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4 毫秒
1.
从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录取分数、第一志愿录取率和生源分布三个方面,阐述了高等农业院校招生现状与特点,提出了高等农业院校招生面临的五个问题,即农业院校生源质量低数量少、按大类招生院校专业设置不合理、招生宣传力度不够、农学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机会较少以及农业院校学科布局不合理。从招生选拔应向柔性选拔和双重选择人才转化;明确办学定位,打造特色专业;优化招生模式,加大招生宣传;关注毕业生就业问题,提高就业质量;谋划学科布局,优化专业结构;借鉴国外教育经验,加强国际间交流合作以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核心竞争力七个方面提出了改善高等农业院校招生工作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2.
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立足当前高考生源大幅减少这一现实,阐述了作为地方农业院校在招生工作中存在的生源质量不高、专业间生源分布不均衡等突出问题。并就如何加强地方农业院校招生宣传工作,破解招生困境提出了4点建议:加强学校"品牌"建设,提升学校影响力;出台鼓励报考涉农专业的相关政策,提高农业院校吸引力;加强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形成招生宣传工作长效机制;准确定位生源的面向对象,进一步提高宣传工作的有效性和长效性。  相似文献   

3.
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目前高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举措,国内不少高校已经开始实施此项改革措施。以沈阳农业大学2014年首批实施大类招生的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为例分析改革实施效果,研究发现大类招生改革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认识程度、学生志愿专业与意愿专业有较高的匹配程度、学生入学后的成绩较往年提高明显但生源质量并未有明显提高。通过总结梳理大类招生改革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大类招生分流制度、完善本科生全员导师制、进一步拓宽大类招生口径以及做好非第一志愿专业录取学生引导及管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专业分流是大类招生的一个重要环节,专业分流方案的科学合理对改革的成功至关重要。通过国内高校实践的比较,文章总结归纳出专业分流方案设计的总体思路、关键要点构成和实施流程。基于实践经验的剖析,研究发现大类招生的专业分流中普遍出现学生专业选择错位、教师和学生对大类招生模式缺乏认同、学生专业选择趋从性明显、专业生源质量分化加剧、配套改革跟不上及大类招生改革与"二次转专业"政策缺少衔接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按类招生"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招生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它有利于进行通识教育和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提供更多的专业选择空间进而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对普通高等农业院校实施"按类招生"现状的分析,探讨了按类招生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足之处,并提出了实施"按类招生"需要建立新型的监管体制、改进人才培养模式、走出各学校自己的特色等对策。  相似文献   

6.
“生源危机”近年来已成为农业院校成人招生中的普遍现象,尤其是一些传统长线专业,如农学、植保、畜牧、园艺等。笔者认为造成“生源危机”的关键因素不是所谓的“人才过剩”、“轻农意识”等,而是传统的招生制度(包括招生规模、发展速度、考试制度、层次、专业设置等)已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建立一种新的市场经济招生模式。这种新模式如何建立有待于探索。据初步调查,目前农业院校在成人招生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在观念方面,仍然陈旧:“我来办,你来学”,“等米下锅”。市场调节意识淡薄,还未真正触摸到“社会人才大市场”的脉搏。  相似文献   

7.
新高考改革实行“专业(类)+院校”的志愿填报方式,学生填报志愿时更注重专业的选择。同时,同一所院校不同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差异增大,导致农林类高等院校涉农林传统优势专业招生困难,生源质量降低。建议高校要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提升学科专业社会影响力,合理设置选考要求,通过加大宣传力度、设置绿色通道、拓宽招生渠道、加强就业指导等多种路径,来提升农林类院校招生质量。  相似文献   

8.
培养满足食品产业需求以及引领产业创新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是新时代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需要解决的课题,"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是培养适应食品产业对高级专门人才需求的有效途径。农业高校中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根据食品产业实际需求,充分发挥学校农、理、工、经、管、文、法等多学科优势特色,整合优化校内外资源,构建面向食品全产业链的大类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培养学生形成覆盖食品"全产业链"的知识体系和核心竞争力,谨慎处理大类招生模式、专业分流、冷热专业分化、课程体系设置等大类培养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满足食品产业需求。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河北农业大学2006-2011年统考前后的农科专业招生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可以看出,统考之后普通农业院校的农科专业的考生人数、校内应届生报考本校研究生的比率、调剂考生占录取考生的比率都受到明显的影响。其原因一方面是农科专业普遍生源不足,普通农科院校缺乏竞争力,另一方面是就业压力制约着农科专业的招生。因此,要想改善普通农业院校农科研究生招生现状,不但需要完善国家照顾政策,而且需要加大地方政府的经费保障,但最根本的是需要提高学校自身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大类招生符合通识教育、精英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但在发展中也逐渐陷入冷热专业发展失衡,"宽口径、厚基础"改革初衷难以实现,学生管理难度加大等困境。因此,如何完善大类招生模式,充分发挥其价值,突破其发展困境,就成为身处改革进程中的高等院校亟待化解的难题。文章提出以下优化路径:遵循因校制宜、因专业制宜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本科生生源质量对于农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本研究利用S大学57个专业的数据资料。从学生入学平均分数和第一志愿录取率探讨农业院校生源质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高校扩招、招生政策、行业差别、农业院校学生就业、学生家境贫困和对农业院校认识等方面深入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从加大宣传力度与建立生源基地和优化专业结构与激励机制两个方面提出提高农业院校本科生源质量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本科高校大类培养改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实施"专业招生,大专培养"的,对建议大类培养模式的特点进行阐述,对其优势与缺点进行分析,并提出促进"专业招生,大类培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高校固有的人才培养模式随着高等教育近年来的改革在不断发生变化,大类招生的人才培养模式因其在拓宽学生专业口径、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逐渐被各大高校采用,但同时也对专业分流后的班级管理带来了挑战。在深刻分析大类招生培养模式对班级管理工作带来的优势与挑战的基础上,提出大类招生背景下的班级管理新思路,以保障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大类招生"是在通识教育理念下所提出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也是我国高校招生发展的主流趋势,有利于搭建良好的创新创业基础平台。选择陕西省本科高校为研究样本,采用SWOT分析法分析大类招生背景,描述大类招生发展现状,进而展望高校大类招生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植物生产类专业设置及“厚基础,宽口径”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在对我国农业院校目前植物生产类专业设置、招生、就业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可通过两条途径来实现植物生产类专业的“厚基础,宽口径”,以适应社会的需要。一是不对现行的按专业招生的做法进行改革,采取压缩专业课和必修课,增加跨专业类及人类选修课;二是变按专业招生为按院招生,统一基础课,由学生根据需要选择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相似文献   

16.
大类招生模式体现高校对复合型人才的诉求,逐渐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趋势。针对大类招生模式下公共管理类学生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认知情况进行调查,从大类招生模式认知效果看,就业前景成为专业选择的最重要因素,在分流时点上,未分流学生多选择大二(上),分流后学生认为大一(下)对专业学习更合适;从专业基本认知情况看,学生不仅了解该专业的学科特色,而且对实践技能培养的感受和需求强烈;从专业认同情况看,学习投入认同情感认同教学认同,特别是分流后学生学习热情普遍高涨,专业学习对专业认同效果作用突出。未来,大类招生模式下需要从符合土地资源管理学科发展规律着眼,协调课程设置体系,突出专业特色和实践技能培养。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成人函授生源的日益萎缩,成人高等教育也走向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成人函授学员的生源结构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其招生难度也越来越大,招生规模也越来越小,直接影响到正常的教学环节。文章主要针对我校近几年的招生情况做一分析,从专业设置、生源结构等方面提出问题,并列举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关于高等农业院校招生并轨改革的思考华南农业大学刘信洪《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提出,高校要实行招生并轨改革,1997年大多数学校按新体制运作,2000年基本实现新的体制转轨。由于高等农业院校长期以来存在“招生难、就业难”等问题,因此...  相似文献   

19.
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工作是高校联结社会、服务社会的重要渠道,也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自80年代初以来,高等农业院校主动适应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在招生就业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和实践,如定向招生、招收实践生、面向农业中专对口招生、招收保送生、招收自费生和委培生以及“3—1—1”制综合改革等。逐步形成了“多方式招生、多规格培养、多渠道就业”的办学模式。实践证明,这些改革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了农业院校的特点,成效是显著的。这些改革不仅推动了高等农业院校更好地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也促进了高等农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有些改革措施已经扩展到其他科类,成为我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讲,农业院校的改革也为全国高校招生就业制度改革做出了贡献。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农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等农业院校必须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20.
由于高校之间的生源竞争日益激烈,想要能够在竞争激烈的教育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高校就要努力地"营销"自己,获得"消费者"——考生认可。运用消费者购买行为理论,通过对本科生报考志愿决策过程的分析,针对不同阶段考生的需求,提出相应的招生策略改进建议,使考生能最终做出选择决策,达到提高高校宣传效果,形成吸引相应优质学生群体的有效招生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