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杆菌介导法获得大量转双价抗虫基因水稻植株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构建含Bt杀虫基因cryIA(c)和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CpTI的双价抗虫转基因载体PCAM-Bt-CpTI,并用于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法对粳稻品系“浙大19”遗传转化,约2000块盾片愈伤组织与农杆菌共培养后,得到了约1300块潮霉素抗性愈伤,从中分化抗性再生苗约1500株,对不同抗性愈伤来源的70个T0代再生株进行PCR及PCR-Southern检测,62株为转cryLA(c)和CpTI双价抗虫基因植株,阳性植株比例为88.6%,抗虫鉴定表明,3个转基因T1代株系对二化螟有很高的毒性。  相似文献   

2.
将来自Bacillusthuringiensis subsp.kurstaki的BtcryIA(c)杀虫基因通过综合质粒载体pBC601,整合到棉花(Gossypium hirsutum)优势内生细菌Bacillusceieus(Bc9002)的染色体上,得到的工程菌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b.)有杀虫活性.此综合质粒含有能在营养期表达Btcry IA(c)基因的强启动子、cryIA纠杀虫基因、四环素抗性标记基因tet'、8.0kb的EcoRI-NcoIB.ceieus染色体片段.将综合质粒通过电击导入B.cereus(Bc9002)中,综合质粒因含B.cereus染色体片段,可与B. cereus染色体发生同源重组,从而将BtcryIA(c)基因整合到B.cereus的染色体上.通过对转化子的DNA酶切分析、PCR扩增、SDS-PAGE凝胶电泳检测、ELISA检测、电镜观察、毒力测定,结果表明Btcry IA(c)基因已经整合到内生细菌Bc9002的染色体上,并可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3.
将来自Bacillus thuringiensis subsp.kurstaki的Bt CRy I A(c) 杀虫基因通过综合质粒载体pBC601,整合到棉花(Gossypium hirsutum)优势内生细菌Bacillus cereus(Bc9002)的染色体上,得到的工程菌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b.)有杀虫活性。此综合质粒含有能在营养期表达Bt cry I A(c) 基因的强启动子,cry I A(c)杀虫基因,四环素抗性标记基因tet^r 8.0kb的EcoR I-Nco I B.cereus染色体片段。将综合质粒通过电击导入B.cereus(Bc9002)中,综合质粒因含B.cereus染色体片段,可与B.cereus染色体发生同源重组,从而将Bt cry I A(c)基因整合到B.cereus的染色体上。通过对转化子的DNA酶切分析,PCR扩增,SDS-PAGE凝胶电泳检测,ELISA检测,电镜观察,毒力测定。结果表明Bt cry I A(c)基因已经整合到内生细胞Bc9002的染色体上,并可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4.
以中棉所41、中棉所23(对照),SGK321、石远321(对照),郑199、中棉所12(对照)为试验材料,从棉花生育期方面系统地研究了抗虫基因导入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对棉花整个生育期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抗虫棉的生育期与其受体品种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5.
转单价及双价基因抗虫棉田棉铃虫发生动态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研究转单价及双价基因抗虫棉田棉铃虫的发生动态结果表明,转单价及双价基因抗虫棉的棉叶、蕾、铃被害率均显著低于常规棉,抗虫棉田第2代、3代棉铃虫幼虫发生数量均很少,第4代虽有一定数量发生但低于常规棉棉田。第2代、3代和4代棉铃虫发生期间,转单价及双价基因抗虫棉田其幼虫平均数量及棉叶、蕾、铃被害率均未达显著差异水平,表明在田间转单价与双价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的抗性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研究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外源三价抗虫基因(Bt CpTI GNA)导入常规棉花品种中获得转基因再生株,分子检测表明外源基因已在棉花体内表达并遗传给后代材料。其转化再生株后代材料经抗性检测,进行大田选育已至F8代。PCR分子检测与转化的标记基因和外源目的基因抗性三者极有规律性,转化后代材料分离有的符合孟德尔规律,有的则较偏离,其所携带的基因在转基因棉花低代材料中分离规律较为含糊,高代材料则较稳定。  相似文献   

7.
土传棉花黄萎病拮抗菌的筛选及其生物效应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张慧  杨兴明  冉炜  徐阳春  沈其荣 《土壤学报》2008,45(6):1095-1101
实验采用平板对峙法,从黄萎病发生严重的棉田中的健康植株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到11株对棉花黄萎病致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Kleb(Vd)具有拮抗效果的菌株,抑菌率在51.8%和87.4%之间,经培养滤液抑菌率试验复筛,选择抑菌效果较好的3株菌株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施用拮抗菌摇床培养液(VS)、有机肥(VF)和两者结合(VFS)的3个处理中,VFS效果最显著,防病率达57%,植株生理性状显著改善,根际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发生显著变化,细菌数量增加7.3~13.4倍、放线菌数量增加3.2~5.9倍,病原菌微菌核数量下降34%。结合生理生化和16S rDNA技术鉴定,初步确定供试的2株菌为死谷芽孢杆菌(Ba-cillus vallismortis),1株菌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研究表明拮抗菌与有机肥共同施用不仅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而且可以使棉花连作土壤微生物区系向健康、合理的方向发展。本文首次报道了死谷芽孢杆菌对棉花黄萎病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国转Bt抗虫基因棉杀虫活性的时间与空间动态分析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利用我国研制的转Bt抗虫基因棉GK-12品系,系统测定了对棉铃虫杀虫活性的时间与空间动态。结果表明,转Bt抗虫基因棉相同部位叶片的杀虫活性随着棉花的生育期呈下降的趋势,并在盛花期之后显著降低;各花器的杀虫活性在田间棉铃虫第三代期明显高于第四代期;在模拟棉铃虫田间自然取食的条件下,第四代期的幼虫世代存活率明显高于二代期,有0.4%的幼虫可以发育至蛹期。转Bt抗虫基因棉不同器官杀虫活性的顺序为:叶〉蕾  相似文献   

9.
花药培养获得转Bt基因抗虫水稻纯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改良一步成苗法,对转Bt基因水稻(Qryza sativa L.)“克螟稻”与粳稻(O.sativa ssp.japonica)品种秀水63的杂种F1进行花药培养,结果表明:Bt基因不影响花培绿苗分化,但改变绿苗分化进程。对“克螟稻”与秀水63的杂种花培株观察表明,Bt基因按孟德尔规律简单遗传。携带Bt基因与否直接影响花培苗的成活率;潮霉素筛选可增加Bt转基因阳性株的相对比率,但显著降低绿苗率;花培产生的带Bt基因株系与不带Bt基因株系间的农艺性状差异不显著。经培养,成功选育3个抗虫和高产的转基因新品系。  相似文献   

10.
PopW是来源于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cearum)的一种harpin蛋白,具有诱导植物抗病性和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构建了含有p43强启动子和nprB信号肽的PopW基因的表达载体pHTPOW,将表达载体pHTPOW转入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 )168得到工程菌株BsW.SDS-PAGE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BsW能分泌PopW蛋白.在离体实验中,测试工程菌BsW对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二龄幼虫(J2)的致死作用,结果显示处理24和48 h后,J2死亡率分别为53.4%和79.6%;在温室实验中,施用工程菌BsW的菌悬液处理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植株,6周后根系上的卵块和根结数目明显减少,防效达到60.0%.具有促生和抑制线虫作用基因工程菌的构建,为研究和开发新型微生物农药,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