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种植密度及施肥水平对三角叶薯蓣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种植密度及施肥水平对三角叶薯蓣产量的影响,为三角叶薯蓣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采用种植密度、有机厩肥、氮肥、磷肥、钾肥5个可控栽培因子4水平正交试验设计,16个处理,3次重复,小区面积12 m2。试验结果表明:16个试验处理的产量折合在6241.67~26416.67 kg/hm2之间,种植密度、钾肥用量、底肥用量、氮肥用量4个试验因子F值达到极显著水平,磷肥用量F值达显著水平,不同试验处理对三角叶薯蓣产量影响显著。种植密度15万株/hm2,施用底肥45000 kg/hm2,氮肥375 kg/hm2,磷肥750 kg/hm2,钾肥480 kg/hm2为该试验设计的最优试验组合。合理的种植密度和施肥配比能有效提高三角叶薯蓣的产量;种植密度、钾肥用量、底肥用量、氮肥用量是影响三角叶薯蓣产量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2.
对影响特高多花黑麦草种子产量的氮肥、磷肥、钾肥、灌水和行距五个因子,进行L8(27)五因素二水平正交组合试验,结果显示:各因素对种子产量的影响力依次为灌水>氮肥>钾肥>行距>磷肥。方差分析表明,浇水条件水平间存在极显著差异(F>F0.01),氮肥水平间存在显著差异(F>F0.05)。在所设的8个处理中,最适宜的试验处理为:尿素220 kg/hm2 分蘖期灌1次水 硫酸钾90 kg/hm2 钙镁磷肥450 kg/hm2 行距30 cm,其种子产量为1 547 kg/hm2。  相似文献   

3.
高寒地区脱毒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改变西藏地区马铃薯栽培沿用的传统施肥方法和栽培模式,发挥脱毒马铃薯自身的优良习性,使产量和品质得到大幅度提高,为脱毒薯的推广和本地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打好基础。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干旱半干旱气候、土壤贫瘠的自然条件下高寒地区的脱毒马铃薯高效施肥技术和合理种植密度。结果表明:氮肥是马铃薯植株健壮生长和获得较高产量不可缺少的基本肥料之一,充足的钾肥,有利于马铃薯植株营养体生长,使产量和质量都得到提高。在密度90000株/hm2、氮肥360 kg/hm2、磷肥180 kg/hm2、钾肥300 kg/hm2时,可以获得最高产量,在此试验条件下产量可以达到35808 kg/hm2;种植密度增大减少商品薯,在播种密度为75000株/hm2时,既可以保证产量又有利于增加商品薯。通过试验研究表明:在高寒地区一定范围内播种密度越大产量越高,氮肥和钾肥处于第二影响因素,磷肥对产量的增产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玉米新品种三峡玉9号高产栽培数学模型,研究了玉米产量与种植密度、氮肥、磷肥、钾肥、锌肥5因素的定量关系,解析了各因素对总产量的主效应及互作效应。结果表明,各因素对三峡玉9号产量的影响大小为:施钾量(X4)种植密度(X1)施氮量(X2)施磷量(X3)施锌量(X5),并筛选了每hm~2产量8426.92kg以上农艺措施最优组合方案是:密度55404~57192株,施氮肥(尿素)495.96~518.16kg、磷肥(过磷酸钙)579.90~604.05kg、钾肥(氧化钾)103.688~109.425kg和锌肥(硫酸锌)2.589~2.834kg。  相似文献   

5.
能源型甘薯新品种“泰中9号”高产栽培技术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合理配置针对不同品种的栽培技术可提高作物产量,并降低化肥的过度使用。对淀粉型甘薯新品种“泰中9号”采用五因素(1/2实施)通用旋转回归组合设计试验方法,分析了氮肥、磷肥、钾肥、密度、插秧期对该甘薯品种鲜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程度依次为:钾肥(X3)﹥磷肥(X2)﹥密度(X4)﹥氮肥(X 1)﹥插秧期(X5)。“泰中9号”甘薯产量在3265.15-4127.96kg/666.7m2的1532个组合中优化栽培方案是:折合纯 N 10.7~11.88kg/666.7m2,纯 P2O5 5.44~6.01kg/666.7m2,纯 K2O 15.15~19.83kg/666.7m2,适宜的栽培密度范围是4048~4525株/666.7m2,适宜的插秧期范围为4月22日至4月29日。本研究可为能源型甘薯“泰中9号”的高产种植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主要栽培因素对油葵产量的影响,确定冀北地区油葵最优栽培方案.本研究采用5因子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播期、密度、氮肥、磷肥和钾肥与油葵产量的效应函数.结果 表明,播期、密度、氮肥、磷肥和钾肥随着投入量的增加油葵产量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其中播期、播期氮肥互作起着重要的作用.目标产量大于2916.67 kg/...  相似文献   

7.
张健 《中国种业》2016,(1):51-55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玉米新品种三峡玉9号高产栽培数学模型,研究了玉米产量与种植密度、氮肥、磷肥、钾肥、锌肥5因素的定量关系,解析了各因素对总产量的主效应及互作效应.结果表明,各因素对三峡玉9号产量的影响大小为:施钾量(X4)>种植密度(X1)>施氮量(X2)>施磷量(X3)>施锌量(X5),并筛选了每hm2产量8426.92kg以上农艺措施最优组合方案是:密度55404~57192株,施氮肥(尿素)495.96~518.16kg、磷肥(过磷酸钙)579.90~604.05kg、钾肥(氧化钾)103.688~109.425kg和锌肥(硫酸锌)2.589~2.834kg.  相似文献   

8.
通过密度、氮肥、磷肥和钾肥4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研究玉米新品种鲁种99118的高产栽培技术。结果表明,参试因子对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密度〉K2O〉N〉P2O5。以770kg/667m^2为产量指标,种植4500株/667m^2,施用K2O 15kg、N30kg、P2O5 10kg,配套其他农艺措施,是鲁种99118高产栽培的最佳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9.
为了筛选出适宜云南大春作马铃薯高产栽培的多效唑和氮肥组合,并探讨氮肥和多效唑对马铃薯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2019-2020年在大田条件下,以云薯105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多效唑为主区,氮肥为副区,研究3种多效唑浓度(0‰、1‰和2‰)和5种氮肥水平(0、105、210、315和420kg/hm2)对云薯105的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2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多效唑和氮肥处理对云薯105产量和经济效益影响显著。当喷施2‰多效唑和氮肥施用量为210~315kg/hm2时,马铃薯产量达最大值。而经济效益方面,当喷施2‰多效唑和氮肥施用量为210kg/hm2时,云薯105经济效益最大。  相似文献   

10.
棉花双隐性核不育系杂交制种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索其制种高产栽培技术,充分挖掘该系列不育系的制种产量潜力,采用四元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设计,研究了氮(N)、磷(P)、钾(K)及密度对棉花双隐性核不育系2095-2A杂交制产量的综合效应。试验结果表明:(1)氮肥、密度、磷肥三因素对产量存在显著的影响,氮肥>密度>磷肥>钾肥;(2)最佳高产方案为:N 293.56~332.76 kg/hm2、P2O5 141.05~172.84 kg/hm2、K2O 130.05~188.99 kg/hm2、密度为2.6426~2.9382万株/hm2;(3)K和单铃重的相关系数为0.518,制种生产中应重视钾肥的施用量以提高种子质量;(4)公顷铃数与籽棉产量的相关性达极显著,因此,应把提高公顷铃数作为提高制种产量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提高京福1优527的单产水平,挖掘其产量潜力,2007年在福建省三明地区进行种植密度、纯氮施用量、磷肥施用量、钾肥施用量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每公顷基本苗21.74万株、施用纯氮150kg、施用磷肥90kg、施用钾肥150kg可实现较高的产量水平,与其它处理差异达显著。京福1优527高产栽培策略是合理密植,控制好基本苗数。一般中等肥力田基本苗以21.74万/hm2左右为宜,例如安排密植规格为20 cm×23 cm,每丛插1~2苗左右。同时通过合理施用氮、磷肥促使大穗,以达到高产目的。在中等肥力条件下,每公顷施用纯氮150kg、磷肥150kg可达到7.72t/hm2左右的产量水平。与此同时,配合施用钾肥和有机肥也是很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密度及氮磷钾施肥对兴海201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采用四元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兴海201产量与栽培密度、施氮量、施磷量及施钾量的定量关系。建立了以兴海201产量为目标函数的数学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建立的回归模型达显著水平。各栽培因子时兴海201产量的影响为:密度〉钾肥〉氮肥〉磷肥。经计算,初步确定兴海201产量大于584.01kg/667m^2的栽培方案为:密度为3700-3747株/667m^2、施氮量为11.7~13.5kg/667m^2、施磷量为5.9~6.9kg/667m^2、施钾量为9.8~11.3kg/667m^2。  相似文献   

13.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SRI)优化配套技术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两优培九为试验材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水稻强化栽培体系(SRI)秧龄、密度、施氮量等三因素三水平对两优培九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建立高产的水稻强化栽培农艺措施的优化方案。试验结果表明,密度、施氮量、秧龄三因素对产量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水稻强化栽培体系(SRI)农艺优化措施是:15d秧龄移栽,密度为每公顷栽150000丛、施氮量为每公顷在30000kg绿肥作基肥的基础上,加化肥纯氮150kg。  相似文献   

14.
玉米新品种贵农玉889高产高效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五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案进行,研究玉米新品种贵农玉889在贵州低海拔地区的栽培模式,探讨了产量与播种日期、密度、施肥量(氮肥、磷肥、钾肥)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产量与各因素之间的数学模型:Y=23.92313+1.52042X1+0.2278X2+0.86125X3+1.83875X4 +1.06625X5-0.25094X1^2-0.51844X2^2-0.32094X3^2-0.65844X4^2-0.64219X5^2 +0.06438X1X2+0.55063X1X3+0.11937X1X4+0.17188X1X5+0.87313X2X3+0.049317X2X4-0.22313X2X5-0.709 38X3X4+0.04063X3X5+0.85438X4X5.结果表明,贵农玉889在贵州玉屏县的最优栽培状况为:播种日期是4月12日,密度为60000株/hm2,氮肥为345kg/hm2,磷肥为112.5 kg/hm2,钾肥为225kg/hm2,可获得10105.05 kg/hm2的产量.各因素对产量的影响水平为:磷肥>播种日期>钾肥>氮肥>密度.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影响水稻产量的关键栽培因素,运用b(3^4)正交试验法对寒地水稻超高产栽培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肥力对水稻产量影响最大,其次是栽培密度和前后施氮比例,而品种类型对水稻产量影响不大;最佳的组合是施用纯N150kg、P75kg、K150kg、Si250kg/hm^2;栽培密度23穴/m^2;在氮肥施用总量中前期基蘖肥占70%,后期穗肥占驹%。  相似文献   

16.
为给西葫芦制种高产提供科学依据,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置4个因素5个水平试验,研究了配施氮磷钾肥和合理密植对西葫芦制种产量及因素间互作的影响。结果表明:4项措施不同量综合作用对西葫芦产量影响显著,单因素措施量分别与西葫芦制种产量呈一元二次抛物线关系,氮肥、磷肥和氮肥、密度相互作用对西葫芦制种产量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即互作涉及的两个因素之一的增产效应在另一个因素不同水平间有显著的差异。综合分析表明:本试验条件下,4个因素综合作用经济效益以氮肥量223~249 kg/hm~2,磷肥量152~174 kg/hm~2,钾肥量164~168 kg/hm~2,种植密度量39391~40456株/hm~2时最佳。  相似文献   

17.
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密度、氮肥、磷肥及钾肥对小麦新品种绵阳33号的产量效应。结果表明,氮肥是影响产量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密度与磷肥,它们对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钾肥对产量影响较小,未达到显著水平。四因素对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氮肥>密度、磷肥>钾肥。同时得到,在川西麦区绵阳33号获得高产(产量大于7500kg/hm2)的具体栽培技术措施为:密度为221·30~241·26万/hm2基本苗,纯氮量188·82~199·49kg/hm2,P2O5用量87·14~103·49kg/hm2,K2O用量98·31~124·39kg/hm2。同时通过播期试验得出绵阳33号的最适播期为10月26日—11月1日。  相似文献   

18.
种植密度与氮肥对黄秋葵叶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密度和氮肥两因子对黄秋葵018和021品系叶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总体来说,种植密度对黄秋葵叶片产量、茎杆产量和地上生物产量的影响呈现一致的规律.经显著性分析表明,018品系在高密度(即行株距40cm×30cm)下最佳,叶片产量达到3211.0kg/hm2,在低密度(即行株距60cm×50cm)次之,叶片产量达2860.6kg/hm2,中密度(即行株距50cm×40cm)最差;密度对021品系的差异不显著;氮肥对018和021品系叶片产量差异不显著;018和021品系的茎叶比随氮肥水平提高而变小.整体来说,生产上采用40cm×30cm的种植密度和375.0kg/hm2的氮肥水平可获得最大产量和最好的品质.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在四川盆地生态条件下,不同钾肥和磷肥施用量及品种对稻田覆盖秋马铃薯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采用混合型正交表(L84×24)进行了正交试验,供试材料为米拉和川芋5号。结果表明:不同钾肥和磷肥水平间,均对块茎产量有显著差异,达0.01显著水平,对地上部干物重、株高、茎粗及根系干物重均无显著差异;不同品种间,对块茎产量无显著差异,但对地上部干物重、株高、茎粗及根系干物重有显著差异,达0.01显著水平;试验表明,在四川盆地生态条件下,稻田覆盖秋马铃薯栽培技术中,施钾肥315kg/hm2,磷肥270kg/hm2,米拉品种产量可达24015 kg/hm2。  相似文献   

20.
应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的优化与解析,对杂交油菜品种金农油1号产量与密度、氮肥、磷肥、钾肥四因素的定量关系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4因素中,对金农油1号产量的影响效应大小依次为氮肥>密度>磷肥>钾肥;要获得≥250 kg/hm2的产量,其最佳栽培措施组合是:密度13.2万~15.0万株/hm2,施氮量262.5~330.0 kg/hm2,施磷量102.3~119.6 kg/hm2,施钾量102.3 ~ 129.2 kg/hm2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