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针对构建适应农业防灾减灾、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等需求,以保障农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农民农村满意为出发点,以提高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基础能力为核心,对区域站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几例故障的处理过程进行了阐述,对在维护岗位上的保障人员快速恢复设备正常运行,充分发挥设备的效益,希望能为同行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2.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利益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少颖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671-6672,6687
农业各种合作经济组织的兴起和壮大,为解决农民进入市场、保护农民利益和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提供了保障。在分析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利益联结机制及其运行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完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利益机制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农业大国,长久以来农民以农村为主要阵地从事农业生产,为国家的粮食安全提供保障。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民素质的不断提升,对农民的要求也更加标准化,新型职业农民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对农民在知识文化水平和道德素质层面上的要求。新时期打造新型职业农民能够推进农村思想文化建设、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从而推进农村经济水平的提升。新时期我国农村农民在思想道德和科学技术文化素养上仍然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在提升"原地"农民素质、鼓励"外地"高素质农民进村、增强农村农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三个层面上全面打造新型高素质农民,为从内部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4.
于卿 《安徽农业科学》2014,(7):2151-2152
以山东省济宁市为例,对农村城镇化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从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角度提出了促进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对策建议:发展农业产业化;提高农民创业与就业能力;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保障农民土地权益。  相似文献   

5.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的改革保障了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充分尊重了农民的首创精神。甘肃省定西市的农村经济在改革大潮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农业生产效益、农业生产条件以及农民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效益凸显;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发展基础加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农村经济的改革与发展经验启示主要有: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坚持以市场为取向,政府与市场的良性互动;坚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农村基本政策;坚持农业支持保护,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指农民作为市场上弱小而分散的市场主体,为保护自身利益而按照合作原则组织起来展开自我服务的经济组织形式,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以沿海欠发达地区日照市为例,分析该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从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保证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发展、稳步壮大;完善规章制度,为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自身健康发展提供保障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需要,农地流转已经成为农村普遍的现象,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由于我国农村集体土地产权的不完整性、部分基层政府集体的政府寻租行为以及农民法律意识、文化素质及信息资源的局限性,农户在农地流转过程中权益受到损害。农地流转进程中的农民权益保障问题逐渐引起社会的关注。以库尔勒市为研究对象,详细研究农地流转过程中农民权益受损现象,分析受损的原因,给予对策,希望能够为农地流转过程中保障农民权益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近日,农业部印发《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对“十三五”期间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布局、重大工程、保障措施等做出全面部署安排. 《规划》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增进农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基在农业、利在农民、惠在农村”的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和激活农村发展活力为目标,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支撑,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和保障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为核心,以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强化农产品加工业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进全产业链和全价值链建设,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推动要素集聚优化,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9.
刘海东 《北京农业》2011,(3):164-165
农村水利是直接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是农业基础设施的重中之重,搞好水利建设,提高防洪抗旱能力,保障广大农民生活和生产用水,为农民生活、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必须处理好4个关系。  相似文献   

10.
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以山东省济宁市为例,对农村城镇化发展现状与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作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可以从发展农业产业化,提高农民创业与就业能力以及合理配置土地、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三个方面为农村城镇化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当前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的基础性设施,是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的保障,在改善和保障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指导作用。临泽县目前运行的部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和制约因素。如何更好地加强全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直接关系到临泽县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更加关系到农业稳定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近两年,衡水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民增收、产业强县为目标,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全面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同时还要兼顾好主要粮食作物的农业功能,保障粮食产量和品质,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人口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逐年减少情况下,通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借助农业机械及农业机械化技术,构成一系列集成技术体系,提高粮食产量、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3.
昭通农业经济不断发展,但发展还不够充分,还需要不断加强农业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促进新时期农业产业化科学发展.新时期,农业经济工作要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深化改革,加强制度建设,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着力依法保障农民群众的民主权利、维护农民群众的物质利益,为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和谐稳定提供体制保障和机制活力.  相似文献   

14.
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以山东省济宁市为例,对农村城镇化发展现状与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作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可以从发展农业产业化,提高农民创业与就业能力以及合理配置土地、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三个方面为农村城镇化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农村土地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农民的"命根子"。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充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长期坚持的基本经营制度,是农村政策的基石。多年来的改革实践充分证明,这项经营制度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了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农村改革的成功实践为我国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农民在社会发展中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国家在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时,倾向于保护农民利益,保障其权益。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突破这一束缚,农业和农民不仅仅要求被保护利益和保障权益,而且还要如何发展壮大的问题,给农业和农村更大的发展空间,这就要求我们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实现"三权三证"分离,极大地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观点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农村现代化之“根”,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只能加强、不宜淡化或偏离农业现代化。“农为邦本,本固邦宁”,稳住农业基本盘,可以为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压舱石”。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应该努力做好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文章,夯实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增强农业对农民就业增收的带动能力。  相似文献   

17.
增加高等教育在农村地区的有效供给。从社会学的视角考察农村高等教育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特别是农业科技化、信息化、数字化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紧密结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农民的生活实际,发展高等教育。从而有利于保障农民享有受教育的权力和更多的就业机遇。以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为前提拉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土地权益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而振兴乡村就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保障农民的利益为导向,带动农民致富,带动农村振兴。但是,长期以来,农民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农民的权益更是得不到保障,实际权益的缺失成为了实现乡村振兴的绊脚石,需要引起重视并亟待解决。因此,保障农民权益将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和重要环节。本文对农民权益缺失存在的问题、原因进行分析,了解保障农民权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提出解决对策,从而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9.
科学、系统的农业教育体系既是法国跻身世界农业强国的有力保障,也是提高农民职业水平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所在,具有教育体系分工明确、办学体制多元化、行业协会主导运行等显著优势特征。借鉴法国经验,我国需转变社会观念以构建协调发展的农业教育体系、吸引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建立严格文凭准入机制等路径,通过积极有效的农民职业教育,助力推进我国农村精准扶贫战略。  相似文献   

20.
刘肇旺 《安徽农业科学》2014,(15):4809-4810
基于在小岗村的实地调查数据,对农民对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价值观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小岗村仍有93%的农民认为土地最重要的生存保障;83%的农民如果有相对稳定的工作就不愿意再经营农业;在农业现代化条件下,大部分农民愿意成为承包大户。可见,农民对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观念已向现代农业方向转变。为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可从以下方面着手:完善农村土地制度以确保农民对土地的权利;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实体法和程序法;处理好村集体和承包户的关系;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