,干湿球差3~4°F保护5~6天(卵色为近固有色或刚刚转为固有色)再入予备库(予库温度63~65°F)放置7~10天,才入内库,冷藏110~140天,出库浸酸处理。浸酸方法是:盐酸比重1.092,液温118°F,浸渍时间6~7分。至于催青方法问题,催青期千万避免81°F以上高温催青(特别是催青期前半时间更应避免),最好采取渐进温度的催青方法,即蚕种出库浸酸后第1—2天用70~72°F,3~4天用72~75°F,5~6天用75~76°F,6天以后用77~78°F进行催青,采用这个催青温度,不会影响下代少产黑种。如果没有降温设备的普通场(站),可于蚕种出库浸酸后,放置有降温设备的原种场按上述催青温度催青6~7天后,才把蚕种运走,因催青期后半期接触高温的危害较催青期前半期接触高温危害小。  相似文献   

19.
<正> 原种框制改散卵是蚕种生产上一大改革。为了完善改变后的有关技术处理,我们在1992年秋天对散卵原种催青卵的运输、转青卵及浸酸蚕种的冷藏等问题进行了有关探讨。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设区:(1)散卵原种催青卵运种时不同包装工具的比较。(2)散卵原种转青卵冷藏对孵化率和蚁蚕体质的影响。(3)浸酸蚕种不同冷藏期限的比较。2.处理方法:(1)运种时不同包装用具的比较:设铅皮箱、纸箱和框架三种装种容器。每个包装  相似文献   

20.
冷藏浸酸种再冷藏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冷藏浸酸种浸酸后再冷藏处理,目前生产中规定,最长不超出7天,为研究再冷藏7天以上对蚕种的影响,经两年试验发现,中间温度保持6小时以上,再冷藏7~25天,蚕种实用孵化率一般都在97%以上,死卵率最高不到1%。并据蚁蚕饥饿死亡调查结果分析,冷藏后对幼虫的饲养成绩不会有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