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黑龙江农垦牡丹江管理局开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荣膺"七个一"历史文化桂冠:北大荒进军的第一声号角从这里吹响,垦区第一所大学(八一农大)在这里成立,垦区第一张报纸(《农垦报》)在这里印发,北大荒第一个农场(宁安农场)在这里诞生,北大荒第一个水稻大场(八五六农场)在这里打造,北大荒第一个文工团在这里成立,北大荒第一个旅游名镇(当壁镇)在这里崛起。我们  相似文献   

2.
武一匡是黑龙江农垦双鸭山农场的一名离休干部,他人生中最难忘的事是三遇王震将军。1960年3月的一天,在《农垦报》(现《北大荒日报》的前身)任记者的武一匡搭车去宝泉岭农场采访。在一处狭窄的路段,一辆吉普车陷在泥雪中,武一匡所乘的车辆被迫停了下来。他下车前去查看情况,却被一位穿旧军装的人震惊到--这不是王震将军嘛!武一匡连忙走过去给王震将军敬了一个军礼。  相似文献   

3.
正七月的北大荒,稻浪接天,绿意盎然。雨后微风徐徐,带来清爽阵阵,一如农垦改革风吹,催发无穷生机。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和《中共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黑龙江农垦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2017年年底以来,北大荒的垦区集团化、  相似文献   

4.
"在广西农垦事业蒸蒸日上的大好形势下,《广西农垦报》诞生了.《广西农垦报》是我区农垦的重要宣传工具,是广大农垦职工学习、发言、交流经验的园地……"伴随浓厚时代印记的发刊词,第1期《广西农垦报》正式出版了,报头上印着一个闪光的日子:1982年2月26日.  相似文献   

5.
1基本情况 黑龙江省五九七农场是国家《绿色农业科学研究与示范项目》的试验示范基点,在执行其“绿色农业投入品筛选及应用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工作中,由中国绿色食品协会倡导和主持,五九七农场与中国绿色食品协会、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及黑龙江北大荒农垦商贸集团生资公司协作,  相似文献   

6.
<正>一种优秀的精神成就一项伟大的事业,一项伟大的事业需要一种优秀的精神。黑龙江农垦自1947年开发建设以来,在北大荒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产生了北大荒精神,北大荒精神成就了黑龙江农垦事业,同时也锻造派生出了黑龙江农垦会计精神。一、黑龙江农垦会计精神的内涵黑龙江农垦会计精神是在特定的北大荒环境和北大荒农垦事业实践基础上产生的,是黑龙江农垦广大会计人员在垦区各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活动  相似文献   

7.
2018年9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考察,在同农场干部职工交谈时强调,北大荒建设到这一步不容易。当年这里是“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共和国把这里作为战略基地、把农业作为战略产业发展起来。总书记在交谈中提到了北大荒的电影《老兵新传》《北大荒人》。总书记日理万机,还清楚地记得这两部反映北大荒开发故事的电影,让北大荒人万分感动。下面,笔者就说说这两部电影背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8.
贾宏图 《中国农垦》2010,(10):40-47
长篇报告文学《仰视你,北大荒》,是著名报告文学作家贾宏图的新著。该文讲述了三代北大荒人献身黑土地的感人故事,讴歌了60多年来北大荒天翻地覆的变化,向读者昭示了北大荒不仅是我国现代化农业的一个缩影,更肩负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作者站在历史的高度,用开阔的视野和对历史材料的准确把握,将众多人物和他们与北大荒的故事串联起来,通过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为北大荒人谱写了一曲由荒凉变辉煌的人间赞歌。《仰视你,北大荒》用真切到毫端、确凿到细节的事实依据,生动阐释了"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和"爱国、奉献、创新、和谐"的核心价值观,彰显了民族精神,这正是在新时期推进包括农垦在内的各项事业不断发展的进程中需要凝聚、传承和弘扬的思想力量。《仰视你,北大荒》全文约4万字。人民日报在9月3日以两个整版的篇幅刊登该文的节略版,迅速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本刊现分期连载完整版,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供求信息     
《饲料博览》2010,(5):I0001-I0008
黑龙江北大荒饲料有限责任公司 一、黑龙江北大荒饲料有限公司概况 黑龙江北大荒饲料有限责任公司,是由黑龙江北大荒集团实业总公司根据黑龙江及农垦畜牧业发展需求,在黑龙江省的养殖密集区绥化市投资兴建的,固定资产总投资2000多万元,占地面积5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0多平方米。  相似文献   

10.
<正>金秋黑土地,又迎丰收年!在喜庆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日子里,黑龙江农垦联合黑龙江日报等媒体推出系列活动,不仅让全国人民领略到了北大荒秋收时节的宏伟壮丽,还让北大荒优质农产品赢得了响亮口碑。盛况空前,轻松突破"10万+"一场别开生面的《金秋黑土地直播北大荒》大型融媒体活动,通过掌上直播,把北大荒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正千里辽河从这里入海,塞外"江南"是这里的美誉。北有"北大荒",说的是黑龙江;南有"南大仓",说的就是辽宁盘锦。辽宁盘锦农垦是我国开发建设最早的垦区之一。2017年10月,按照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和《辽宁省深化农垦改革专项试点实施方案》,辽宁盘锦盘山农垦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同年12月,集团下属的甜水农垦有限公司成立,甜水农垦新一轮改革就此完成。  相似文献   

12.
20多年前,我们北大荒文联一行前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考察。在兵团文联举办的联欢晚会上,主持人为我们报了一个节目,点名让我和考察团的一位女同志合唱一个"北大荒啊,真荒凉,又有兔子又有狼,就是缺少大姑娘……"这是很久以前在北大荒流传的一首民谣,在电影《老兵新传》中曾被作为插曲。尽管这个主持人并无恶意,但我还是觉得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他可能看过电影《老兵新传》,但他对北大荒的印象还停留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于是,我立即予以更正:"我们唱一首《北大荒人的歌》。"  相似文献   

13.
郭思宝 《中国农垦》2023,(11):52-57
<正>北大荒是中国垦荒事业的典型代表,北大荒精神是北大荒人在特定历史条件和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培育和锤炼的伟大精神,是推动北大荒农垦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和力量源泉,被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中华民族精神、中国革命精神、农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她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生动写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北大荒精神根植于华夏文明,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勤劳勇敢、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继承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传承和发扬了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  相似文献   

14.
<正>带头扩种大豆油料,是农垦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农垦完成国家战略任务责任担当的具体体现。按照农业农村部印发的《2022年农垦带头扩种大豆油料行动方案》要求,2022年,要确保全国农垦大豆种植面积达到1460万亩以上。黑龙江垦区大豆产量占全国农垦的85%以上。“九三大豆”是黑龙江垦区大豆的优秀代表,是全国最有品牌价值的大豆区域品牌。今年,北大荒集团九三分公司通过深入开展“大豆伙伴计划”行动,打造万亩核心示范区,让“豆都九三”的名片更加亮眼。  相似文献   

15.
徐僔教授     
徐,男,教授,1941年9月出生,陕西省汉中市人。1965年陕西师范大学数学系本科毕业分配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曾任塔军木农垦大学基础课部主任,现任科研处处长,《塔里木农垦大学学报幅佳编。三十多年来,奋力拼搏,辛勤耕耘,严谨治学,为农垦教育事业和科技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的先进事迹在《新疆军垦报》(现为《兵团日报》)、《西北高等农林教育》上曾专题报道。被评为兵团优秀教师,自治区优秀科技工作者,颁发屯垦戍边奖章,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徐教授多年来致力于农业物理学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提出基础物理…  相似文献   

16.
最近细读了《海南农垦报》发表的“台湾观感”,有一个长期想找到的问题答案全盘托出水面,即“台湾观感”正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现代农业亚洲版本,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垦区宣传战线首要的政治任务。笔者认为,北大荒精神是农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从1958年号称十万转业官兵开发北大荒以来,转业官兵以及其他移民们将荒蛮改造为文明,将昔日的北大荒变成了今日的北大仓,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和煤炭基地,形成了新型农垦城镇。转业官兵开发建设黑龙江军垦农场有着深远的环境影响,从积极方面看,改变了北大荒的人居生存环境,开始了农垦小城镇建设步伐;改变了北大荒的文化教育环境,塑造了北大荒精神。从消极方面看,影响了北大荒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资源浪费。本文期冀从转业官兵开发北大荒的历程中探求其环境影响并获取某种反思。  相似文献   

19.
半个世纪前,王震将军来到了北大荒,在密山火车站发出"英雄奔赴北大荒,好汉建设黑龙江"的号召.从此,北大荒热土沸腾了,第一个军垦农场在黑龙江牡丹江农垦分局成立了.经过三代北大荒人的艰苦创业,北大荒人在向国家贡献粮食,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同时还非常注重环境保护,让发展与保护同行.  相似文献   

20.
正"北大荒"商标的注册至今不过30年,可"北大荒"这个词的来历,却已经有半个多世纪。"北大荒"一词广为流传,是在1958年以后。当年话剧《北大荒人》在北京演出,引起轰动。时任农垦部部长王震指示:"要拍成电影,一部电影全国都能看到!"1963年春节,影片《北大荒人》在京举行首映式,并陆续在全国公映。从此,黑土地上的人们有了一个风靡全国的称号——"北大荒人",这个称号延续至今。后来,毛泽东主席给响应中央号召参加北大荒开发建设的中央警卫团文工队队员李艾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问候北大荒的同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