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开展了浙江省玉环县茅埏岛东升塘滩涂秋茄红树林的引种栽培试验,从福建省龙海市引种秋茄到茅埏岛东升塘滩涂栽培种植,并调查其生长及保存率,结果表明,秋茄在茅埏岛东升塘滩涂引种成功,保存率逐年下降,3a保存率为61%,8a保存率52%;割除互花米草是互花米草滩涂引种秋茄红树的关键技术之一,不割除互花米草试验地秋茄保存率为0;在红树林非天然分布区成功营建红树林,每667m2投入的人工18.521.5工。  相似文献   

2.
浙南地区秋茄红树林营建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开始在温州市苍南县鳌江口滩涂地进行了秋茄(Kandelia candel)造林试验,结果表明,经过-3.2℃的极端低温考验,秋茄在苍南能安全越冬;胚轴成熟时间为5月中旬至6月上旬,能自然落种成树,完成世代更替;本地种源适应性强,长势好;造林地应尽量选取中潮位滩涂,高潮位和低潮位均不宜营造秋茄林;造林时应适当密植,以0.5 m×1.0 m为宜;秋茄幼树可进行带土移植;人工割除互花米草后,加施675 mL/hm~2的盖草灵除草剂能有效除治其在秋茄林地内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2008年寒害使珠海市淇澳岛红树林遭受重大损失,红树林湿地中的海桑几乎全部死亡;18个月后,海桑林迹地恢复早期自然植被以老鼠簕和互花米草为主,并伴生有少量其他植物,植物种类有7科9属10种。根据植被特征,海桑林迹地可分为老鼠簕+互花米草群落、互花米草群落、老鼠簕单优群落、老鼠簕稀疏群落和裸滩5种植被类型。所形成的高密度与高盖度的老鼠簕和互花米草植被不利于桐花树、秋茄等红树植物幼苗的扩散。互花米草有向老鼠簕群落和低洼滩涂扩展的趋势。灾后互花米草和老鼠簕迅速繁殖扩散,若不进行人工改造,互花米草和老鼠簕将长期占据海桑林迹地滩涂。  相似文献   

4.
以互花米草入侵下的闽东滨海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土壤含水量、土壤孔隙度及土壤容重进行对比分析,运用IBM SPSS Statistics 19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检验数据差异显著性。结果显示:在溪南镇秋茄红树林单优势群落,互花米草单优势群落,50%秋茄红树林、50%互花米草混合群落,75%秋茄红树林、25%互花米草混合群落,25%秋茄红树林、75%互花米草混合群落这5个群落中,秋茄红树林单优势群落和互花米草单优势群落0~20cm土层深度与40~60cm土层深度的土壤含水量呈显著差异,但土壤孔隙度、土壤容重未呈显著差异;在50%秋茄、50%互花米草混合群落,40~60cm土层深度与0~20cm土层深度、20~40cm土层深度的土壤含水量、土壤孔隙度与土壤容重均呈显著差异;互花米草的入侵导致闽东滨海湿地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减小,而土壤含水量变化趋势在不同秋茄-互花米草混合群落中呈现不同规律。  相似文献   

5.
通过测定不同盐度下互花米草与秋茄叶片的一些生理指标,比较了不同盐度梯度下互花米草和秋茄的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在相同环境条件下,互花米草叶绿素含量均高于秋茄,叶绿素a的含量最高可以达到1.13±0.15 mg.g-1;互花米草的渗透势较低,最低只有-3.50±0.12 Mpa,能够在较高的盐境条件下积累更多的渗透调节物质,具有较强的渗透调节能力,同时,电解质外渗率高于秋茄,可以通过自身的调节机制来减少细胞膜所受的伤害,从而适应恶劣的环境胁迫;互花米草与秋茄的含水量差异极显著(p<0.01),比秋茄具有更高的束缚水含量,保水能力较好。  相似文献   

6.
互花米草对红树植物秋茄幼苗更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裸露的光滩为对照,在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互花米草入侵地进行秋茄胚轴插植试验,探究互花米草入侵对秋茄幼苗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互花米草遮荫的影响,秋茄幼苗生长缓慢,茎杆纤细且叶片出现脱落现象,最终由于互花米草的倒伏覆盖使得秋茄幼苗完全失去光照而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外来物种互花米草研究表明,速生先锋红树植物无瓣海桑和海桑对互花米草具有显著的控制效果。在互花米草分布区引入红树植物对控制米草的再生,引入无瓣海桑种群3a后,米草生物量分别减少至对照区的1.3%~47.7%,个体数量减少至对照区的1.0%~36.3%。先锋红树植物种群对米草向周围海滩的扩散也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红树植物种群密度越大对米草的抑制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互花米草切割试验,以及在互花米草切割迹地上进行红树恢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切割对互花米草的萌生株数影响不明显;腋芽数随活根生物量的增加而增加;在互花米草迹地立地条件下造林,1年生木榄裸根苗比1年生的秋茄、桐花树裸根苗更适合;秋茄1年生裸根苗造林最适密度为100 cm×100 cm;秋茄胚轴造林最佳密度为50 cm×50 cm,其次为75 cm×75 cm。  相似文献   

9.
<正>互花米草,名字听起来很有诗意,但它却是全球最危险的100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互花米草是禾本科米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北美东海岸及墨西哥湾,具有根系发达、耐盐耐淹、繁殖力强、种群扩散快和入侵力强等特性,现已成为全球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中最严重的入侵植物。互花米草自1979年引入以来,在我国沿海地区迅速扩张,已成为沿海滩涂危害最大的外来入侵植物。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米草属植物的种类、互花米草在国内外的引种及分布情况,并进一步介绍了国内关于互花米草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后续互花米草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外来物种互花米草在引种地的正负生态效应以及控制研究资料进行综述,在客观评估互花米草正负生态效应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加强互花米草在扩散机制、生态效应评估体系、控制及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遮荫对互花米草生长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2008年在珠海市淇澳岛利用速生红树植物—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 Buch-Ham.成功控制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为了探明其控制机理,通过遮荫网模拟植被遮荫,研究遮荫对入侵种互花米草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遮荫对互花米草的生长具有很大影响,不同遮荫强度下互花米草的生长状况、光合能力及生物量等均存在显著差别;在2层遮荫网遮荫条件下,互花米草植株瘦弱,单株幼苗的茎叶干重和总干重显著降低,幼苗的12周相对生长率显著降低,死亡率明显大于1层遮荫网遮荫和无遮荫的处理;3层遮荫网遮荫处理则在遮荫开始1个月后全部死亡。试验证明遮荫对互花米草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由此推断无瓣海桑成功控制互花米草主要是林冠的遮蔽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互花米草的引种及入侵状况,分析互花米草在福建泉州湾湿地的生态、经济效益以及对当地土著植物群落、底栖动物、鸟类及人类生产活动的负面影响.论述互花米草在作为畜禽饲料、药用、食用、造纸及生产活性炭材料、有机肥料、燃料和草篱材料等方面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对广东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和周边区域的外来植物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的生长分布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显示,雷州半岛东、西海岸均有互花米草的分布,总面积达 12.6 hm2 , 徐闻海安新港码头是互花米草在中国大陆分布的最南端。调查发现,互花米草和乡土红树植物的生态位 重叠,虽然致密的红树林内未见互花米草的生长分布,但互花米草比乡土红树植物更耐淹水,表现为在 光滩前沿低潮位仅有互花米草的分布。鉴于互花米草在雷州半岛分布范围广、生境类型多样、扩散增长 迅速的现状,建议对互花米草应采取“早发现,早清除”的治理措施,并开展跟踪监测,及时掌握互花 米草的扩散动态。  相似文献   

15.
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广东沿海红树林生态系统资源及保护现状,针对近年因围垦养殖、城市建 设发展用地、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大量排放等,导致一些红树林及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面积大幅减 少;现有红树林群落植物种类偏少、结构简单、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互花米草等外来有害生物入侵严 重,林分质量下降、系统功能退化;加上沿海红树林恢复属困难立地造林,技术措施及建设成本要求高等 实际情况,结合广东沿海滩涂立地条件及红树林经营管护特点等,提出了相应的红树林生态保护修复模式 及特殊立地修复营建关键技术等,为沿海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营建等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6.
运用遥感技术,采用监督分类法提取1988—2005年泉州湾河口互花米草;运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对互花米草进行景观格局分析,探讨互花米草的分布扩散规律。研究表明,泉州湾河口湿地互花米草扩散规律为:先在某些地点定居,通过快速扩散和生长,由点变成面后集中连成片,然后再向更远的距离扩散,如此循环往复,直到达到一定的环境容量。  相似文献   

17.
分析福安市滨海湿地的概况及存在的问题:湿地生态保护的法制不健全,临海工业发展与湿地保护的矛盾日益尖锐,互花米草、大米草等外来物种对湿地生态的影响,湿地污染加剧,生物资源过度利用。并提出保护利用对策:建立完善湿地保护法律体系、建立滨海湿地生态补偿机制、完善湿地管理机构,强化部门间的协调、制定滨海湿地保护利用总体规划、加强滨海湿地的环境治理、建立滨海湿地监测系统、提高公众对湿地价值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