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以判断数字奇偶为任务,材料为1-9的阿拉伯数字,采用内源性和外源性注意实验范式,考察内源性和外源性线索不同注意条件下SOA对空间数字编码SNARC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①在内源性线索条件下,随着SOAs增加,SNARC效应逐渐增大,当SOA为900 ms时,SNARC效应最明显;②在外源性线索奈件下,当SOA为300 ms时,SNARC效应最显著,随着SOAs增加,SNARC效应运渐减小.结果表明内源性注意和外源性注意在时间进程发展上的特性时SNARC效应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采用内源性和外源性注意定向实验范式,材料为1~9的阿拉伯数字,以判断目标数字奇偶为任务,考察视觉空间注意定向对数学学优生与学困生数字加工SNARC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1)内源性和外源性注意定向条件下,与数学学困生相比,学优生在数字判断加工任务中的反应时更短;2)内源性有效线索提示条件下,数学优、困生均表现出显著的SNARC效应,但内源性无效线索提示条件下,只有学优生的SNARC效应明显,而数学学困生的SNARC效应不显著;3)外源性有效线索提示条件下,学优生表现出显著的SNARC效应,但外源性无效线索提示条件下,学优生的SNARC效应不明显,而学困生无论是在外源性有效线索提示还是在无效线索提示条件下的SNARC效应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采用注意线索任务分析了性别刻板印象对注意定向和解脱的影响,发现有效提示条件下刻板印象的激活可以加快被试的注意定向,使注意迅速指向与性别刻板印象一致的女性信息,但无效提示条件下,以上注意促进效应消失;对解脱量的进一步分析显示,在刻板不一致条件下,个体对于男性的解脱量显著高于对于女性的解脱量,表现出对于男性刻板不一致信息的解脱困难.结果表明:性别刻板印象对于注意的定向和解脱过程存在显著影响,并呈现出一种不同注意阶段、不同性别加工差异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从工作记忆容量(WMC)这一个体差异角度研究工作记忆对视觉搜索具有的注意导向作用.低WMC的个体更易受干扰刺激的影响,易被与工作记忆内容相匹配的项目所吸引;高WMC的个体更易进行认知控制.根据个体的WMC测试结果区分为高、低WMC两组,探讨他们在脱离注意捕获效应上的时间差异.考察了搜索延迟时间为0,150,300ms时不同WMC个体是否发生注意捕获的脱离,以及搜索延迟时间为300 ms和600 ms时不同WMC个体在脱离捕获效应上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表明:1高、低WMC个体在0,150,300ms均出现注意捕获效应,未发生注意捕获的脱离;2对于低WMC个体,在300ms和600ms仍出现注意的自动捕获效应,未发生注意脱离;3但对于高WMC,在延迟时间为300ms时,未发生注意捕获的脱离;在延迟时间为600ms时,已经出现了脱离现象.研究表明,在加工的早期阶段高WMC对脱离注意捕获不起作用;在后期加工阶段,高WMC有利于脱离注意捕获效应,为注意抑制效应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5.
采用线索探测范式,以攻击性词语、消极非攻击性词语和中性词语为实验材料,运用ERP技术考察了暴力 电子游戏玩家注意偏向的脑神经机制.结果发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暴力电子游戏玩家对攻击性词语后靶子诱发 的N1波幅增大;有效线索下,暴力电子游戏玩家对攻击性词语后靶子诱发的P300潜伏期减小.结果说明暴力电 子游戏玩家对攻击性词语表现出了注意偏向,其机制为对攻击性词语的注意警觉.  相似文献   

6.
情绪对注意的影响:基于注意网络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虽然已有研究一致地发现情绪对注意有影响,但对于情绪影响注意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为了揭示情绪对注意影响的机制,实验基于注意网络模型和修改的注意网络测试(attention network test,ANT)对情绪如何影响注意进行了研究.实验通过诱发被试的正、中、负三种情绪,考察了不同情绪状态下警觉、定向、执行控制网络的效率,结果发现:负性情绪下注意网络的警觉效应最大,说明情绪对注意的影响是通过影响注意的警觉功能来实现.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数字中国、数字经济以及数字农业农村建设,江苏省作为在农业农村信息化方面一直先行探索的省份,不断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大数据战略、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等决策部署,大力推动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探索高质量推进数字农业农村发展的新路径.该文以分析江苏省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的意义和现状为前提,重点阐述江苏省在农业农村大数...  相似文献   

8.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以毒品、中性和性信息词汇作为预备信号,间隔1 500ms后出现灰色小方框作为命令信号,看到命令信号则迅速按键反应,通过诱发的伴随性负波(CNV)分析毒品、中性和性信息词汇对注意保持的影响.结果发现:在预备信号呈现后的400~500ms内,毒品词汇比中性和性信息词汇诱发了更正的ERP成分(P500);在1 000~1 400ms内,毒品和性信息词汇比中性词汇都诱发一个更为正向的ERP成分;在2300~2 400ms内,毒品词汇相比中性词汇诱发了一个更正的ERP成分;在2 700~2 800ms内,毒品词汇同样比中性词汇诱发了一个更正的ERP成分.说明与毒品有关的词汇对吸毒者的注意保持功能产生了一定的干扰,吸毒者对与毒品有关的线索更为关注,这些成分很有可能是吸毒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和情感障碍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吴琪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22):134-135
介绍了春蚕饲养技术,包括小蚕和大蚕的饲养技术,以及春蚕饲养中应注意的要点,以期为黄山区永丰乡春蚕饲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荔枝褐变的主要原因是多酚氧化酶的酶促褐变,以及多酚氧化酶引起的其它次生代谢物而使其发黑变质。另外,在果实衰老过程中,因膜脂过氧化破坏膜结构,为酚类物质的酶促褐变创造了条件,加速了酶促褐变。JianSun等通过硫酸铵盐析分离纯化荔枝多酚氧化酶(PPO),利用内源性底物表儿茶素和外源性底物儿茶酚比较分析了荔枝的多酚氧化酶活性,其结果表明,内源性底物和外源性底物对荔枝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激活效应不同,底物中添加乙二胺四乙酸钠时,对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抑制效果均表现为最弱.  相似文献   

11.
紫外线处理米蛾卵对赤眼蜂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弄清紫外线处理米蛾卯时杀胚效果较好的照射时间、间距及紫外线处理米蛾卵对赤眼蜂繁殖的影响,明确缩短距离、延长时间照射米蛾卵对赤眼蜂繁殖是否有负面影响,研究了米蛾卵在距离单管40 W紫外灯10、20、30、40 cm处,分别照射10、20、30、40、50、60 min后米蛾的孵化率,以及照射后的米蛾卵上赤眼蜂的单雌平均寄生粒数、羽化率和性比的差异.结果显示,照射20 min以上的处理组孵化率为0%或极低,间距较大的处理组(30、40 cm)孵化率高于间距较小的处理组(10、20 cm).为保证杀胚效果,紫外线照射米蛾卵时应控制在间距10~20 cm,时间20~60 min;紫外线处理后,赤眼蜂单雌平均寄生粒数由对照(不经过紫外线处理)的39.33粒增加到50~60粒,羽化率由61.15%提高到70%~80%,两者与对照差异显著;缩短紫外灯和米蛾卵之间的距离至10、20 cm,或延长照射时间至50、60 min,对赤眼蜂的单雌平均寄生粒数、羽化率和性比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2.
用五因素(1/2)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施氮量、基肥施氮比例、磷肥施用量、钾肥施用量及移栽密度对优良粳稻群体穗实粒数和单位面积内总实粒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成熟期群体穗实粒数和单位面积内总实粒数之间对农艺措施的要求是一对矛盾;实现666.7 m2产量大于600 kg的主要农艺措施是:施氮量为:9.61~9.93kg/666.7 m2;基肥施氮比例为:47.38%~50.72%;磷肥施用量:4.05~4.39 kg/666.7 m2;钾肥施用量:6.49~6.94kg/666.7 m2;移栽密度:1.70~1.76万窝/666.7 m2。  相似文献   

13.
为建立豫中烟区烤烟“上六片”烟叶的栽培技术指标体系,以烤烟品种‘中烟100’为试验材料,设置施氮量(30~66 kg·hm-2)、种植密度(13 500~18 000 株·hm-2)和留叶数(16~22 片·株-1)3个栽培因子,采用 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3个栽培因子及因子间互作对烤烟上六片烟叶产值和感官指标的影响。单因子效应分析表明,在本试验范围内,上六片烟叶产值随着施氮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感官品质随施氮量的增加逐渐降低,随种植密度和留叶数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双因素交互作用分析表明,施氮量和种植密度的互作对产值、感官品质和香气质影响显著,施氮量和留叶数的互作主要影响香气量。综合单因素和双因素分析结果,对产值和感官指标的数学模型分别进行模拟寻优,结果表明施氮量45.928 5~50.169 0 kg·hm-2、种植密度15 720~16 045株·hm-2、留叶19~22 片·株-1时,豫中烟区上六片烟叶的产值和感官品质可达最佳,为豫中烟区生产优质上六片烟叶的优化栽培组合。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无土基质栽培的不同氮素水平(1,3,8,16,26 mmol/L)和氮素形态配比(NH4+-N∶NO3--N分别为4∶0,1∶3,2∶2,3∶1,0∶4)对小菊外观品质、叶绿素含量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水平为16 mmol/L时对小菊营养生长期较适宜,能显著提高株高、冠幅、植株鲜重和叶片数等;而8 mmol/L氮素水平适于花发育期需求,利于提高单株花序数、花干重和延长花期,高浓度的氮素对花发育和开花不利,但提高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降低胞间CO2浓度(Ci)。以NH4+-N部分代替NO3--N可显著提高小菊株高、冠幅、叶片数、植株鲜重和单株花序数量等指标,且在营养生长后期显著提高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降低胞间CO2浓度(Ci),但对于花发育进度和整体花期无显著影响,研究表明,盆栽小菊NH4+-N∶NO3--N的适合比例为3∶1。  相似文献   

15.
水稻穗颈及第2节间维管束数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沈农89366等4个亲本进行完全双列杂交,对水稻穗颈和第2节间大、小维管束数采用加性-显性模型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维管束性状的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狭窄义遗传力介于0.4151-0.5519之间。显性效应值达到显著水平的杂交组合和性状不多,杂种优势较弱。穗颈大维管束数与1次枝梗数、2次枝梗数、2次枝梗颖花数、结实率、穗颈小维管束数与1次枝梗数、第2节间小维管束数与2次枝梗数及2次枝梗颖花数之间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加性相关,可作为间接选择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不同龄期家蚕蚕沙部分理化和微生物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生物化学和微生物学的技术方法,检测分析了2~5龄期家蚕蚕沙的部分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类群的变化结果表明,2~5龄蚕的蚕沙含水率在62%~66%之间,pH值接近中性;大蚕(4~5龄蚕)蚕沙的有机质、总氮含量较小蚕(2~3龄蚕)的蚕沙高,钙、镁、钾及微量元素铁、锰、铜、锌含量则低于小蚕的蚕沙;小蚕蚕沙中重金属元素铅、铬、汞的含量比大蚕蚕沙高.各龄蚕沙中的微生物类群和数量差异不明显,数量最多的是细菌,其次是放线菌,真菌最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明不同生产条件下穗数、粒数、粒重对产量的影响。[方法]对通粳981在不同密度和肥料条件下形成的产量及其构成因子进行回归、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穗数、粒数和粒重对产量均有极显著的增产效应,其增产效应从大到小依次为穗数、粒数、粒重,其中穗数对产量起主要作用;但在基本苗较多或施N量较大的情况下,穗数和粒数的增产作用都很重要。[结论]农业生产中可针对不同生产栽培条件,从产量构成因子中明确主攻目标,合理制定栽培技术措施,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8.
Variation in numbers of land plant species on islands in the Galapagos Archipelago can be predicted on the basis of elevation, area of the adjacent island, distance from the nearest island, and distance from the center of the archipelago, but not on the basis of the area of the host island.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y = bx(1) + bx(2) . . .) gives better "goodness of fit" than curvilinear analysis (y = bx(z)). The variation in number of species on large islands can be predicted more accurately than the variation on small ones. Ecologic diversity and isolation are the natural regulators of species abundance.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符号和非符号数量加工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问题以及二者间相互转换的神经机制,利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fNIRS)对30名成人进行测量,实验中让被试完成数量适应范式任务,结果发现:(1)非符号数量加工主要激活脑区为右顶上叶、右额上回和左右额中回,而符号数量加工则主要在左额中回有显著激活,且只有符号数量加工中出现了距离效应;(2)非符号向符号数量转换由左右顶上叶、左额上回和左右额中回负责,而符号向非符号数量转换则是由左顶上叶和左右额上回负责.研究结果既支持了符号和非符号数量加工的特异性观点,又进一步揭示符号和非符号数量相互转换有着不同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20.
用西瓜叶片气孔保卫细胞叶绿体数鉴定西瓜染色体倍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寻求简便、快速的西瓜染色体倍性鉴定方法,以二倍体西瓜TS和0517及其同源四倍体为试材,通过观察叶片气孔保卫细胞叶绿体数来鉴定西瓜染色体倍性.结果表明,两倍性间的叶绿体数差异显著.二倍体叶绿体数在15个以下,四倍体叶绿体数大于等于15个;气孔叶绿体数随染色体倍性的增加而增加,用气孔保卫细胞叶绿体数预测植株倍性的准确率可达90.2%,因此,用万能荧光显微镜观察叶绿体数可以在苗期快速、准确地确定植株的染色体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