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马瑟兰’葡萄在不同采收期果实成分的变化,探索该品种在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的最佳采收期。【方法】测定葡萄浆果的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pH、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酚、单宁及花青素含量,运用聚类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葡萄浆果成分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以确定宁夏贺兰山东麓地区‘马瑟兰’葡萄的最佳采收期。【结果】2018年度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马瑟兰’葡萄在9月10日至9月20日之间得分函数的分值大于零,其中9月13日的得分函数分值为最大值,达到了2.173。通过测定上述指标,结合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可以实现对酿酒葡萄采收期较为客观、全面的判断。【结论】2018年度‘马瑟兰’葡萄的适宜采收时间段为9月10日至9月20日,其中9月13日为该地区‘马瑟兰’葡萄的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2.
不同采收期对‘北国蓝’果实性状及酿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葡萄新品种‘北国蓝’果实为试材,对各采收期的果实及其原酒的理化指标进行测定,研究不同采收期对果实品质及其酒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期对‘北国蓝’的果实品质有明显影响,随着采收期的延迟果粒直径、平均粒重、平均穗重、出酒率、总糖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果实总酚、单宁含量持续增加,较第一次采收分别增加了27.94%和92.50%;滴定酸含量无规律性变化,但10月5日含量最低(18.27g/L),各不同采收期差异显著。不同采收期果实酿造的葡萄酒滴定酸含量与果实滴定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葡萄酒总酚和单宁含量与果实总酚和单宁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果实品质和酿酒特性分析表明,‘北国蓝’在当地最佳采收时期为9月30日至10月5日。  相似文献   

3.
贺兰山东麓产区“马瑟兰”葡萄的酿酒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瑟兰"葡萄为试材,以贺兰山东麓产区主栽品种"赤霞珠"葡萄为对照,对比研究了"马瑟兰"葡萄单品种酿酒特性,为产区酿酒葡萄品种的推广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对照品种"赤霞珠"葡萄的成熟最适采收期在10月2—12日,"马瑟兰"葡萄在9月27日至10月7日,比"赤霞珠"葡萄提前1周左右,原料均达到了良好的成熟度,"马瑟兰"葡萄所酿葡萄酒各项常规理化指标正常,品质优于"赤霞珠"葡萄酒。"马瑟兰"葡萄酒的酒精度小于"赤霞珠";残糖含量符合干型葡萄酒的要求,均小于4g·L~(-1);总酸含量在6~7g·L~(-1);挥发酸含量均处于较低的水平;pH在合理范围内(3.8左右)。因此,新引进品种"马瑟兰"葡萄适宜酿造优质干红葡萄酒,适合在产区内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以乌海产区"美乐"葡萄为试材,于葡萄转色后每隔4~7 d取样一次,分析葡萄的基本理化指标和主要多酚含量,并对不同采收期葡萄酿造的葡萄酒的感官指标做定量描述分析(QDA),同时,对不同成熟时期葡萄的主要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CA),以期筛选出对葡萄和葡萄酒品质影响最大的指标,建立乌海产区"美乐"葡萄成熟度控制指标体系,为该产区葡萄适时采收提供试验基础。结果表明:随着葡萄的成熟,还原糖含量、糖酸比不断升高,总酸含量逐渐降低;果皮和籽中多酚含量基本呈现先降低后增高的趋势;QDA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期的推迟,葡萄酒的感官品质更高;PCA分析结果表明,乌海产区"美乐"葡萄成熟度控制的一级指标为果皮总酚,二级指标为籽黄酮,三级指标为果皮单宁,其含量分别达到16.83~20.89、68.28~71.88、0.69~0.94 mg·g~(-1)时,葡萄成熟度最佳。  相似文献   

5.
通过测定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红色酿酒葡萄品种马瑟兰和小味尔多果实中酚类物质的积累,为酿造优质葡萄酒提供品种选择的参考依据。在果实发育的4个时期,测定2个品种果实中酚类物质含量及其合成关键酶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在果实完全转色期之前,小味尔多果实中酚酸类、黄烷醇类物质总含量均极显著高于马瑟兰,此时VvPAL、Vv F3′H的相对表达量也均高于马瑟兰。在果实采收期,2个品种果实中酚酸类和黄烷醇类物质总量差异不显著,小味尔多果实中黄酮醇类物质、单宁和总酚含量均极显著高于马瑟兰,此时VvF3′H、VvF3′5′H、VvUFGT的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马瑟兰,但是白藜芦醇含量、总花色苷含量均显著低于马瑟兰,此时马瑟兰果实中VvPAL、VvC4H表达量均较高。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成熟期果实中17种单体酚进行分析,马瑟兰果实中特征酚类物质是咖啡酸、苯甲酸、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白藜芦醇,小味尔多果实中特征酚类物质是没食子酸、儿茶素、表儿茶素和芦丁。因此,采收期2个酿酒品种果实中酚类物质的组成与含量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品种的基因型不同,导致果实中酚类物质合成关键酶基因在时空上产生差...  相似文献   

6.
以宁夏回族自治区玉泉营农场直立独龙蔓整形方式下的酿酒葡萄"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梅鹿辄"(‘Merlot’)和"霞多丽"(‘Chardonnay’)为试材,研究比较了该整形方式下距地面不同高度结果部位成熟果实及其葡萄酒中酚类物质(总酚、单宁、总花色素苷和总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结果部位果实酿造葡萄酒中酚类物质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梅鹿辄"、"赤霞珠"、"霞多丽"葡萄果实及其相应葡萄酒中总酚、总花色素苷含量均表现为上部中部下部;单宁和总类黄酮含量在"梅鹿辄"和"赤霞珠"品种均表现为上部中部下部;而对于"霞多丽"单宁和总类黄酮则表现为上部下部中部;试验表明,直立独龙蔓整形方式下酿酒葡萄上部果实品质较好,所酿葡萄酒的品质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华硕’苹果采收期的有效判定方法,并确定‘华硕’苹果的最佳采收期。【方法】对不同采收成熟度的‘华硕’果实进行淀粉染色,分析品质指标参数之间的差异性和相关性;同时对不同采收期‘华硕’苹果进行低温与货架期贮藏,测定主要品质变化情况。【结果】乙烯释放速率、淀粉染色指数与糖酸比是可以判定‘华硕’苹果采收成熟度的可靠指标。采收期Ⅱ的‘华硕’苹果在采收时以及冷藏和货架期均表现出较好的品质。货架末期,采收期Ⅱ的果实硬度、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分别为1.52 N·cm~(-2)、9.50 g·100 g~(-1)和0.58 g·100 g~(-1),均高于其他2个采收期,早采或晚采都不适宜‘华硕’苹果采后果实品质的维持。【结论】采收期Ⅱ是‘华硕’苹果适宜的采收期,该采收期果实的淀粉染色等级为3~4级,乙烯释放速率为(10.65±0.60)μL·kg~(-1)·h~(-1),淀粉指数为(3.40±0.20),糖酸比为(10.57±0.14)。  相似文献   

8.
针对酿酒葡萄多主蔓扇形果实品质存在的问题,以新疆玛纳斯县"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梅鹿特"(‘Merlot’)、"霞多丽"(‘Chardonnay’)和"贵人香"(‘Italian riesling’)为材料,分析了多主蔓扇形距离地面不同结果部位成熟果实的还原糖、总酸、花色素苷、单宁、总酚等品质指标。结果表明:多主蔓扇形果穗从距离地面40~120cm以上均有分布,不同层的果实成熟品质差异较大,给酿造优质葡萄酒带来困难;供试4个品种果实主要品质指标均以距离地面较高结果部位的果实更好,上层果实还原糖、花色素苷(红色品种)、单宁和总酚含量极显著或显著高于下层;供试4个品种果实含酸量普遍较低,应引起生产上的重视。建议在酿酒葡萄的栽培中采用结果部位等高的整形方式,有利于保持酿酒葡萄原料品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瑞雪’苹果不同采收期果实品质及耐贮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成熟度‘瑞雪’苹果为试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其贮藏过程中果实品质及生理指标变化,以期为‘瑞雪’苹果长期贮藏确定科学采收期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色彩饱和度C、硬度、糖酸比、淀粉含量、乙烯释放速率可以作为确定‘瑞雪’苹果采收期的评判标准。采收期Ⅰ在采收时硬度最高,贮藏期间果实品质下降快,采收期Ⅱ贮藏期间硬度保持较好,而采收期Ⅲ贮藏期结束后具有较好的糖酸品质、外观色泽,较低的失重率和褐变率。‘瑞雪’苹果最适宜采收时期是采收期Ⅲ,该采收期在盛花期后约190 d、色彩饱和度C值约为38.58、糖酸比为45.31±0.02、硬度为(6.93±0.11)N·cm-2、淀粉含量为(24.90±0.28)mg·kg-1,乙烯释放速率为(8.84±1.23)CO2μL·kg-1·h-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采收期对‘富平尖柿’的生理代谢影响,寻找其最佳采收期,提高果品商品品质。【方法】以‘富平尖柿’为试材,采用对比试验法,于10月13日开始,每间隔5日,采收一次柿果,直至11月3日,共采收5个批次,调查了不同采收期采收的柿果的色泽、单果质量、硬度、水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呼吸强度、总单宁、可溶性单宁、聚合单宁、原果胶、可溶性果胶、乙醇、乙醛含量及果胶酶、乙醇脱氢酶、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变化,分析了不同采收期对‘富平尖柿’的理化品质指标和生理特性影响。【结果】在试验采收期内,随着采收期的延迟‘,富平尖柿’的绿色变淡,色泽变得更黄,单果质量增加,硬度降低,水分含量增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高,呼吸强度降低,可溶性单宁含量减少,聚合单宁含量增加,原果胶含量降低,可溶性果胶含量增多,果胶酶活性增强,乙醇、乙醛含量及乙醇脱氢酶、多酚氧化酶活性随采收期延迟先增高后降低‘,富平尖柿’在霜降后5~10 d采收,各种理化品质较好,柿子能保持良好的硬度、色泽和内在品质。【结论】富平尖柿最适采收期位于霜降后5~10 d,此时采收的‘富平尖柿’色泽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硬度适中,果品商品性指标较好,利于后期的运输保藏和加工操作。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酿酒葡萄的果实品质,以‘北红’葡萄为试材,在果实成熟期进行不同土壤含水量处理,研究其对果实品质、花色苷和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土壤相对含水量明显提高了葡萄果实总糖含量,降低了可滴定酸含量;50%~60%的土壤相对含水量显著提高了采收期果实中花青素葡萄糖苷、甲基花翠素葡萄糖苷、二甲花翠素葡萄糖苷的含量,总花色苷、单宁、总酚含量也显著高于CK。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采收时果实中单体花色苷和果实品质指标分析结果表明,50%~60%的土壤相对含水量处理果实品质综合得分最高,也与实际情况相符。这表明在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产区,‘北红’葡萄果实成熟期土壤相对含水量为50%~60%时可显著提高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2.
水是酿酒葡萄生产必需的环境因子,水分的多少直接影响单位面积产量和葡萄品质。为了探索山区蛇龙珠葡萄的灌溉方式并实现节水增效,本试验对烟台石良艾崮山山前沙壤蛇龙珠葡萄进行隔沟交替灌溉和常规漫灌两种灌溉方式处理,定期测定蛇龙珠葡萄成熟度和所酿葡萄酒的基本理化指标、单体酚以及花色苷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隔沟交替灌溉(AFI)处理的葡萄果实糖酸比较常规漫灌(CFI)处理提高了8.7%。小容器酿造法所酿的葡萄酒中,CFI和AFI处理均检测出7种单体酚和8种花色苷,但AFI处理较CFI处理下单体酚总含量提高了9.06%、花色苷总含量提高了23.28%。说明隔沟交替灌溉在节水的同时,能够提高葡萄原料糖酸比和葡萄酒中单体酚和花色苷的含量,从而改善葡萄酒的质量,可在酿酒葡萄生产管理中应用。  相似文献   

13.
贺兰山东麓典型土壤与酿酒葡萄成熟度及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土决定了葡萄酒的品质和特点,土壤因素参与了酿酒葡萄浆果的酚类化合物生物合成,不同土壤类型下酿酒葡萄成熟度差异显著,同一产区相同气候条件下土壤类型对酿酒葡萄品质风格的影响较大。该试验以"赤霞珠"葡萄为试材,分析了贺兰山东麓产区3种典型土壤所产酿酒葡萄的成熟度及品质指标。结果表明:风沙土产地酿酒葡萄成熟期最早,所产酿酒葡萄果实糖分、可溶性固形物、糖酸比和花色苷含量最高;灰钙土产葡萄成熟期适中,总酚和单宁含量均最高;灌淤土产葡萄成熟期较长,果实酸度偏高,葡萄各品质指标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4.
于2005~2010年,在吉林省柳河县进行酿造冰红、干红山葡萄酒新品种‘北冰红’和‘左优红’的大面积生产栽培,并采用山葡萄定向栽培技术管理。结果表明:‘北冰红’和‘左优红’适宜当地的土壤和气候,主要表现抗霜霉病、果粒和果穗大、出汁率和果实含糖高、总酸和单宁低,用其果实酿造的干红和冰红山葡萄酒酒质好,比对照品种‘双红’增产平均30.8%,种植‘北冰红’和‘左优红’效益是种植玉米2.76~2.94倍,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5.
刺葡萄果实及酿酒过程中白藜芦醇含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南省内不同类型刺葡萄为试材,以酿酒葡萄品种‘赤霞珠’为对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刺葡萄果实不同部位白藜芦醇含量,同时选用干红葡萄酒酿酒工艺进行酿造,研究刺葡萄果实及果实在酿造过程中白藜芦醇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部分类型刺葡萄果皮中均检测到白藜芦醇,澧县-1刺葡萄和中方-2刺葡萄果皮含量最高,均为34.08μg/g,是‘赤霞珠’的1.70倍;长沙-2刺葡萄籽中白藜芦醇含量为28.36μg/g,是‘赤霞珠’籽的3.83倍,其他类型刺葡萄籽和所有类型刺葡萄果肉中均未检测到白藜芦醇。酿酒过程中添加F15酵母的葡萄酒中白藜芦醇含量始终高于添加VL1酵母的葡萄酒,陈酿结束后,芷江-1刺葡萄酒白藜芦醇含量最高,为0.17μg/mL,比‘赤霞珠’葡萄酒高21.4%。  相似文献   

16.
以“马瑟兰”和“美乐”为试材,分别设置A肥和B肥5个施肥浓度梯度处理(A为自制葡萄专用肥、B为商业顺宝液体有机肥),浓度梯度分别为667 m2施0、5、10、15、20、25 kg,研究施用A肥和B肥5个浓度梯度处理下对不同时期葡萄浆果的花色苷、可溶性固形物、单宁及总酚含量的影响,以期为葡萄园酿酒葡萄品质的提高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与A1和B1相比,A4和B4处理显著提高“马瑟兰”和“美乐”葡萄果实花色苷含量,分别增加了59.56%、28.47%和39.93%、48.92%;A4和B3处理显著提高“马瑟兰”和“美乐”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增加了3.95%、8.30%和0.08%、8.91%;A3和B4处理显著提高“马瑟兰”和“美乐”果实单宁含量,分别增加了10.32%、2.81%和21.40%、24.65%;A4和B3处理显著提高“马瑟兰”和“美乐”果实总酚含量,分别增加了16.37%、35.97%和8.68%、7.73%。综合评价后得出,667 m2施15 kg和20 kg的施肥梯度效果最佳,显著提高了葡萄浆果的品质。667 m  相似文献   

17.
对2013年新疆地区8个主要酿酒葡萄产地的葡萄品种"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美乐"(‘Merlot’)和"霞多丽"(‘Chardonnay’)等果实品质进行了分析测定,比较不同地域生态条件下葡萄品质的差异以及不同品种在不同地区的适应性。结果表明:供试品种果实还原糖含量一般为200~250g/L,总酸含量一般都在5g/L以下,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的品质指标表现出显著差异,各地区都有表现出相对适宜特性的酿酒葡萄品种;如北疆地区(玛纳斯、五家渠、石河子、伊宁)试验地栽培的2个红色品种"赤霞珠"和"美乐"的总酚和单宁含量皆高于南疆地区,白色品种"霞多丽"总酚含量也表现出"北高南低"趋势,但其单宁含量的"南北差异"与红色品种结论相反。  相似文献   

18.
以‘北玫’葡萄为试材,采用HPLC法测定葡萄果实中单体酚类物质的含量,研究了成熟期不同土壤含水量处理对果实品质和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以期为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产区酿酒葡萄品质的提高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降低土壤含水量处理可以提高果实中可溶性总糖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50%~60%相对土壤含水量处理极显著提高了采收期果实中甲基花青素、花翠素葡萄糖苷的含量,显著提高了二甲花翠素的含量;总花色苷和单宁含量极显著高于CK,总酚含量也显著高于CK。对采收期果实中酚类物质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50%~60%相对土壤含水量处理综合得分最高。  相似文献   

19.
"野王20号"(Vitis vinifera,V.amurensis)是新培育的抗寒酿酒葡萄品种,以该品种小批量酿造的葡萄酒为试材,采用测定理化指标和感官评定的方法,初步评价了葡萄酒的品质,并与其它品种葡萄酒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从葡萄酒的酒精度(13.99%)、可溶性糖(7.11°Brix)和还原糖含量(3.19g/L)方面分析,该品种适合酿造干红葡萄酒;酒中总酚含量(1 127.96mg/L)丰富,尤其是花色苷含量(109.28mg/L)明显高于对比酒样;但酒中总酸含量偏高(10.67g/L),主要是酒石酸(4.54g/L)和苹果酸(1.04g/L)含量较高;在感官品质方面,其外观表现较为突出,但在香气、酸味、平衡性和酒体上表现不理想。综上,该品种酿酒工艺首先应在降酸、外加单宁和改善香气方面进行研究和改进,从而提升葡萄酒的整体品质。"野王20号"可作为我国寒冷地区的优势酿酒葡萄品种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20.
以‘紫秋’葡萄为试验材料,分析了黔东南地区‘紫秋’葡萄酒酿造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酵母菌数量、p H值、总酸、花色苷的变化,以及对‘紫秋’葡萄酒的品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整体呈下降的趋势。酵母菌数量在发酵初期快速增加然后逐渐减少,pH值先上升后下降,保持在3.0~3.6之间,在酵母菌的最佳发酵范围之内,总酸呈逐渐下降的状态,花色苷含量先上升后下降。‘紫秋’葡萄酒成品的理化指标为: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pH值3.13,酒精度为10.3°,维生素C含量7.68mg/L,总糖含量3.8g/L,总酸含量5.88g/L,总酚和花色苷分别为58.20mg/100m L、31.10mg/100m L,并且酒液澄清透亮,酒香浓郁,果香四溢。综上,本研究可为‘紫秋’葡萄酒发酵条件和工艺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