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物灰葡萄孢菌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Pers.)是灰霉病的病原菌,能够侵染植物的根茎、叶片、花和果实,导致植物减产,甚至绝收。在作物采摘后的贮藏和运输过程中,灰葡萄孢菌会加速果蔬腐烂变质,导致严重的物流损失。本文综述了现阶段对灰葡萄孢菌引起植物灰霉病的防治手段,阐述防治作用机理及应用现状,分析了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的利弊,以期为灰葡萄孢菌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和应用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绿化植物养护中的重发病虫害,提出了检疫防治,园林技术措施防治,以及物理、机械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治理策略,以保证植物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3.
黄瓜枯萎病生物防治策略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瓜枯萎病是黄瓜栽培过程中经常发生的一种土传性病害,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近年来,利用生物方法防治黄瓜枯萎病取得了较大进展,并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已成为防治该病害的重要且有效手段。本文从利用拮抗微生物和植物化感作用两方面对国内外黄瓜枯萎病生物防治的主要手段进行了总结,概述了各种生防因子的作用机制及主要研究成果,并提出应综合考虑当地实际情况,利用植物化感作用及生防作用物自身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黄瓜枯萎病生物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森防工作中的马尾松毛虫防治技术探究为主要内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马尾松毛虫防治传统对策、生物防治法、生物防治和其他防治对策之间对比为主要依据,从人工控制对策、化学防治对策、综合治理对策、生物防治法起源、生物防治法的合理普及、生物防治剂的合理选择这几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其目的在于加强马尾松毛虫防治技术在森防工作中的价值,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5.
在果品生产中,应选择适合的、有效的技术手段防治病虫害,尽量减少果实农药残留,生产无公害果品。文章主要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方面探讨无公害果品生产中病虫害综合治防技术。  相似文献   

6.
朝天椒生长过程中,病害主要是猝倒病、立枯病、病毒病、疫病、炭疽病等,虫害以地下害虫、蚜虫、茶黄螨、烟青虫等为主。生产上应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严格遵循用药间隔,以提高朝天椒品质、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7.
大棚葡萄种植过程中,容易产生多种病虫害,如黑痘病、炭疽病等。针对当前山西省大棚葡萄的种植情况,本文分析了大棚葡萄常见的病虫害,重点阐述了病虫害防治技术,如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等,为大棚葡萄病虫害的科学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杧果炭疽病是杧果生产上最普遍流行、为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1].其病原菌为胶孢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由于广西杧果生长发育和成熟采收季节高温多雨,所以杧果采后病害发生十分严重,常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成为制约广西杧果产业发展的首要问题.目前,杧果炭疽病防治以化学防治为主,成本高、效果差,并且存在果实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等安全问题[2].因此,选择种植抗病力强的品种被认为是控制杧果炭疽病等病害最安全有效的方法.近年来,广西杧果种植业稳步发展,引进了大量新品种和种质,主栽品种格局也在发生变化.生产中已发现,不同杧果品种抗病能力存在着显著差异[3].  相似文献   

9.
随着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土传病害已成为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该文总结了设施蔬菜土传病害的成因,并介绍了化学防治、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方法,建议农户根据生产实际综合采用多种防治措施,确保取得最佳防效。  相似文献   

10.
李炭疽病是由围小丛壳菌[Glomerella cingulata(Stonem)Spauld.et Schrenk.]侵染所致,其无性态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Penz)Sacc.].主要发生在李的嫩叶、嫩梢和果实上,造成生长期叶斑、穿孔、梢枯、落叶和落果.经调查,李炭疽病在湖南省各地都有发生,一般发病株率30%~45%,叶发病率20%~30%,病情指数15~30.发病严重地区发病株率达100%,叶发病率60%~80%,病情指数30~40.严重地影响了李的产量和质量[1].国内外对该病菌引起的植物炭疽病的防治多见于热带和亚热带植物[1~4],而对李属植物炭疽病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是在室内杀菌剂离体抑菌试验的基础上[5],于2004年5月对李炭疽病的大田药剂防治进行了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简要叙述了瓜实蝇在海南的为害现状,并针对其发生特点,提出海南瓜实蝇防治过程中的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技术措施,具体包括:避免连片种植瓜实蝇嗜食的寄主作物、加强田间管理等农业防治措施;套袋、诱杀等物理防治措施;释放桔小实蝇、蝇蛹俑小蜂等寄生蜂及利用绿僵菌、玫烟色拟青霉、球孢白僵菌等生物防治措施;高效低毒的化学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番茄疮痂病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发生的一种细菌性病害,主要为害番茄和辣椒,严重影响其产量与品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利用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突变菌株(Mutant)、噬菌体(Phage)、其他生防菌及活性剂等生防因子防治番茄疮痂病的研究进展,并对该病害生物防治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双孢蘑菇疣孢霉病的化学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不同双孢蘑菇品种人为接种疣孢霉菌后.利用不同化学药剂进行化学防治大棚试验,从而筛选对双孢蘑菇疣孢霉菌防治最好的化学药剂。结果表明:多菌灵和克疣灵对疣孢霉的防效和疗效最好。  相似文献   

14.
炭疽病是近年来我国山药生产上经常发生的一种病害,随着山药种植面积的增大,该病呈逐年加重趋势,严重年份发病率在50%以上。文章综述了山药炭疽病的发生条件、规律、特点及症状表现,并介绍了农业防治、化学防治、植物源农药防治三种防治方法,展望了山药病虫害防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柑桔炭疽病是常见的柑桔病害,虽然该病已被研究多年,取得显著成果,但对该病的探究仍需深入。本文以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和尖孢炭疽菌C.acutatum为主要论述对象,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这两种病原菌的研究状况,包括炭疽菌的种类及侵染循环、鉴定、致病机理和防治方法等。  相似文献   

16.
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和物理防治为基础,提倡生物防治,按照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经济阈值,科学使用化学防治技术。苹果主要病害:有腐烂病、干腐病、白粉病、褐斑病、斑点落叶病、果实轮纹病和炭疽病。苹果主要虫害:有蚜虫类、叶螨(山楂叶螨、苹果全爪螨、二斑叶螨)、卷叶虫类、桃小食心虫、金纹细蛾和苹果绵蚜。  相似文献   

17.
【目的】确定引起琯溪蜜柚炭疽病的病原种类,为针对性地防治炭疽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4—2015年从平和县4个乡镇采集发病材料,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致病性测定以及形态特征观测、r DNA-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的种类进行鉴定。【结果】经单孢分离后,所获得的菌株对琯溪蜜柚果实可致病,并产生典型症状,对病原菌进行显微形态观测,病原菌分生孢子及附着孢的形态为炭疽菌属真菌,以菌株GX(3)的DNA为模板,扩增得到全长为600 bp的DNA片段,并获得该菌的rDNA-ITS序列,发现其与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的相似性高达100%。【结论】根据病害症状、病菌的形态特征及ITS序列同源性比较的结果,将琯溪蜜柚炭疽病的病原菌鉴定为胶孢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  相似文献   

18.
【目的】确定引起琯溪蜜柚炭疽病的病原种类,为针对性地防治炭疽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4—2015年从平和县4个乡镇采集发病材料,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致病性测定以及形态特征观测、r DNA-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的种类进行鉴定。【结果】经单孢分离后,所获得的菌株对琯溪蜜柚果实可致病,并产生典型症状,对病原菌进行显微形态观测,病原菌分生孢子及附着孢的形态为炭疽菌属真菌,以菌株GX(3)的DNA为模板,扩增得到全长为600 bp的DNA片段,并获得该菌的rDNA-ITS序列,发现其与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的相似性高达100%。【结论】根据病害症状、病菌的形态特征及ITS序列同源性比较的结果,将琯溪蜜柚炭疽病的病原菌鉴定为胶孢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  相似文献   

19.
赵光新 《现代园艺》2014,(10):65-65
本文对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提出建设性方法,做到可持续发展,主要简单地阐述了几种具有代表意义的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特性,以及现行的防治方法,主要有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治等,分析了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方法发展方向,提出了园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意见[1]。  相似文献   

20.
简述了梨瘿蚊发生与为害,各虫态历期与习性,以及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在防治上应采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