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7 毫秒
1.
水稻稻曲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水稻稻曲病的危害症状、发病规律及流行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法,以为水稻稻曲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宜州市水稻稻曲病大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调查宜州市水稻稻曲病大发生流行原因,为防控水稻稻曲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实地调查宜州市水稻稻曲病发生的现状及田间防治方法,分析造成稻曲病大发生原因。【结果】水稻孕穗后期及抽穗杨花期间多雨且气温适宜,感病品种的大面积种植,是造成水稻稻曲病近年来大发生的主要原因;防治策略不当,防治时间不及时导致稻曲病大发生流行;【对策】选择抗病品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选择防效好的药剂,在水稻破口期前5~7天第一次用药,在水稻破口即抽穗5~10%时,进行第二次药剂防治,能有效防治水稻稻曲病。  相似文献   

3.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作为水稻主要病害之一,在沿海稻区常年高发,并呈加重趋势。结合当地实际,分析沿海稻区细条病发生流行特点及重发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4.
水稻叶鞘腐败病最早于1922年首次记载于我国台湾省。此后,在日本、南亚、东南亚各产稻国也相继有发生报道。水稻叶鞘腐败病是继水稻稻瘟病之后,又一种严重威胁水稻生产的病害,并有逐渐发展的趋势。本病主要引起秕谷率增加,千粒重下降,米质变劣.一般流行年份减产10%~20%,严重的可高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5.
稻曲病发生流行规律探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试验结果表明,孕穗末期是稻曲病侵染水稻的主要时期.温度和雨量是影响稻曲病发生流行的主要气象因子,孕穗末至齐穗雨量多,高温天数少,有利于病菌的侵入;齐穗后温度适宜,有利于该病的发展流行.水稻品种间抗(耐)病性差异显著.单季晚稻的大面积种植,使穗期气候条件适宜病菌的侵入和发展,是浙北稻区稻曲病发生严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水稻叶鞘腐败病在国外东南亚稻区及国内水稻产区都有发生。在黑龙江省,由于气候变暖、水稻栽培技术的不断提高,用肥量逐年增加,水稻面积不断扩大,水稻叶鞘腐败病是继水稻稻瘟病之后又一种严重威胁水稻生产的病害,并有逐渐发展的趋势。本病发生于孕穗期剑叶叶鞘上,主要引起秕谷率增加,  相似文献   

7.
浅议通城县水稻稻曲病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通城县水稻稻曲病一直处于中度流行状态,已经成为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病害之一。水稻受害后,不仅出现稻曲病谷和大量瘪谷,降低产量,而且由于稻曲病谷中含有对人体有害色素和生物碱,潜藏着很大的食品安全隐患。文章分析了稻曲病的发病原因和防控对策,以期为防控水稻稻曲病发生提供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8.
水稻白叶枯病和条斑病的流行与预测(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白叶枯病和条斑病都是由风雨、流水作中短程距离传播的地区性流行病,也可随种子调运而在洲际传播。水稻白叶枯病在世界各大稻区均有发生,主要在亚太地区,可分为亚太流行区、西非流行区和中北美洲新病区。在中国,按耕作制度和病情可分为华南全年流行区、江淮中度流行区和北方短期流行区3个区域。稻条斑病仅在亚洲稻区发生,国内主要发生在籼稻、杂交稻,已从两广逐渐向北扩展到江淮流域。影响水稻白叶枯病发生流行的因素很多,品种抗病基因的布局和病菌小种的变异是病害流行长期和超长期预报的依据,气象因素和耕作水平是区域中期预报的主要依据,伏旱值是预测江淮稻区白叶枯病和细条病流行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稻曲病病原学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述了稻曲病的症状及其对水稻危害造成的产量损失、病原及其生物学特性和发生流行规律,提出了稻曲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农技服务》2015,(9):89-90
本文对皖中地区水稻稻曲病的危害症状、流行特点、危害损失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稻曲病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1.
浅谈水稻赤枯病的发生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水稻赤枯病又名缺钾症,俗称红苗病、锈稻、坐棵等,是水稻常见的生理性病害,是黑龙江省水稻近年来逐渐流行的生理性病害之一,近年来随着秸秆还田和机插稻面积的扩大有加重趋势,严重影响水稻生产,流行年份一般减产5~10%,严重的达20%。赤枯病在水稻分蘖期容易发生,分蘖盛期达到发病高峰,会造成稻苗出叶慢、分蘖迟缓或不分蘖、根系发育不良等,引起僵苗不发,对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严重阻碍。了解水稻赤枯病的发病症状、发生原因与  相似文献   

12.
水稻稻曲病的发生机理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水稻稻曲病已成为我国新兴危害水稻的重要病害之一。本文作者通过介绍水稻稻曲病的发生机理及防治技术,以期为水稻稻曲病的防治奠定理论基础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3.
稻曲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发生与危害情况 稻曲病是一种严重危害水稻穗粒的真菌病害.因病菌生长的有利条件与水稻生长良好的条件相似,故常把病害的出现当作丰收年份的标志,在防治上不予重视.近年来随感病品种的扩大和病菌的逐年积累,此病在我省南方稻区与苏北稻区已大面积流行,危害程度越来越重,已成为晚粳稻穗期的重要病害.据1999年县内调查,稻曲病发病面积达30多万亩,占水稻种植面积的50%,病穗率一般为5%~10%,严重的田块达30%.  相似文献   

14.
由稻绿核真菌引起的稻曲病已成为水稻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作者对水稻稻曲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为害情况进行了概述,从拮抗微生物、基因工程和生物制剂3个方面对水稻稻曲病生物防治及其利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对当前稻曲病生物防治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就如何进一步深入开展稻曲病相关研究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15.
针对稻曲病在四川不同水稻种植区发生的情况,本文从稻曲病症状、发生特点、流行因素及轻简化防控技术对策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指导生产上对于该病的正确认识和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将病害的发生控制在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6.
<正>水稻在生产过程,为了使产量高,经济效益好,不仅需要掌握好栽培技术,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也至关重要,下面主要水稻稻曲病进行研究及防治。水稻稻曲病俗称"生谷花",多发生在收成好的年份,该病发生后一般可减产5%-10%,不但影响产量,而且病粒含有毒物质及致病色素,严重影响米质,降低商品率。近年来,水稻稻曲病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危害程度逐渐加重;已上升为主要病害。稻曲病早期发病症状表现不明显,农民很容易  相似文献   

17.
孙明武 《现代农业科技》2009,(17):138-138,142
介绍了水稻稻曲病的危害症状、发病规律和特点,分析了其流行因素,总结了其综合防治技术,以期为水稻稻曲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由于一些紧粒型易感病高产水稻品种的推广、施肥水平的不断提高及水稻群体密度的不断加大,造成我国许多水稻主产区的稻曲病逐年加重,成为水稻减产的重要病害。本文就稻曲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简介于下。  相似文献   

19.
稻曲病是铜仁地区近年来水稻生产上的一个重要病害之一,发生严重田块损失可达30%以上,严重影响水稻的品质和危及食品安全。为了筛选出防治稻曲病的有效药剂,控制该病的发生流行,确保粮食生产安全,采用稻后安、曲露等5种新农药对稻曲病防治进行了田间药效对比试验。1材料与方法1  相似文献   

20.
国内外稻曲病研究现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稻曲病是我国水稻上常见的一种真菌性病害,随着该病发生情况日趋严重,有关该病害的研究报道也日渐增多。本文综述近几十年来国内外稻曲病的分布与寄主、生物学特性、危害与危害机理、划级标准、病害循环、流行规律及防治,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