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粉煤灰是一种可利用的资源,在我国闲置贮存量巨大。介绍了粉煤灰的理化性质,综述了粉煤灰在土壤改良中的作用,如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增加土壤营养成分、影响土壤生物活性、治理盐碱地以及修复治理重金属污染。粉煤灰也可用于土地整治工程,改变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生产力,是高质量完成土地整治工程的有力保障。但是,粉煤灰大量使用前,仍需重视其性质的检测及预处理。   相似文献   

2.
污水的土地处理是一种污水处理的生物工程技术,其原理是通过农田、林地和苇地等土壤植物的生物、物理、化学等固定与降解作用,对污水中的污染物实现净化并对污水中氮、磷等资源加以利用。污水土地处理技术应用于农田灌溉可有效减小污水对农田的污染。研究设计了一套垂直土柱用以模拟贾鲁河污水进入土壤后发生的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从而找出污水中有机污染物、氮、磷和重金属等污染物进入土壤后的迁移转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纳米材料以其新特性被广泛应用于环境领域,在包括土壤改性和废物利用等方面有十足的潜力.回溯了纳米材料(包括纳米黏土、纳米氧化物、纳米碳等)在土壤中的应用历程,总结综述了近30 a来纳米颗粒对土壤力学性能改善方面的重要成果.针对不同类型的土壤,梳理了纳米材料对土壤的结构、强度、水力性能方面的影响,并从纳米颗粒的结构和改性土壤的结构出发,归纳了纳米材料提升土壤力学性质的机理.丰富了纳米材料改性土壤领域的研究成果,为改性土壤材料种类的选择、材料掺量的确定提供了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张倩 《南方农机》2022,(2):66-68
土地污染是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尤其是土壤重金属污染对土地资源的损害严重,可直接或间接对生态系统产生危害.笔者从重金属污染物来源及现状出发,对重金属的危害进行了阐述,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应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以期为污损土地修复工作尤其是重金属污染引发的各类生态问题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3S”集成技术是指将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以及地理信息系统融合在土地工程领域,进而提高土地工程质量和实施效率的技术手段。笔者从“3S”集成技术在土地整治项目中应用现状出发,就“3S”集成技术在土地整治规划、土地整治施工监管、土地整治验收评价以及土地整治移交管护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提高土地整治动态监测工作成效提供科学参考。研究结果表明:“3S”集成技术与数据处理、地学分析等手段的有机结合,极大地促进了地表信息获取、土地面积测量、土地利用现状图绘制、灾害监测预警和规划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进程,显著提高了土地工程质量和实施效率,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推进,计算机技术与遥感技术等有机结合,无人机遥感技术凭借其轻便、高效、精确的数字地形测绘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程领域,本文结合土地整治项目对无人机遥感技术发展现状以及在土地整治项目中的应用优势和特点进行研究分析,并探讨了无人机遥感技术应用在土地整治项目中的优势和不足,无人机遥感技术虽能提供基础的数据资料和技术支持,但项目实施中仍要对部分区域进行必要的实地核查。  相似文献   

7.
盐渍化土壤的成因及改良材料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渍化土壤改良利用一直是土地整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如何改良盐渍化土壤,提升土壤肥力水平一直是科研工作者研究的热点问题。基于此,本研究论述了盐渍化土壤的成因及不同改良材料在盐渍化土壤中的应用,对盐渍化土壤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期为盐渍化土壤的有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越来越受到关注,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和生物有效性有着重要的影响。该文主要分析讨论了土壤pH值、氧化还原电位、有机质含量以及不同黏土矿物等理化性质对土壤中重金属形态的影响,归纳了不同因素导致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变化的作用机理,提出了土壤中重金属由生物可利用态转换为稳定态的方法,为降低土壤重金属污染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给石油污染土壤水分调节利用以及修复治理提供参考。【方法】系统归纳总结了现有石油污染对土壤水理性质的影响研究成果,同时对污染引起土壤水理性质产生变化的机理进行探讨。【结果】石油污染对生态环境产生了大量负面影响,使生态环境承载了巨大的污染负荷。当石油污染物进入土壤后,会影响了土壤孔隙结构,改变土壤颗粒表面润湿性,同时石油中含有的挥发、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会对土壤水分运移产生阻滞效应,从而会对土壤的持水能力、毛管水运动特征、土壤渗透性能等多方面产生影响。【结论】为准确揭示石油污对土壤水理性质产生影响的作用机理,仍需进一步从微细观上深入开展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0.
土地整治是一种通过工程措施改善土壤理化特性和耕地质量的有效措施,也是保障我国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为了确保土地整治项目新增耕地质量达标,笔者以定边县北畔村土地整治项目为例,从项目区气候条件、项目建设情况、土壤理化性质、地下水资源及水质、周边耕地状况等方面对新增耕地进行评价分析,以确保新增耕地满足长期耕种要求及农民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1.
张家学 《农业工程》2019,9(5):72-74
以农业用地污染物来源分析为切入点,论述了被污染农业用地修复技术的重要性和分类,并针对我国目前污染物含量较高的重金属污染、农药与化肥残留物污染等问题,提出了部分利用各类微生物技术进行土壤修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从再生水灌溉对土壤的物理性质、pH值、全盐量、肥力、微生物、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7个方面,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再生水灌溉对土壤质量方面的研究进展。现有研究表明:再生水灌溉除在土壤盐分、微生物活性及有机污染物含量方面得出研究结果一致外,其他方面研究结果存在分歧。研究内容涉及面广,主要侧重效应研究。今后,应在再生水灌溉对土壤质量机理和机制方面做深入研究、加强对多因素田间试验的研究、重点利用模型研究再生水灌溉对土壤盐分、重金属及有机污染物的运移趋势和规律,评估可能造成的生态风险。为在避免环境污染的前提下,达到充分利用再生水来缓解中国缺水基本国情的目标提供更科学的理论依据及指导。  相似文献   

13.
为研讨土壤调理剂对水稻吸收重金属的影响,探索适宜大田推广的耕地生产障碍修复治理方法,提高受污染耕地质量,实现“边生产,边修复”的目的。在贵州省麻江县开展不同土壤调理剂对水稻吸收重金属强度影响的试验,选用楚戈土壤调理剂、富力邦土壤调理剂、土沃宝土壤调理剂、改性天然矿物材料等4种土壤调理剂,采用空白作对照。试验检测结果为:土壤调理剂处理后,土壤pH值提升率达0.65%~12.03%,土壤中有效镉含量降低10.64%~14.83%,土壤重金属砷含量降低0.4~1.8mg/kg;稻谷中镉含量降低了7.80%~44.07%,硒含量增加为0.004~0.017mg/kg;对水稻产量影响不明显。试验说明在受污染的酸性耕地中施用碱性土壤调理剂,可以提高土壤pH值,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砷含量和重金属有效镉的含量,也能减少稻谷对重金属镉的吸收。  相似文献   

14.
彭枫  丁玉娟 《农业工程》2019,9(11):67-70
绿色生态是新时代赋予土地整治的新内涵,实施工程生态化建设可以一定程度弥补土地整治的“生态短板”。针对贵州丘陵山区特殊的地形地貌特征,从空间维度运用综合分析的方法,阐述了土地整治田间道路的空间架构,分析了工程建设对田间道路沿线生态干预的4个区域,即基础的断面及延展面区、刚性材料的结构面区、交叉建(构)筑物的衔接区和施工土体损毁区,并提出了田间道路工程生态化建设的策略在于定位其功能、优选其建材和重构其环境。结果表明,田间道路工程生态化建设可以实现景观、生态和实用等方面的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15.
黑麦草作为常用于植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很好的研究及应用前景。该文以黑麦草修复土壤铅污染为讨论对象,从螯合剂对黑麦草吸附铅的诱导作用,微生物、肥料强化修复、多种重金属复合污染及其他材料与黑麦草联合修复4个方向进行了综述,并指出各研究方向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不同复垦年限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复垦煤矸山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影响,以山西省霍州市曹村煤矿复垦煤矸山为例,以3种复垦年限(3、5和7 a)和4种土地利用类型(农田、菜园、果园和退化荒地)的复垦样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重金属Hg、Cd、Pb、As和Ni的质量分数,并运用内梅罗指数法对其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随年限的增加,复垦地0~40 cm土层含Pb量和含Ni量以及20~40 cm土层含As量均呈增加趋势,单因子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也呈现类似趋势。同时,煤矸山复垦地土壤重金属质量分数均不同程度地高于当地普通农田,尤其在20~40 cm土层表现更明显。(2)利用类型对复垦地土壤重金属也有影响,复垦3 a菜地土壤含Hg量和含Pb量高于或等于复垦3 a农田,但含Cd量、含As量和含Ni量低于或等于复垦3 a农田。复垦7 a退化荒地含As量高于复垦7 a果园,Hg、Pb元素的单因子污染指数以及所有5种元素的综合污染指数也偏高,表明与撂荒状态的土地相比,复垦后种植植物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土壤中的重金属危害。  相似文献   

17.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原位淋洗修复既要实现对重金属的高效去除,还要尽量减少对土壤性质的破坏。以张士污灌区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振荡浸提技术对有机酸淋洗重金属污染土壤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对重金属Cd、Pb、Zn的浸提率随着酒石酸、乙酸、柠檬酸、苹果酸的浓度升高而增加;4种有机酸对土壤重金属的浸提效果均是Cd〉Pb〉Zn;酒石酸在浓度为0.5mol/L时对土壤中重金属Cd、Pb、Zn的浸提效果最好,浸提率分别为99.39%、57.65%、43.52%。  相似文献   

18.
对重庆市南川区东部地区水稻土壤中As等7种元素进行采样监测,采用加权综合指数等方法对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并对土壤重金属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土壤中重金属Hg、Cr、Cu、Pb和Zn等元素均未超过国家农用地土壤标准筛选值,As和Cd分别有1和5个样品超标,总体呈重污染状态及中等危害生态风险,Cd为最主要的生态风险因子。土壤中Cr、Cu、Pb、Zn和As重金属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Hg主要来源于铝冶炼,Cd受成土母质和农业活动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19.
黄勇 《农业工程》2017,7(5):95-97
土地整治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惠民利民工程。分析新形势下土地整治工程发展趋势,对指导土地整治工程,实现政府职能转变有重要意义。在阐述土地整治发展历程基础上,总结出当前土地整治工作中存在准备工作不充分、规划设计及项目施工不尽合理以及监管不力等不足;进一步提出从加强监管、加大宣传和加大后期管护力度3个方面出发,提高土地整治工程综合效益。最后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得出土地整治工程主要向多元化发展,“土地整治+扶贫”等已成为趋势,“大而强、小而精”的土地整治成为今后两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