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是我县主要粮食作物,占粮谷作物面积的40%左右。解放后我县玉米的种植形式经历了四次较大的变革;合作化时期玉米与大豆混作;人民公社化时期改为玉米、大豆间作;近几年来推广矮秆杂交种改为“一堂清”小垄密植;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玉米由小垄密植又逐渐改为大垄栽培。从1975年大面积试种到1977年全县大垄玉米已发展到4万亩,1978年达到8万亩。近年来大垄玉米充分显示了抗灾增产的优越性。金星公社种植16000亩大垄  相似文献   

2.
花生大垄双行密植栽培技术是将原65-70厘米的小垄改成90-97厘米的大垄,垄上双行,亩保苗较小垄增加6000株左右,增产20%-25%.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1、选地、选茬与轮作 1.1选地:选择地势平坦、疏松、肥沃的沙壤质耕地.忌在低洼易涝及粘重土壤上种植. 1.2选茬:花生前茬以选择禾本科作物为宜,避免重、迎茬及烟草、马铃薯、甜菜、豆科作物换茬. 1.3轮作:与禾本科作物实行四年以上轮作.  相似文献   

3.
玉米大豆交互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是指采取1米1带2:2的种植形式,即2垄玉米套作2垄大豆,行距均为50厘米.第2年.玉米大豆交换茬口,换带种植,轮作倒茬,以实现种地养地结合.  相似文献   

4.
玉米大垄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改变传统种植方式,建立玉米抗旱节水栽培新模式,配套相应机具设备而进行本试验。研究比较了大垄垄上双行直播、小垄直播两种栽培方式。通过对土壤含水量、生物产量、籽实产量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垄栽培方式比直播能显著提高玉米籽实产量与生物产量,籽实产量大垄较对照增产6.3%,保持土壤湿度。  相似文献   

5.
1选茬整地,改垄夹肥 玉米的适应性较强,对土壤和轮作的要求不十分严格,从茬口的选择上,除甜菜茬,向日葵外均可种植,这两个作物的茬口属硬瘦茬,不适于种玉米。选地要选择排水良好,不积水的地块种植。要求做到伏秋整地,规方连片种植,整地改垄前每667m^2施农家肥2000~2500kg,然后用轻重耙耙一遍。起垄的方法是4:6间作起垄法。用七铧犁摘掉一个铧,用六个铧。左侧两条大垄与铧之间调到97.50cm,右侧三条小垄铧与铧之间调到65cm,这样往返作业即形成4:6间作区。  相似文献   

6.
一、选地整地 大豆种植应坚持合理轮作,在东北可与玉米、小麦等轮作,整地以深松为原则,东北大豆主产区采用深松旋耕机进行深松耙茬、增强土壤通透性与抗旱耐涝能力,一般耕翻深度20cm左右.垄作大豆整地要与起垄相结合,做到垄体垄沟深松.  相似文献   

7.
王庆 《农业与技术》2015,(5):103-104
大豆大垄、小垄密植栽培技术是土壤深松技术、化肥深施技术和精量播种技术(垅三栽培技术)的基础上,以增加密度为前提,原来的行距为65~70cm,现在减到45cm,采用双行密植的播种方式,这种将"垅三"和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结合起来的栽培方式,是合理解决黑龙江省大豆密植的问题的方法之一。这种栽培模式的优点:与目前大豆栽培上应用的常规栽培相比较,这种栽培技术的植株分布较其他方式相比要更均匀,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种植密度。同现在大豆种植上采用的常规栽培模式比较,大豆窄行密植3种栽培技术(平作窄行密植、大垅窄行密植和小垅窄行密植),在管理上的选择性更加多样化,可以平作也可以起垅;具有适用性强和操作方便等特点。现将大豆大垄、小垄密植的栽培技术简单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8.
<正>当前马铃薯大垄综合栽培技术可以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和改善品质,提高商品薯率,其经济效益比较明显,推广应用前景广阔。今年在我区有一户农户进行了大垄马铃薯种植,通过了解,大垄马铃薯栽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选地、整地1、选地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保水性能好,涝能排、旱能灌,p H值为酸性的地块为宜。选择茬口以玉米为好,其次是大豆、水  相似文献   

9.
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研究表明,大垄密植栽培可增加大豆群体优势,较三垄栽培增产15.22%,增收1648.76元/公顷,是提高大豆种植效益的有效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大豆大垄密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研究表明,大垄密植栽培可增加大豆群体优势,较三垄栽培增产15.22%,增收1648.76元/hm2,是提高大豆种植效益的有效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一、合理轮作合理轮作是合理耕作的基础,既可调节土壤养分又可减少杂草和病虫害,是种地养地的基本措施。大豆属于锥状主根系作物,能利用较深层的土壤养分和水分。突出特点是根系上着生根瘤,根瘤菌可固定空气中的游离氮,种植大豆后土壤中的硝态氮增加,因此实行合理轮作,利用豆茬  相似文献   

12.
垄豆沟玉米增行间作栽培技术,就是采用垄台种大豆,垄沟种玉米的增行间种模式,打破垄沟只耕不种的栽培方式,将闲置的垄沟种植上高产作物玉米,使闲置的垄沟达到了增行节地再利用,同时玉米与大豆高、矮作物间作,既解决了高光效C4作物玉米的通风透光问题,又使低光效C3作物大豆得到了空间互补,因而使玉米叶片避免了行间遮光,充分发挥玉米边行优势效应,提高了玉米光合作用效率,促大穗,增粒重,提高玉米产量,大豆在适宜的栽培条件下获得稳产。四家乡通过三年的试验示范,玉米三年平均单产为9720kg/ha,最高单产达11270kg/ha,大豆也获得平均单产1860kg…  相似文献   

13.
轮作对黑土区作物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大兴安岭南麓黑土区不同种植模式对作物产量和耕地地力的影响,依靠耕地质量提升项目在大兴安岭南麓黑土区设置的定位监测点,研究不同种植模式下的作物产量、土壤pH、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结果表明,在实际农业生产中,大豆、玉米长期连作产量下降,轮作可以提高大豆、玉米单产。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变化不同,大豆连作,土壤全氮含量大幅下降,有效磷含量增加,速效钾含量下降;玉米连作,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大幅增加,全氮含量小幅下降。因此轮作可以提高作物产量,连作造成作物减产,玉米长期连作不影响土壤养分含量,大豆连作下土壤养分含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4.
大豆玉米均为我国的主要种植作物,特别是在东北地区优势更为突出,播种面积大、分布范围广,具备轮作基础与条件,通过轮作既可以互促增产增收,又能达到用地养地结合,还能保护生态环境,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措施。本文作者概述了大豆重迎茬问题、与玉米轮作的优势、玉米秸秆处理方法和整地技术,以期为发展大豆玉米轮作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玉米在北方寒冷地带的粮食性作物种植品类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大垄行间覆膜栽培技术属于垄上行间覆膜方式的一种,能够大幅提高作物产量。目前,该技术已在北方地区得到大力推广及应用。本文就黑龙江地区玉米大垄高产种植技术要点进行分析,以期进一步提高玉米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6.
正马铃薯是敖汉旗主要经济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在5万亩以上。近几年随着全覆膜、膜下滴灌等先进农艺措施、农机具的不断进步、更新,马铃薯大垄高台地膜覆盖栽培技术逐渐完善。它具有前期增温、保墒,后期通风抗旱作用,同时还可改变土壤理化性质、提高肥料利用率、提升品质、可实现亩增产30%以上。主要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一、选地整地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有灌溉条件的地块,实行三年以上轮作,前茬作物以玉米、谷子、豆类作物较  相似文献   

17.
为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北部寒带地区农业经济快步发展,改善当前大田生产主栽作物(大豆)单一的局面,改善大田生产不利于轮作的实际,发展玉米种植生产,不断增加粮食产能,增加农民收入,近三年来,北部地区栽培玉米面积不断增加,单产平均达到600千克,经济效益是当地大豆的23倍,广大农户开展玉米生产积极性高涨。由于北部地区(小兴安岭至大兴安岭地区)地处高寒地区,生产多采用小垄密植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8.
2000~2005年黑龙江省八五三农场一分场大豆采用大垄密植(大垄宽台密植)栽培法种植,每年种植面积在666.7hm^2以上,比三垄栽培平均增产23.7%.大豆采用大垄密植栽培,可保水抗旱,利于根系发育;增加单位面积收获株数,使个体间分布更加合理;大豆封垄快,控草能力强;田间管理作业减少1~2遍,减少投入,节约成本;适宜机械收获,可以大大降低收获损失.现将大豆大垄密植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玉米大垄栽培技术是以改进玉米合理密植适宜耕种方式为核心,垄距由常规栽培的65-70cm增加至110cm,改常规小垄苗与苗之间行距相等为大垄垄上双行,使田间苗带行距成为宽窄行,人为创造无数个边行效应,增强了通风透光作用,它既可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又便于垄间耕作管理的一种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20.
为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北部寒带地区农业经济快步发展,改善当前大田生产主栽作物(大豆)单一的局面,改善大田生产不利于轮作的实际,发展玉米种植生产,不断增加粮食产能,增加农民收入,近三年来,北部地区栽培玉米面积不断增加,单产平均达到600千克,经济效益是当地大豆的2-3倍,广大农户开展玉米生产积极性高涨。由于北部地区(小兴安岭至大兴安岭地区)地处高寒地区,生产多采用小垄密植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