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测水温定投饵量鱼类属变温动物,在7℃~32℃范围内,水温越高,鱼的摄食量越大.必须根据全年水温升降规律来严格确定日投饵量,使鱼吃好、长好、少生病.具体方法:早春时节,当水温上升到6℃以上时,每天投喂1次,每次喂量开始为当日存塘草鱼、鳊鱼等吃食鱼体重的3%~5%,然后逐渐增加,以防投草过量造成鱼类消化障碍而引起鱼类肠炎等疾病;进入5月后,当水温上升到15℃~20℃时,喂草量可增加到存塘鱼体重的50%;7月~9月,当水温上升到25℃时,日投草量可稳定为存塘鱼体重的80%.以后随着水温下降,投草量亦相应减少.  相似文献   

2.
2.投饵管理龙虾是杂食性的,尤喜食水生动物性饲料。成虾养殖可直接投喂米糠、豆饼、麸皮、杂鱼、螺蚌肉、蚕蛹、蚯蚓、皤宰场下脚料或配合饲料等,保持饲料蛋白质含量在30%左右。每天投喂饲料2次,分别在上午7-9时和下午5-6时。因小龙虾有晚上摄食的习性.上午投喂日投饵量的1/3,下午喂2/3。5~10月份日投喂量占存塘虾总重量的5%~8%,可根据天气、水温及摄食情况及时增减。春季和晚秋水温低时.日投喂量为体重的2%~3%,一天投喂1次。  相似文献   

3.
(续第3期第32页)6.种养管理泥鳅的饵料有豆饼粉、玉米粉、麦麸、谷糠、瓜果、蔬菜和颗粒配合饵料等。饵料要青、粗、精结合,搭配投喂。日投饵量为泥鳅体重的3%~5%。阴天和气压低的天气应减少投饵量。每次投喂的饵料量,以1小时吃完为宜。超过1小时应减少投喂量。水温高于30℃或低于10℃时不投喂。投喂地点选在鱼沟和鱼溜内,每天2次,上午和傍晚各1次。做到定时、定位、定质、定量。  相似文献   

4.
正草鱼、青鱼、鲢鱼、鳙鱼是我国广泛养殖的淡水鱼类,享有"四大家鱼"之美称,一直深受人们的青睐。加强秋季四大家鱼亲鱼培育管理,可促进其积累脂肪和性腺发育,增加怀卵量,以提高来年亲鱼的产卵量和苗种培育产量。一、草青亲鱼培育1.投喂管理。秋季由于气温降低,青绿饲料来源也日趋减少,草亲鱼的投喂以小麦、豆饼、配合饲料为主,日投喂量为2%~3%。水温高时隔天投喂1次青绿饲料,水温低时3天投喂1次青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商品河蟹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了,希望能吃上“大、清、满“的河蟹.要想养出大规格、高品质的商品蟹,应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1.四定投饵河蟹是杂食性动物,尤喜动物性饲料.应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搞好饲料搭配与组合.日常投饵要做到(1)定时:每天投喂2次,上午8~9时投喂一次,投喂量占全天量的20%~30%;下午4~6时投喂一次,投喂量占全天量的70%~80%.(2)定质:投喂的饲料要新鲜,品种要多样化,避免投喂单一的饲料,一年里的前、中、后期总的原则是要做到“两头精,中间青“,使河蟹能够均衡地摄入各种营养.(3)定量:日投饵量为河蟹体重的5%~10%,具体可根据气候、水温、河蟹摄食等情况灵活调整.(4)定点:一般每口池塘可以固定4~8个投饵点,便于及时观察、检查河蟹摄食情况.……  相似文献   

6.
1加强投喂 夏季水温在20~28℃,鱼群生长最旺,饲料效率最高,这时应增加投喂.精饲料每天投喂1~2次,鲜活贝类每天投喂1次.投饵量可根据以下具体情况来灵活掌握.  相似文献   

7.
1.测水温定投饵量。鱼类摄食强度与水温有关,发病率也与摄食强度紧密相联。在适温范围内(7~32℃),水温越高,鱼的摄食量越大:为此,必须根据全年水温升降规律严格确定日投饵量。早春时节,水温升到6℃以上时,每天投喂1次,每次喂量开始为当日存塘草、鳊鱼等吃食鱼体重的3%-5%,然后逐增,以防投草过量造成疾病。5月份以后,水温升到15-20℃,喂草量可增加到当日存塘草、鳊鱼重的80%。  相似文献   

8.
春季水温逐渐回升,鱼的食欲渐趋旺盛.做好成鱼池的春季管理,是夺取全年成鱼高产的重要环节.1注意投饵施肥池塘水温上升到10℃左右时鱼开始摄食,摄食量随着水温的升高逐渐增大.根据鱼的生理特点,春季成鱼池的投饵应掌握由少到多的原则.投喂的方法是先投喂精饲料,以后逐渐投喂人工栽培的青饲料和鲜嫩草.饲料要投喂在固定的食台上,每天上午投喂1次或上、下午各投喂1次.  相似文献   

9.
鲤科鱼类无胃,生产上一般采用少量多次的方式进行投喂,以期提高鱼类的生长率和饲料的利用率。本试验以平均体重约10g的松浦镜鲤为试验鱼,3个试验组每天分别按3次、4次、5次的投喂次数进行饲料投喂,每组1个平行组,各组日投饵率相同,为2%~4%;通过56d的试验,对各组的鱼体增重率、饲料系数及特定生长率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日投喂5次的试验组其效果最佳,平均增重率达265.15%,饲料系数为1.47,特定增重率为2.31。  相似文献   

10.
1.测水温定投饵量鱼类属变温动物,在7℃-32℃范围内,水温越高,鱼的摄食量越大。必须根据全年水温升降规律来严格确定日投饵量,使鱼吃好、长好、少生病。具体方法:早春时节,当水温上升到6℃以上时,每天投喂1次,每次喂量开始为当日存塘草鱼、鳊鱼等  相似文献   

11.
<正> 1.投足饵料。饵料以精料为主,青料为辅。精料有鱼全价颗粒饲料、豆饼、菜饼、麦类、米糠等。日投饵量为存塘鱼重的8%~10%。为提高饵料利用率,日投饵次数应不少于4次。饵料要新鲜、不霉变腐烂,大小要与鱼的规格相适宜。精料要投在固定的食场内,各种青料可投放在浮框内。夏季水温高,气候多变,为防止鱼类浮头,早上、中午可适当多投,傍晚应少投,不给鱼吃夜食。  相似文献   

12.
夏季是鱼类生长的关键时期,为了确保养殖稳产高产,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加强投喂 夏季水温在25℃~28℃时鱼群生长最旺,饲料效率最高,应抓紧这时进行强度投喂。一般精饲料每天投喂2次,青饲料每天投喂1~2次,鲜活贝类每天投喂1次。投饵量可根据以下具体情况而灵活掌握。  相似文献   

13.
1.测水温定投饵量。鱼类属变温动物,其消化摄食强度与水温有关。而鱼类发病率也往往与鱼类摄食强度紧密相联。一般说,在适温范围内(7℃~32℃),水温越高,鱼的摄食量越大。为此,必须根据全年水温升降规律来严格确定日投饵量,使鱼吃好、长快、少生病。具体方法:早春时节,当水温上升到6℃以上时,每天投喂1次,每次喂量开始为当日存塘草、鳊等吃食鱼体重  相似文献   

14.
1,测水温确定投饵量。鱼类属变温动物,其消化摄食强度与水温有关,而鱼类发病率也往往与鱼类摄食强度紧密相关。一般来说,在适温范围内(7-32℃),水温越高,鱼的摄食量越大。因此,必须根据全年水温升降规律来严格确定日投饵量,使鱼吃好、长快、少生病。早春时节,当水温上升到6℃以上时,每天投喂1次,每次喂量为当日存塘鲤鱼、草鱼、鳊鱼等吃食鱼类体重的1%-3%,然后逐渐增加,以防投饲过量造成鱼类消化障碍而引起鱼类肠炎等疾病。5月以后,当水温上升到15-20℃时,  相似文献   

15.
夏季是鱼类生长的主要季节,为了保证养殖稳产、高产,养殖户应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饲养管理夏季水温在20~28℃、特别是25~28℃时,鱼类生长最旺,饵料效率最高,应抓紧投喂,以保证实现高产。饵料每天投喂3次、青饵料1~2次。投饵量可根据  相似文献   

16.
李晓东 《新农村》2004,(8):20-20
七、八、九3个月是鱼类摄食生长旺季,是形成鱼产量的重要季节。因此,必须加强饲养管理。1.投足饵料成鱼饵料应以精料为主,青料为辅。精料有鱼用全价颗粒饲料,豆饼、菜饼、麦类、米糠等。日投饵量为存塘鱼体重的8%~10%。为提高饵料利用率,日投饵次数应不少于4次。饵料要新鲜,粗细与鱼的规格相适宜。精料要投在固定的食场内,青料可投放在浮框中。夏季气候多变,为防止鱼类浮头,早上、中午可适当多投,傍晚少投,不喂夜食。  相似文献   

17.
俗活说"夏季长壳,秋李长肉".池塘秋管理应抓好几点:①投饵.9月前是鱼摄食生长旺季,主养吃食性鱼的池塘,应先投喂青饲料或其他粗饲料,再投喂精饲,日投饵量约占鱼体重3%~6%.10月后日投饵量一般占鱼体重1%~3%,投饵可持续到11月中上旬.鱼种池可晚停食.②施肥.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投饵率和水温对菊黄东方鲀健康生长的影响,选取体长为18.4~20.3 cm、体重为(243.30±34.37)g的菊黄东方鲀,随机分为饥饿组(不予投喂)、少量投饵组(投饵率1%)、对照组(正常投喂且水温控制在18~21℃之间)、高温组(正常投喂且水温控制在22~24℃之间)和低温组(正常投喂且水温控制在15~18℃之间)。经15 d试验后,观察菊黄东方鲀的外观形态,分析投饵率和水温对菊黄东方鲀健康生长的影响,为菊黄东方鲀的人工养殖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试验15 d后,高温组的菊黄东方鲀增重率为-3%,低温组的菊黄东方鲀增重率为4%,对照组的菊黄东方鲀增重率为7%;饥饿组的菊黄东方鲀鱼鳍损伤率高达60%,少量投喂组的菊黄东方鲀鱼鳍损伤率为26.7%;高温组的菊黄东方鲀死亡率为20%,低温组的菊黄东方鲀无死亡现象。  相似文献   

19.
1.培肥池水在入冬前应加强对亲鱼池施肥,一般每周每 667平方米(1亩)水面施腐熟人畜粪肥 500公斤左右(其中鲢鱼池施人粪肥约占施肥总量的 70%,畜粪肥约占 30% ; 鳙鱼池以牛粪为主,用量占 70%,人粪占 30%), 使水色转深,以达到肥水养鱼的目的.入冬后,还应少量补施肥,补施肥应遵循 “ 少量多次、不断补充 “ 的原则进行.此外,在秋季雷阵雨前后或天气闷热低压时应停止施肥,以免造成亲鱼泛池.   2.合理投饵秋季由于水温降低,草鱼摄食强度逐渐下降,青料来源相对不足,因此,应以投喂豆饼、麦麸、玉米等精料为主.同时为促进亲鱼摄食,精、青饲料应分开投喂,一般早上投喂青料,投喂量占亲鱼体重的 30% ~ 50% ; 下午投喂精料,投喂量占亲鱼体重的 2% ~ 3%.进入冬季后,精料的投喂量应减少,一般在水温较高时隔天投喂,水温低时则 3天投喂一次.青鱼以投喂蚌、蚬肉为主,辅以豆饼等精料 .……  相似文献   

20.
一、淡水常规鱼类1.成鱼养殖:立秋、处暑、白露节气气温渐降,但水温下降相对于气温具有明显滞后性,淡水水温31—29℃,仍处全年最高值,临近淡水常规鱼类的生长适温上限,鱼类生长速度仍较快,摄食量大,同时残饵、代谢产物的累积易致水质突变,水质管理难度加大,因而防暑降温、水质调控是此阶段的管理重点。池塘水深保持最高位,每5天换水1次,每10天于食场用漂白粉挂袋1次。增氧机日开机时间控制在5—8小时,中午开机不低于2小时,遇闷热、雷雨天气,气压低,应适时延长增氧机开机时间。高温期应控制投饵量,日投饵率约占体重3%,每天的投喂次数以两次为宜,每次以1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