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刘勇是湖南省一个普通的农民子弟,在这个人均年收入不足一万元的村子里,年轻人大多选择出外打工,刘勇也到城里帮人跑起了运输。他发现,市场上泥鳅特别畅销,有时一天拉几车也不够卖。批发商说:"只要有货,尽管往这儿拉,不愁销路。"泥鳅不仅好卖,而且价格昂  相似文献   

2.
<正>江苏宿迁市宿豫区侍岭镇渔业科技示范户王军2006年开始尝试池塘泥鳅高密度养殖,目前拥有养殖池塘约1公顷,产泥鳅2.5吨以上,年利润10万元以上。他的养殖经验主要有以下3点。  相似文献   

3.
正一、返乡创业养泥鳅曾道文今年31岁,是四川省金堂县人,在内江当兵时他结识了当地的泥鳅养殖大户,学会了一些泥鳅养殖的方法,并了解到前几年的水产市场上,像泥鳅这样的小众产品很受欢迎。曾道文退伍后开始思索创业的项目,首先就想到了养殖泥鳅。但创业的第一步,却并不顺利。四川省养殖泥鳅以本地黄板泥鳅为主,这种泥鳅不但产量低、易患病,而且喜"钻泥"、管护成本高、投入  相似文献   

4.
2003年10月,江苏连运港市岗埠水产中心(邮编:222000)职工郁新华养殖的小泥鳅居然游出国门,出口韩国。郁新华养泥鳅0.8公顷,收获5000 千克。全部经外贸出口韩国,平均收购价每千克14元。郁新华算了一笔账: 他在养泥鳅的同时,混养了白鲢成鱼、鲫鱼鱼苗,1年收获1000千克白鲢和 1000千克鲫鱼鱼苗,加上泥鳅收入, 0.8公顷的鱼塘年纯收入5万元。  相似文献   

5.
《农家致富》2006,(18):20-20
安徽省怀远县马城镇农民董炳,2004年承包了2000亩低洼地,抱着试验的态度在100多亩稻田里放养了泥鳅,当年亩收获50公斤泥鳅,共增收8万元。尝到甜头后,他不断扩大养殖规模,2005年,养殖面积已达1100亩,今年韩国客商与他达成协议,以20元/公斤的价格收购他的泥鳅,他今年每亩稻田的泥鳅收入达1000多元。老董介绍说,泥鳅的粪便可以肥田,同时泥鳅喜食稻田中的害虫,稻田养泥鳅能使稻田的施肥量和农药使用量减少2/3,他家的稻子产量由过去的450公斤提高到现在的650公斤,每亩稻田种稻加养泥鳅,一亩增收近2000元。  相似文献   

6.
江效斌 《农家致富》2011,(18):14-15
从2002年起,江苏省赣榆县墩尚镇就开始标准化养殖泥鳅,经过近10年的发展,已打造成为全国泥鳅第一镇,生态养殖第一园。泥鳅产业链不断延展,有明均、宝泰、快驰等地有泥鳅出口企业10多家。到2010年养殖面积达2万亩,产值10亿元,利润2.6亿  相似文献   

7.
《农民致富之友》2005,(3):38-39
贵州省榕江县宰林村农民林世峰去年有一亩稻田由于实施稻田生态渔业项目.共收入3388元.除稻谷收入1260元外,卖泥鳅收入2128元,除去成本.纯收3000元,全家五口人仅此一项人均增收600元。他说,算来算去,还是稻田养泥鳅好赚钱,泥鳅销路好,鱼贩子跑到田边来问货。他打算2005年把家里的几亩田全用来养泥鳅。  相似文献   

8.
我国三种野生泥鳅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5个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对我国黑龙江泥鳅(M.mohoity)、北方泥鳅(M.bipartitus)、泥鳅(M.anguillicaudatus)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泥鳅的5个微卫星基因座共检测到等位基因数27个,微卫星基因座的等位基因数范围为3~7个。5个微卫星基因座在三种泥鳅的多态信息含量都达到了高度多态的水平,平均PIC值在0.526~0.722之间,说明三种泥鳅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黑龙江泥鳅、北方泥鳅和泥鳅的观测杂合度Ho分别为0.978,0.889和0.742,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683、0.781、0.721。三种泥鳅的遗传距离为0.189~0.559,泥鳅和北方泥鳅群体间遗传距离最小为0.189,亲缘关系较近,而泥鳅和黑龙江泥鳅群体间遗传距离最大为0.559,亲缘关系较远。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P值。得出所有个体在5个微卫星位点上都无偏离现象。聚类结果显示黑龙江泥鳅、北方泥鳅、泥鳅群体分为二支,泥鳅和北方泥鳅聚为一类,之后两者再与黑龙江泥鳅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9.
<正> 村民刘老爹中年丧妻,好不容易将一子一女拉扯大,儿子刘勇大学毕业后在省城工作,女儿刘丽高中毕业后也远嫁他乡。去年下半年,刘勇见父亲年事已高,便将他接到省城居住。但老人不习惯城市生活,捱了一个多月,坚决要求回到老家去,刘勇只好  相似文献   

10.
赣榆县从2001年开始规模养殖泥鳅,经过7年的发展,2008年全县养殖面积达2.1万亩,年产商品鳅约4万吨,产值超过10亿元,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泥鳅养殖基地,成品鳅年出口量占全国出口总量的70%,被誉为远近闻名的“泥鳅之乡”。  相似文献   

11.
韩晓东 《新农业》2007,(3):15-15
新民市胡台镇车古营子村农民王明武,是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几年来他利用上网掌握的稻田综合开发技术推广稻田养鱼,带出1个稻田综合开发专业村,通过泥鳅增殖技术及搞泥鳅暂养增殖,带出泥鳅出口专业村。他投资50万元建成水稻烘干、加工流水线,把全村及周边地区定点的无公害水稻都收购上来进行加工,年加工  相似文献   

12.
据国内外泥鳅市场调查显示,从1995年至今,小泥鳅连续十年走俏市场。国内市场年需求量为10万~15万吨,但市场只能供应5万~6万吨,缺口很大,拉动价格连年攀升,1995年为5元/千克,2002年再上涨至15~18元/千克,近年又上升至18~20元/千克。国际市场对我国泥鳅需求量逐年升温,订单连年增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1999,(4)
利用稻田养殖泥鳅,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特点。余杭市农科所于1998年进行稻田养殖泥鳅试验,4月18日亩放养泥鳅苗50公斤,到当年11月18日收获时,每条泥鳅长达10厘米左右,泥鳅亩产达391.5公斤;早稻亩产为368公斤,晚稻亩产为402公斤,获得了粮食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现将泥鳅稻田养殖技术介绍如下。1.生活习性泥鳅多生活在淡水或湿润环境中,适应中性或弱酸性的水质或底质。泥鳅对水温的适应范围为15~30℃,最适水温24~27℃,当水温低于5~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脂肪酸延长酶2和延长酶5基因(elovl2,elovl5)在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LC-PUFA)合成中的作用,克隆获得泥鳅elovl2和elovl5基因cDNA全长序列,分析其在泥鳅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通过酵母体外表达验证其延长活性;并投喂以鱼油(FO)、亚麻芥油(CO)和大豆油(SO)为脂肪源的饲料8周,分析不同脂肪源对泥鳅elovl2和elovl5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泥鳅elovl2和elovl5的开放阅读框(ORF)分别为888bp和876bp,编码295和291个氨基酸。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泥鳅ELOVL2、ELOVL5和斑马鱼的同源性最近。序列比对分析ELOVL2和ELOVL5保守性较高,都具有长链脂肪酸延伸酶的特殊结构。泥鳅elovl2和elovl5均在肝组织中表达量最高。酵母功能验证结果表明泥鳅ELOVL2主要延长C20-22PUFA,而ELOVL5主要延长C18-20PUFA,对C22PUFA没有延长作用。不同饲料脂肪源投喂试验结果显示,CO组泥鳅肝脏和肌肉n-3PUFA含量显著上升,肌肉20∶5n-3含量显著升高,但肝脏和肌肉22∶6n-3含量没有显著变化。CO组泥鳅肝组织中elovl2、elovl5、scd和srebp-1c的表达量也显著上升。综上所述,泥鳅ELOVL2和ELOVL5在LC-PUFA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饲料中CO添加可促进泥鳅n-3PUFA的积累。  相似文献   

15.
<正>一、养殖前景泥鳅适应能力强,各种淡水水域均能养殖,养殖效益高。由于水资源污染、大量捕捉等原因,导致我国野生泥鳅产量逐年下降,但国内外市场需求逐年上升,为人工养殖泥鳅创造了很大的商机。小泥鳅近10年走俏市场,国内市场年需求量为10~15万吨,但市场只能供应5~6万吨,缺口很大,价格连年攀升。农户养泥鳅以土池养殖为好,可以节省大量成本。二、效益分析1.水面租金:每年每亩500元。两亩泥鳅  相似文献   

16.
<正>泥鳅肉质细嫩、清香鲜美、营养价值高,还药用。从1995年至今,泥鳅数年走俏市场。国内市场年需求量为10~15万吨,但只能供应5~6万吨,缺口很大,拉动价格连年攀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放养密度对解泥鳅幼苗育苗效果的影响,设计用池塘网箱模式进行同一池塘不同密度A(5 000尾/m~3)、B(4 000尾/m~3)和C(3 000尾/m~3)处理下的泥鳅育苗效果研究,分别统计不同密度下泥鳅幼苗的体长生长特点、体重变化和幼苗成活率,并利用密度、体重生长、体长生长、成活率、成活绝对数量等5个指标参数综合成一个育苗效果指标,分析放养密度对泥鳅育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第9天开始,3种密度的幼苗体长有差异,第25天A、B处理体长接近且均低于C,30 d后各处理类型的体长生长速率均减小。泥鳅幼苗体重增长最快的是C处理,第30天后泥鳅幼苗的体重C处理明显高于A和B处理。A处理的幼苗成活率只有21.50%,B和C处理的成活率分别为45.28%和47.07%。根据5项指标综合计算,得出3种密度处理A、B、C的泥鳅幼苗育苗效果综合指标分别为0.038、0.247和0.193,因此B处理育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于2009年5月17日至6月5日,在浙江省湖州市进行了5次泥鳅人工繁殖试验。结果表明:累计催产种鳅314 kg,约21 980尾,获受精卵2 340万粒,得泥鳅水花苗1 850万尾。其催产率为68.3%~95.5%,平均值为84.2%;孵化率为56.8%~93.3%,平均值为81.21%。对种鳅筛选、抓捕器具、催产激素剂种配伍、产卵水流及水温等影响泥鳅人工繁殖因素进行了探索和试验,为泥鳅规模化繁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洪生 《农家顾问》2012,(4):50-51
湖北省钟祥市尚湖渔场刘华忠用配合饲料投喂黄鳝、泥鳅生长快,在黄鳝养殖池套养泥鳅,取得了好收成。他的高产养殖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20.
据国内外泥鳅市场调查显示,从1995年至今,小泥鳅连续十年走俏市场。国内市场年需求量为10万~15万吨,但市场只能供应5万~6万吨,缺口很大,拉动价格连年攀升,1995年为5元/千克,2002年再上涨至15~18元/千克,近年又上升至18~20元/千克。国际市场对我国泥鳅需求量逐年升温,订单连年增加,尤其是日本、韩国需求量较大,年需10万余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