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为促进"IPA1产量基因的分子育种利用"项目各任务承担单位间的交流,总结项目2014年度项目研究进展情况,讨论部署2015-2016年的研究计划,2015年4月13—14日项目组在海南陵水召开了项目的交流会和田间现场观摩会,项目首席科学家、农业部副部长、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朱英国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我院谢华安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韩斌研究员,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程式华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万  相似文献   

2.
《中国稻米》2011,(1):27-27
2010年12月11日上午,第九届中国优质稻米博览交易会在浙江省杭州市隆重开幕。农业部原常务副部长王连铮宣布稻博会开幕,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许智宏院士、朱英国院士、谢华安院士、陈温福院士,种植业管理司司长叶贞琴、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程式华,  相似文献   

3.
《中国稻米》2012,(5):14-14
8月28日-30日,由中国水稻研究所主办,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和湖北省农业科学院联合承办的国家水稻产业技术发展报告会暨红莲型杂交稻现场考察会在武汉举行。湖北省人民政府赵斌副省长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科学院谢华安院士,中国工程院朱英国院士、颜龙安院士、陈温福院士,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廖西元副局长,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农业部超级稻专家组组长程式华研究员等领导和专家到会指导。农业部超级稻专家组  相似文献   

4.
《中国稻米》2020,(1):22-22
2019年12月8日,中国作物学会水稻专业委员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首届全国水稻研究所所长年会、中国稻文化与产业发展研讨会在杭州召开。中国作物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科院副院长万建民,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温福、张洪程,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胡培松,中国作物学会第二届水稻专业委员会会长程式华及来自全国各地的水稻科研人员、水稻种业和米业企业负责人、稻文化研究推广人员200余人参加了会议。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委员会,胡培松院士当选会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水稻研究所副所长钱前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农科院院长邓国富、辽宁省农科院院长隋国民等19位著名水稻遗传、育种、栽培、植保等领域专家当选副会长,赵正洪、王丰、潘国君等122位全国地方水稻研究所所长、专家当选委员。  相似文献   

5.
《中国稻米》2011,(1):70-70
2010年12月26~28日,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2010年度工作总结和考评会在浙江杭州召开。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程式华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谢华安院士,  相似文献   

6.
本刊专讯     
《北方水稻》2010,40(2):J0001-J0001
<正>◆沈阳农业大学超级稻成果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由沈阳农业大学陈温福院士主持,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辽宁省稻作研究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科研人员共同参加完成的"北方粳型优质超级稻新品种培育与示范推广"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从1999年至2008年,历时10年,在超级稻育种理论、新株型优异种质创制、超级稻新品种选育及其  相似文献   

7.
2003年8月19日 ,浙江省科技厅组织了以中国科学院李家洋院士任组长的专家组 ,对由中国水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生所和上海农科院等单位承担的“水稻突变体的诱导和鉴定”项目进行了成果鉴定。专家组在认真听取项目汇报、考察现场后认为 :该项研究采用的诱变处理方式、品种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4月13日下午,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朱英国教授在武汉大学李绍清教授、胡俊博士的陪同下莅临福建省南繁育种基地考察、指导。中国科学院院士、我院谢华安研究员、我院院长助理郑家团研究员和我院水稻研究所副所长黄庭旭研究员等陪同朱英国院士一行详细查看了我院水稻研究所在福建省南繁育种基地展示的水稻新品种,谢华安院士向朱英国院士等一行详细介绍了展示的水稻新品种和后备的水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9.
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于1989年开始的水稻新株型品种选育、至1993年底,已推出11个水稻新株型品系,井于1994年底通报了水稻新株型品系(即媒介广泛报道的“超级水稻”)的产量潜力。我们根据这些品系的特性和表现及我国水稻生态环境,选择并取得了其中9个品系的少量种子,于1994年在中国水稻研究所试验场观察了其一些特性(由于这些新株型品系种子数量有限,未能比较其与我国推广品种的产量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中浙优1号在永泰县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浙优1号是由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用中浙A×航恢570选育而成的籼型杂交水稻新品种。2014年永泰县引进种植,表现出株型较高、穗粒数较多、结实率高、产量高等特点。介绍了其在永泰县大洋镇作中稻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中浙优8号是中国水稻研究所与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用优质不育系中浙A与恢复系T-8配组选育的优质三系杂交稻新品种。2010年引进武夷山市种植,表现株型挺拔、穗大粒多、产量高、米质优。介绍了该品种在武夷山市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正根据国家科技部"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绿色超级稻新品种选育"重大项目进展情况和安排,全国"绿色超级稻新品种培育"展示现场观摩会与学术研讨会于2016年9月19—21日在福建省三明市召开,会议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承办。来自全国19个省市的24个项目参加单位的120余位科研骨干参加会议。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农业大  相似文献   

13.
天优华占是由中国水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与发育生物研究所和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利用天丰A×华占选育而成的籼型三系交杂水稻新品种,于200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2011—2012年天优华占在建阳市作烟后稻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中浙优1号在尤溪县作中稻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浙优1号是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用不育系中浙A与恢复系航恢570组配而成的杂交优质稻新品种。近年来,尤溪县引进作中稻试验、示范,表现分蘖力较强、株型紧凑、剑叶窄挺直、熟期转色好、米质优、丰产性好等特点。总结了中浙优1号在尤溪县作中稻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正2018年4月13—15日,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牵头主持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华南籼稻优质高产高效新品种培育"项目2017年度工作总结与现场观摩及学术报告会在海南陵水顺利召开。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机构负责人、中国农科院副院长万建民院士、中国科学院谢华安院士、中国水稻所程式华所长以及福建省农科院水稻所、广东农科院水稻所、广西农科院水稻所、华南农大等16家参与单位近50人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16.
信息集锦     
《中国稻米》2012,(4):84-84
关键功能基因GW8让水稻高产好吃 日前,英国《Nature Genetics》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和中国水稻研究所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者称,他们发现了一个可以同时影响水稻品质和产量的基因GW8,若将它应用到新品种水稻的培育中,有望让稻米好吃又高产。  相似文献   

17.
超级稻中浙优1号在浙南作连晚试种结果与栽培技术集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浙优1号系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浙江省杂交稻种业有限公司育成的新组合。2003年引入乐清市作连晚试种,表现出优质、高产、高抗、株型佳、长相长势好等优点。介绍了根据中浙优1特征特性和当地条件总结的连晚种植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红两优8012是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红米不育系红19S与中国水稻研究所选育的大穗恢复系中恢8012配组育成的两系红米杂交水稻新品种,具有株型理想、高产、糙米呈红色、适应性广等特点,2022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主要介绍了红两优8012的特征特性及其栽培、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9.
本刊专讯     
《垦殖与稻作》2010,(2):J0001-J0001
沈阳农业大学超级稻成果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由沈阳农业大学陈温福院士主持,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辽宁省稻作研究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科研人员共同参加完成的“北方粳型优质超级稻新品种培育与示范推广”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从1999年至2008年,历时10年,在超级稻育种理论、新株型优异种质创制、超级稻新品种选育及其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等方面,取得了诸多创新性成果,达到了同类研究的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中浙优10号系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采用优质不育系中浙A与恢复系06制7-10配组而成的优质高产迟熟三系杂交水稻新品种,2014年通过福建省农业厅引种认定。经过3 a在沙县作烟后稻示范种植,表现出株型适中、分蘖力较强、穗大粒多、后期转色好、高产优质、适应性广等特点。介绍其在沙县作中稻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