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液态饲喂即采用液态粥状饲料进行饲喂,相比固态饲喂方式,具有饲料来源广,配方变换灵活,方便实现自动化控制等优点.同时,液态饲喂包括传统的湿拌料直接饲喂和经发酵后饲喂动物的饲喂方式,以及通过智能饲喂系统控制的智能饲喂方式.本文介绍了液态饲喂的相关概念,适合用作液态饲喂的原料,液态饲喂的方法以及在养猪中的应用研究,总结了液态...  相似文献   

2.
猪液态饲喂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郗伟斌  颜卉  关贵岩 《养猪》2004,(2):9-10
饲喂液态饲料并非新概念或新技术。传统上猪一般采用液态饲喂方式,随着集约化养猪的发展逐渐被干料饲喂方式所替代。但最近人们又开始重新应用并发展了这种古老的饲喂方式。  相似文献   

3.
<正>当前国内使用液态料的规模猪场不超过20家,全国各地都有分布。随着液态饲喂的"本土化",服务更新能力的加强,相信越来越多的规模猪场已经认识到液态料的优势并开始利用。液态饲喂方式相信很多中国养猪人并不陌生,液态饲料也具有成本低、消化吸收率高等优势,在中国90年代也有一批猪场尝试使用,但为什推广形势一直不容乐观?到底是设备厂家不能提供及时的服务还是液态饲喂体系运用对人员要求高?液态饲喂体系的优势要充分展现需要突破哪些瓶颈?本刊记  相似文献   

4.
我国养猪历史悠久,传统的养猪模式大都将粮食副产物或地源性饲料原料采用液态饲喂的方式进行利用。然而,传统的液态饲喂方式没有充分考虑营养成分的均衡性,具有营养结构不合理、营养水平低、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及饲料浪费大等问题。因而,在集约化养猪发展进程中被慢慢淘汰。然而,猪是杂食动物,具有消化道发达、饲料转化效率高且喜欢湿拌食物的采食特性。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传统的液态饲喂模式可以缓解人畜争粮、饲料原料涨价等问题,且符合其生物学特性。因此,我们不得不思考液态饲喂这一古老的饲喂技术将如何面向未来。  相似文献   

5.
<正>饲喂液态饲料并非新概念或新技术。传统养猪一般都采用液态饲喂方式,随着集约化养猪的发展才逐渐被干料饲喂方式所替代。但是随着养猪业的进一步发展,生猪饲喂液体发酵饲料有诸多优势又引起了养猪人的关注,比如饲喂液态发酵饲料可减少人畜共患病的感染率,提高生产性能,扩大了饲料原料来源进而降低饲养成本,减少猪舍粉尘降低猪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概率等。食品安全问题使人们越来越担心动物饲料中的人畜共患病菌,特别是沙门氏菌通过食物链的传播。在欧洲通常通过饲料加  相似文献   

6.
下期预告     
<正>液态饲喂方式在欧洲等国家已使用得非常普遍,但引入中国后,由于国内副产品不丰富、国外设备维护不方便、设备操作要求高等众多原因,液态饲喂方式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为什么具有消化吸收率高、成本低廉的液态饲料盛行国外,在国内却没有很好的市场?液态饲料这种"舶来品"到底是否能迎来春天?且看下期《今日养猪业》。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液态饲喂系统的发展历史,分析了液态饲喂系统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液态饲喂设备设计制造时应注意的一些具体事项,并简单综述了液态饲喂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养猪》2017,(3)
<正>液态饲喂是目前养猪行业热议的话题。液态饲喂系统用于肥育猪饲养能够降低料重比、提高增重、改善呼吸道及肠道健康~([1]),其在国外的应用理念已逐步通过各种途径渗透并影响着我国的养猪从业者,甚至有人预言液态饲喂将是行业的趋势~([2])。然而目前关于液态饲喂系统实际应用数据的报道较少,关于制约液态饲喂系统使用效果的关键指标,如水  相似文献   

9.
<正>新大牧业使用液态饲喂设备已有13年的历史,本刊记者有幸采访到新大牧业生产总监谢有福,请他分享液态饲喂设备的使用经验和遇到问题的探讨。液态饲喂系统在欧洲国家使用最多,根据资料显示在欧洲母猪舍使用液态饲喂设备的比例达一半以上,保育舍相对少一些。2004年液态饲喂系统开始在国内使用,当时只有包括罗牛山、新大牧业等企业使用此设备。在2003、2004年的时候,无论固态料还是液态料,机械化程度都比较低。经过十几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猪的液态饲料易变质、饲喂劳动强度大等问题,试验设计了基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的液态饲料智能饲喂系统,采用国产水泵与国外饲喂专用泵测试了该系统的下料精确度,对比分析两种泵对系统下料精确度的影响,并以6次重复试验测试系统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液态饲料智能饲喂系统由液态饲料配制、饲料输送及控制三部分组成,实现了自动计算控制参数、智能控制液态饲料配制、输送、分配等功能,系统稳定性好、自动化程度高、下料精确(误差小于1.6%)。说明设计的液态饲料智能饲喂系统有助于提高养殖效益和发挥精准饲喂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11.
杨霄东 《猪业科学》2023,40(1):46-49
<正>2018年暴发的非洲猪瘟让中国养猪行业的饲喂模式又迎来一次大的改革,跟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引导变革的不是饲料企业,也不是动保企业而是设备企业。随着养殖技术的发展,国内外优秀的饲养模式在中国猪场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作为在国外已经有多年猪场应用的饲喂方式,液态料饲喂近年来在国内也开始逐渐受到大家的关注。其实液态饲喂不是新事物,  相似文献   

12.
<正>饲料占养猪成本的70%以上,改善饲喂方式提高生产成绩会带来很大的经济收益。欧洲目前有相当比例的猪场,采用液态料系统以降低生产成本。法国有超过20%的猪场采用液态料系统,丹麦和荷兰接近60%。1液态料系统的优势欧洲的相关研究和应用经验表明采用液态料系统有以下一些主要优势。1)适口性好,采食量高,生长速度快,饲料转换效率高2004年英国肉类与家畜委员会(MLC)做的育肥猪干料和液态料饲喂的详细对比,  相似文献   

13.
发酵液态饲料是由干饲料与水或液态副食品混合,经一定时间发酵而成,其品质受微生物种类、数量、发酵温度和料水比等因素的影响。发酵液态饲料产生乳酸、乙酸、乙醇和戊醇等,可降低饲料p H、抑制肠道有害微生物繁殖及改善胃肠道菌群结构。断奶仔猪饲喂发酵液态饲料可有效帮助仔猪适应从母乳到饲料的过渡期,减缓断奶仔猪综合征。发酵液态饲料还能促进仔猪肠道绒毛的生长发育,提高绒毛/隐窝比,增强仔猪消化能力,有利于改善仔猪生长性能。育肥猪饲喂发酵液态饲料,对提高饲料转化率和日增质量作用有限,但发酵液态饲料可促进肠道后段色氨酸减少向粪臭素降解,可改善育肥猪生长环境和提高肥猪胴体品质。另外,仔猪饲喂发酵液态饲料有利于实现少用或禁用抗生素。研究将从发酵液态饲料的发酵方式、影响因素、优势和劣势等方面进行讨论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液态饲喂技术已经在欧洲各国家广泛应用,在荷兰、丹麦等国家占比60%,法国、德国也有超过30%的猪场应用该技术。近几年,随着养猪行业的快速发展、国际贸易局势的变化,减少人畜争粮,促进农副产品高值化利用逐渐引起行业重视,液态饲喂方式随之回归到大众视线。  相似文献   

15.
除了绿色高效的环保型饲料添加剂是替代抗生素的手段外,改善猪只营养、饲养方式也是替代抗生素的主要方法。饲喂液态饲料就是—种很好的方法,与固态饲料相比较,饲喂液态饲料不仅能够降低肠道损伤,还能够通过维护肠道健康及肠绒毛的完整性来提高猪的抗病力。在这一期主题策划里我们推荐《猪湿料饲喂替代抗生素的新技术?》与读者分享。  相似文献   

16.
<正>这家企业使用液态饲喂设备已有10多年历史,在别的企业还在摸索如何洋为中用,如何驾驭智能液态饲喂系统的时候,这家企业已经在思考如何最大化液态饲喂方式的工作效率。伊川新大牧业发展有限公司是河南省新大牧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旗下一家分公司,成立于2008年4月,公司占地1700亩,2010年入选国家第一批"国家级生猪核心育种场",国家级种猪、商品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是一家集种猪、商品猪、生猪饲料、养猪工程研究、生物有机肥、循环立体农业于一体的综合性农牧企业。  相似文献   

17.
规模化猪场液态料智能化饲喂系统的应用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液态料智能化饲喂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并结合实践情况,提出了规模化猪场引进液态料智能化饲喂系统需要注意的一些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8.
张璐  齐臣 《猪业科学》2023,40(1):40-41
液态饲喂在中国不算是一个崭新的概念。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农村养猪就有用泔水喂猪的习惯,这其实就是中国最早进行液态饲喂的案例。随着养殖生产技术的发展,国内设备企业进行深入探索研发逐渐有了现在集成式的液态饲喂系统,并开始在现代化家庭猪场及规模化猪场中广泛应用。在国家推行"互联网+农业""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速农业现代化"政策引领下,液态饲喂系统有了更加现代化、科技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饲料行业的全面禁抗以及最近几年大宗原料的大幅上涨,猪场的养殖成本不断增加,非常规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尤其是液态饲喂技术的探索成为行业热点。液态饲喂在猪场养殖中有着提高生产性能、提高生猪健康度、降低饲料成本等众多优点,液态饲喂目前越来越受到规模化养殖场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正液态发酵饲料不同于液体饲喂和固液混合饲喂,可以降低饲料中的肠杆菌、减少饲料成本和饲料在处置和饲喂过程中的粉尘损失等,但在使用液态发酵饲料的同时,还应考虑其可能引起的胃肠道出血综合征、必要营养损失和部分营养素过量,制定合理的饲喂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