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2 毫秒
1.
正香蕉煤纹病又称暗褐斑病、暗斑病或小窦氏霉叶斑病,是影响香蕉生产的主要叶斑病害之一,广泛分布于我国广东、广西、海南和台湾等华南蕉区。发病原因:引发香蕉煤纹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真菌的簇生长蠕孢菌(图1),直立的褐色、有分隔分生孢子梗单生或2~4根丛生,从寄主气孔或坏死细胞间长出,橄榄色的分生孢子在生长期一般有3~12个横膜,中部较膨大,端部细胞渐小,成熟时则有5~8个细胞。  相似文献   

2.
正香蕉褐缘灰斑病是对香蕉危害最重的一种主要叶斑病,一般叶片受害面积在30%左右,严重流行时可达80%以上,病株产量减少,果实品质下降,可导致50%以上的减产损失。发病原因:引发香蕉褐缘灰斑病的病原为香蕉尾孢菌(图1),有性世代为香蕉生球腔菌。其直立或膝状弯曲的分生孢子梗丛生于暗色子座上,无色有分隔的分生孢子呈鼠尾状。香蕉尾孢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  相似文献   

3.
正烟草破烂叶斑病又称烟草轮纹病或烟草灰星病,于1884首先在意大利帕尔马地区被发现,目前在我国大部分烟区均有分布,常零星发生,其中以云南烟区分布相对密集较广,常与赤星病混合发生。引发烟草破烂叶斑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棉壳二孢菌(图1),病斑表面生长的暗黑色小颗粒即其近球形的分生孢子器,分孢子器初埋生于病组织内,其后突破表皮外露,顶端有开口。卵圆形的无色分生孢子初为单细胞,成熟后中央生成一横隔。  相似文献   

4.
<正>黄瓜靶斑病也叫棒孢叶斑病、"黄点病"等,是一种真菌病害。近年来随着保护地栽培的不断发展,病情逐年加重,已成为保护地黄瓜生产的重要叶部病害,并且可能对番茄等多种蔬菜造成为害。在严重时发病情况下,落叶率可达90%,造成大面积减产甚至绝产。发病原因:黄瓜靶斑病是由半知菌亚门多主棒孢霉菌(图1)引起。多主棒孢霉可以随种子,包括嫁接南瓜种子传播,但更多的是以分生孢子、厚垣孢子或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或雨滴飞溅传播,在温暖、高湿的条件下引发黄瓜靶斑病。  相似文献   

5.
<正>由于近年来引种带菌等问题,导致黄瓜炭疽病近年来发生不断趋重,春秋两季均有发生,防治难度较大,对生产影响巨大。发病原因:引起黄瓜炭疽病的是半知菌亚门真菌病原刺盘孢菌。此菌以菌丝体或拟菌核在种子上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病菌翌年春季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盘(图1),并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图2),成为黄瓜炭疽病的初侵染源。图1刺盘孢菌分生孢子盘图2显微镜下刺盘孢菌的孢子和尖端刚毛。  相似文献   

6.
<正>枣树腐烂病又称枣树枝枯病,近年来扩大蔓延的趋势已使其上升为枣树的主要病害之一,常常造成新栽幼树大量死亡。枣树受害后,树势衰弱,生长缓慢,结果晚,产量低,暴发的枣园病株率可达70%左右,死亡株率在20%以上,造成枣树大幅度减产托和经济损失,严重挫伤了枣农管理枣树的积极性。发病原因:引发枣树腐烂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弱寄生真菌壳囊孢菌(图1),其多室、不规则形的分生孢子器生于黑色子座内,香蕉形或腊肠形的分生孢子小而无色。一般以菌丝体或子座在感病树皮内越冬。翌年形成的分生孢子,可通过风雨和昆虫等传播,经伤口侵入后,先在枯枝、死节、干桩、坏死伤口等组织上  相似文献   

7.
正桃霉斑穿孔病又称桃褐色穿孔病,是世界性病害,也是桃三大穿孔病之一,在各桃栽培区均有发生。发病原因:引发桃霉斑穿孔病的病原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嗜果刀孢菌(图1),又名桃棒盘孢,其黑色的子座较小,有分隔的分生孢子梗丛生,稍弯曲的分生孢子棍棒形或纺锤形,一般有3~6个分隔,无  相似文献   

8.
正桃树腐烂病又称桃树干枯病、桃树胴枯病,在各桃产区均有发生,桃树被害后能引起枝条枯死,在大枝和树干形成溃疡病斑,若不及时治疗,会很快造成整株死亡。发病原因:引发桃树腐烂病的病原为子囊菌亚门真菌核果黑腐皮壳菌,无性阶段为半知菌亚门壳囊孢菌(图1)。子囊壳扁球形或球形,子囊纺锤形,其子座上部由细密的浅橄榄色菌丝组成,下部由菌丝组织和寄主组织混合组成,黑色基部由褐色组织包围。子座中有1~6个分生孢子器,每个孢子器1~3室,但有1个共同孔口。无色、单胞的分生孢子呈香蕉形。核果黑腐皮壳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座在枝干病组织中越冬,也可在支架、支棍树  相似文献   

9.
正桃黑星病又称疮痂病、黑点病或黑痣病,是普遍发生于各桃产区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发病时病果表面出现黑点甚至发生龟裂,严重影响商品价值。一般的发病率在20%~30%之间,严重时则可达60%左右。发病原因:引发桃黑星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真菌丝孢纲丝孢目嗜果枝孢菌(图1),其有性世代为子囊菌亚门嗜果黑星菌(Venturia carpophilum Fisner.),其暗褐色具分隔的弯曲分生孢子梗至多分枝一次,并单生或成短链状产生无色或浅橄榄色的椭圆形或瓜  相似文献   

10.
<正>茶轮斑病是茶树的一种常见病害,各大茶区都有分布。发病树表现为生长势衰弱,病叶质脆,容易脱落。发病原因:引发茶轮斑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的茶拟盘多毛孢(图1),其埋生的分生孢子盘或突破表皮外露,丛生的分生孢子梗圆柱形,纺锤形的分生孢子有4个隔膜。无色的附属丝基部粗,向上渐细。茶拟盘多毛孢以菌丝或分生孢子盘在病组织中越冬,翌年春天在26℃的生长适温和83%的相对湿度条件下,可快速产生分生孢子,并借风雨进  相似文献   

11.
正葡萄灰霉病又叫葡萄灰腐病,俗称"烂花穗",不仅是春季引起花穗腐烂的主要病害,流行时发病品种花穗被害率达70%以上,且成熟的果实也常因此在贮藏、运输和销售期间引起腐烂,并可造成葡萄酒颜色与质量的改变。发病原因:引发葡萄灰霉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真菌灰葡萄孢(图1),有性世代为富克尔核盘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其分生孢子梗自  相似文献   

12.
<正>苹果轮纹病又称疣皮病或粗皮病,在各苹果主产区均有发生。我国最早于1928年在辽宁发现,随着易感轮纹病苹果品种在中国的大面积推广,已经成为我国当前苹果生产上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常年烂果率可达20%~30%,多雨年份甚至60%~70%,使苹果产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发病原因:引发苹果轮纹病的病原为子囊菌亚门真菌梨生囊孢壳菌(图1),无性世代为半知菌亚门轮纹大茎点菌。梨生囊孢壳菌子座不发达,多形成一个腔室,分生孢子器扁圆形  相似文献   

13.
正香蕉炭疽病又称黑腐病、熟果腐烂病,是广泛分布于世界各蕉区的香蕉果实病害之一,在蕉园的花果期就开始发生,影响果实膨大,严重时造成果实畸形,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且在贮藏运输期间为害最重,给蕉农造成巨大损失。引发香蕉炭疽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真菌芭蕉炭疽菌,其单胞的分生孢子梗无色,单胞的无色分生孢子椭圆形,内含一油  相似文献   

14.
香蕉叶斑病常用杀菌剂的应用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香蕉叶斑病是由不同菌物引起的多种不同症状类型叶部病害的总称。在我国主要有褐缘灰斑病、灰纹病和煤纹病等。该类病害在国内各香蕉产区普遍发生,是香蕉生产中最为严重、具有毁灭性的病害之一,可使病株减产30%~50%。因生产上尚无抗叶斑病的香蕉品种,所以在防治上仍以药剂防治为  相似文献   

15.
正葡萄褐斑病又名斑点病、褐点病、叶斑病或角斑病,有大褐斑和小褐斑两种类型,广泛分布于各葡萄产区,可引起葡萄早期落叶,严重影响浆果产量、品质和树势,特殊情况下可造成毁产。发病原因:引发葡萄大褐斑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葡萄假尾孢(图1),引发小褐斑病的病区则有葡萄座束梗尾孢霉、葡萄明针尾孢霉两种菌源。葡萄假尾孢从寄主  相似文献   

16.
正香蕉黑星病又称黑痣病、黑斑病或雀斑病,是香蕉产区常见的真菌性病害,近年来该病对香蕉的危害日益加重。发病原因:引发香蕉黑星病的病原为香蕉大茎点霉(图1),其聚集成团的菌丝表面可形成大量球形、椭球形或扁圆锥形的黑色或略呈灰白色分生孢子器,无喙但具一孔口,绝大多  相似文献   

17.
<正>梨轮纹病又称瘤皮病、粗皮病,分布遍及各梨产区,在南方果梨产区尤其严重,可造成烂果和枝干枯死,特别是部分感病品种在轮纹病流行年份采收时,病果率可达50%以上,贮藏一月后基本损失殆尽。发病原因:引发梨轮纹病的病原在有性阶段为子囊菌亚门真菌贝伦格葡萄座腔菌,无性阶段属半知菌亚门轮纹大茎点菌。扁圆形或椭圆形的分生孢子器拥有黑褐色的炭质器壁,并有乳头状孔口,内壁密生丝状、单胞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梗顶端着生单胞、无色的生  相似文献   

18.
<正>香蕉冠腐病又称白霉病,是香蕉采后及运输期间发生的重要病害之一,在部分地区达86%的发生率,高居采后病害之首。即便是在施用防腐剂、密封包装条件下,香蕉冠腐病仍然是最常出现的病害。发病原因:引发香蕉冠腐病的病原较为复杂,国内外已报道有10多个属,而国内报道引起本病的主要病原为串珠镰孢(图1)、亚粘团串珠镰刀、半裸镰孢霉和双胞镰孢(图2)等4种伤痍菌类镰刀菌,其中半裸镰孢霉致病力最强。采后贮藏半月左右,病菌最先从果轴切口等伤口  相似文献   

19.
正桃褐斑穿孔病是桃树常见的病害,在各桃栽培区均有发生,常造成叶片穿孔,影响花芽形成,引起落花落果并降低品质,特别是近年来发生愈加严重,给果农造成严重损失。发病原因:引发桃褐斑穿孔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真菌核果尾孢霉(图1),有性世代为子囊菌亚门樱桃球。其无分支的橄榄色分生孢子梗束生,直立或弯曲状生于子座上。细长的棕褐色分生孢子鞭状、倒棍棒状或圆柱形,直立或微弯,一  相似文献   

20.
正梨炭疽病又名苦腐病,是具有潜伏侵染特性的真菌病害,在各梨产区普遍发生,感病后大多在成熟期发病,引起果实腐烂和早落,采后随果实生活力降低而逐渐发病;在运输、贮藏期间可继续扩大甚至造成大量果实腐烂,对产量影响较大。梨炭疽病的病原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盘长孢状刺盘孢,有性阶段为围小丛壳。其无色分生孢子梗单胞栅状排列(图1),椭圆形或长椭圆形的分生孢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