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石欲容  甄蕊 《农业工程》2012,2(6):41-43
采用柱后光照衍生的方法,提高黄曲霉毒素B1、G1和M1的荧光强度,同时检测牛奶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M1。在选定的条件下,采用柱后光照衍生法比不采用衍生直接测定的方法B1灵敏度提高18倍、G1灵敏度提高25倍、M1灵敏度提高4倍。该方法简单,相对成本较低,适用于大量样品的常规监督检测。  相似文献   

2.
黄曲霉毒素对动物有剧烈的急性毒性和明显的慢性毒性。花生是最容易遭受黄曲霉菌感染的农作物之一,严重影响以花生为生产原材料的花生油品质。本文综合分析了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的污染途径和检测方法,并进一步探讨了它的去除方法。  相似文献   

3.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肝脏毒素,对人和许多动物都有极强的致癌性,其中黄曲霉毒素B1毒性最大,致癌性最强。世界各国都注重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技术研究,本文主要介绍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常见的检测方法,并列举了其主要特点和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4.
霉变花生光电分选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雅丽  刘阳 《农业机械》2012,(12):50-53
光电分选技术具有无损检测、分选速度快、效率高和重现性好等优点,近年来在粮食分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阐述了我国花生生产现状,介绍了光电分选技术的特点及原理,总结了国内外光电分选技术在霉变花生分选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指出了我国花生光电分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我国霉变花生光电分选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花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且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黄曲霉和寄生曲霉能引起花生的霉变,产生强致癌物质黄曲霉素,对人类健康产生严重的威胁。通过对霉变程度的检测,可以为霉变花生的清选提供条件,极大地提高花生食用的安全性。为此,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用相机拍摄花生的图像,采用维纳滤波处理去除噪音,用B分量进行图像分割后获得目标区域图像。选用H颜色分量作为反映花生霉变程度的特征参数,根据设定的阈值评判霉变等级。该方法对花生霉变程度检测的准确率超过93%,处理单张图像耗时1 s,可以满足实时检测的要求,为花生的在线分选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黄曲霉菌产生的黄曲霉毒素 ,有强烈的致癌作用。因此 ,防止粮食、油料受到黄曲霉菌及其毒素的污染 ,尽量减少人们随同食物摄入黄曲霉毒素 ,是防止黄曲霉毒素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措施。一、黄曲霉毒素的一般特性黄曲霉毒素在水中溶解度较低 ,易溶于油及一些有机溶剂。黄曲霉毒素在一般烹调温度下很少受到破坏 ,只有在 2 80℃的高温下 ,才发生裂解。在高温、高湿条件下 ,本身有水分的花生、花生油、玉米、大米、棉籽等极易受到黄曲霉毒素污染。因此 ,高温、高湿及粮食本身的水分是易受黄曲霉菌污染的三大因素。二、黄曲霉菌污染的预防措施1 防…  相似文献   

7.
花生在储运过程中极易受到各种霉菌的污染而产生真菌毒素,其中以黄曲霉毒素B1(AFB1)最为常见。提出了基于嗅觉可视化技术的花生AFB1定量检测。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EM-GC-MS)分析得到不同霉变花生的指示性挥发性物质成分,据此选择12种化学染料制备特异性强的色敏传感器阵列,用于采集不同霉变程度花生样本的气味信息。引入遗传算法(GA)结合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优化预处理后的传感器特征图像的颜色分量。借助支持向量回归(SVR)构建基于优化特征颜色分量组合的定量模型实现花生AFB1的定量检测;在此过程中,比较网格搜索(GS)和麻雀搜索算法(SSA)对SVR参数的优化性能。研究结果显示:SSA-SVR模型性能整体优于GS-SVR模型性能;且基于7个特征颜色分量组合的最佳SSA-SVR模型的预测相关系数(RP)达到0.9142,预测均方根误差为5.6832μg/kg,剩余预测偏差为2.3926。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嗅觉可视化技术可实现花生AFB1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8.
《农机具之友》2012,(4):26-28
脱壳是花生食用、加工和种植前的必经工序,同时也是花生加工过程中易造成果仁损伤的主要环节。目前,我国花生脱壳设备还存在适应性差、果仁破伤率高等问题,现有设备不能满足实际需求,果仁破损问题尤为突出,破伤率一般在5~8%,破损的果仁容易脱脂、霉变并易遭到黄曲霉毒素的污染,难以贮藏,通常脱壳机脱出的果仁只能用于榨油或其他制品,出口和种用的果仁仍需手工剥壳与人工分选,耗时费力。尤其是种用花生的生产,其加工季节性强,且对机具剥净率、果仁破伤率等性能参数要求高,市场上还缺乏种用花生脱壳加工的设备。  相似文献   

9.
花生油在生产过程中极易受到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 AFB1)的污染。针对AFB1的传统检测方法操作繁琐、时效性差等问题,利用荧光光谱技术快速检测花生油中AFB1含量。首先通过三维荧光光谱确定最佳激发波长,使用K-means和自组织映射(Self organizing map, SOM)聚类算法对花生油中AFB1含量进行超标与否的定性鉴别,准确率均达95%以上;其次使用2种预处理算法和2种降维算法,选出竞争自适应重加权采样(Competitive adaptive reweighted sampling, CARS)为最佳的波长选择方法;随后将回声状态网络(Echo state network, ESN)用于AFB1的定量建模,同时与其他模型作比较,结果显示CARS-ESN模型获得了最佳AFB1含量预测效果;最后将麻雀搜索算法(Sparrow search algorithm, SSA)用于对ESN参数进行寻优,最终预测集决定系数达0.984,均方根误差达2.13μg/kg。结果表明了荧光光谱技术结合ESN预测花生油中AFB1含量的可行性,为在线检测食用油中真菌毒素含...  相似文献   

10.
通过建立赖氨酸表面修饰的胶体金体系,构建了一种检测霉变花生中黄曲霉毒素B_1(AFB_1)的方法。首先,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Au NPs),然后在所制备的胶体金溶液中加入赖氨酸,制备了赖氨酸修饰的胶体金溶液(Lys-Au NPs)。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透射电镜对其进行表征,建立了Lys-AuNPs溶液在725 nm和525 nm处吸光度的比值(A_(725)/A_(525))与AFB_1质量浓度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AFB_1质量浓度在1~50 ng/mL范围内与A_(725)/A_(525)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决定系数为0.996,检出限为0.2 ng/mL。花生样品中的加标回收率范围是85%~110%。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花生中AFB_1质量浓度进行验证,AFB_1质量浓度的预测值与真实值的均方根误差为0.865 1 ng/mL,相关系数为0.996 1。该方法具有快速简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等优点,可运用于霉变花生中AFB_1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1.
油菜种子播种于盛有泥炭土、珍珠岩和蛭石的混合基质的培养皿,然后将培养皿放置在9种不同的光质进行培养:荧光灯(FL)、植物生长灯(PGL)、LEDs红光(R)、LEDs蓝光(B)、LEDs绿光(G)、LEDs白光(W)以及不同LEDs红、蓝配比光质(RB 2∶1,RB 3∶1及RB 4∶1)。结果表明,在LEDs绿光下,油菜幼苗高生长最高,其次是LEDs红光下生长的幼苗,而荧光灯下生长的幼苗最低,而且进一步结果表明,在单色光(绿光、红光及蓝光)下生长的幼苗高及生长速度均大于在复合光质中生长的油菜幼苗,但是不同的光质对幼苗生长早期高生长规律无影响。而幼苗根的生长、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及幼苗地表茎粗结果与前相反,混合光源下的幼苗在这些方面明显优于单色光。同时,干、鲜质量结果也表明,单色光不适于油菜幼苗的生长,而在不同LEDs红、蓝配比光质下生长的幼苗质量不低于在荧光灯下生长的幼苗。幼苗茎段组织切片结果表明,在不同LEDs红、蓝配比的光质下生长的油菜幼苗均有大量初生木质部形成,尤其是在RB 3∶1光质中生长的幼苗,已初步具有完整的初生木质部及形成层,优于荧光灯下生长的幼苗。   相似文献   

12.
为确定气相色谱法测定茶叶中拟除虫菊酯农药残留量的最佳试验条件,采用外标法定量,对样品的提取净化方法和气相色谱的测定条件进行了探讨。经试验确定的色谱条件为:起始温度180℃,最终温度270℃,并保持15min;样品提取净化条件为:以石油醚-丙酮(V/V,3:1)为提取液,Florisil固相萃取小柱净化,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混合溶液(V/V,9:1)进行洗脱。回收率及精密度试验表明:在0.008-0.800mg/L浓度范围内,线性方程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73;回收率为80.7%-105.8%,相对标准偏差为1_8%~8.9%,最低检出限为0.0003-0.0042mg/kg。此方法灵敏度高,净化效果好,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3.
林清荷 《农业工程》2014,4(1):59-6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确证蜜饯中的糖精钠含量,样品提取后,经C18色谱柱分离,利用可变波长紫外检测器与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结果显示:食品添加剂脱氢乙酸钠对糖精钠的检测有着明显的干扰,经过调节流动相使得糖精钠与干扰峰完全分离,线性良好,回收率为97.7%~101.1%,相对标准偏差1.21%~2.15%。该方法有效避免了蜜饯中糖精钠含量的误判,可用于实际样品的日常检测。   相似文献   

14.
为优化ICP-MS法同时测定土壤中多种元素的测定条件,采用在线加入内标的方法,探讨同时测定元素Li、Be、Sc、Ge﹑Mo、Sb、W、Tl、Bi、Th、U的参数条件,并对优化后的条件进行质量水平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元素检出限为0.003~0.450μg/L;Δlgc〈0.04;RSD%〈10(n=12);加标回收率在98%~108%之间。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蜗壳和超厚离心泵叶片匹配时的应力分布和变形,采用单向流固耦合方法对3种蜗壳结构产生的变形、等效应力和模态进行了数值分析和优化.蜗壳基圆直径与叶轮直径的比值(D3/D2)是蜗壳结构动力特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所以选取不同的D3/D2设计方案,进行数值模拟.当D3/D2较小时(方案A),超厚叶片出口的射流一尾迹现象导致蜗壳流道内压力分布不均匀,其诱导的蜗壳变形量较大;随着D3/D2逐渐增大(方案B,C),蜗壳的动力特性参数数值明显减弱,且数值趋于稳定.在设计工况下,方案A变形量最大值为544μm,等效应力最大值为15.7 MPa;方案B和方案C最大变形量分别降低为方案A的2.6%,2.8%,最大等效应力分别降为方案A的14.8%,22.9%.数值计算结果表明,3组对比方案中,方案B和方案C的结构动力特性相近,方案B的各指标最好,其运行可靠性更高.因此推荐具有超厚叶片的离心泵蜗壳D3/D2取1.13(方案B所取值)左右,以获得较优的结构动力特性.  相似文献   

16.
污染场地修复过程典型环节风险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VOCs污染场地修复过程中由于其高发挥性、高毒性等特点伴随着一定的环境风险。该文构建了VOCs污染场地修复过程风险控制体系,并以SVE修复技术为例通过现场模拟试验对修复系统的典型风险环节——场地挖掘和尾气处理两个环节进行制度化和技术控制,提出了典型环节的风险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7.
石岩  任宇琪  王思远  殷崇博  门洪 《农业机械学报》2024,55(4):176-183,203
不同产地的花生质量差异明显,贴优质产地标签贩卖劣质花生的现象时有发生。本文基于电子鼻与高光谱系统的无损检测技术,提出双模态融合特征注意力(Bimodal fusion feature attention,DFFA)并设计DFFA-Net以实现花生质量辨识。首先,利用电子鼻与高光谱系统获取7个不同产地花生气体信息和光谱信息,花生自内而外的气体信息可以表征其整体宏观质量,不同化学键及官能团的光谱信息差异可以表征其整体微观质量;然后,提出DFFA以自适应融合气体-光谱双模态信息并关注影响分类性能的重要特征,并结合消融实验证明了双模态信息融合的必要性;最后,基于提出的DFFA模块,经网络结构优化得到DFFA-Net以实现不同产地花生质量的有效辨识。通过消融分析、多注意力机制分类性能对比,DFFA-Net获得了最佳分类性能:准确率为98.10%、精确率为98.15%、召回率为97.88%,验证了DFFA-Net在花生产地辨识中的有效性。提出的DFFA-Net结合电子鼻和高光谱系统实现了不同产地花生的质量辨识,为花生市场质量监督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土地和水资源是一个国家进行农业发展的基础投入,马铃薯滴灌栽培可以解决水资源和耕地短缺问题。该研究评估了不同滴灌频率相比于常规沟灌对作物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隔天滴灌要比每3、4和5 d进行滴灌增效更为显著。通过采用隔天滴灌单位供水面积上最高水分利用效率(56.24 kg(hm2·mm))和2.23的最高成本效益比(B∶C),之后每3 d进行1次滴管的B∶C为2.25,而传统沟灌水分利用效率为14.16 kg(hm2·mm)、B∶C比值是1.91。该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像马铃薯这种高水分敏感作物来说,滴灌作为一种经济的用水方式在水分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采用节水的滴灌系统有利于增加马铃薯栽培面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