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a lhepatitis DVH)是由鸭肝炎病毒(DHV)引起的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致死性的传染病,是严重危害养鸭业的主要疾病之一。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研究完成后,对养鸭的健康发展可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对促进临沂乃至全省的养鸭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鸭病毒性肝炎病概述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  相似文献   

2.
鸭病毒性肝炎由鸭肝炎病毒引起 ,主要危害雏鸭 ,常给养鸭业造成重大损失。2 0 0 1年 6月临沂市兰山区城关北一特禽养殖场从外地引进 6 0 0只绿头雏鸭 ,10日龄左右开始发病 ,短短几日 ,死亡 184只 ,死亡率 31%。笔者经过现场调查、临床检验、实验室诊断等 ,确诊为绿头雏鸭病毒性  相似文献   

3.
<正>雏鸭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主要侵害3~15日龄的雏鸭。此病传播速度快、死亡率极高,易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现介绍一剂中药的方剂,可以有效地防治雏鸭病毒性肝炎。1组方板兰根100g,菌陈70g,菊花50g,龙胆草、川楝子、香附、钩藤、栀子、大黄各40g,甘草30g。  相似文献   

4.
正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发生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5周龄以下的雏鸭均易感,成年鸭不易感。该病主要引起3周龄以下的雏鸭发病,对1周龄的雏鸭来说,病死率可以达到90%以上,是毁灭性的伤害。现结合一例鸭病毒性肝炎的病例,与大家探讨该病应该如何预防、诊断和治疗,供各位参考。1发病情况2018年7月末,高温持续已将近两周时间,某养鸭大户购买肉雏鸭2 000只进行饲养,购买  相似文献   

5.
广西凭祥市某养鸭专业户方某所养的 2批雏鸭于 2 0 0 1年 1 1月先后发生了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发病急 ,病程短。病雏排白色稀粪 ,膝关节肿胀 ,头向后仰 ,两脚痉挛性地反复蹬踢 ,死亡鸭呈角弓反张姿势。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病理解剖和实验室检验 ,诊断为鸭病毒性肝炎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1 发病情况2 0 0 1年 1 1月 7日 ,凭祥市某专业户方某所养的 2批肉用雏鸭 (1批 1 3天龄 ,另 1批 1 6日龄 )共 40 0只 ,几乎同时发病 ,发病率 1 0 0 % ,4天内共死亡 3 1 6只 ,死亡率 79%。而同场还有 2 50只待出栏的 52天龄的大鸭却未发病。发病…  相似文献   

6.
鸭病毒性肝炎(DuckVirusHepetitis)是雏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程短、发展快、死亡率高,且药物治疗效果差,对养鸭事业的发展具有较大危害,放加强有效防治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对上海市郊养鸭专业户的雏鸭进行了长时期的观察和诊治C1潜伏期与病症上海地区雏鸭病毒性肝炎一般发生在冬末春初、湿度较高、连续阴雨的季节。本病潜伏期短,一般为1~4天。突然发病,传染迅速,传播途径是与病雏直接接触,通过消化道、呼吸道感染。未发现通过蛋发生垂直感染的,得病雏鸭的死亡率一般在80%~100%,发病2日内为死亡高峰。病鸭的临床症状为;初…  相似文献   

7.
将实验室制备的鸭病毒性肝炎高免抗体稀释为中和抗体效价1:512,分3批皮下注射1日龄雏鸭,0.5ml/只;5日龄雏鸭,1.0ml/只。在注射后1、3、5、6、7、8、9日分别用鸭病毒性肝炎SDWF株强毒0.2ml(含100LD50)进行攻毒。结果,1日龄攻毒对照组雏鸭80%-100%死亡,健康对照组全部健活;鸭病毒性肝炎高免蛋黄抗体组保护率分别为100%、100%、100%、90%-100%、90%-100%、70%-80%、40%-60%。5日龄雏鸭攻毒对照组80%-100%死亡,健康对照组全部健活。鸭病毒性肝炎高免蛋黄抗体组保护率分别为100%、100%、100%、100%、90%-100%、80%-90%、50%-60%。  相似文献   

8.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小RNA病毒科的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俗称"背脖病",主要发生于2~3周龄内的雏鸭,是一种发病急、传播迅速、发病率高的高度致死性传染病,是危害养鸭业的主要疫病之一.现将九牧镇某鸭场发生的一例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鸭病毒性肝炎是小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是我县养鸭业的大敌.2007年3月份,我县新靖镇养殖户杨某的雏鸭群,突然发生大规模急性死亡.经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检查,诊断为雏鸭病毒性肝炎.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高度致死性的传播迅速的病毒性疾病,以肝脏损伤为其主要症状。每年雏鸭的发生率较高,死亡率较高,是夏季养鸭必防的雏鸭传染病。1病毒分类按病原学分类,鸭肝炎病毒(DHV)可分为1型、2型、3型,三个型之间没有交叉免疫力,发病最严重的是1型病毒,而2、3型病毒还可以使免疫了1型DHV的雏鸭发病。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了解病毒性肝炎病毒的相关知识,以便采取相关措施应对。  相似文献   

11.
鸭病毒性肝炎(Duck Hepatitis,DH)是雏鸭的一种高度致死性疾病,可对养鸭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解鸭病毒性肝炎活疫苗的免疫效果,在山东某种鸭场采用鸭病毒性肝炎活疫苗(CH60株)对种鸭进行免疫接种,在免疫后2w、3w、1m、3m和6m分别采血检测其中和抗体。结果表明,种鸭免疫后中和抗体维持时间长;在种鸭免疫后6m,其中和抗体仍然可以达到1:94。  相似文献   

12.
雏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的传染病.随着养鸭业的快速发展,本病的危害性也越来越突出.近些年来,江西省雏鸭病毒性肝炎病已遍及所有养鸭的地方.由于环境、气候诸因素的影响,本病的发病规律和发病原因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为有效控制雏鸭病毒性肝炎病,现结合江西省该病流行情况将本病的流行特点、发病原因和防治技术措施总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发病率和致死率均很高,是目前养鸭业中危害较大的疾病之一。我县自1983年首次爆发本病以来,每隔1~2年都要流行一次,给全县的养鸭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为了进一步控制本病的发生,我们和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一起,利用从本县分离的鸭病毒性肝炎毒株,经致弱后免疫产蛋母鸭,以保护雏鸭不受野毒侵袭。经过二年的试验,证明用本毒株免疫的母鸭,其后代的攻毒保护率可达100%。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一、试验材料 1、毒株:鸭病毒性肝炎盱眙毒株。经鸡胚致弱驯化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随着养鸭业规模的不断发展和扩大,危害养鸭业的疾病也变得多样化、复杂化。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的雏鸭的一种急性、烈性和致死性传染病,发病急、传播迅速、死亡率高。主要特征为肝脏肿大,有出血斑点和神经症状,鸭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埃希菌的某些致病性血清型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当二者混合感染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在90%以上,给养鸭业带来极大的损失。1流行病学此病一般发生在6周龄以内的雏鸭,病鸭和隐性带毒鸭  相似文献   

15.
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流行世界各地。1984年4~9月份我县有八个区,十八个乡、五十个养鸭专业户的2万余只雏鸭发病死亡,其临床表现均为临死前头向后仰,两肢呈游泳状痉挛等神经症状为特征,发病急,传染快,死亡率高的达95%以上。平均在50%左右,使养鸭专业户在经济上遭受很大损失。为了弄清该病,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我们对该病  相似文献   

16.
鸭病毒性肝炎琼脂扩散试验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知良  黄建芳 《中国家禽》1989,(5):24-25,17
雏鸭病毒性肝炎是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肝脏受到损害,1—30日龄的雏鸭最易感。康复鸭终身带毒并排泄病毒,生长发育迟缓。本病的死亡率高达50—90%,对养鸭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美国1950年(Levine Fabricant)最先报道本病,苏联  相似文献   

17.
鸭病毒性肝炎(DVH)是雏鸭的一种以肝炎为主要特征的急性病毒传染病。自Lcvin等于1945年春季观察到鸭雏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并于1950年首先在鸭胚中分离出鸭肝炎病毒(DHV)以来,世界许多国家先后报道了此病。我国黄均健(1963)最早报道在上海某些鸭场曾发生过DVH,随后许多省市也相继报道了本病的发生。1989年黑龙江省某县的两个养鸭场发生雏鸭大批死亡之后,来我所求诊。经笔者初步诊断为雏鸭病毒性肝炎。现报告如下。一、流行病学调查这两个养鸭场于1989年8月分别由某地引进樱桃谷鸭一日龄鸭雏1500只和1700  相似文献   

18.
鸭病毒性肝炎是 6周龄以下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和接触传染性疾病 ,以肝脏肿大和出血为主要病变。本病于 1 945年首次在美国长岛发现 ,以后在英国、德国、加拿大 ,日本和法国等许多国家都报道了 DVH的流行。我国最早报道是 1 963年在上海 ,其后北京、福建、辽宁、江苏、河南、湖南、广东、西藏、深圳、四川和新疆等地都先后报道了本病的发生。此病现已成为养鸭业中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四川省自 1 985年引进种鸭后 ,全省各地时有 DVH的发生。 1 999年秋季到 2 0 0 0年春季 ,四川雅安、成都、绵阳、广汉、洪雅、乐山等地养鸭场的雏…  相似文献   

19.
<正>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幼龄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该病的特征是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临床表现为角弓反张,病理变化为肝炎和出血。中国大部分地区存在本病,几乎各养鸭地区均有发生和流行,是严重影响养鸭业发展的疾病之一,常给鸭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加强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和防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临床上遇到一例雏鸭鸭病毒性肝炎病例,现将发病情况、诊治过程及小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小鸭的一种高度致死性疾病,临床上大多感染1周龄内的雏鸭,以肝脏肿大和出血为特征。2006年9月份左右在仪征市的周边地区,雏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一直保持一个较高的水平,由于鸭病毒性肝炎发病以后死亡率较高,对一些农村中小型的养殖户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在我站门诊采集的2例疑似雏鸭病毒性肝炎病例,将死亡的雏鸭的肝脏,送往扬州大学实验室进行检测,最后确诊为雏鸭病毒性肝炎,通过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有效控制了该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