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对国内研究粮食价格支持政策的文献做了回顾,用一般均衡分析方法分析了粮食支持价格的福利水平,并与价格挂钩直补进行了比较.对美国和中国的粮食价格支持政策进行了数据分析,进行了执行成本、粮食库存、政策效果的对比,并对中国的粮食价格支持政策改进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受到自然条件、成本制约、国际粮商控制粮食定价权、金融投机炒作的共同影响,使得近几年国际市场上粮食价格波动剧烈.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尽管国内粮食价格基本稳定,但部分粮食依旧严重的受到国际市场价格制约,粮食价格也逐年呈现上升趋势.本文通过对国际、国内粮食价格近五年的状况分析,进而寻找影响粮食价格变动的原因,分析国际粮食价格对国内粮食价格的影响和未来粮食价格的走势,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罗锋  姜百臣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11):215-219
采用2000年1月至2011年10月的月度数据,运用VAR模型对外部冲击背景下广东省粮食价格波动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国际粮食价格对广东粮食价格的传递效应明显,且影响度高达41.17%;经济增长因素排在国际价格因素之后,贡献度达到13.55%;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影响逐步增大,在第12期贡献度达到3.77%;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国际生物能源发展计划和国内货币供应量M2对广东粮食价格波动的影响度不大.根据研究结论,针对发达地区的特点从短期、中期和长期提出了稳定广东粮食价格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技服务》2001,(6):53-53
<正> 1.粮食价格止跌回稳 近年来,我国的粮食价格一直处于不断的下跌之中,小麦从以前的每公斤2元下降到了去年的每公斤8毛多钱,稻谷从以前的每公斤1.6元下降到了去年的每公斤8毛多钱,下降幅度均在50%以上。由于粮食价格的持续下跌,也使得化肥价格不断下跌,去年年末的尿素价格曾跌至920元/吨,创出了近10年来的历史新低。从粮食价格走势看,目前的粮食价格已到了历史底部,再加之去年我国粮食产量出现了高  相似文献   

5.
王兴更 《农家顾问》2005,(10):23-23
今年粮食价格将结束2004年的大幅上涨行情,将在保持相对平稳的基础上,出现下降的趋势。但是受季节性因素、产销区域结构性矛盾和粮食品种结构矛盾的影响,粮食价格将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季节性波动,主销区粮食价格将高于主产区价格,而且不同品种粮食价格也将会呈现不同的走势,除稻米外.其他品种粮食价格面临下降的压力较大。分季度看,受季节性因素的影响,一季度全国粮食价格小幅上涨:  相似文献   

6.
市场行情     
进入2004年11月中旬,我国粮食丰收已成定局。尽管稻谷和大米市场价格出现回落,但是,与往年相比,稻谷和大米价格都在比较高的价位上。据福州粮食批发市场的市场分析员分析,福州粮食价格经过1个多月的回落调整后,近两周已出现明显的止跌企稳迹象,部分品种价格已经出现了反弹。其中江西丁优米价格平均每吨上涨了40元,浦城晚米、粳米、玉米等价格基本维持前期的水平。大豆色拉油价格每吨上涨了近200元。由于接近年末,需求的增加再加上运力的紧张,福州市场粮食价格将摆脱弱势稳步回升。据合肥周谷堆市场的市场分析员分析,周谷堆粮油市场  相似文献   

7.
一、尿素市场存在的有利因素 1.粮食价格止跌回稳粮食价格是影响化肥价格特别是尿素价格的最关键因素,自去年粮食价格降到最低点以来,今年粮食价格已明显的止跌回稳.目前国际粮价也处于缓慢回升中,预计明年国际粮价仍有一定的上升空间,但由于加入WTO的影响,国外农产品对我国农产品有一定冲击,存在一定不利因素,综合正反两方面因素,总的来说,明年我国国内粮价将基本平稳,即使下跌,下跌空间也不大,这将为明年尿素价格的平稳走势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2008年1-6月世界粮食市场的分析,发现呈现四大特征:世界粮食市场价格继续飙升;世界粮食价格的波动性增强;影响粮食价格的因素错综复杂;粮食实际价格长期下降趋势终结。展望未来,2008年世界粮食产量将达创记录水平.但世界粮食价格会持续走高并将继续波动;在世界粮食供求紧张的形势下,粮食价格支持及边境保护措施的灵活性会增强:生物燃料对粮食供需影响会日益显著。文章还对小麦、粗粮和稻米等主要粮食品种下半年的市场形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由于石油、煤炭、人工等价格的普遍上涨,2008年我省的农资价格出现大幅度上扬,现在不少农民大声感叹:如今的田种不起了。其实,农民朋友如能科学地投入成本,加上粮食价格的坚挺,照样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得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与粮食价格,同时上涨,部分或者完全抵消了粮食价格上涨以及国家试图提高农民收入、调节收入分配而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对农民收入的增加效应。Granger因果检验说明粮食价格、农民收入分别是农业生产成本的Granger原因。为此,政府必须将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幅度控制在合理区间,改善农村物流现状,规范农资市场的经营等。  相似文献   

11.
从实证的角度,采用协整检验、格兰杰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敏感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我国粮食生产价格指数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的相互关系后发现,二者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它们之间仅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即农资价格对粮食价格有明显的导向和拉动作用。粮食生产价格指数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长期内农资价格指数对粮食价格指数影响很大,而从短期来看,粮食价格的波动对农资价格的波动影响有一定的时滞性,且影响程度小于农资价格对粮价的影响。最后,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新农业》2021,(17)
粮食价格支持政策是国家为了稳定粮食市场,保障全国人民粮食供给稳定和安全的同时,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且获得合理收益的有力举措。本文采用3类粮食品种的主要价格支持政策和粮食价格进行分析,考查价格支持政策对粮食价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价格支持政策是我国调控市场粮价的有力手段,我国粮价整体呈缓慢增长趋势,需要进一步发挥价格支持政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建立VAR模型,并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研究了玉米、小麦和大豆3种粮食的价格波动关系。结果表明:各粮食价格之间存在明显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各粮食价格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各粮食价格对他种粮价贡献度不同。针对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供给侧改革过程中应注意结构变化对粮食供需及价格的影响,设立玉米库存警戒线,优化我国各粮作物种植结构以及增强市场监控作用,防范因粮食价格波动而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今年上半年,我省主要农产品价格总体涨声一片。粮食价格同比上涨,蔬菜价格总体水平高于去年同期。猪肉价格持续上涨。鸡蛋、牛羊肉和牛奶价格总体呈V字型态势,同比上涨。 1粮食价格平稳上涨 1.1小麦价格稳中有涨  相似文献   

15.
《乡村科技》2011,(12):12-12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但粮食丰收了,粮价为何还上涨? 大家关注到,在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多年增产的同时,粮食价格保持了持续多年地上涨,与2003年相比,2010年粮食生产价格(即农民销售粮食价格)累计上涨了81.1%,粮食消费价格累计上涨了76.8%。今年我国粮食已连续第8年增产,但是粮食价格仍呈上升趋势。为什么会出现粮...  相似文献   

16.
据对河北省12县(市)农村重点集贸市场价格跟踪调查显示:2005年,全年粮食价格稳中有降,棉花价格持续回升,油料价格平稳略降,全年粮棉油市场价格走势呈现以下特点:1粮食价格稳中有降粮食价格在经历2004年上涨后,2005年在国家大力扶持粮食生产政策支持下,全国粮食市场运行平稳。新  相似文献   

17.
何海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956-18958
以贵州省的粮食价格为例,通过构建GARCH模型,测算粮食价格指数对数收益率的VAR,以对农产品的价格变动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粮食的VAR具有波动性,进入2010年之后VAR正在逐步增大,粮食市场的价格波动风险呈递增趋势。针对粮食价格变动特征,提出了稳定粮食价格的建议: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强化对农产品流通领域的市场监督,维持市场秩序;健全农产品调控体系,平抑农产品价格;加强流动性调控,防范热钱炒作。  相似文献   

18.
通过建立VAR模型,并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研究了玉米、小麦和大豆3种粮食的价格波动关系。结果表明:各粮食价格之间存在明显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各粮食价格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各粮食价格对他种粮价贡献度不同。针对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供给侧改革过程中应注意结构变化对粮食供需及价格的影响,设立玉米库存警戒线,优化我国各粮作物种植结构以及增强市场监控作用,防范因粮食价格波动而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王方舟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1):4956-4959
运用因子分析法分析河北省城镇居民人均蔬菜消费量与价格、恩格尔系数和替代品之间的关系,通过综合得分排序,得出粮食价格的高低对蔬菜消费量的影响极显著.蔬菜作为城镇居民生活的必需品,需求弹性较小,蔬菜价格对蔬菜消费量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张小峰 《农家致富》2010,(16):21-21
今年,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品种价格上半年都创下了历史高位。专家指出,在政策的强力干预下,以及面粉等加工产能严重过剩,粮食价格将出现高位震荡的趋势,再度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