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秦皇岛满药本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8月,主要从事野生药材采集,药材良种繁育及中药材种植、初加工、技术资讯服务,购销及中药材出口业务。近年来,公司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围绕产业发展,结合精准脱贫项目,以省级中药材种植示范园创建活动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契机,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运行模式,大力发展中药材标准化种植、产地初加工及购销业务,对推动青龙中药材产业发展发挥了龙头带动作用。为落实  相似文献   

2.
合作社简介 锦州义县青年专业合作社位于义县城关乡红墙子凌北新区,占地面积150亩,棚室面积130亩,其中高效温室大棚110亩,示范园区20亩.合作社入社社员214户,带动农户300户.合作社广泛采用有机蔬菜种植管理技术,大力引导当地农民发展高效农业. 合作模式 合作社最初建立时,以"农户+基地+合作社+市场"的良性发展产业链,使众多农户受益.为了把地方特色农业做大做强,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合作社与企业联合打造"公司+合作社"的经营模式,实现了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南和县地处太行山脉和华北平原交汇处,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该区域的气候、土壤、水质都非常适合中药材的生长,近几年一直加大中药材种植发展力度,今年我县中药材种植总面积为18000亩,主要种植品种有菊花、天花粉、柴胡等。经营模式:均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订单"和"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订单式生产;种植模式:一是大田种植,二是林下间作。提  相似文献   

4.
<正>南和县地处太行山脉和华北平原交汇处,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该区域的气候、土壤、水质都非常适合中药材的生长,近几年一直加大中药材种植发展力度,今年我县中药材种植总面积为18000亩,主要种植品种有菊花、天花粉、柴胡等。经营模式:均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订单"和"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订单式生产;采用大田种植和林下间作的种植模式。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种植业收入。具体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他,依靠智慧和双手,历经十多年打拼,把一个当初几个人的小企业,发展到今天拥有固定资产三千万元、自有药材种植80公顷的大企业,成为全省最大的中药材试验示范基地;他,以"龙头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订单农业模式,完成从种植到销售的一条龙服务,带动七千农户致富,全县中药材种植年产值达4.5亿元,创出了中药材行业津津乐道的"禾宝"模式……这一奇迹的创造者就是济南市禾宝中药材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刘孟建。  相似文献   

6.
铁岭县方兴水稻专业合作社,2008年成立,现有成员218户,种植水稻4000多亩,带动农户300户。合作社现有农艺师2人,水稻栽培专家1人,高级管理人员2人,办公室382平方米,仓库800平方米,已经形成机械化种植、生产加工一条龙产业化链条。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公司+社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精准扶贫创新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述了药材产业在甘肃省精准扶贫工作中的意义,分析总结了政策资金扶持+种苗繁育基地建设、产业扶持+扩大贫困户生产托管、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三变"+中药材种植、创新储藏加工+销售联结体、公司+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基地+贫困户、强化科技研发+增强内生动力、品牌创建+提升产品公信力等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精准扶贫的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8.
李景余 《新农业》2013,(14):54-55
辽宁鸿远南果梨种植专业合作社位于辽宁省海城市,2007年成立,是集生产、科研、服务、营销于一体,以农民为主体的合作经济组织。合作社下设40家分支机构,有南果梨生产基地2万亩,现有紧密型社员500户,松散型社员6000户。以"合作社+公司+基地"的运作模式,带动5000多户果农,辐射南果梨重点产区20多个乡镇、300多个村、5万多户农民。  相似文献   

9.
正初秋,盂县西烟镇南头村的千余亩中药材种植基地里,成片药材郁郁葱葱、长势喜人。临近收获,启耀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南秀斌隔三差五地到地里查看药材的长势,与社员们商讨采收计划,估算最佳采收时间。从带领村民规模化种植中药材、研究野生中药材的驯化栽培技术,到扩大种植规模、完善中药材产业链,43岁的"药材大王"南秀斌正一步步地实现着"振兴盂县中药材产业"的梦想。2012年,南秀斌带头流转了南头村200亩土地,出资成立了中  相似文献   

10.
张亚芹,江苏省盐城市宏宇苗木花卉有限公司董事长。公司座落在滨海县天场镇高效农业示范园内,占地400多亩。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模式,带动周边苗木花卉种植面积2000多亩。1996年,张亚芹开始在无锡创业,组建装璜公司,收获了创业道路上的第一桶金。2011年,经过招商引资回到滨海,投资创办了盐城市宏宇苗木花卉有限公司。先期投入100多万元,从  相似文献   

11.
正黔东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按照"一区五园"进行规划建设,着力打造中药材、蓝莓、油茶、特色蔬菜、杂稻制种5大产业,助力扶贫攻坚。黔东南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将带动园区贫困人口脱贫作为一项重要考核任务,采取多种方式帮助农民脱贫。在油茶核心区采取"科研院所+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方式带动农户4.26万户15.78万人,  相似文献   

12.
南京市高淳区东坝红岗经济林果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6年,几年来,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党支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合作社的服务、带动、引领作用,实现了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多赢,促进了特色农业的发展。立足服务领先,促进产业发展合作社成立后,始终坚持"服务成员第一,促进产业发展"的宗旨,以基地带动农户,实行标准化生产、品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重庆辣椒在科学助力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从养在"深闺无人识"到华丽转身成为全国畅销的农产品之一。2020年,重庆农资股份连锁有限公司克服突发疫情影响,在重庆涪陵区龙潭镇和酉阳县浪坪乡按照"公司+政府+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辣椒产业,为种植户提供从育苗、移栽、大田、采摘、收购在内的"一条龙"农业社会化服务,带动800多农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5户)种植1930亩,并按照高于保底价的40%把老百姓种植的符合标准的红辣椒全部收购。  相似文献   

14.
<正>为了深入了解台江县加工型马铃薯种植合作社生产运营情况,推进贫困群众减贫摘帽步伐,作者通过深入台江县老屯乡对合作社种植基地、农户及收集有关材料等方式进行调研,现形成调研报告如下。一、运行模式台江县马铃薯种植合作社的成立是借助台江县腾博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国内外市场优势,把台湾农会的组织框架和台江县当地群众生产方式有机融合,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通过政府引导、企业牵头、基地示范、合作社带动贫困农户发展,合作社的成功运行,进一步提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射阳县陈洋镇峰琴辣椒专业合作社现有1000亩的设施栽培示范园,带动农户发展棚育辣椒。建有200吨库容的保鲜库1座,占地15亩的辣椒加工厂1家,年可加工鲜椒1万吨,注册了"鹤湘"牌商标,积极开展农超对接。公司采取"农户+合作社+基地"的经营模式,入社总农户达2500户,总面积1.2万亩,年带动农民增收8000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16.
正围绕白药之乡建设,武定县加强领导,强化服务,加大培训力度,充分发挥中药材企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的作用,按照公司加基地、基地带大户、大户联农户的运作模式,稳步推进白药之乡建设,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稳步发展,经济社会效益逐步显现。今年,全县建立中药材种植示范样板22个共8920亩,推广种植中药材61200亩,完成州下达年度计划任务5.9万亩的103.7%,完成县下达计划  相似文献   

17.
《农家致富》2010,(1):17-17
江苏省吴江市万顷渔业太湖蟹养殖合作社成立于2006年4月,目前已成为一家集科研、养殖、加工、出口于一体的综合性外向型渔业合作社。通过公司+基地+渔户的运作模式,直接连结湖区渔户1000户,养殖面积4100亩,间接带动湖区渔户500户,养殖面积2200亩,全公司养殖水面面积达到8500亩,实现销售6150万元。  相似文献   

18.
正德化县的"刺葡萄",是经过人工培养出来的野生品种。目前,德化县汤头乡刺葡萄无公害种植基地已近1000亩。通过"公司+农场(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可直接带动当地种植户和辐射周边,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下文对"刺明珠"刺葡萄栽培关键技术进行探讨,帮助人们加深对刺葡萄的了解,从而提高刺葡萄的的丰产丰收。1德化县"刺明珠"刺葡萄的特点刺葡萄,其叶子为紫铜色,枝叶较为密集,并且有很多的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燕山湖兴旺果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12月,主要经营果树、绿化苗木栽种和培育.在理事长易海生的带动下,合作社以市场为导向,开展科学种植,形成规模化基地生产模式,现有苹果、南国梨、大枣、葡萄、樱桃和中药材种植基地1120亩,总株数36.5万株,同时有幼树18万多株.  相似文献   

20.
<正>今年以来,马关县加大特色产业扶持力度,通过与云南宏绿辣素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订单种植"宏绿系列"工业辣椒,助推精准扶贫,有效带动了群众增收。该县加大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扶持力度,在全县选取种植效益较好的宏绿辣椒进行扶持,由马关县椒多辣椒育苗专业合作社与云南宏绿辣素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公司负责对合作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