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广裕 《甘肃农业》2012,(12):52-53
农业废弃物既是受技术与人类认识水平的限制,尚未能加以利用的资源和能量,又是农村主要的环境污染源。作者定义了农业废弃物的概念并对农业废弃物作了分类,介绍了中国农业废弃物产出情况以及秸秆还田、秸秆固化与炭化、制备食用菌培养基、制备复合材料、畜禽粪便制肥等农业废弃物的处理方法和技术,分析了中国农业废弃物处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处理农业废弃物,积极发展循环农业和加大农村环境治理力度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农业废弃物既是受技术与人类认识水平的限制,尚未能加以利用的资源和能量,又是农村主要的环境污染源.作者定义了农业废弃物的概念并对农业废弃物作了分类,介绍了中国农业废弃物产出情况以及秸秆还田、秸秆固化与炭化、制备食用菌培养基、制备复合材料、畜禽粪便制肥等农业废弃物的处理方法和技术,分析了中国农业废弃物处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处理农业废弃物,积极发展循环农业和加大农村环境治理力度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正>企业直接到田间地头收储秸秆,利用炭化炉就近制备生物炭,而后做成炭肥还田增加土壤肥力,农民不再为秸秆处理发愁,政府也无须为焚烧秸秆"死看死守"。目前,这种规模化、工业化和可持续化发展的秸秆处理技术已在辽宁省岫岩县得到应用,解决了当地农民秸秆和农林废弃物再利用难题。日前,"秸秆炭化还田技术推广现场会暨辽宁金和福农业科技股份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揭牌仪式"在辽宁省鞍山市岫岩县举行。中国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农业绿色发展技术导则(2018—2030年)》指出,到2030年,全面构建高效、安全、低碳、循环、智能、集成的农业绿色发展技术体系。被农业部选入"秸秆农用十大模式"进行重点推介的秸秆炭化还田技术,也在本次《导则》中成为"环保高效肥料农药与生物制剂"集成示范项目之一。据了解,"农作物秸秆炭化还田-土壤改良技术"是通过对农作物秸秆进行限氧热裂化,生产出生物质炭基材料、木醋液和秸秆气。生物质炭孔道发达,具有极好的保水保墒、提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包括农作物秸秆在内的各种农林废弃物总量和种类显著增加,农林废弃物的高效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已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难题。生物质炭化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新技术。该技术主要通过将农林废弃物生物质炭化并以稳定的碳形式固定形成新型的生物炭产品。生物炭不仅在固碳减排、改良土壤与肥料增效方面具有良好作用,而且在土壤修复与水污染处理等一系列环境资源领域中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阐述了我国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现状以及生物质炭化及生物炭物理化学性质特征,重点探讨生物炭产品在农业及环境资源领域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并对生物炭技术领域及其在未来农业及环境中的应用进行展望,旨在为农林固体废弃物高效资源化提供新的思路,为农林废弃物的高效循环处理利用提供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正"将秸秆直接还田变为‘收储-炭化-产品化-还田’的技术链条,以炭化技术为基础,通过炭基农业投入品的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实现农田土壤碳封存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秸秆全量化利用和耕地质量提升……"日前,秸秆炭化还田固碳减排技术入选2021年农业农村部重大引领性技术。  相似文献   

7.
正针对秸秆直接还田难、综合利用率低、焚烧污染严重,土壤碳库匮缺、耕地质量提升乏力等"老、大、难"问题,本课题组率先提出了"秸秆炭化还田"新理论,确立了"以生物炭为核心,以炭化技术为基础,以生物炭基肥料和生物炭基土壤改良剂为主要发展方向,兼顾能源化利用"的技术路线。2005年以来,围绕"生物炭暨秸秆炭化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组先后突破了生物炭规模化制备与农业应用关键技术,构建了全产业链技  相似文献   

8.
2003年2月18日,在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沈阳农业大学陈温福、徐正进教授主持研究的"籼粳稻杂交新株型创造与超高产育种研究及其应用"成果,荣获2002年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贵州山区农业废弃物利用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该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发展的方向及炭基肥在贵州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中的应用前景。在利用传统堆肥和沼气发酵技术生产有机肥及其应用的基础上,施用生物质炭与肥料配制的炭基肥可以明显地促进耕地有机培肥及作物生长。在贵州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要全面推广高效的堆肥发酵及沼气发酵技术,利用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及土壤改良剂,实现农业废弃物的高效化、高值化利用。同时,要大力推广生物质炭化技术,利用农业废弃物生产以生物质炭为载体的多元化产品,通过生产炭基土壤改良剂、炭基有机肥、炭基复合肥,以及蔬菜、花卉、苗木等育苗基质,全面地提高农业废弃物利用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是我国商品粳稻的重要生产基地。2010年,由沈阳农业大学陈温福院士主持的"北方高产优质粳稻新品种沈农9816试验示范"获得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重大项目支持。实施两年来,项目以高产优质粳稻新品种沈农9816为核心技术,在北方适宜稻区进行试验示范与配套技术集成。项目建立百亩试验点12个,千亩示范  相似文献   

11.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推进驻马店、周口、漯河等地开展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农业废弃物主要包括种植业农作物秸秆和养殖业畜禽粪便以及农村居民生活废弃物(垃圾和污水)三部分,驻马店市科技局组织人员主要针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12.
<正>2007年,对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所长、国家重点学科"作物栽培与耕作"学科带头人陈温福来说,又是一个丰收年。他主持的"东北超级粳稻推广产学研结合模式示范"和"东北地区水稻万亩连片单产700千克示范"项目喜获成功,东北超级稻初步实现了由小面积试验示范到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北京农业》2008,(6):44-44
<正>2007年,对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所长、国家重点学科"作物栽培与耕作"学科带头人陈温福来说,又是一个丰收年。他主持的"东北超级粳稻推广产学研结合模式示范"和"东北地区水稻万亩连片单产700千克示范"项目喜获成功,东北超级稻初步实现了由小面积试验示范到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正涿鹿县是河北省14个环首都县(市)之一,做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是深入推进环首都"两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提高北京地区大气环境质量十分重要。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扎实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变"废"为"宝"。一、基本情况农业废弃物包括玉米秸秆、畜禽粪便、林果树枝和其他农作物秸秆等。2019年,我县完成播  相似文献   

15.
正湖南碧海农业机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耗费巨资研发了一套将农业废物生化处理制肥系统,为秸秆无害化综合处理及减少土壤环境污染提供一套全产业链解决方案。据介绍,湖南碧海公司一直专注于农业机械装备和有机农业技术的研发、生产与经营,耗费巨资研发成功ZF-5.5和ZF5.5-10型农业废弃物生化处理制肥系统。该设备由发酵主机、粉碎系统、热风炉、进/出料系统、搅拌系统、机电系统、温控/通气系统等部件组成,可深入田间地头,将农业废弃物进行快速无害化处理,6~24小时完全杀灭废弃物中的病源微生物。有机废弃物料经粉碎预处理后,利  相似文献   

16.
热辐射式秸秆炭化炉及其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副产品,炭化是对秸秆资源能源化利用的一种有效途径。根据秸秆炭化原理,针对农作物秸秆比较细而容易烧透的问题,设计了一种连续热辐射式秸秆炭化炉,并设计了该炭化炉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由以ATmega16芯片为中央处理器的下位机模块和以ARM结构嵌入式低功耗CPU为核心的上位机彩色触摸屏模块组成,两者之间采用Modbus通信协议进行通信。利用所设计的热辐射式秸秆炭化炉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炭化炉结构合理,性能可靠,控制系统结构简单,能满足农作物秸秆连续炭化要求。  相似文献   

17.
生物炭在农业上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农业废弃物。农业废弃物的不合理处置不仅会加剧环境的恶化,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会破坏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因此,如何将这些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我国农业转型的关键难题,也是农业部《"十三五"农业科技发展规划》的重大科技任务。将农业废弃物炭化成生物炭,不仅可有效利用废弃物、变废为宝,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可谓一举多得。综合了近年来生物炭在农业领域上的应用进展,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2010年5月14日,辽宁省科协联合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农委、省农科院、沈阳农业大学在沈阳举办首届辽宁现代农业发展论坛。论坛主题是"生物育种与现代种业"。辽宁省委副书记张成寅出席论坛并致开幕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吴常信,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农业大学教授盖钧镒,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农业大学教授陈温福,农业部粮食发展战略专家、辽宁省农科院院长研究员陶承光做特邀报告,为现代农业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9.
正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守住12000亿平方米耕地的红线。粮食安全始终牵动着国民的心。在粮食九连增的背后,粮食安全存在哪些隐患,气候变暖究竟对粮食影响如何?记者专访了来自辽宁的全国人大代表陈温福。陈温福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主要研究"超级稻育种"课题。他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一起,共同书写"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的人类梦想。  相似文献   

20.
农业废弃物作为可"变废为宝"的资源,其循环利用成效对于农民增产增收、改善农村环境、推进"两型农业"快速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构建农业废弃物的碳排放量核算指标体系,在科学估算2007~2016年南疆棉区棉花秸秆资源不同利用方式碳排放量的基础上,结合棉区实际,设计出在低碳背景下实现以棉花秸秆发酵沼气为核心的"四位一体"循环模式,即"秸秆—沼气—有机肥还田—低碳农业"。结果表明:(1)新疆南疆棉区棉花秸秆资源的利用潜力巨大,2016年可收集棉花秸秆资源量为898. 646万t,年均可收集量达670万t。(2)2007~2016年南疆棉区棉秆不同处理方式的年平均碳排放总量为266. 664万t,年平均碳排放强度为3. 12 t/hm~2,不同利用方式碳排放量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秸秆薪柴燃料秸秆焚烧秸秆肥料化秸秆饲料化秸秆发酵沼气。(3)以棉花秸秆发酵沼气为中心"四位一体"循环模式的基本实现路径为"棉花秸秆—沼气池—沼气发电—提供农户生产生活用能"、"棉花秸秆—沼气池—沼渣、沼液—肥料化—有机肥还田—果蔬种植"、"棉花秸秆—沼气池—沼渣、沼液—饲料化—畜禽粪便—有机肥还田—棉花、果蔬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