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为明确烯肟菌酯和丙硫菌唑混剂在防治农业病害上的可混性,沈阳中化农药化工研发有限公司新农药创制与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了室内联合毒力试验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烯肟菌酯与丙硫菌唑混配,对禾谷类多种病害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多个混配比例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表现为增效作用。在112.5、135g a.i./hm~2剂量下,25%烯肟菌酯·丙硫菌唑悬浮剂对小麦赤霉病、白粉病、锈病的防治效果高于对照药剂40%多·酮可湿性粉剂、4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  相似文献   

2.
<正>为明确氰烯菌酯与己唑醇不同比例混配对小麦纹枯病菌联合作用类型,泰山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科研人员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氰烯菌酯与己唑醇及其5种配比对小麦纹枯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氰烯菌酯与己唑醇及其1:5、1:7、1:9、1:11、1:13等混配组合对禾谷丝核菌的EC50分别是0.212、0.339、0.227、0.207、0.213、0.315、0.320毫克/升,5种混配组合对禾谷丝核菌的增效系数(SR)分  相似文献   

3.
<正>目前,药剂防治是减轻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的关键。据中国农药信息网数据显示,我国登记用于小麦赤霉病的制剂产品共309个(截至2019年8月),其中登记数量较多的为甲基硫菌灵、多·酮、戊唑·咪鲜胺、多菌灵、戊唑·多菌灵、福美双,占到了总登记证数量的61.56%,涉及相关的活性成分有30种,主要为多菌灵、甲基硫菌灵、戊唑醇、咪鲜胺、福美双、三唑酮、氟环唑、己唑醇、硫磺、井冈毒素、烯肟菌酯、氰烯菌酯以及2019年最新批准的丙硫菌唑等。  相似文献   

4.
正为筛选防治稻曲病的杀菌剂,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等单位研究人员测定了苯醚甲环唑、烯肟菌胺单剂以及不同比例的混配制剂对稻曲病菌的毒力和联合毒力,并选择具有增效作用的混配药剂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和烯肟菌胺按9∶1混配对稻曲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EC_(50)值为0.11μg/mL,共毒系数最大,达182.91,显示二者按该比例混配具有增效作用。选择该配比加工的复配制剂5%苯醚甲环唑·烯肟菌胺微乳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喷雾量为有效剂量(下同)180g/hm~2时,其病  相似文献   

5.
氰烯菌酯与己唑醇对小麦纹枯病菌联合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氰烯菌酯与己唑醇不同比例混配对小麦纹枯病菌联合作用类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氰烯菌酯与己唑醇及其5种配比对小麦纹枯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氰烯菌酯与己唑醇及其1:5、1:7、1:9、1:11、1:13等混配组合对禾谷丝核菌的EC50分别是0.212、0.339、0.227、0.207、0.213、0.315、0.320 mg/L,5种混配组合对禾谷丝核菌的增效系数(SR)分别是1.35、1.52、1.51、1.02、1.02;对立枯丝核菌的EC50分别是0.452、2.984、1.091、1.139、1.217、1.280、1.781 mg/L,增效系数(SR)分别是1.41、1.54、1.57、1.59、1.20;氰烯菌酯与己唑醇1:(7~9)混配对小麦纹枯病菌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中化农化有限公司技术部、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研究人员近期进行了4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马铃薯黑痣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防治马铃薯黑痣病的室内盆栽试验及田间药效试验。采用菌丝干重法测定4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室内毒力,结果表明,烯肟菌胺、唑菌酯、唑胺菌酯及烯肟菌酯对马铃薯黑痣病菌毒力相当,与嘧菌酯无明显差异。室内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其他测试药剂,烯肟菌胺与  相似文献   

7.
<正>为明确叶菌唑与肟菌酯的复配增效作用,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等单位研究人员在实验室条件下,以葡萄炭疽病菌和白腐病菌为供试病原菌,采取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叶菌唑、肟菌酯以及二者混用对葡萄炭疽病菌和白腐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采用SR值法筛选得到叶菌唑与肟菌酯(复配组合3∶1、1∶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丙硫菌唑与抑霉唑混剂对稻恶苗病菌的联合毒力及田间防效,开发防治稻恶苗病的新药剂,本研究以藤仓镰孢菌为试验对象,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检测了丙硫菌唑、抑霉唑及其7种配比混剂对藤仓镰孢菌的毒力,并进行了最佳配比制剂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丙硫菌唑与抑霉唑配比为1:1时增效系数为1.9778,增效作用最显著。田间药效试验中,5%丙硫菌唑·抑霉唑WS 500倍液在苗期、分蘖期和抽穗期的防效分别为91.08%、92.85%和89.52%,防效均高于4.23%甲霜·种菌唑ME 1000倍液和12%氟啶·戊·杀螟WS 1000倍液的防效,并且各处理对水稻种子萌发和成苗安全。5%丙硫菌唑·抑霉唑WS对稻恶苗病防效优良,对水稻生长安全,可开发为稻恶苗病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9.
<正>草莓生产上病虫草害种类繁多,但截至2019年2月6日,我国批准在草莓上登记的农药种类却寥寥无几(杀菌剂23种,杀虫剂6种,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各1种),产品数量较少。杀菌剂中登记最多的3种病害为草莓白粉病、灰霉病和炭疽病。防治白粉病的农药有戊菌唑、粉唑醇、吡唑醚菌酯、醚菌酯、氟菌唑、四氟醚唑、枯草芽孢杆菌、蛇床子素、唑醚·啶酰菌、苯甲·嘧菌酯、醚菌·啶酰菌、氟菌·肟菌酯、唑醚·氟酰胺、粉唑·  相似文献   

10.
<正>为了明确啶酰菌胺与烯肟菌酯复配对灰葡萄孢的毒力增效作用,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部华北北部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合作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啶酰菌胺与烯肟菌酯不同配比对灰葡萄孢的毒力;采用孢子萌发法和离体叶片法,测定了最佳组合对灰葡萄孢的毒力并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啶酰菌胺与烯肟菌酯以6∶1复配时增效最明显,对孢子萌发  相似文献   

11.
丙硫菌唑市场走势及全球细分市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丙硫菌唑是一个让我国农药行业颇为纠结的品种,虽然2015年11月7日其在中国的化合物专利即已到期,但时至今日,尚未在中国取得登记。2015年,全球拥有5.00亿美元以上销售额的杀菌剂只有8个,丙硫菌唑以8.00亿美元的销售额位居第三。在这8个全球最畅销杀菌剂中,唯有丙硫菌唑未进入中国市场。即便是原创公司也未在中国取得丙硫菌唑的登记。究其原因,丙硫菌唑及其主要代谢物脱硫-丙硫菌唑的健康风险不可接受。不过,农业部至今未对其作出评价结果,所以丙硫菌唑未来能否进入中国  相似文献   

12.
<正>氰烯菌酯为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研")全球首创氰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与现有杀菌剂无交互抗性,拥有独特的作用机理。2007年,95%氰烯菌酯原药和25%氰烯菌酯SC(商品名:劲护~)在我国取得临时登记;2012年,两产品取得正式登记;2014年,48%氰烯·戊唑  相似文献   

13.
正丙硫菌唑是新型广谱三唑硫酮类杀菌剂,几乎可以防治麦类作物的所有病害,其杀菌谱广、对作物安全、防效好、无环境风险。2015年11月7日,丙硫菌唑在中国专利到期。虽然目前丙硫菌唑尚未在中国取得登记,但田间试验的产品已经不少,可以说,丙硫菌唑在国内市场是未启先热。丙硫菌唑不仅具有良好的内吸性,优异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正>苯甲·醚菌酯是苯醚甲环唑与醚菌酯的混配剂,其中苯醚甲环唑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较差,醚菌酯对小麦赤霉病有良好的防效,该药可以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据山东省东明县植物保护站张冬菊介绍,试验用30%醚菌酯可湿性粉剂防治小麦赤霉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试验  相似文献   

15.
<正>白粉病是黄瓜栽培中的常见病害,具有潜伏期短、再侵染频繁、流行性强等特点。使用杀菌剂是日前防治该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随着药剂的长期、大量使用,病菌对一些药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导致防效下降。为验证新型杀菌剂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含氟吡菌酰胺和肟菌酯各21.4%)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笔者以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和30%醚菌·啶酰菌悬浮剂为对照,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试验数据显示,用药前各处理区黄  相似文献   

16.
<正>为明确近年来在香榧果实上出现的一种新病害——褐斑病的病原菌,浙江农林大学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等单位研究人员通过分离物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察、r DNAITS序列分析及病原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鉴定,并对苯醚甲环唑、嘧菌酯、甲基硫菌灵、咪鲜胺、肟菌酯及吡唑醚菌酯6种防治药剂进  相似文献   

17.
<正>截至2015年2月底,在我国登记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农药品种主要包括:一、单剂: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福美双、咪鲜胺、氰烯菌酯、己唑醇、氨基寡糖素、低聚糖素等。二、复配制剂:多菌灵·三唑酮、多菌灵·戊唑醇、多菌灵·咪鲜胺、多菌灵·井冈霉素、多菌灵·硫磺、多菌灵·烯肟菌酯、多菌灵·烯唑醇、多菌灵·氟环唑、甲基硫菌  相似文献   

18.
<正>由沈阳化工研究院开发的农用杀菌剂烯肟菌胺是一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农用杀菌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到目前为止,烯肟菌胺及其混剂获得中国发明专利4项,美国专利1项。多年的生物活性研究表明,烯肟菌胺具有杀菌谱广、杀菌活性高、治疗及保护作用兼备等特点。温室生物活性实验和田间药效研究结果表明,烯肟菌胺对水稻稻瘟病、  相似文献   

19.
<正>在2019年春节到来之际,安徽久易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历时9年,投资亿元,精准研发的防治小麦赤霉病新药,97%丙硫菌唑原药及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久幺久)获得农业农村部农药正式登记证和生产许可证,这标志着我国小麦赤霉病防治用药取得重大突破,为我国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据介绍,"久幺久"30%丙硫菌唑可  相似文献   

20.
<正>2019年已经过去了大半年,农药步入大换血时代,看看哪些农药产品备受企业登记的青睐。经中国农药信息网查询,截至2019年6月14日,我国2019年正式登记产品共计66个,涉及有效成分主要有辛酰碘苯腈、叶菌唑、球孢白僵菌、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2,4-滴丁酸钠盐、砜吡草唑、补骨脂种子提取物、环氟菌胺、缬菌胺、吡噻菌胺、腈吡螨酯、精苯霜灵、唑虫酰胺、丙硫菌唑、螺螨双酯、异硫氰酸烯丙酯、乙嘧酚磺酸酯、侧孢短芽孢杆菌A60、氟吡酰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