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基于对河北省冀南产区的馆陶县、环京津产区的永清县和青县、冀东产区的乐亭县和昌黎县5个县332户菜农的问卷调查,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河北省菜农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菜农个体特征、生产经营特征、外部环境特征和绿色认知特征等因素是影响菜农技术采纳行为决策的主要原因,菜农年龄对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呈负相关,受教育程度、种植面积、种植收入、政府补贴政策以及绿色认知与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呈正相关,但受技术特性、政策补贴等内外部因素的影响,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性。基于此,就促进菜农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而言,建议通过改善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的外部环境,加大绿色农业技术补贴力度,优化现有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相似文献   

2.
李洁艳  张红丽 《北方园艺》2021,(19):151-158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与农户行为理论构建分析框架,结合河南省滑县农户的调研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对农户化肥减量替代采纳意愿和行为差异性及其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1)农户禀赋、农户认知和外部环境对农户化肥减量替代采纳意愿与行为的影响效应呈现出"总体一致,局部差异"特征.2)肥料质量无保证、产量无保障等风险预测特征严重阻碍农户化肥减量替代采纳意愿向行为转化,是导致其采纳意愿与行为相悖离的关键因素.基于此,加强农技部门的宣传与培训,引导农户深刻认知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协同发展的重要性,正确认识化肥减量替代价值;慎重评估采纳化肥减量行为带来的风险,防止出现肥料质量参差不齐、见效周期长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常向阳  张妍晨  路明 《中国果树》2023,(3):116-119+123
通过调研江苏省草莓种植户,调查了解绿色防控技术采纳现状,分析南京、镇江、连云港、淮安、盐城、徐州、苏州、南通等地技术采纳差异和变动情况。结果表明:由于农户认知程度、技术成本、当地技术推广力度等原因,绿色防控技术采纳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和时间差异;各项技术中生物菌肥菌剂的采纳率最高,性诱剂的采纳率最低;农户对技术信息了解不深入、操作不规范的现象较为普遍。据此,提出因地制宜科学推广技术、引导经营主体建设、强化技术培训工作和合理采用激励措施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瓜菜》2019,(9):76-79
基于我国新疆吐哈盆地实地综合调查的农户数据,通过建立Logistic模型,实证研究了农户技术获得感对农业绿色生产技术需求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户参与培训、技术获取渠道、参加合作社、哈密瓜面积占比与文化程度分别对农业绿色生产技术需求产生显著的正向效应;农户对现行技术满意度与栽培方式对农业绿色生产技术的需求产生显著的负向效应,其中农户对现行技术满意度成为影响农户农业绿色生产技术需求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基于农户不同需求效应,应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引导以带动农户之间的交流;同时,要求我们在对农户进行农业绿色生产技术培训时,不仅要注重效果还要引导农户将农业绿色技术应用于实践。  相似文献   

5.
杨玉莹  毛世平 《北方园艺》2022,(10):137-143
基于河北、河南、山东三省473份西瓜、甜瓜种植户样本数据,运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决策和采纳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绿色认证、地理标志认证、政府补贴、年龄、党员、务农年限、农业收入及生态保护认知显著影响农户的采纳决策,而对于采纳过绿色防控技术的农户来说,与农技员交流程度的增加、生态保护认知的提高都有助于深化农户的采纳程度,进行过地理标志认证、种植面积扩大则会降低农户的采纳程度。因此要建立西瓜、甜瓜质量分离体系、推动优质优价市场的形成,推行阶梯式政府补贴、建立持续性保障机制,搭建技术交流平台、强化农户与农技员的常态交流,大力宣传生态环保、强化农户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6.
李航飞 《北方园艺》2021,(3):160-165
基于农户视角,以广东韶关粤台农业合作试验区兰花种植业为例,通过数据包络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社会网络、农户感知特征与兰花生产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农户社会网络地位、农业技术培训、农户对兰花的认知等对兰花生产效率的正向影响显著;农户兼业情况对兰花生产效率产生显著负向影响;农户创业能力、受教育程度、种植规模及风险意识等对兰花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不显著;试验区特殊的地域文化在促进兰花生产效率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基于对江苏省连云港市农户的问卷调查,对番茄新品种、新技术的采纳意愿、行为以及推广扩散措施进行了测评。结果表明农户对高品质番茄品种的品质、抗病虫害性能较为认可,但选择番茄品种的影响因素和高品质番茄品种的匹配度尚需进一步提升;轻简化栽培技术、安全生产技术等绿色生产技术在节约成本、提高产品品质等方面的优势已经逐渐被农户认知,且推广程度较高;番茄种植  相似文献   

8.
谢文宝  刘国勇 《北方园艺》2018,(13):189-197
为了测算农业技术培训对农户甜瓜生产效率的贡献程度,基于新疆甜瓜产业技术体系的农户调查数据,考虑到农户参加技术培训及培训频率产生的样本自选择和内生性问题,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的平均处置效应模型,实证研究农业技术培训及频率对农户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技术效率的贡献。结果表明:新疆甜瓜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现行的农业技术培训偏向于资本节约型;农业技术培训显著提高了农户土地生产率和技术效率,贡献率分别为20.869%、8.892%,技术培训频率对农户技术效率和技术效率贡献率分别为20.616%、11.518%,说明技术培训频率可进一步提高农户生产效率,农业技术培训及频率对劳动生产率贡献不显著;忽视农户参加技术培训及频率的选择性偏差和内生性问题,农业技术培训对农户生产效率的贡献将会被高估。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提升农户参加种植技术培训意识、提高农户种植技术、稳定甜瓜生产,以哈密市甜瓜种植农户为例,从农户参加农业技术培训的行为视角出发,基于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参加农业技术培训频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农户民族、家庭务农人口占比、是否参加合作社、甜瓜单产、甜瓜经济收入极显著影响农户参加相关农业技术培训频率;农户所在地区、年龄、文化程度、人均收入、技术需求、甜瓜种植面积、生产方式、生产品种、是否有耕地转入对农户参加相关农业技术培训频率无显著影响。最后,提出为提高农户参加农业技术培训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将农户的兼业化水平视为农户异质性的重要表现,结合实地调研的农户数据,首先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农作物碳汇供给进行测算;然后运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兼业化水平下农户的农作物碳汇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兼业化水平的农户在农作物碳汇供给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低兼业水平农户的户均碳汇供给量高于高兼业水平农户,且粮食作物生产为农作物碳汇供给的主要来源;在经济作物碳汇供给方面,低兼业水平农户倾向于进行草本经济作物碳汇供给,高兼业水平农户更倾向于进行木本经济作物碳汇供给。户主的个体特征、家庭特征、专业知识获取和社会关系网络特征对农作物碳汇供给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不同兼业化水平农户的共同影响因素源于实际经营的土地面积、是否接受过技术指导,家庭劳动力投入、是否使用互联网对低兼业水平农户的农作物碳汇供给产生正向显著影响,而是否加入合作社、是否经常与城里熟人联系则对高兼业水平农户的农作物碳汇供给影响更为显著。此外,非农收入与农业收入差距的持续增大会抑制农作物碳汇供给水平。  相似文献   

11.
阿克苏地区红枣生产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博  李青  陈红梅 《北方园艺》2016,(7):181-185
基于主产区302户枣农微观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分析(SFA)方法,将气象因子纳入生产函数模型,对主产区红枣生产技术效率进行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气温升高对农户的经济影响利大于弊,降雨增加对农户的负面影响显著,兵团农户单位面积红枣平均收入显著高于地方农户;2011—2013年生产技术效率均值介于0.32~0.50,总体均值不高为0.399,但逐年递增,兵团生产技术效率高于地方;人力资本对农户生产技术效率提升有显著促进作用,种植条件和管理技术水平是农户生产技术效率提升的外在约束条件。推广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业科技技术,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增强技术培训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是提升生产技术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基于对陕西省眉县猕猴桃种植农户的调研数据,并结合调查中实际案例,分析影响猕猴桃安全生产的因素。分析得出政府监管对猕猴桃安全生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监管力度仍然比较薄弱,有较大漏洞。目前主要是由地方产业合作组织、猕猴桃企业等农业合作组织与农户自身来监管和把控猕猴桃质量安全,仍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为确保流向市场的猕猴桃的质量安全,需要由政府领导各部门共同监管,规范生产行为。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农户生态耕种行为采纳意愿,以期为实现耕地生态保护目标提供参考。基于江西省1 488份农户问卷调研数据,结合推拉理论构建农户生态耕种行为的分析框架,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归纳主要影响生态耕种的推力和拉力因素。结果表明:1)家庭成员健康情况、农业生产造成环境问题的严重性、耕地质量变化是主要推力;2)政府是否对生态耕种补贴、家中耕地是否流转、实施生态耕种是否会增加收益、是否参与新农保是主要拉力;3)农户文化程度、认知程度同样也是考量因素。基于此,基层政府应强化精准宣传,重点关注对环境变化较为关心的农户,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带动其他农户,同时应实施差异化补贴机制,以此有效提高农户生态耕种行为采纳意愿。  相似文献   

14.
蔬菜的质量安全问题已经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而农户对无公害蔬菜的认知及安全生产行为又是保证蔬菜质量安全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现以调查的数据为基础,考察了城郊农户对无公害蔬菜的认知水平,并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城郊农户无公害蔬菜生产行为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城郊农户的收入水平、文化水平、对无公害蔬菜的认知水平对城郊农户在生产蔬菜时是否注重安全无公害有显著影响,以期促进城郊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发展,政府应努力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普及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和法律知识、推进城郊农户蔬菜产销的组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以新疆伊吾县甜瓜种植户的调研数据为样本,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其生产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户的技术效率为0.157 0~0.972 2,平均技术效率为0.598 6。在影响农户技术效率的各因素中,家庭年总收入、参加技术培训的频率、是否参加合作社和是否有政府补贴对技术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中度规模的甜瓜种植农户其技术效率显著高于小规模农户。甜瓜种植农户存在显著的技术效率损失,通过提升技术效率,甜瓜产量还有40.14%的提升空间。农户家庭年总收入的增加以及政府的补贴政策促进了技术应用,合作社对社员的技术服务、专业机构的技术培训提升了农户的技术水平,甜瓜的适度规模种植促进了技术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焦源  赵玉姝  高强 《北方园艺》2018,(3):180-186
农户是农业技术需求的主体,该研究基于山东省5县共461份问卷数据,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菜农对不同农业技术需求意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对良种、病虫害防治等传统农业技术需求旺盛,而对冷冻保鲜及产后加工技术的需求相对较弱;从农技产业链的角度分析,多数农户使用的技术多集中于产前和产中阶段,对以蔬菜冷冻保鲜及农产品深加工为代表的产后技术采用较少。农户技术采纳行为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其中受教育程度、政府补贴对良种栽培技术影响明显;种植规模和地区生态环境状态对病虫害防治技术的作用显著;交通运输条件和农技信息来源渠道则对产后加工技术的采纳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农药生产和施用大国,化学农药有力保障了粮食安全,但高毒、高残留、高污染农药也对生态环境、人体健康和食品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农户是施用农药的主体,也是农药减量增效战略关键所在,要降低农药施用强度必须要正确引导农户用药行为。为更好地分析农户低残留用药行为影响因素,基于实地调查提出了规范农户低残留用药行为、采用高效施药技术、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等策略。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都江堰市被认为是全世界最适宜种猕猴桃的地方。目前,都江堰市猕猴桃生产已初具规模。2008年的大地震使都江堰猕猴桃产业受到很大影响,许多主产区的产品销售不畅,许多果农收入大幅度减少。致使有的农户甚至缺少购买基本农资材料的资金。  相似文献   

19.
社会资本体现农户社会关系和交往能力,金融认知反映农户金融信息获取和加工能力。结合陕西农户家庭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实证考察社会资本和金融认知对农户融资行为的影响,以期剖析农户融资行为差异性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友缘社会资本促进农户融资,而亲缘社会资本抑制农户融资,金融政策认知有利于农户融资,而金融便利认知阻碍农户融资。另外,户主年龄对融资行为的影响呈倒"U"型,其拐点在52岁。为此,应着力于培育农户社会资本,宣传金融知识并提高金融支农力度。  相似文献   

20.
宋雨河 《中国蔬菜》2018,1(2):10-15
基于对山东、河北蔬菜种植户的调研,深入分析了农户在蔬菜种植过程的风险决策行为、对市场价格信息的反应行为,并在此基础上实证分析了市场信息、风险态度对农户生产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对市场信息、风险态度都有一定认知,但是对信息的运用、风险的规避能力有限,这两个因素对于农户生产决策影响显著;农户风险偏好水平越高,越倾向于扩大种植规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