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及质谱联用技术对来源于中国、俄罗斯及北美的20份苹果野生及野生近缘种资源果实多酚组成和含量进行测定,研究不同来源苹果属野生资源多酚组成和含量特性的差异,并进行主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20份资源中检测到5类22种多酚类物质,不同来源的苹果资源多酚主要成分为原花青素B2和绿原酸;北美苹果野生资源黄酮醇和花青苷类物质含量较低,羟基肉桂酸、原花青素和二氢查耳酮含量中等;俄罗斯苹果野生资源5类多酚类物质含量处于中等;来源于中国的苹果野生资源在主因子分析中呈散射分布,说明其多酚含量高低不一,多样性丰富。聚类分析表明:部分来源于俄罗斯和中国的苹果野生资源各自聚为一类,相同类型的资源部分聚为一类,北美苹果野生资源多酚含量特异性不强,中国苹果野生资源多酚含量特性既有地域特异性,资源多样性也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2.
红肉脐橙果实中抗氧化物质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肉脐橙果实为材料,分析了果实稳果后果皮和果肉活性成分含量的变化及其与体外抗氧化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果实成熟,果肉中谷胱甘肽、总酚、类黄酮含量以及体外抗氧化活性先上升后下降;而果皮中抗坏血酸、谷胱甘肽、总酚、类黄酮含量以及体外抗氧化活性均在果实发育初期出现最大值,且在果实发育过程中不断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所有...  相似文献   

3.
蒙原早丰和蒙原早红是采用实生选种法从野生欧李和草原大欧李混合实生苗中选育的欧李新品种。蒙原早丰果实近圆形,平均单果重4.45 g,果实亮红色;离核,果肉酒红色,风味偏酸,品质上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20%,可溶性糖含量3.07%,可滴定酸含量1.61%,出汁率74.25%。蒙原早红果实圆形,平均单果重6.82 g,果实亮红色;离核,果肉酒红色,风味浓,品质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60%,可溶性糖含量3.18%,可滴定酸含量1.41%,出汁率65.00%。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2个新品种果实7月中下旬成熟,属于早熟品种。2014年3月通过呼和浩特市农作物品种推荐小组审定。  相似文献   

4.
茄子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主要品质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茄子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果实品质的变化,研究了茄子的果实生长、果皮花青素、类黄酮、果肉可溶性蛋白质、氨基酸、可溶性糖、维生素C、总酚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的变化,并对果皮与果肉的主要品质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茄子果实纵径、横径和单果质量呈先急剧增长后趋于平缓增长的变化趋势;果皮花青素和类黄酮、果肉可溶性蛋白质、氨基酸、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都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果肉总酚含量一直降低,总抗氧化能力先降低后升高。相关分析表明,茄子果皮中花青素和类黄酮呈极显著正相关,果肉中可溶性蛋白质和氨基酸、可溶性糖、维生素C呈极显著正相关,维生素C和总酚、总抗氧化能力呈极显著负相关,茄子果皮中花青素、类黄酮与果肉中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维生素C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
苹果果实酚类物质含量与果实苦涩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乜兰春  孙建设 《园艺学报》2005,32(5):778-782
 以富士苹果为试材,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 研究了果实酚类物质含量与果实苦涩的关系以及酚类物质在果实中的分布。结果表明, 苦涩的幼果中, 根皮素和儿茶素含量均高达成熟果实的30多倍; 表儿茶素、原花青素和绿原酸含量分别为成熟果实的10倍左右。在成熟果实中, 有涩味的果实其绿原酸、儿茶素、表儿茶素和原花青素含量显著高于风味正常的果实; 有苦味的果实其根皮素和原花青素含量显著高于风味正常的果实; 苦涩味均较强的果实其绿原酸、儿茶素、表儿茶素、根皮素和原花青素含量最高。苦痘病果病变组织中根皮素和原花青素含量分别是正常组织的15倍和3倍。绿原酸、儿茶素、表儿茶素和原花青素是引起苹果果实涩感的主要物质; 根皮素、儿茶素和原花青素是引起苦味的主要物质。成熟果实中绿原酸主要分布于种子、果心和果肉; 儿茶素、表儿茶素和槲皮素主要分布于果皮; 原花青素主要分布于果皮中, 果肉和果心中也有分布; 根皮素则主要分布于种子、果皮和果心中。  相似文献   

6.
以98份野生软枣猕猴桃种质资源为试材,采用变异系数、多样性指数、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了果实表型性状的多样性,探索了黑龙江省野生软枣猕猴桃种质资源果实表型性状的变异特点和多样性,以期为野生软枣猕猴桃优良种质筛选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8个果实质量性状变异类型多,其中果实形状、果喙形状、果肉颜色、果心颜色和果心横切面形状等变异范围较大.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为0.646~1.689,其中果实形状、果肉颜色、果喙形状的多样性指数较高.7个数量性状中,变异系数范围为13.82%~36.34%,以单果质量的变异系数最大,果实横径和果实侧径的变异系数较小;H'指数为1.353~1.467.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果实数量性状间大多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以单果质量与果实三径相关系数较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2.322%,反映了果实大小及质量指标.结合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果实性状可作为野生选优的重要指标.聚类分析可将98份资源分为7类,第1、2类果实大小及质量均较大,可作为遗传改良的优良资源;第3类和第4类的果实综合性状表现中等,可作为野生驯化的资源;第5类果大,可用于培育大果品种;第6类果实长椭圆形,可用于培育长果品种;第7类果实具有红皮、红心特征,可作为特异资源用于新品种培育和杂交亲本.综上分析,黑龙江省野生猕猴桃果实表型性状变异类型丰富、变异幅度大且程度高,遗传多样性丰富,育种选择潜力大.  相似文献   

7.
果实色素含量与水溶、脂溶性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色泽和保健作用是果实的2个重要特征.以杨梅(Myrica rubra)、草莓(Fragaria ananassa)、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桃(Prunus persica)、猕猴桃(Actinidia deliciosa)、椪柑(Citrus reticulata)、脐橙(Citrus sinensis)等果实为材料,研究了不同颜色果实中色素含量与水溶、脂溶性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深红色荸荠杨梅中的总酚(3 254.7mg/kg)和花青苷(759.4mg/kg)的含量很高,而红色果肉洛阳青枇杷中类胡萝卜素(19 551.3μg/kg)含量较高.叶绿素仅在猕猴桃果实中被检测到.利用PSC法研究果实总抗氧化活性(含水溶和脂溶).结果表明,深红色荸荠杨梅果实提取物的总抗氧化活性(31.14 μmol TE/g)最高,白色果肉的大玉白凤桃提取物的总抗氧化活性(10.34 μmol TE/g)最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水溶性抗氧化活性与酚类(R2=0.84)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脂溶性抗氧化活性与类胡萝卜素含量(R2=0.92)都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维生素C是果实中众所周知的水溶性抗氧化物质,然而,研究发现水溶性抗氧化活性与维生素C的含量相关性不显著.含花青苷较丰富的深红色果肉水果和含类胡萝卜素丰富的红色果肉水果都是天然抗氧化物质的良好来源.  相似文献   

8.
对浙江省本土柿果实营养品质性状进行分类因子的筛选研究,为选育本地优良柿资源提供科学方法。以237份浙江省本土柿资源为样本,对可溶性固形物、粗纤维、类胡萝卜素、矿质元素等13个营养指标进行了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最终进行分类因子筛选。最终筛选出含水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淀粉、类胡萝卜素、单宁、粗纤维等7个指标作为浙江省本土柿资源果实营养品质性状的分类评价因子。7个分类评价因子能够反映柿果实汁液、果实甜度、果肉质地、果肉颜色、脱涩程度、化渣性等果实品质,对筛选优良柿品种具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36种不同产地的蓝莓果实为试材,色差仪测定色度值,比色法测定花青素、黄酮、多糖、多酚含量,HPLC法检测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飞燕草素-3-O-葡萄糖苷等6种花色苷单体含量,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蓝莓品质进行评价,探讨蓝莓的色度值、花色苷及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等指标的相关性,并进行综合评分,对蓝莓进行质量综合评价,以期为筛选优良品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产地蓝莓间的各项指标均存在显著的差异。主成分分析表明,13个指标可用3个主成分来表述,其累积方差贡献率达82.606%,第一主成分由花青素、花色苷和L~*决定;第二主成分由多酚、总黄酮、飞燕草素-3-O-阿拉伯糖苷和a~*、b~*决定;第三主成分是多糖。聚类分析将36个样本聚为4类,第3类群品种最多,主要表现为花青素、6种单体花色苷、多酚含量相近;通过主成分分析结合聚类分析法对蓝莓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准确可靠、简单省时,适用于蓝莓品质的综合评价,为蓝莓资源的开发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内蒙古地区筛选出的高钙、低钙2种类型欧李果实为试材,采用逐级提取和水、盐、碱溶液浸提的方法分别提取欧李果实中钙与果胶,研究了不同生长阶段欧李果实中不同形态钙和不同溶解性果胶的含量差异和变化特点,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以期为蒙原欧李钙素累积机制和高钙品种筛选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2种类型欧李果实的总钙、有效钙、果胶钙、磷酸钙和草酸钙含量变化均呈先增长后下降趋势,且均在硬核期含量最高;水溶钙含量先下降后缓慢增加;残渣钙含量持续下降。2种类型欧李果实的各类型果胶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总果胶和碱溶性果胶含量在着色膨大期最高,水溶性果胶含量在硬熟期最高,盐溶性果胶含量在硬核期最高。在钙素营养含量方面,2种类型果实的总钙含量最高,有效钙含量次之,果胶钙和水溶钙含量明显高于磷酸钙及草酸钙含量,残渣钙含量极低。钙与果胶相关性分析显示,各类型钙含量与总果胶、盐溶性果胶和碱溶性果胶含量呈正相关,与水溶性果胶相关性较低。  相似文献   

11.
基于果肉单体酚和总酚含量评价桃果实抗氧化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利用果实酚类物质组分含量评价桃果实的抗氧化能力,以12个红肉桃、7个白肉桃和4个黄肉桃品种成熟期果实为试材,分析果肉单体酚和总酚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红肉桃各品种具有较高的表儿茶素和总酚含量。在对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主成分分析,将8个酚含量指标概括成4个独立的综合指标(即主成分),通过隶属函数分析求得各综合指标的隶属函数值,结合权重计算综合评价值并对各品种果肉抗氧化能力进行综合排序,发现红肉桃中的‘北京一线红’综合评价值最高,同时红肉类型排序靠前,多数白肉、黄肉类型排序靠后,与聚类分析结果较一致。试验结果表明桃果实抗氧化能力与肉色密切相关,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隶属函数法、聚类分析法结合单体酚、总酚含量可综合评价不同肉色桃果实的抗氧化能力。对桃果实抗氧化能力的贡献排序依次为新绿原酸、总酚、表儿茶素、阿魏酸、绿原酸、芦丁、儿茶素、槲皮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不同石榴种质果实日灼发生情况及其抗日灼能力,进而筛选出反映果实抗日灼能力的生理指标。【方法】调查了120份石榴资源的日灼发生率和日灼指数,并对其进行抗日灼能力评价。对15份具不同抗日灼能力的资源进行总抗氧化能力评价,并测定果皮日灼面的几种抗氧化物质含量,最后对日灼指数、总抗氧化能力及相关生理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石榴种质果实的日灼发生率和日灼指数具明显多样性。15份不同资源的总抗氧化能力和抗氧化活性物质含量表现出明显的基因型差异。线性回归和相关性分析表明,日灼指数与总抗氧化能力呈现极显著正相关;相关性分析表明,日灼指数与抗坏血酸、总酚、花青素、谷胱甘肽、总黄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日灼指数与类胡萝卜素含量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进一步分析发现,总酚、抗坏血酸和谷胱甘肽与总抗氧化能力的相关性最强(p 0.01)。【结论】不同石榴种质果皮的抗日灼能力具有明显的多态性;总抗氧化能力可以反映其抗日灼能力,总酚、抗坏血酸和谷胱甘肽含量可以很大程度上反映其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3.
鲜食葡萄品种多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个主要鲜食葡萄品种为试材,利用比色和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葡萄的果皮、果肉、种子和果梗中花青素、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分析了清除氧自由基(ORAC)、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和铁离子还原(FRAP)能力与多酚类物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葡萄品种多酚类物质主要以黄酮类化合物为主,其中花青素在果皮以及总酚和总黄酮在种子和果梗中含量较高,但多酚类物质在果肉中最低。葡萄品种‘夏黑’果皮中花青素、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均高于其它葡萄品种。以‘巨玫’果皮和果肉花青素、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最高,但‘青提’果皮和果肉中花青素、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均低于其它葡萄品种。通过分析各葡萄品种抗氧化活性与多酚类物质之间的关系发现,果皮中FRAP和ORAC清除率以及种子和果梗中DPPH·清除率与花青素、总酚及总黄酮之间均呈显著性正相关,且多酚类物质含量较高说明其抗氧化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14.
山葡萄种质资源原花青素分布及其含量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香草醛-HPLC结合法对39份山葡萄种质资源及"贝达"的种子、果皮中原花青素含量进行测定,比较了山葡萄种质资源间原花青素含量和分布的特点与差异,并对其中4个山葡萄品种"双优"、"双红"、"双丰"和"双庆"的叶片、茎皮、果皮和种子原花青素动态含量进行测定,分析了原花青素在山葡萄各器官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山葡萄种质资源原花青素含量存在较大变异,成熟果实种子与果皮原花青素含量变化幅度较大,变化范围分别为0.42~8.00mg/gFW和1.2~14.7mg/g FW;野生资源与选育品种间、不同花性种质间、不同地域种质间原花青素含量差异均不显著;果皮中原花青素含量高于种子,且差异显著;4个山葡萄品种不同器官原花青素含量动态变化与欧亚种酿酒葡萄存在明显差异,叶片原花青素含量在青果期升高,转色期下降,成熟期小幅度升高;茎皮原花青素含量在青果期升高,转色期、成熟期下降;果皮中原花青素含量在青果期,转色期缓慢升高,成熟期迅速升高;种子原花青素含量在青果期、转色期升高,成熟期下降。  相似文献   

15.
越橘果实花色苷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法测定5个越橘品种果实、果皮和果肉花色苷含量,采用DPPH法、FRAP法和ABTs法测定其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越橘果实中富含花色苷且品种间存在差异,不同品种果皮中花色苷含量为554.58~1 248.70 mg/kg,果肉中花色苷含量为115.35~179.78 mg/kg,果实中花色苷含量为669.93~1 428.48 mg/kg,果皮中花色苷含量明显高于果肉;果皮、果肉和果实中花色苷含量均较高的品种为‘莱格西’,其次为‘布里吉塔’,‘密斯梯’最低。果实花色苷提取物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果皮、果肉和果实中花色苷抗氧化能力较强的品种均为‘莱格西’和‘布里吉塔’。果皮中花色苷含量均与FRAP和ABTs呈显著正相关,果肉和果实中花色苷含量均与FRAP和ABTs呈极显著正相关;对3种方法测定结果的相关性分析表明,FRAP和ABTs方法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可作为越橘果实花色苷抗氧化能力测定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欧李“燕山2号”是从野生欧李中选育出的新品种,果实发育期105~110 d,平均单果质量8.5 g;果实圆形,缝合线浅;果面光滑明亮,紫红色,着色度100%;果肉橙红色,果汁多,香气浓,软溶质,离核;风味甜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5%,可食率90%;在秦皇岛地区,8月上旬成熟,丰产性好。  相似文献   

17.
对济南地区野生欧李资源进行了8年观查、选育和栽培技术研究。阐述了野生欧李的营养与医疗价值、果实性状、生长结果习性、根系生长特点、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产业化开发栽植模式。从130个野生类型中选育出综合性状优良的6个品系,审定了极早熟“628欧李”和早熟“七月紫欧李”2个品种,筛选出了欧李5号、7号优良砧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综合评价荔枝种质资源功能性品质并为抗氧化活性种质筛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比较35个荔枝品种成熟果实果肉中多酚、黄酮、维生素C含量,从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清除能力、氧化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三个方面分析各品种抗氧化能力差异,并采用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对各品种的抗氧化能力进行相关性比较和分类。【结果】(1)不同荔枝品种间多酚、黄酮、维生素C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 0.01),其酚类物质主要以游离态形式存在,游离酚、结合酚和总酚含量分别为64.92~173.64、2.01~23.45、69.74~186.22 mg·100 g~(-1),游离态酚含量占总酚含量的81.5%~97.76%;总黄酮含量介于73.44~331.52 mg·100 g~(-1);维生素C含量介于6.00~56.33mg·100 g~(-1);不同荔枝品种间DPPH清除能力介于71.78%~99.61%,FRAP介于1.18~10.10μmol·g~(-1),ORAC介于0.97~39.72μmol·g~(-1)。(2)荔枝果肉中游离多酚、总酚、总黄酮含量与FRAP、ORAC值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维生素C含量与FRAP呈显著正相关(p 0.05);依据相关系数大小排列:游离多酚总酚总黄酮ORACFRAP结合多酚维生素CDPPH清除能力;(3)聚类分析依据功能性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活性高低将35个荔枝品种分为4大类。【结论】不同荔枝品种间抗氧化能力存在显著差异(p 0.01),多酚、黄酮类物质是荔枝果肉发挥抗氧化作用的重要物质‘;妃子笑‘’绿纱‘’红绣球‘’井冈红糯‘’岭丰糯‘’金包银‘’状元红’是一类多酚、黄酮物质含量高,抗氧化活性强的品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柑橘品种(系)的品质特性,并建立果实品质的综合评价方法。【方法】分别采用离子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柑橘果实糖、酸组分及含量,并采用常规方法测定果实理化品质、总黄酮含量、总酚含量等,通过相关性分析、PCA分析及热图聚类分析对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甜橙类、7个杂柑及火焰葡萄柚以己糖(葡萄糖和果糖)和蔗糖共同积累、宽皮柑橘类积累蔗糖为主,而莱檬积累己糖为主。春香以积累苹果酸为主,其余品种为柠檬酸。甜橙类果实维生素C含量高于杂柑,而宽皮柑橘类果实总黄酮和总酚含量均普遍高于甜橙类和莱檬,其中青瓯柑和茶枝柑果皮的总黄酮和总酚含量均较高。应用抗氧化能力综合评价法得到排名前3的依次为清峰、青瓯柑和媛小春。PCA分析得到5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5.120%,并建立综合评价模型。【结论】PCA分析结合热图聚类分析将33个品系(株系)聚为6类,其中第4类的兴津60、媛小春、明日见杂柑果实品质最佳。两者结合分析可系统、科学地综合评价柑橘品质的优劣,同时直观地呈现数据结果,为柑橘品种结构调整、新品种选育及功能性成分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分析不同李品种果实中多酚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以14个李品种为试材,测定果皮和果肉中的多酚含量,采用超氧自由基(O_2~-)清除法、羟自由基(OH·)清除法、DPPH法、FRAP法和TBARS法测定抗氧化能力,比较多酚含量、抗氧化能力的差异,分析多酚含量与抗氧化能力的相关性,比较抗氧化能力测定方法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李果实中富含多酚并且品种间存在差异,不同品种果皮中含量为1.40~3.37 mg·g~(-1) FW,果肉中含量为0.50~0.97 mg·g~(-1) FW,果皮中含量远大于果肉中含量;果皮中多酚含量较高的李品种为皇后李、猪肝李,其次为黑宝石李、红玫瑰李;果肉中多酚含量最高的为秋姬李,其次为威克逊李。(2)李果皮、果肉多酚提取物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果皮提取物综合抗氧化能力较强的为皇后李、黑宝石李和猪肝李,果肉的为红美丽李、红玫瑰李和秋姬李。(3)果皮中多酚含量与清除O_2~-、OH·能力及DPPH、FRAP、TBARS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果肉中多酚含量与抗氧化能力呈显著正相关。(4)对5种方法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评价李果多酚抗氧化能力,方法间均具有很好的相关性,DPPH法与FRAP法综合评价最佳,可作为主要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