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8 毫秒
1.
10kV电力系统采用中性点不接地运行方式,各相线与地之间的分布电容相等,三个相等的分布电容公共端接地,组成星形对称电容性电路。L1,L2,L3三相对地的电压与分布电容的端电压相等,而分布电容的端电压为相电压,所以正常工作时,L1,L2,L3三相对地的电压为相电压,即10×103/3√V。分布电容中的电流ICL1,ICL2,ICL3也为对称的三相电流,其相量和为零,一相大小为10×1033√×XCA(XC为分布电容容抗)。这时没有电流在地中流动,当一相接地时,例如L3相接地,L3相对地的电压为零,对地的分布电容消失,未接地的L1,L2两相对地电压L1L2L3UUUVUWI…  相似文献   

2.
1 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对接地装置的技术要求主要是接地电阻,原则上接地电阻越小越好.如果接地不良,接地电阻过大,同时电网分布电容又较大时,一旦设备漏电就会出现危险的对地电压.一般要求,容量100kV·A及以上的电气设备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4Ω,容量为100kV·A以下的电气设备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不  相似文献   

3.
1、当线路带电设备上某点发生金属接地时,接地相电压为零,而正常相的对地电压值升高到原来的√3倍,产生严重的中性点位移。中性点位移电压与接地相电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如果把线路断开后,接地仍未消除,则考虑是否与变电站内设备有关,如变压器、电压互感器、避雷器、断路器等接地。  相似文献   

4.
县调通讯系统一般由交换机、载波系统、无线系统构成一个完整的互备通讯系统,为避免雷害,一般采用如下几项措施:1音频电缆屏蔽层的多处接地从调度机房向外延伸的话缆往往有几公里,途径不乏穿越雷区,横跨或平行高压线路及其它强磁场感应区,而全塑电缆的屏蔽层起着接地、屏蔽、防干扰的作用。但一般情况下往往只采用两点接地,即电缆的首尾接地。这种接法不健康,在长线路运行时,由于分布电容的不均匀性,使等效环路阻抗增大,一旦逢雷电,则纵向感应电压升高,因泄流点少,使传输电荷积累,造成瞬时高电压感应冲击。如果采用多点接地…  相似文献   

5.
刘丙江 《农村电工》2004,12(5):36-37
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等于接地体(人工接地体或自然接地体)与大地之间的电阻和接地线的电阻之和。接地线的电阻一般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通常所说的接地电阻是指接地体与大地之间的电阻。  相似文献   

6.
谈接地     
王和 《农村电工》2006,14(9):30-30
1 工作接地 为完成正常的工作或为保证电气设备安全运行,将电气设备的带电部分与大地连接起来的接地称为工作接地。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的接地等,均属于工作接地。三相四线制低压电网变压器中性点都要求接地。10kV及35kV电网的中性点不接地,当线路发生接地故障时,接地电流很小,不会突然中断供电,也不会对线路造成较大破坏,人们把这种电网叫做小接地电流系统。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接地必须经一点接地,而不能多点接地。  相似文献   

7.
1系统接地的特点.电力系统按接地处理方式可分为大电流接地系统(包括直接接地,电抗接地和低阻接地)、小电流接地系统(包括高阻接地,消弧线圈接地和不接地)。我国3~66kV电力系统大多数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的运行方式,即为小电流接地系统。  相似文献   

8.
1电容性漏电 电气设备的带电体与金属外壳之间、线路和大地之间存在着分布电容,由于电容在交流电压变化期间会进行反复充、放电而起到导电的作用,因而产生电容性漏电.由于分布电容的容量一般郜很小,根据容抗公式:Xc=1/2πfC,对于频率是50 Hz的工频交流电而言,容抗非常大,漏电电流一般很小.用一般仪器几乎测量不出来.但在电气设备严重潮湿的情况下,分布电容增大,容抗减小,漏电流会增大,甚至会达到危及人身安全的程度.  相似文献   

9.
该文通过分析中性点接地数目不同,对短路电流、避雷器、断路器及继电保护的影响,得出中性点接地数目及接地点的确定原则。  相似文献   

10.
根据接地网问题引起的事故和雷击引发电网事故的原因及分析,就降低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接地形式、接地材料、技术措施、施工管理、运行维护各方面进行综合探讨,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1.
胡正言 《农村电工》2003,11(2):34-34
大家都知道,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是一种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的装置,笔者在多年农村用电管理中发现,它在防治窃电、防止线路泄漏电流、降低线路损耗方面作用也不小。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原理是,当线路中剩余电流达到保护器的动作值时,保护器能自动断开电路,保护人身和设备的安全。以单位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为例,正常情况下线路中通过的相线和零线电流是相等的,即剩余电流等于零,只有当线路出现绝缘降低,发生接地和泄漏电流时,才会产生剩余电流的变化,从而引起保护器的动作。我曾到一个客户处进行用电检查。该客户使用家用电器很…  相似文献   

12.
馈电线路所配用的电流互感器(以下简称TA),主要考虑到满足继电保护和计量准确,选取额定变比时,尽量使TA的额定一次电流接近实际最大负荷电流。但是,随着城市街道纷纷将架空线路改为高压电缆入地,电缆的电抗值较小且有分布电容,首末端短路相差不大。对于较小负荷的10kV出线,特别是专线用户所配用10kVTA稳定性校验一般很难满足,如不采取措施,则会带来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3.
变电所接地设计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变电所接地网作为隐蔽工程具有一次性建设、维护困难等特点,在设计过程中,要从接地电阻与短路电流的关系、接地装置的比选、地网防腐措施、接触电势与跨步电压验算及合适的埋设深度等方面全面认识和把握接地问题。  相似文献   

14.
传统故障巡查装置需要运维人员登杆使用钳流表测量线路信号电流,本文提出一种通过在架空线路下方测量线路电流确定故障点位置的方法,使用非接触式测量装置和巡查装置配合,逐步确定故障方向、相别及故障点位置,有效降低运维人员工作强度。通过10 kV线路接地故障模拟,分析线路分布电容漏电流及接地电流,确定非接触式测量装置的应用范围及确定故障位置的判据。  相似文献   

15.
据大量的运行故障统计表明,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约占系统总故障率的80%左右。接地后两相对地电压的异常升高,加剧了对系统绝缘的危害,制约了供电可靠性的提高。因此,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的电力线路进行科学准确的在线选测与定位,改变传统的人工试拉分路选择、巡线登杆摇测的处理方法,把因接地而影响正常供电的范围压缩到最低限度,已成为科研及电力部门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刘春迎 《农村电工》2007,15(5):31-31
1 故障情况 某发电厂主厂房380V低压厂用电系统,变压器采用三相三线中性点经高阻接地方式,属小电流接地系统,每台变压器配有一套高阻接地箱,与母线连接的每一条出线,均装有专用高阻接地电流互感器,其二次侧连接有发光二极管反极性并联的接地指示灯。当380V系统发生接地时,由于接地系统变压器中性点发生位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ig地网设计在在问回分析(1)变电站接地网设计不能满足短路电流热稳定的要求。其主要原因是随着电力系统容量增大,系统故障短路电流增大,而变电站接地网设计有的仍保持原有水平标准,有的为简化设计,没有按设计要求施工。例如:某110kV变电站110kV线路三相短路电流为21050A  相似文献   

18.
所谓小电流接地系统系指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系统,当某一相发生接地故障时,由于不能构成短路回路,接地故障电流往往比负荷电流小得多。在该系统中,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由于线电压的大小和相位的不变(仍对称),况且系统的绝缘又是按线电压设计的。所以不需立即切除故障。但由于非故障相对地电压升高,系统中的绝缘薄弱点可能击穿而造成短路故障;故障点产生间歇性电弧时,在一定条件下,将会产生串联谐振过电压,对系统的绝缘造成极大的危害。那么如何正确判断单相接地故障,从而避免对系统的危害呢?一般系统发生单…  相似文献   

19.
小电流接地系统中,多数变电站未装设接地选线装置,在发接地信号时需要人工进行判断。由于多种故障都会引发接地信号,所以运行人员一定要熟悉接地信号的判断与处理,不要误以为都是线路接地,按照接地故障处理,造成不必要的停电。以下就发接地信号的几种故障判断与处理,谈一下笔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形成零序电流和三次谐波电流回路是使中性线电流增大而产生中性线过热的主要原因。抑制措施是增加谐波电流回路的阻抗值,可通过改发电机中性线直接接地为经电抗器接地来达到增加阻抗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