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伍燕南  王跃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650-4652,4811
探讨了苏州生态城市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将苏州生态城市建设现状与国家生态城市建设标准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根据苏州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基于自然、经济、社会三大子系统构建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采用均方差法确立指标权重,对苏州2004~2008年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定量研究,探寻其生态城市建设中存在的关键问题。结果表明:苏州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水平整体发展趋势较好,但三大子系统协调度处于中度协调状态,自然子系统面临严峻压力。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贵州省工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及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以贵州省88个县(市、区)为研究对象,根据自然-社会-经济系统构建生态安全预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确定指标基础权重,运用惩罚型变权模型对贵州2007—2013年88个县(市、区)生态安全状况进行预警研究。结果表明:2007—2013年贵州省生态安全预警指数变化介于0.4~0.7,该时段生态安全预警指数平均值依次为0.62、0.61、0.58、0.61、0.55、0.63和0.63,生态安全状况总体呈先降后升趋势。研究区中警区面积呈先增后减趋势,从2007年的114 117.45km~2增加至2011年的171 152.76km~2,再减少至2013年的85 495.56km~2;轻警区面积呈先减后增趋势,从2007年的62 050.51km~2减少至2011年的4 858.6km~2,再增加至2013年的90 515.8km~2。在县域尺度上,研究区绝大部分县(市、区)生态安全预警指数呈上升趋势;南明、云岩、钟山和红花岗等地生态安全预警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3.
运用"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分析福建省三明市生态安全程度以及空间分布规律.通过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选择出20个指标,采用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研究主导城市生态安全的关键生态环境要素,评价2004年至2013年城市生态安全现状及趋势.结果表明,三明市的城市生态安全基本处于稳定、上升趋势,安全等级较高.  相似文献   

4.
基于PSR模型和相关统计数据,构建安徽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对2010—2016年安徽省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测,运用GM(1,1)模型对2017—2020年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做出预警。结果表明:安徽省土地生态安全状况从2010年的0.355 (重警)上升到2016年的0.671(中警),土地生态安全状况有所好转,系统压力层、系统状态层以及系统响应层指数均呈上升趋势。2017—2020年的预警值分别为0.776(中警)、0.875(轻警)、0.987(无警)和1.113(无警),表明未来4年安徽省土地生态状况将持续好转。  相似文献   

5.
刘欣  葛京凤  梁彦庆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1):5621-5623
在生态安全评价中,生态足迹模型已广泛被采用,但这些研究多是静态评价,应用生态足迹方法定量计算赞皇县1975~2002年的生态安全度,从时间序列、生态足迹构成和生态压力状况3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时间序列上,生态安全呈下降趋势,已出现生态赤字;生态足迹构成上,各土地类型供需结构不平衡,土地利用结构不尽合理;生态压力状况上,28年间压力指数增幅为1.66,且随时间呈增大趋势。并针对生态安全状况,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夏吉昆  于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665-1667,1676
采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所提出的"压力(Pressure)-状态(State)-响应(Response)"(PSR)模型,以云南省沾益县为研究对象,构建县域(沾益县)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该县2004~2008年的生态安全现状做出评价。研究表明,云南省沾益县生态安全总体状况在下降,资源环境状态面对资源环境压力已经出现下降,目前的趋势表现其趋于压力的承受范围之外。响应指标在生态环境对胁迫恢复中的作用日益增强,生态环境压力强度较大,压力指标不断增大。并提出了提高云南省沾益县城市生态安全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定量评估区域生态安全的基本态势和变动特征。[方法]以人类活动扰动较大的湖北省恩施州为例,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结合区域自然环境、生态问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遴选人口密度、公路密度、人均GDP、人均耕地面积、第三产业比重等16个指标,采用变异系数法和熵权法2种客观权重赋权法分别对各个指标进行赋权,通过综合评价法对恩施州各县市的生态安全进行评定。[结果]恩施州的生态安全度大多处于预警状态,其中建始县的生态安全状况较好,恩施市与巴东县的生态安全状况较差。[结论]当地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综合科技、教育投入等多方面考虑,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以改善该区域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黄土丘陵区生态安全预警及其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纸坊沟流域近70年代表年份生态安全态势及影响因子的分析为基础,参考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建立农业生态安全预警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德尔菲法(Delphi)确定指标权重,采用综合指数法计算生态安全质量值,用演化轴解释生态安全预警模式,定量评价该流域1938~2005年的农业生态安全状况,并预测2015年的发展趋势。【结果】纸坊沟流域1938年处于蓝灯区,无需预警;1958年为黑灯区,需作生态安全恶化速度预警;1975和1985年处于红灯区,需作生态安全较差状态预警;1995年处于黄灯区,2005和2015年继续向良好方向演化,均不需预警,但从发展趋势来看,预计人口密度于2020年左右进入警戒状态。【结论】研究结果与该流域的实际情况相符,该指标体系和生态安全预警模型可以应用于黄土丘陵区。  相似文献   

9.
干旱区城市生态安全评价——以兰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占才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523-1525,1532
参考当前国内外有关城市生态安全评价的多种方法,以兰州市为例,通过对城市生态安全要素的综合分析,从时间尺度上(1990~2004年)对兰州市城市生态安全不同层面的现状和趋势进行测评。结果表明,兰州市的城市生态安全状况总体上正逐步得到改善,但作为表征该市生态压力状况的某些指标在持续恶化。  相似文献   

10.
为客观评价叶尔羌河平原绿洲生态安全警情,基于PSR-EEES模型构建适合研究区的指标评价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法测度1990—2016年叶尔羌河平原绿洲生态安全预警状态,并结合GM(1,1)模型预测2026—2032年区域生态安全态势。结果表明:1)1990—2016年叶尔羌河平原绿洲生态安全综合预警指数总体呈增长趋势,综合预警指数从0.255 8增加到0.551 6,生态预警状态由重警转为中警,预警指示灯由橙色变为黄色;2)GM(1,1)预测模型显示,2026—2032年研究区生态安全态势进一步好转,生态安全预警值从0.726 2上升到0.891 3,安全状态由较安全转向安全,安全等级从Ⅱ级上调为Ⅳ、Ⅴ级;3)空间上各县生态安全预警状态差异明显,研究初期西南部地区生态安全状态优于中东部地区,2016年呈现出中部高、东北-西南部低的态势。研究显示,近26年叶尔羌河平原绿洲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恢复,但绿洲内部各县生态预警状态差异明显,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1.
Security     
  相似文献   

12.
印度的粮食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的粮食安全应包括两个最基本的要求,即能够生产或购入本国所必需的粮食并合理地分配给本国人民特别是最贫困居民。实现第一个要求,并不等于同时能满足第二个要求,后者还意味着居民要拥有必要的购买能力。因此,要实现国家的粮食安全不仅涉及生产和科技,而且,对粮食的宏观和微观管理至为重要。印度在半个世纪以来,尽管还不能实现所有贫民都能获得足够的粮食,但较之过去,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印度粮食的供给印度自独立,尤其是60年代以来,粮食生产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951年,全印粮食总产量只有5082万t,1997年达到了2亿t,…  相似文献   

13.
Security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对网络安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院的实际网络情况,就如何构建完善的网络安全体系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论粮食安全与耕地资源安全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本文分析了粮食安全与耕地资源安全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耕地资源安全是粮食安全的基础,粮食安全可以促进耕地资源安全程度的提高。提高粮食安全与耕地资源安全的协同保障措施:进口部分粮食,推进土地整理战略、加强粮食主产区建设,加强农业科技应用。  相似文献   

16.
17.
城镇化进程给社会治安带来巨大压力,因为从农村社会转变成城镇社会需要具备很多条件,不仅仅是硬件建设设施,更重要的是人的素质的提升。为帮助农民提升就业的能力,为化解社会治安中存在的隐患,需要从人才培养、法治监管、文化建设上来为新型市民融入城市服务。其中着重要做好以下工作:化解城市隔离和心态失衡,实现农民群体利益的分割化处理和农民群体对自身的治理;完善社会法律宣传和依法治理,做好农民市民化的准备,最终使农民融入城市,实现社会安宁。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生态环境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站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审视生态环境安全问题.描述了全球化背景与城市化浪潮中的中国生态环境恶化,提出了应对方略.在此基础上,规划了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脆弱带生态示范区建设与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9.
20.
耕地数量保障区域粮食安全的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敬山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9):4142-4143
在分析1978~2004年河北省耕地、人口、粮食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分析了耕地压力指数的变化特点,并对其未来15年耕地、人口、粮食进行了预测,预测了耕地压力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依靠增加投入和科技进步从而不断提高耕地生产率是减轻耕地压力、保证粮食安全生产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