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太白山南坡蝗虫群落排序及环境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应用主分量分析(PCA)和相关分析方法,对秦岭太白山南坡蝗虫群落垂直分布样方资料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排序值与环境参数的多元回归,对各群落类型的定量解释.结果表明,大体上可将这些蝗虫群落分为低山、中山和高山3种主要类型.其中,低山蝗虫群落包括农耕带、常绿阔叶落叶林带和辽东栎杂木林带,中山蝗虫群落包括桦木林带和冷杉林带,高山蝗虫群落包括落叶松林带及高山草甸带.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显示,其蝗虫分布主要取决于热量、温度及植被状况,它们可通过环境因素参数的数学表达式定量确定.  相似文献   

2.
以秦岭主峰太白山南坡基带与海拔 1 6 0 0 m以下土壤为对象 ,选取典型剖面进行系统的发生特性及分类研究。结果表明 ,供试土壤粘化作用较强 ,形成了明显的粘化层 ;表层腐殖质含量较高 ,土壤呈中性到微酸性反应 ,盐基饱和度较低 ,淋溶作用强烈 ;具有温性土壤温度和湿润土壤水分状况 ,其中基带土壤具有铁质特性 ,属铁质湿润淋溶土 ,海拔 1 6 0 0 m左右的土壤属于简育湿润淋溶土  相似文献   

3.
<正>武夷山是我国著名的自然保护区,以植物种类繁多古老及珍稀而驰名国内外。南平武夷山区位于武夷山东南延伸支脉南端,地带性植被系常绿阔叶林。本文应用最大树法及极点排序的数量分类方法对南平武夷山区植被类型进行划分并对类型的分布规律,建群种的分布格局和生境梯度的变化进行分析,以便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同时,为营造人工林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细鳞鲑在太白山南坡黄柏塬地区的适应性生长情况,为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物种的适应性研究提供支持。【方法】在黄柏塬区域的湑水河、太白河及其支流,对细鳞鲑的栖息地特征、种群结构、生长状况以及分布进行调查。【结果】最近10年(1997-2007年)的年均气温较20世纪中后期(1970-1996年)升高1℃左右,细鳞鲑能够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喜欢选择水流速度较缓(0.19~0.52m/s)、中午水底温度在6℃以上、水深35~112cm的环境中进行繁殖;细鳞鲑的洄游习性有所改变,迁移距离相对较短,甚至不迁移。所捕获的细鳞鲑年龄组成为1~4龄共4个年龄序列;多数雄鱼于2+龄达到性成熟,而雌鱼为3+龄;细鳞鲑体质量(W)和体长(L)关系符合Keys增长函数-W=0.045L-2.725。对细鳞鲑体长和体质量的实测值进行回归,可得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的参数为:渐进体长L∞=42.12cm,渐进体质量W∞=1202.11g,生长系数k=0.134,理论起始生长年龄t0=-0.517。细鳞鲑群体垂直分布表现出高年龄个体多分布于海拔高处的趋势。【结论】细鳞鲑对黄柏塬山地气候和生境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太白红杉(Larix chinensis)是秦岭特有物种和高山林线树种,主要集中分布在太白山,是国家保护物种。结合数量分类和排序方法分别对太白山南北坡太白红杉林进行分类,北坡共划分为5组,分别是太白红杉-牛皮杜鹃(Rhododendron aureum)+头花杜鹃(Rhododendron chrysanthum)-苔草(Carex sp)+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群落,太白红杉-头花杜鹃+杯腺柳(Salix cupularis.)+高山杜鹃(Rhododendron lapponicum)-莎草(Cyperus rotundus)+苔草群落,太白红杉-高山杜鹃+陕甘花楸(Sorbus koehneana)+头花杜鹃-苔草+糙苏(Phlomis umbrosa)群落,太白红杉-陕甘花楸+峨眉蔷薇(Rosa omeiensis)-苔草群落,巴山冷杉+太白红杉-牛皮杜鹃群落;南坡共划分为4组,分别是太白红杉-小叶忍冬+茶镳子(Ribes spp.)-莎草+风毛菊(Saussurea japonica)群落,太白红杉-高山柳+陕甘花楸+头花杜鹃-莎草+银莲花(Anemone cathayensis)+碎米荠(Cardamine hirsuta)群落,太白红杉-小叶忍冬+头花杜鹃-苔草+风毛菊群落,巴山冷杉+太白红杉群落;此外,阐述了各类太白红杉林的群落特征(太白红杉种群特征、林下物种组成、盖度和高度)和生境特征(分布海拔、坡度、温度和降水)。本文对太白红杉林的分类及其群落特征描述可为科学保护、合理经营太白红杉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四川牡丹生境群落的数量分类与排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四川牡丹野外样方调查数据,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方法对四川牡丹生境群落进行数量分类,并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对四川牡丹分布区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数量分类将四川牡丹生境群落24个样方划分为10个群丛;CCA样方和物种排序结果显示,四川牡丹生境群落分布格局是由坡度、海拔、土壤自然含水率等环境因子综合决定的。而四川牡丹生境群落类型在很大程度上由群落优势种的分布格局决定,揭示了四川牡丹群丛类型和物种分布格局随环境梯度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缙云山自然保护区风灾迹地恢复群落的数量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缙云山自然保护区风灾迹地恢复群落样地中乔木层树种的重要值为指标,采用纸条排队法、群落相似系数分类法、最近邻体法、组平均法对缙云山自然保护区风灾迹地恢复群落样地进行数量分类.结果表明,4种分类结果基本相似,所调查的5个风灾迹地恢复群落样地分为小叶栲群系、四川大头茶+杉木群系和慈竹群系等3个群系.小叶栲群系和四川大头茶+杉木群系正处于常绿阔叶林的形成期,逐渐向稳定的顶极阶段过渡,只有慈竹群系受到人为干扰较大,该群系表现出物种相对单一,如加强管理,该群系将会逐渐向稳定的顶极阶段过渡.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吉林省西部草原蝗虫群落进行了研究。该蝗虫群落由14种蝗虫组成。根据地形及植物种类分布情况划分了5个典型样区,分别讨论了各样区中蝗虫的数量分布、群落多样性、群落相似性等多个指标,分析了各群落之间的关系、群落与环境的关系及蝗虫之间相互作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根据分布于太白山的太白红杉群落野外调查资料,经统计组成该群落的种子植物种类有270种,隶属于39科144属,其中草本234种,木本植物36种;中国特有种195种,其中秦岭特有种25种,分别占该群落总种数的72.2%和9.3%。据此,对该群落的区系性质、特点和起源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表明,该群落区系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和特有性;该群落区系是奠基在秦岭古老植物区系的基础上,由于第四纪冰期和剧烈的造山运动,至更新世以来又趋活化的结果;太白红杉林发生的时间不会早于更新世。  相似文献   

10.
新疆天山北麓蝗虫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仁哲  范喜顺  古伟  邱东 《西北农业学报》2009,18(1):151-154,158
2007年6-9月,在新疆天山北麓的石河子南部低山草地、中部农耕地、中部草甸及北部沙漠边缘荒漠4类生境中共采集到蝗虫4科14属18种,共317头.对蝗虫群落结构分析表明;在4类生境中,平均密度由高至低依次为低山草地、农耕地、草甸及荒漠.沙漠边缘荒漠环境的蝗虫群落多样性指数最高(1.7479),其次为中部草甸(1.5068)和南部低山草地(1.2461).中部农耕地由于人为干扰大,植被组成结构较为单一,蝗虫种类最少,多样性指数最低(0.4445).采用聚类分析法将石河子蝗虫群落划分为2种类型:草甸-荒漠-农耕蝗虫群落和草地蝗虫群落.  相似文献   

11.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立地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立地特征,以生态学作为立地分类理论依据,制定出一套较为完整的立地分类系统。将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分为2个立地亚区。8个立地类型区,15个立地类型亚区。根据立地因子相关分析结果确定土层厚度是进行立地类型划分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太白山树木年轮宽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方法]以秦岭地区太白山森林公园及太白山自然保护区高山林线附近的太白红杉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该地区1822~2013年树轮标准化年表;应用相关性分析、逐步回归等方法对其树轮生长动态及气候因子变化的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太白山地区太白红杉树木年轮包含了丰富且敏感的气候信息,适合进行树木年轮学分析,且其标准化年表与当年3、5和6月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与当年4、6月平均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滞后性研究表明其标准化年表与上年4月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上年12月气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上年月平均降水量均无显著相关。[结论]建立了太白山树木年轮宽度对气候因子变化的响应函数,为研究及解释秦岭地区气候变化对树木生产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太白山北坡太白红杉(Larix chinensis)胸径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5种常用的生长模型分别对太白红杉林源中心、适生区及高山林线范围内的太白红杉平均胸径生长过程进行拟合,选择了最优模型,并分析其生长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二次方程模型最适用林源中心和适生区太白红杉胸径的生长,而高山林线范围内胸径生长需通过幂函数和Logistic方程分段拟合;林源中心和适生区的连年生长量和年平均生长量均大于高山林线处,分别达0.30和0.20cm;在高山林线处,树龄70a左右年平均生长量达最大值,而林源中心和适生区均在40a左右达到最大,早于高山林线处。  相似文献   

14.
陕西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实施社区共管模式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社区共管的概念入手,对陕西太白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资源及管理存在的问题、试点社区的背景及存在的问题和村民的需求进行了调查研究,对社区共管模式的引入、实施效果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剖析.提出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社区共管工作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AM真菌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了太白山自然保护区AM真菌资源调查结果,共获AM真菌35种,隶属4个属。其中,球囊霉属(Glomus)29种(包括3种中国新纪录种和6种未定种),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4种,内养囊属(Entrophospora)、巨孢囊霉属(Gigaspora)各1种。并对AM真菌在不同土壤带的资源组成及其生态分布进行了分析。主要分布于北方碱性土中的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在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的偏酸性土壤中广泛分布。  相似文献   

16.
太白山森林公园主要林型林内景观的定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太白山森林公园的林内景观质量进行评价,为公园内森林景观的管理和规划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以太白山森林公园秋初林内景观为研究对象,运用心理物理学景观评价原理和数量化理论-I统计学方法,对太白山森林公园林内景观的美景度进行了研究。【结果】在选取的10个评价指标中,枯枝和倒木、林下层高度、乔木枝叶整齐度、林下层整齐度、郁闭度以及树干形态6个因子对美景度的影响较大;而林下植被覆盖度、林木形态、地形变化以及胸径变异4个因子的影响较小。据此建立了林内景观评价模型,F检验证明所建立的模型是合理可行的(F=7.758>F0.05(38)=2.35)。【结论】用统计学方法研究建立的太白山森林公园林内景观质量评价模型,对公园的景观质量管理,特别是制定不同林型的管理措施,以及对不同区域森林景观利用的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太白山风景区旅游产品的开发探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森林旅游产品包括了森林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森林旅游产品的开发对森林旅游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太白山风景区森林旅游资源的类型、特色、开发现状和制约因素的研究,提出了太白山风景区森林旅游产品开发的战略方案.  相似文献   

18.
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综合功能数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模糊数学中的模糊综合评判和模糊识别2个模型,以问卷调查资料为基础,对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5个方面的功能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功能(U1)和自然保护功能(U2)表现较好(V3),而科教功能(U3)、社会发展功能(U4)和经济发展功能(U5)表现一般(V4)。同时,通过对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各项功能次级指标的分析,计算出了各次级功能与理想状态的差距。最后,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太白山森林公园今后的发展方向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