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杂交稻再生制种试验易祚昌,汤文辉,易小平,伍祚清,戴加立(湖南省武冈市农业局422400)湖南省武冈市连续多年进行杂交稻再生制种,一般制种产量1500kg/hm2左右,最高产量2640kg/hm2,再生种子F1较主季制种种子F1的发芽势、生长势、光合...  相似文献   

2.
近年我省为开发丘岗旱谷,满足酿造工业对高粱原料需要,高粱生产正在兴起,所需种子,依赖m省调入,为扭转北粱南调,经多年探索,在杂交高粱春制后,还剩余7月下旬至10月下旬适合高粱制种生长的光温水土资源,利用高粱再生优势进行再生制种。1998年武冈市农作物再生研究中心以623A×晋粮50R春制后的母桩进行再生制种0.19hm2,平均产量2310kg/hm2,较头季制种2280kg/hm2,增产30kg/hm2.1再生制制种的生育特性1.1利用价值高再生母父本苗(穗),发生在头季制种后母桩茎节间腋芽,属无性繁殖,以基茎节上第一节位砍桩发生的再生芽(苗、穗)粗壮,穗大粒多、抗倒,有明显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  相似文献   

3.
喻志东 《种子科技》2000,18(5):293-293
再生制种是利用头季杂交稻制种收割后稻桩上的休眠芽进行的制种。协优 6 4制种和再生制种总生育期短 ,能确保安全抽穗扬花 ,高产稳产。选择早秋易田块进行 ,既可保证再生制种成功 ,又可避免稻田抛荒。再生制种是前季制种的延续 ,前季制种是再生制种的基础 ,在管理上要兼前顾后 ,采取稳前保后的原则 ,既要有夺取前季高产的技术 ,又要有确保所留稻桩根系活力和休眠芽活力 ,营造再生制种高产的技术。1 前季制种几个相关技术1.1 播期安排 :为确保两季都能在有利的气候下安全抽穗扬花 ,根据我市的气象资料 ,我们把再生季的始穗期定在 8月 2 8日…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杂交稻制种面积的扩大和产量水平的提高,制种田病虫危害日趋严重。如防治不力,会直接影响花期相遇和制种产量。为此,笔者通过对杂交稻制种田病虫害的调查研究,现就其发生特点与防治谈点个人体会。 1 杂交稻制种田病虫害日趋严重的原因 1.1 为了选定最佳安全抽穗扬花期,安排的父母本的秧苗期和病虫危害高峰期相吻合,使制种田成为多种病虫的桥梁田。 1.2 随着制种产量的提高,施肥水平也相应提高,特别是氮肥施用量加大,易诱发多种病虫集中危害。 1.3 制种要求基本苗足,栽插密度较大,田间通风透光性差。  相似文献   

5.
杂交稻亲本幼穗分化后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受自然条件及栽培技术等因素的限制,即使在合理播差期条件下,也往往出现部分杂交稻制种田块亲本幼穗分化进度不一。近几年我们通过应用多效唑、肥水调节等措施,并通过补施穗肥,合理应用九二○与花调灵,为夺取制种高产打下了基础。1 幼穗分化后的花期调节杂交稻制种以一家一户居多数,一个制种基地的建立往往要涉及到千家万户,且各制种户技术掌握不一,再加上年度之间自然条件的差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会出现部分田块父母幼穗分化进度不一的情况。农技人员必须根据常年父母本播种至幼穗开始分化的天数,经常到制种田剥查主茎幼穗…  相似文献   

6.
陈隆添  李俏 《种子科技》2001,19(5):293-294
宁都县具有多年大面积两系杂交稻制种历史 ,2 0 0 0年进一步改进了制种技术 ,全县两系杂交稻制种30 0 0多亩 ,平均亩产 2 2 3.2 kg。现将大面积制种高产技术总结如下 :1 掌握“两期”,安排好父母本播种期“两期”即育性转换期和安全扬花期。与三系制种相比较 ,两系制种除需具备三系制种必备条件外 ,还需一个稳定的育性转换期。准确掌握气象规律和两系制种亲本的生育特性 ,安排好父母本播种期 ,使育性转换彻底和扬花授粉天气良好 ,是确保两系制种优质高产的关键。1.1 父母本播种期的确定 :根据我县气候特点和“两期”的气温要求及母本的播…  相似文献   

7.
姚祖武  曾秀珍 《种子》1990,(4):58-61
为了充分利用土地及光温资源,我们开展了杂交水稻再生制种研究。1989年建瓯县东峰镇2亩威优64再生制种试验,经考种和实割验收,头茬制种亩产139.0公斤,再生茬制种亩产106.0公斤,全年每亩收  相似文献   

8.
江淮地区两系稻制种最佳抽穗扬花期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平 《种子科技》2003,21(4):221-222
通过对安徽两系杂交稻主要组合制种经验教训的总结,明确了幼穗发育期的温光条件是两系杂交稻制种成败的关键,提出两系杂交稻制种必须正确选择抽穗扬花期和合理安排父母本的播差期。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盐城地区两系杂交稻制种安全齐穗期的确定,高质量亲本种子的选择,制种基地的选择,父母本播差期的确定,花期的预测及调节等内容。  相似文献   

10.
明恢63生物学特性及其组合高产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多年的制种实践和研究,掌握了明恢63的生物学特性,总结出通过采取夏制、确定好制种安全时期和父母本播差期、创建高产群体结构、改良亲本异交态势、人工辅助授粉、去杂保纯、防治病虫害等技术措施获取明恢63系列组合制种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1.
谢建华 《种子》1994,(1):53-54
本文提出了杂交稻制种中亲本有效颖花比这一概念,并对亲本颖花有效性进行了分析。还提出了如何提高亲本有效颖花比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李万海 《种子科技》2001,19(2):81-81
近年来 ,杂交稻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种子市场逐步放开 ,种子质量事件时有发生。因此 ,如何提高杂交稻种子质量已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1 把好亲本种子质量源头杂交稻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种子的纯度高低 ,直接影响到杂交稻种子质量和产量。因此 ,亲本繁殖单位应从“三系”防杂保纯抓起 ,严格按“三系”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生产原种 ,用于繁殖的亲本纯度达到原种以上标准 ,用于制种的亲本纯度要达到一级以上标准。外调种子应由持证检验员检验合格后调运 ,调回再行复检 ,杜绝繁、制种生产上应用不合格种子。2 严格隔离繁、制种生产要集…  相似文献   

13.
刘文炳 《作物杂志》1992,8(2):33-34
为克服传统杂交稻制种需割叶、剥苞以及“花期相遇、花时不遇”的矛盾,我们经10余年的研究探索出杂交稻超高产制种配套新技术,创制种大面积亩产超300公斤,最高亩产达423.2公斤的全国纪录,为机械化制种开拓了新途径。众所周知,杂交水稻和常规稻的产量构成因素是每亩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资料表明,制种亩产从100~150公斤提高到200~250公斤,主要是靠增加有效穗数;若从200~250公斤提高到300公斤,必须以增加有效穗与结实率并重;而制种亩产  相似文献   

14.
杂交稻制种田中不育系与恢复系的主茎总叶片数一般相差5~7片左右,为了使两亲本同时抽穗开花,提高异交结实率,一般都人为地错开两亲本的播种期(不同组合都有相应的播差期)。但往往由于气候、管理措施等诸因素的影响,而导致两亲本最后开花时间仍不能吻合,这种不吻合只有在穗分化的一次枝梗原基分化期到颖花分化期(俗称2~3期)才被发现。此时采取一系列调整花期措施,有时在不得已  相似文献   

15.
2003年以来,江苏省金湖县杂交稻制种产业稳定发展.常年制种面积1333hm^2左右,一般667m^2单产150kg,高产田块接近300kg。2006年杂交稻制种面积达1400hm^2,总产达336万kg,成为江苏省为数不多的杂交稻制种大县.为杂交稻制种农民增加收入20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6.
科技     
《种业导刊》2016,(4):32
正简化杂交稻制种解决方案问世一项为解决在水稻杂交稻制种中不育系的包穗问题提供了很好解决方案的研究成果,近日在《植物细胞》杂志在线发表。杂交水稻的制种过程需要两个亲本材料——雄性不育系和恢复系,然而水稻不育系常常具有"包穗"的特性,为杂交稻制种带来很大困难。水稻最上节间特异伸长突变体eui1的发现为育种家培育杂交水稻的高位茎节伸长不育系提供了可能,eui1具有解除不育  相似文献   

17.
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不安全问题的解决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种安全问题已严重制约两系法杂交水稻健康持续发展。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不育起点温度偏高、两系杂交稻制种基地和时段选择不当以及不育起点温度漂变是导致两系杂交稻制种不安全的主要原因。本研究表明,选育不育起点温度低和耐受低温时间长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能降低制种风险;根据历史气象资料和两系杂交稻制种“三个安全期”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利用计算机技术,研制了两系杂交稻制种基地和时段气象决策支持系统,解决了以往生产上盲目选择两系杂交稻制种基地和时段的问题;研创了株系育性鉴定方法和一季加再生冷水串灌繁种技术,采用该方法生产原种能降低原种生产世代数,防止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不育起点温度漂变。通过以上研究可从种性、种源和制种地三方面提高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泰优2806与亲本的特征特性及其高产制种技术。2016—2017年,在湖北武穴、咸宁等地进行制种试验,其高产制种关键技术是选好基地和适宜的扬花授粉期,合理安排播差期确保花期相遇,科学管理创建高产群体,适时适量喷施“920”提高异交结实率,综合防治病虫害,严格除杂确保种子质量,及时收获等。  相似文献   

19.
朱同贵 《种子科技》2002,20(2):75-76
种子是农业科技和各种生产资料发挥作用的不可替代的载体 ,是决定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根本要素。只有建立稳定的良种生产基地 ,才能保证源源不断为农业生产提供良种。我区有着 2 5年杂交稻制种历史 ,是安徽省七大杂交稻制种基地之一和三大亲本提纯基地之一 ,但制种面积已由两年前的 10 0 0公顷减少到目前的 35 0公顷左右。为了解制种基地存在的问题 ,探讨巩固和发展制种基地的措施 ,以把握住加入 WTO给种子行业带来的机遇 ,适应种子市场越来越激烈的竞争 ,近日我们就此进行了专题调研。1 杂交稻制种基地存在的主要问题1.1 生产者与经营者…  相似文献   

20.
花调灵是常州市种子公司为了适应杂交稻制种和不育系繁殖实行不割叶、不剥苞的定向培育技术,进一步提高制种产量和经济效益的要求,于1983年以多种激素及微量元素配制而成的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连续多年多点的试验、示范和大面积应用推广证明:不论是杂交稻制种或不育系繁殖,一般每亩可增产种子25公斤以上,增幅18.2%~31.6%,而且使用简单、安全,效果稳定,没有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