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蓝耳病目前是世界性的难题,没有任何一种方法能完全抵御蓝耳病毒(PRRSV)的感染,但任何一种方法都有可能起到防控作用。疫苗免疫是目前防控蓝耳病的主要手段,但病毒毒力的返强以及疫苗毒株和野毒株之间的重组仍然令人担忧。《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底,全国核心育种场达到净化标准(即连续24个月以上无临床病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野毒感染病原学和抗体检测阴性);其他养殖场(户)达到稳定控制标准(即连续  相似文献   

2.
冯娜 《猪业科学》2017,34(7):70-71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教授杨汉春作了题为《我国PRRS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第一个报告,杨教授在报告中指出,由于HP-PRRSV的出现、变异与演化,多个HP-PRRSV减毒活疫苗的无序、盲目、高频使用,PRRSV的重组,HP-RRSV减毒活疫苗的安全性降低与毒力返强,以及猪场疫苗毒与野毒的共存,使得PRRSV毒株多样性剧增,从而导致PRRSV的控制难度加大.另外,近年来,北美毒株NADC30的传入使中国养猪业雪上加霜:类NADC30毒株自2014年开始流行以来,已经成为我国猪场猪蓝耳病毒主要流行毒株之一,该毒株感染主要引起以母猪流产等繁殖障碍为特征,而且该毒株极易与我国毒株(包括野毒株和疫苗毒株)发生重组,毒力属于中等偏强,现有疫苗不能完全抵抗该毒株的感染.  相似文献   

3.
正一、猪蓝耳病流行情况猪蓝耳病病毒(PRRSV)主要分两类,高致病性毒株(变异毒株)和经典毒株,国内还是以高致病性毒株为主,据测算,其实验室检测到的90%以上的蓝耳病毒株都属于高致病性毒株。PRRSV目前的流行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病毒变异非常快,不断出现新的野毒,疫苗免疫效果不理想;NADC30-like在河北、河南、安徽、江苏等地的发病率较高,在广东  相似文献   

4.
正本研究探索了蓝耳病病毒阴性种猪在分组免疫VR-2332经典毒株和JXA1高致病毒株蓝耳病疫苗后的抗体水平变化(S/P值)。结果表明其在蓝耳病疫苗首免后存在免疫反应弱的现象,同时二次免疫效果也不佳,表明针对疫苗毒的再次应答反应也比较弱。同时也了解了两试验组在统一更换TJM-F92株疫苗免疫后的抗体水平变化。  相似文献   

5.
1科学的蓝耳病免疫理念1.1免疫预防最为经济最为有效1.2选用弱毒疫苗而非灭活疫苗1.3必须对全群进行免疫接种1.3.1母猪的免疫是关键:建立一致的免疫力,抑制母猪排毒。1.3.2仔猪纳入常规免疫:尽早建立主动免疫力。1.4选用优秀的蓝耳病弱毒疫苗免疫是关键2优秀的蓝耳弱毒疫苗的标准2.1种毒的抗原性好、交叉免疫保护力强猪蓝耳病毒容易变异,除经典毒株外,还有变异毒株如江西株、湖南株、天津株等;选择的疫苗不仅对经典蓝耳病毒株,而且还应对当前流行的各种变异  相似文献   

6.
正根据近年来临床监测的实际数据得出结论:奶猪腹泻初为高致病性蓝耳病弱毒疫苗的不当使用继发,后为圆环病毒疫苗的免疫误区加剧蓝耳病野毒活跃继发,所以,要从根本上防控"奶猪腹泻",必须要综合防控蓝耳病和纠正圆环病毒疫苗免疫误区,圆蓝联防。"奶猪腹泻"是指产房初生仔猪吃奶后出现的呕吐、恶性水样腹泻、快速脱水死亡现象。发病率在  相似文献   

7.
正研究探索了蓝耳病病毒阴性种猪在分组免疫VR-2332经典毒株和JXA1高致病毒株蓝耳病疫苗后的抗体水平变化(S/P值),表明其在蓝耳病疫苗首免后存在免疫反应弱的现象,同时二次免疫效果也不佳,针对疫苗毒的再次应答反应也比较弱。虽然蓝耳病ELISA抗体诊断试剂盒检测的S/P值不能反映疫苗保护力,但对于蓝耳病疫苗免疫以及疫病检测仍有一定参考及指导价值。2013年5月份笔者所在猪场引入部分蓝耳病阴性原种后备猪,考虑当前国内猪场蓝耳病普遍存在的大环境,同时也为了掌握其在蓝耳病疫苗免疫后抗体水平变化情况,设计了蓝耳病阴性转阳性疫苗  相似文献   

8.
正临床上不能认为蓝耳病疫苗毒株与流行毒株相似就预测疫苗会产生保护性免疫力,因为确实有经典株流行猪场免疫经典毒株疫苗后仍不能控制蓝耳病,反而在换用变异毒株疫苗后疫情逐渐得到缓解。目前猪群的蓝耳病带毒感染情况非常普遍,猪群接种蓝耳弱毒疫苗是预防和控制猪场蓝耳病的常用方法。蓝耳病弱毒疫苗能缩短感  相似文献   

9.
《畜牧与兽医》2017,(2):83-88
为建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野毒株及弱毒疫苗株快速鉴别检测方法,根据Gen Bank中公布的PEDV野毒株及弱毒疫苗株的ORF3基因序列,在缺失区的两端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扩增引物,用以特异性的扩增PEDV ORF3基因片段,根据目的片段大小判断PEDV的毒株类型;通过退火温度等反应条件优化,建立了区分PEDV野毒株和弱毒疫苗株的RT-PCR鉴别检测方法。结果显示:所建立的RT-PCR鉴别检测方法能特异性区分PEDV野毒株和弱毒疫苗株;PEDV野毒株扩增出234 bp目的片段,PEDV弱毒疫苗株扩增出185 bp目的片段;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A群猪轮状病毒(PRo VA)、猪嵴病毒(PK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伪狂犬病毒(PRV)、猪瘟病毒(CSF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乙型脑炎病毒(JEV)及猪细小病毒(PPV)均无交叉反应;敏感性试验显示,该方法能检测到病毒滴度为1.3×10~3TCID_(50)/mL。利用该方法对采集自广西部分地区93份临床腹泻样品进行检测,临床腹泻样品中PEDV野毒株阳性率为61.29%(57/93),弱毒株阳性率为5.38%(5/93)。结果表明:该RT-PCR鉴别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能快速、准确地区分PEDV自然感染野毒株和弱毒疫苗毒株,为猪流行性腹泻的快速诊断及病原分子鉴别检测研究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0.
《畜牧与兽医》2016,(12):99-102
根据美洲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基因组特点,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建立RT-PCR组合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可鉴别诊断美洲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经典毒株(Am-LP-PRRSV)、高致病性NSP2基因缺失变异毒株(Am-HP-PRRSV)野毒及TJM-F92疫苗毒、JXA1-R疫苗毒。临床检测2012-2016年梧州市屠宰猪样品1 624份,发现PRRSV 4种毒株总体携带率为0.74%,其中Am-HP-PRRSV野毒占58.33%,Am-LP-PRRSV占8.33%,TJM-F92疫苗毒和JXA1-R疫苗毒各占16.67%。研究表明,具有高致病性缺失特征的变异野毒是PRRSV优势流行毒株,疫苗毒也占有相当高的比率,开展鉴别诊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北方牧业》2012,(23):20
<正>市面上的蓝耳病疫苗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灭活苗,另一种是弱毒苗。到底哪种效果好应该在何时注射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呢?活苗的缺点是:把它注射入体内的效果与感染野毒没有多大差别。对完全蓝耳病阴性的场或已经是蓝耳病阳性的猪,当注入另外一种毒株的的PRRS疫苗后,它会同野毒一样照样穿过胎盘侵害胎儿。有时,如果我们所使用的疫苗的基因序列与某一群  相似文献   

12.
为建立一种能够快速鉴别猪瘟病毒野毒和疫苗弱毒株的临床检测方法,本实验针对猪瘟病毒野毒株及疫苗弱毒株分别设计了特异性鉴别引物及探针,利用RT-PCR方法特异性扩增目的基因后进行芯片杂交反应并显色,直观判定检测结果,经反应条件优化建立了一种鉴别检测猪瘟病毒的基因芯片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及重复性进行了试验。结果显示,该芯片检测方法仅能鉴别检测出猪瘟病毒野毒株与疫苗弱毒株,不能检测猪的其他12种主要传染病病原,特异性较强。对猪瘟病毒野毒株和疫苗弱毒株重组质粒标准品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6.98拷贝/μL和6.92×10~1拷贝/μL,敏感性较高。选择不同批次基因芯片对同一质粒标准品的检测结果均为阳性,重复性良好。利用该方法检测177份临床样本,结果与国标猪瘟病毒RT-nPCR检测方法(GB/T26875-2018)相比较,总体符合率为99.43%(176/177)。可视化猪瘟病毒鉴别诊断基因芯片方法可在2 h内完成对猪瘟野毒感染和疫苗免疫的临床样本的鉴别检测,且检测结果可用肉眼直观判定,在基层猪瘟流行病学监测及我国猪瘟的防控和净化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下期预告     
正蓝耳病一直都是困扰养猪人的头号猪病,关于蓝耳病疫苗的使用和效果一直都有争议。特别是7月26日农业部发表"对猪瘟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暂不实施国家强制免疫政策"以来,关于蓝耳病疫苗市场将会呈现何种态势的讨论更是不绝于耳。下期《今日养猪业》将从技术的角度探讨蓝耳病疫苗到底能否防治蓝耳病,蓝耳病疫苗流行毒株与野毒的关系,猪瘟、腹泻等疾病与蓝耳病的关系等问题,力争引导  相似文献   

14.
正生物随时间推移,都会有基因变异,这是自然规律,但目前未见有报道其血清型变异。而疫苗株与野毒株是否发生重组,这也未见有报道。疫苗是否获得gE基因这对毒力应该没有影响,因为自然野毒株本来就有gE基因。1伪狂犬病发病率高主要是后备猪带毒选留或引种不作检测,引入野毒阳性后备猪是导致种群血清阳性率居高不下重要原因。⑴原种猪场未净化野毒,自留种场基本没有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建立猪瘟病毒野毒株和兔化弱毒疫苗株RT-PCR-RFLP鉴别检测方法。根据Shimen株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建立猪瘟病毒RT-PCR-RFLP检测方法;对20份疑似猪瘟临床样品进行检测,并对检出的山东8株流行野毒株和2株疫苗株PCR产物进行克隆与序列分析,验证上述方法。结果RT-PCR扩增片段为825bp,产物经RFLP分析,野毒株的PCR产物能被ApaⅠ酶切为322bp和503bp 2个片段,兔化弱毒疫苗株则不能被酶切,检测出RNA的最低浓度为0.028 6μg.mL-1;8株流行野毒株都含GGGCCC序列(ApaⅠ酶切位点),2株疫苗株相应序列为GAGCCC,不能被ApaⅠ酶切;8株流行野毒株属于基因2群,2株疫苗株与HCLV遗传关系近,为基因1群。建立了可鉴别猪瘟病毒野毒株和兔化弱毒疫苗株RT-PCR-RFLP检测方法,为猪瘟的防控提供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1蓝耳病毒特征1.1侵害巨噬细胞。特别是对肺部巨噬细胞亲和力极强,构成临床呼吸道症状的基础。1.2持续性感染。本病毒一旦感染猪群,会很长时间不能被清除。1.3高变异性。导致临床上疫苗毒株与猪群感染毒株之间有很大差异,毒株不匹配成为经常。1.4抗体依赖性增进作用。当猪体内有中等以下水平抗体存在时,蓝耳病毒变异速度、复制速度、毒力均会加强。这一点又通常被猪场技术人员忽  相似文献   

17.
猪蓝耳病已成为猪场主要疫病防控的病毒性疾病。疫苗免疫是当前防控的最佳手段,但是很多猪场通过疫苗免疫并未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反而加重病原的传播,导致损失更加严重。为了寻找最佳的免疫效果,本文介绍了猪蓝耳病疫苗的基本情况;简述了猪蓝耳病疫苗免疫的特点:群体免疫接种而非个体,疫苗毒株之间交叉保护;说明了猪蓝耳病疫苗免疫的效果(降低猪圆环病毒、支原体的感染风险)及提高效果的方法: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选择疫苗毒株须母仔猪一致。  相似文献   

18.
为建立猪瘟病毒(CSFV)兔化弱毒疫苗(C株)与野毒株的快速鉴别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登录的CSFV C株与野毒株的E2基因序列差异,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同时检测C株与野毒株的双重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应用该方法对CSFV野毒和疫苗株的最低检出量为10拷贝;检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Ⅰ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伪狂犬病病毒和猪圆环病毒2型4种病毒均呈阴性;批内、批间重复试验的变异系数均低于3%。应用该方法检测从黑龙江省各地区猪场采集的600份样品,结果表明野毒株的阳性率为30.5%。该方法可应用于CSFV野毒株和C株的鉴别检测。  相似文献   

19.
<正>1蓝耳病毒特征1.1侵害巨噬细胞:特别是对肺部巨噬细胞亲和力极强,构成临床呼吸道症状的基础。1.2持续性感染:本病毒一旦感染猪群,会很长时间不能被清除。1.3高变异性:导致临床上疫苗毒株与猪群感染毒株之间有很大差异,毒株不匹配成为经常。1.4抗体依赖性增进作用:当猪体内有中等以下水平抗体存在时,蓝耳病毒变异速度、复制速度、毒力均会加强。这一点又通常被猪场技术人员忽略,导致本病对猪群的伤害进一步加大。  相似文献   

20.
科研     
<正>哈兽研发现自然重组蓝耳病毒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动物病原监测与分子流行病学创新团队发现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自然重组毒株。进一步研究证实,该毒株是由北美一个输入分支毒株与我国当前流行的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发生自然重组,从而引起感染猪发病。这一发现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流行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