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移动式土壤工作部件性能参数测试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基于土槽的土壤工作部件性能参数测试系统的构成、关键技术问题的处理,论述了一种定点等距采集数据的方法,该方法采用计算机软件对机组的位移脉冲信号连续计数,以确定采样点的位置和采集牵引阻力等数据。试验表明,采用定点等距采集数据方法的系统不仅具有结构简单、可动态显示数据等优点,而且便于离线定点研究土壤坚实度、土壤湿度等参数与机组牵引阻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数据融合技术在温室温度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温室环境中空间大,温度场分布受到各种参数影响大等特点,提出了采用数据融合方法来处理温室中采集到的传感器数据,采用分布图法剔除疏失误差,采用基于均值的分批估计的融合方法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提高了温度采集的精度,同时有效地消除了由于传感器失效引起的误差。  相似文献   

3.
将剪切干涉法用于温度场的测量,通过对干涉图像进行处理,得到了电阻丝周围温度场的分布。将高速摄影技术用于火花点火发动机燃烧过程的研究,拍摄到发动机整个燃烧室内火焰的连续剪切干涉图像,通过对图像进一步处理,可以定量得到燃烧过程中不同曲轴转角的缸内温度场。  相似文献   

4.
针对水电机组所处特定的环境以及任意点盘车连续采样数据,结合国内外盘车研究现状,提出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进行正弦拟合,求取正弦信号参数。以某抽水蓄能电厂为实例,利用Matlab为仿真平台对连续采样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数据处理结果表明,利用PSO算法对水电机组连续盘车采样数据进行处理,与工程实际情况相符,具有高精确性等优点。目前该方法已应用于某抽水蓄能机组全自动智能盘车系统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装配机器人基于手工的特征检测易受光照条件、背景和遮挡等干扰因素的影响,而基于点云特征检测又依赖模型构建精度,本文采用深度学习的方式,对基于关键点预测的工件视觉定位技术展开研究。首先,采集工件各个角度的深度图像,计算得到工件的位姿信息,选取工件表面的关键点作为数据集。然后,构造工件表面关键点的向量场,与数据集一同进行深度训练,以实现前景点指向关键点的向量场预测。之后,将向量场中各像素指向同一关键点的方向向量每两个划分为一组,取其向量交点生成关键点的假设,并基于RANSAC的投票对所有假设进行评价。使用EPnP求解器计算工件位姿,并生成工件的有向包围盒显示位姿估计结果。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系统估计结果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装配机器人基于手工的特征检测易受光照条件、背景和遮挡等干扰因素的影响,而基于点云特征检测又依赖模型构建精度,本文采用深度学习的方式,对基于关键点预测的工件视觉定位技术展开研究。首先,采集工件各个角度的深度图像,计算得到工件的位姿信息,选取工件表面的关键点作为数据集。然后,构造工件表面关键点的向量场,与数据集一同进行深度训练,以实现前景点指向关键点的向量场预测。之后,将向量场中各像素指向同一关键点的方向向量每两个划分为一组,取其向量交点生成关键点的假设,并基于RANSAC的投票对所有假设进行评价。使用EPnP求解器计算工件位姿,并生成工件的有向包围盒显示位姿估计结果。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系统估计结果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玉石碾压混凝土大坝出现的较为严重的裂缝问题,采用国内目前功能较强的ANSYS软件,通过对其在施工期温度场、应力场模拟分析计算,找出该工程出现裂缝的原因,并论证了裂缝处理方法的合理性,为预防其他工程出现类似问题提供成功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设计组合一种在计算机控制下进行温度多点连续测量系统。该系统的测量机制通过编制程序在计算机指令下控制;测量所得的数据在输出之前可进行预处理,最终输出的测量结果以国际标准通讯码记录在磁盘上,利于数据的加工处理和在不同数据处理程序之间的交换。  相似文献   

9.
在研究油浸式变压器绕组、铁芯及四周温度场分布的问题上,提出通过直接间断有限元方法(直接间断Galerkin(DG)方法)计算其温度场。该方法不用引入辅助变量,可直接在热传导方程分部积分后得到的弱形式上构建数值流量,就可以得出直接间断Galerkin格式,因而可使计算过程简化。在变压器功率为1.3倍时,误差范围在0.2℃以内,完全可以满足工程的实际需要,计算的结果与IEEE模型的计算数据对比,结果表明与之相符。证明直接间断有限元方法在计算油浸式变压器绕组、铁芯及周围温度场分布是一种高效准确的数值方法。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温室环境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室具有空间大且温度场分布受多种参数影响大等特点.基于这些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多传感器数据检测与数据融合技术的温室环境控制的方法.在多传感器采集数据基础上, 利用最小距离聚类法确定各传感器融合的次序,提高数据融合结果的客观性.这种方法可以提高温室环境监测的精确度,使温室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等主要参数达到理想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孵化机温度场环境设计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孵化机内温度场的均匀性是影响孵化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文以9JF(C)-168型孵化机为对象,对机内温度场环境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箱体结构,箱体保温性能,加热器功率与型式,通风换气系统等作了探讨与设计研究。样机内温度场的布点测试及各影响因素的检测结果表明,本文的分析与计算方法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了瑞雷波勘探的基本原理,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方法。利用瑞雷波勘探方法来确定某工程滑坡体破碎带与表层覆盖物的分界面位置以及破碎带的厚度。该方法具有分辨率高、应用范围广、受场地影响小、检测设备简单、检测速度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基于车载二维激光扫描的树冠体积在线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车载二维激光扫描仪获取树木单侧点云数据,坐标变换后通过设置感兴趣区域检测树木,利用垂直分布特性识别树干,得到树冠中心距离。考虑树冠连续/不连续2种情况进行树木分割,将树冠外缘距离与对应树干距离相减算出树冠厚度。将树冠体积离散化为长方体,利用树冠厚度、相邻测量点垂直方向距离、车辆速度、扫描周期等参数进行计算。采用FIFO缓冲区保存在线数据,新采集的一帧数据写入缓冲区末尾,同时从缓冲区开头读出处理好的数据帧输出,实现树冠体积的在线测量。实验结果证明,树冠连续/不连续场景下,方法均能准确检测分割树冠、识别树干,实现树冠体积的在线测量。  相似文献   

14.
基于Penman-Monteith模型的杨树日蒸腾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半干旱地区林木的实际蒸腾量,对研究防护林密度调整、提高林木水分利用率及林分稳定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忽略大气热层结问题,考虑气压订正,利用冠层整体气孔阻力rsT代替冠层阻力rst,将蒸散面净辐射限定于冠层截留净辐射Rnl,在林木气孔阻力等实测数据的基础上,应用修正后的Penman-Monteith模型和常规气象数据进行生长季林木蒸腾量的连续的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提出的参数处理方法符合蒸腾的变化规律,与典型实测结果对比,模拟的相对误差平均在5%以内,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周继烈  李建平 《农业机械学报》2006,37(4):134-136,141
建立了能束加工中连续脉冲作用的温度场叠加模型,提出了叠加效应的概念及其与热冲击应力的关系,从而揭示了连续脉冲作用产生的叠加温度场与单脉冲在温度和热应力分布上的不同及其对裂纹和加工速度的影响.最后用实验验证了叠加效应的存在.  相似文献   

16.
研究半干旱地区林木的实际蒸腾量,对研究防护林密度调整、提高林木水分利用率及林分稳定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忽略大气热层结问题,考虑气压订正,利用冠层整体气孔阻力rsT代替冠层阻力rst,将蒸散面净辐射限定于冠层截留净辐射Rnl,在林木气孔阻力等实测数据的基础上,应用修正后的Penman-Monteith模型和常规气象数据进行生长季林木蒸腾量的连续的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提出的参数处理方法符合蒸腾的变化规律,与典型实测结果对比,模拟的相对误差平均在5%以内,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以雾培箱为研究对象,采用CFD数值模拟计算的方法,用FLURNT软件建立了求解雾培箱内部温度场分布的计算模型,采用标准κ-ε模型对雾培箱内部进行了温度场分布的三维稳态求解,验证了数值计算模型的适用性。通过试验分析了雾化喷头喷雾后雾培箱内部温度变化规律。该试验能为雾培种植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并为雾培箱结构优化设计及根系环境调节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根据太阳辐射的日变化规律,仿真分析混凝土结构施工期及运行期温度场及温度应力。考虑了太阳辐射、气温、水化热、间歇期等因素,采用二维有限元方法编制了混凝土施工期温度场和应力场程序,将不同情况混凝土的温度场和应力场进行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仿真分析中考虑太阳辐射直接进入混凝土的混合边界方法与等效气温法有一定的差异。在实际工程中,由于混凝土浇筑层比较多,温度应力仿真分析需要大量的计算时间,因此提出了考虑太阳辐射热的实用算法,对实际工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对水布垭地下厂房吊车梁支撑墙施工过程进行了三维仿真计算,得出了该薄壁结构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分布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裂缝产生的原因,为以后的裂缝处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设计组合了一种在计算机控制下进行温度多点连续测量的系统。该系统的测量机制通过编制程序在计算机指令下控制;测量所得的数据在输出之前可进行预处理;最终输出的测量结果以国际标准通讯码记录在磁盘上,利于数据的加工处理和在不同数据处理程序之间的交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