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杨波 《广西蚕业》2003,40(4):24-27
近年来,象州县委、县人民政府大力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把发展桑蚕生产作为重要经济支柱来抓。全县上下掀起了种桑养蚕的热潮,桑蚕生产得到迅速发展。到2003年上半年,全县种桑面积达到8.7万亩,养蚕农户有4万多户,桑蚕业初具规模。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县有幸迎来了“广西蚕桑优良新品种产业化”项目,该项目在我县的实施,进一步加快了我县蚕业发展的步伐。1 我县桑蚕生产基本情况 从1999年开始,我县桑蚕生产进入了正常发展轨道,通过几年来的大力发展,桑园面积增加了十几倍,1999年全县有桑面积0.37万亩,养蚕2.2万张,产茧1.2万担。到了2001年,…  相似文献   

2.
梁在鸿 《广西蚕业》2002,39(4):52-53
了解广西横县蚕业的人们都会知道 ,横县是目前广西东部地区最大的桑蚕茧生产基地县 ,慕名而来的客人们来到横县 ,又少不了要到该县最大的桑蚕专业村旺庄村参观。70年代 ,旺庄村是云表镇有名的水田偏少的贫困村 ,而今是云表镇最富裕的桑蚕专业村。2 0 0 1年全村种桑面积 380 0亩 ,比 2 0 0 0年 32 0 0亩增加 6 0 0亩 ,桑园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 59.6 7% ;全村 90 1户农户中 ,除了五保户之类的孤寡老人外 ,家家户户种桑养蚕 ,养蚕总户数达86 9户 ,占全村总户数的 94.45% ;人均有桑面积接近 1亩。 2 0 0 1年全村一共养蚕 2 780 0张 ,产鲜茧 1 0 3…  相似文献   

3.
玉林市桑蚕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清 《广西蚕业》2010,47(1):37-40
玉林市种桑养蚕历史悠久,但是桑蚕业始终发展不快,桑园种植面积不大,近几年来每年保持在2 666.7~3 333.3公顷。本文指出了制约玉林市桑蚕产业发展的原因主要有:蚕茧经营市场混乱;蚕茧加工企业落后;政府部门的扶持力度低;蚕业管理部门技术力量薄弱等。提出了玉林市桑蚕业要迅速发展,关键是领导要重视,财政投入要增加,政府扶持力度要加大,规划要科学,市场管理要加强,桑蚕业服务体系要健全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 尽管国际丝绸市场风云变幻,石柱是仍然坚持因地制宜发展蚕桑事业,使茧丝绸业成为全县骨干产业之一,蚕农收入显著增加。 石柱县位于我省东南部长江南岸,种桑养蚕历史悠久。近几年来,突出重点,加大投入,全县桑蚕业有了长足发展。1988~1995年,全县育苗四万多亩,发展密植桑园八万亩,累计产出茧3174吨。养蚕户发展到5.9万户、21.3万人,分别占农业总户数、总人口的49.3%和517%。近八年蚕农获茧款  相似文献   

5.
“十五”期间,在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广大蚕业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广西桑蚕业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桑园面积由2000年的30万亩发展到2005年的141万亩,鲜茧产量由2.95万吨上升到14.13万吨,5年内鲜茧产量翻了两番多,使广西的鲜茧产量跃居为全国  相似文献   

6.
发展广西桑蚕业需要六个坚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鸿雁 《广西蚕业》2005,42(3):31-32
近年来,广西桑蚕业得到了长足发展,2004年广西桑园面积发展到114万亩,鲜茧总产量达10.74万吨,产值l6亿元,产量仅次于江苏省,居全国第二位。如何继续做大做强广西桑蚕业,再跨上一个新台阶,笔认为需要落实“六个坚持”: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广西桑蚕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乐山  韦波 《广西蚕业》2003,40(1):6-10
近年来,广西桑蚕业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到2001年底,全区桑园面积和鲜茧年产量已分别比1991年增加了323.45%和230.4%,虽然在2002年面临着近十年来茧丝价格降幅最大一年而给蚕业生产带来的困境,广西桑蚕业生产仍持续增长,桑园面积同比增加了53.85%,鲜茧产量同比上升了25%。尽管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如在一些蚕区发展生产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种桑养蚕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蚕茧收购不按质论价;加工业滞后等等一些影响着广西桑蚕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负面因素,但这些毕竟不是主流。各级党委、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都正视所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地采取有力措施解决问题,保障我区桑蚕业持续、健康地发展。当前,全区的蚕业工作者正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以西部大开发及加入WTO为契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切实把我区桑蚕业的发展转到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为全面提升我区桑蚕业的竞争力,为在未来3~5年内,把桑蚕业建成我区农业中的支柱产业而努力工作。  相似文献   

8.
宜州市蚕沙收集和处理方式的探讨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思庆 《广西蚕业》2008,45(3):43-44
宜州市是全国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县市。2007年全市有10万农户36万农民种桑养蚕,桑园面积达到26.4万亩,蚕种饲养量超过110万张,鲜茧产量达4.2万吨,产值7.9亿元,桑蚕成为富民强县的特色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9.
秦鉴源同志是一九六二年分配到蒙山县从事蚕业生产工作的。二十年来,他努力学习,勇于实践,积极推广种桑养蚕科学技术,为发展我县桑蚕生产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为了在山区开发蚕业生产,一九七二年他亲自到文圩公社松木生产队蹲点,当年全县种桑面积仅有10亩,养蚕10张,收茧4.6担。在党和政府的直接领导下,靠党的方针、政策、积极推广科学种桑养蚕技术,推广点上的成功经验,使桑蚕生产连年增产。特别是一九八○年,我县县委和政府把桑蚕生产列为一大支柱来抓以后,秦鉴源同志干劲倍增,深入蚕区调查研究,针对本县蚕  相似文献   

10.
我县从一九七六年开始种桑养蚕.八年来,桑蚕生产由无到有,由少到多,由低产到高产的向前发展.至一九八三年桑园面积一千二百七十多亩,产茧二千二百七十多担,单张产量产值和总产都是逐年有所提高,许多农户收到养蚕生产经济效益.今年又扩种新桑四百亩,(其中良种桑五十亩),预计总产茧将达到三千担.通过扎扎实实地普及科学种桑养蚕技术.群众积极性正在逐步提高,一个新的发展蚕业生产热潮即将到来.  相似文献   

11.
曾建国 《广西蚕业》2006,43(4):48-51
总结了南宁市桑蚕的可喜成效与业绩。至2005年底,南宁市桑园总面积近30万亩,产鲜茧4.17万吨,农民养蚕收入8.13亿元;全市共有年产值超1000万元以上缫丝加工企业9家。2005年仅桑蚕一项就创造了工农业产值11.4l亿元,蚕业生产在全区14个市排位中种桑面积第二位,产茧量第一位。其主要经验在于大力推进蚕业产业化的建设,领导重视,抓科技示范,扶持龙头企业和桑蚕协会,加大投入。本文还分析了自身存在问题,提出今后发展汁划,为面上生产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12.
1999年,我地区种桑养蚕遍及全地区11个县市、78个乡镇、358个村、26656户农户,桑园面积55000多亩,养蚕134700张,产鲜茧353.45吨(70690担),创产值4000多万元,养蚕户平均收入1500多元,有7140户养蚕收入超过5000元,有205户收入超万元。环江县大才乡同进村的下坪屯,全屯19户,去年户均种桑1. 8亩,户均养蚕12张,户均养蚕收入4500多元,该屯殊荣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黄根欲,带头科学种桑养蚕已有15个年头,1988年以来,他养蚕收入年年超万元,他全家4口人,去年种有桑园3.6亩,养蚕30张,产鲜茧1080公斤,收入11448元,占家庭经济收入的67%,平均亩桑产茧300公斤,亩桑产值3180元、人均养蚕纯收 入2227元。我地区早已成为全区蚕桑重点县市的宜州市和环江县,今后上半年蚕茧收购价格基本稳定在每公斤14~18元,优质蚕茧处于畅销价高的形势。多年来,宜州市党委和政府对发展蚕桑生产极为重视,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去冬今春,全市广大农户又扩种新桑园9760亩,全市桑园面积从去年25000亩扩大到今年的35000亩,预计今年养蚕超10万张,产鲜茧350吨(7万担),农户收入4500多万元,创税2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3.
论现阶段广西蚕业发展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以来,广西蚕丝业发展突飞猛进,特别是在近几年中呈现出从桑蚕生产、缫丝到织绸等的产业链新格局。与此同时,区内蚕业发展也逐渐形成明显的地域特征。本文从农业经济学视角,利用地区统计数字,着重分析区内蚕业的地域特征及其对下游产业构造的影响,认为广西现阶段仍应重视种桑养蚕。  相似文献   

14.
我县业务部门遵照县党委和政府关于因地制宜、发展种桑养蚕的指示,坚持搞点,以点带面的工作方法。蚕桑生产获得进一步发展,桑园面积和产量由一九七六年五百一十由,养蚕一千五百九十三张,产茧五百六十担,增加到一九八一年二千三百九十五亩;养蚕六千零六十五张,产茧二千一百四十担,一九八一年与一九七六年相比,种桑面积和养蚕产茧量分别增长三点七九倍和一点二倍;八二年在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和十二大精神鼓舞下,桑蚕生产又有新的发展,桑园面积发展到二千七百九十九亩(其中良种桑九百九十八亩),养蚕达一  相似文献   

15.
我县桑蚕生产,从一九七四年开始种桑养蚕,十二年来,坚持抓好桑蚕生产的发展工作,已建成了桑蚕茧生产万担县,成为全省桑蚕重点县之一。到目前止,全县有桑蚕生产的有十五区,136个乡,有7047个养蚕户,桑地面积15840亩,到五月二十六日止,全县发出蚕种21705.5张,到五月中旬止,全县产茧4604.08担。十多年来,蚕桑生产将迅  相似文献   

16.
(一) 我县种桑养蚕有较长的历史。解放前,合江、那务、林尘等地的农民就利用地界种桑,农民养蚕生产的蚕茧只是作加工丝被或织造士丝布。解放后,各级党委、政府加强了对蚕桑生产的领导,我县的蚕桑生产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到1985年,全县的种桑面积达2.8万亩,产茧4.15万担,这一年,全县农民养蚕收入茧款840多万元,地方财政从缫丝工业获税利100多万元。尔后两年,由于桑青枯病的严重危害和蚕茧价格波动等因素的影响,我县的蚕桑生产出现滑坡,到1987年我县桑园面积仅剩下0.87万亩,产茧1.45万担,只有1985年产茧量的34.93%。从1985年  相似文献   

17.
浙江海宁市一家苗木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陈国民,最近在中国最大的桑苗集散交易中心——宜州市,忙得不亦乐乎,因为今年有不少批发商排队跟他预定桑苗。 这样的火爆源自于广西桑蚕产业的火热发展。记者从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获悉,2014年我区致力于生态蚕业、智慧蚕业、现代蚕业、品牌蚕业互动交织,力保今年全区桑园面积达275万亩,产量超过34万吨,各项指标增长10%以上,全力织就桑蚕多元化新型"产业网"。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广西桑树品种老化和桑园产量低产等问题,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根据广西的气候特点和生产实际,选育出超高产杂交桑品种桂桑优12和桂桑优62并研究出配套技术,该品种具有投产快、稳产高产、叶质优良等优点。至2012年,这两个品种在广西已经种植184.8万亩,占广西桑园面积的73.35%,占全国桑园面积的14.64%。通过对示范基地的测产试验,两个品种的平均亩桑产叶量能达到3218.33kg,亩桑平均养蚕4.35张,极大地提高了广西农民的桑园管理水平,对广西蚕业的发展起到了越来越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广西桑蚕生产经过1995~1996年桑园面积下降及蚕茧产量大幅度减产之后,1997~1998两年蚕茧生产虽有缓慢回升,但生产和销售形势一直不太明朗。加上亚洲的金融危机,更使领导心存疑虑.农民也不敢大胆放手发展种桑养蚕事业,使广西种桑养蚕的优势得不到发挥。今年预计我区...  相似文献   

20.
覃光族 《广西蚕业》2000,37(4):45-46
1999年,我地区种桑养蚕遍及全地区11个县市、78个乡镇、358个村、26656户农户,桑园面积55000多亩,养蚕134700张,产鲜茧353.45吨(70690担),创产值4000多万元,养蚕户平均收入1500多元,有7140户养蚕收入超过5000元,有205户收入超万元。环江县大才乡同进村的下坪屯,全屯19户,去年户均种桑1. 8亩,户均养蚕12张,户均养蚕收入4500多元,该屯殊荣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黄根欲,带头科学种桑养蚕已有15个年头,1988年以来,他养蚕收入年年超万元,他全家4口人,去年种有桑园3.6亩,养蚕30张,产鲜茧1080公斤,收入11448元,占家庭经济收入的67%,平均亩桑产茧300公斤,亩桑产值3180元、人均养蚕纯收 入2227元。我地区早已成为全区蚕桑重点县市的宜州市和环江县,今后上半年蚕茧收购价格基本稳定在每公斤14~18元,优质蚕茧处于畅销价高的形势。多年来,宜州市党委和政府对发展蚕桑生产极为重视,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去冬今春,全市广大农户又扩种新桑园9760亩,全市桑园面积从去年25000亩扩大到今年的35000亩,预计今年养蚕超10万张,产鲜茧350吨(7万担),农户收入4500多万元,创税2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