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立枯病林下参立枯病植株发病部位在幼苗的茎基部,距土表3~6厘米的干湿土交界处。发病部位初显黄褐色小斑点,后扩大呈凹陷长斑,逐渐深入茎内,使感病的病茎缢缩变细软化,终使幼苗倒伏,枯萎死亡。在田间,中心病株出现后,迅速向四周蔓延,幼苗成片死亡。病部及土壤常可见菌丝体。病原属立枯丝核菌。病菌以菌丝体或菌核在病株残体和土壤中越冬,成为第二年初浸染菌源。立枯病多发生在春  相似文献   

2.
<正>1.立枯病多为害根部,常在苗期发病,播种时可造成烂籽、芽枯,致缺苗断垄。幼苗期染病,多致幼苗立枯死亡。初期在根茎部一侧产生近椭圆形褐色坏死斑点,逐渐形成褐色大斑,绕茎一周致茎基全部呈黄褐色病变坏死并迅速向上发展。空气干燥时,病茎缢缩,幼株随病害发展萎蔫死亡;潮湿时病  相似文献   

3.
1 临床症状 腹泻时粪便含有过量的水分,通常是正常犊牛的7~10倍,粪便有异味,颜色呈黄色或白色、灰白色。出生后1周龄以内的犊牛出现腹泻时,突然发病,排出白色水样粪便,大约经2~3d死亡;出生后10日龄以内的犊牛症状较轻,多呈慢性经过。腹泻初期粪便呈水样,食欲减退或废绝,随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鼻粘膜干燥,皮肤弹力下降,眼球凹陷脱水症状,不久体温降低呈虚脱状态,并发呼吸道疾病而死亡。  相似文献   

4.
<正>1山楂锈病1.1症状山楂叶片正面初发病时,出现橘红色小圆点病斑。随着病斑的扩大,中间出现许多橘黄色小点,后渐为小黑点。病斑直径为2~8mm不等。经过20d左右后,病斑扩大,呈橙黄色,叶背隆起,渐生出灰白色长毛。幼果初发病时,多在萼洼处出现圆形橘红色斑点,后逐步扩大,可达1cm左右,渐变为褐色,腐烂,并生有红毛,失去食用价值。果实多早落。  相似文献   

5.
正仔兔黄尿病属于一种急性肠炎,多在15日龄前发生。由于此时仔兔只吃母乳没有采食饲料,在发生肠炎时,排泄物呈黄色,稀薄如水,似黄色尿液,故得名黄尿病。一、发病症状患病仔兔排出黄色水样稀便,污染后肢及肛门周围;严重时产箱潮湿,仔兔全身沾染黄色液体,被毛干燥后成缕贴在身上。仔兔昏睡,停止吮乳,腹部凹瘪,皮肤松皱,全身发软,肢体发凉,发病2~3天后死亡。  相似文献   

6.
减氮增苗对抛秧晚稻稻曲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减氮增苗条件下稻曲病的发病规律,本试验比较了3 个氮肥水平(N1、N2、N3)和4 个抛秧密度(M1、M2、M3、M4)对稻曲病发生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氮肥水平条件下,各发病参数随密度增加均呈递减趋势,而在相同密度水平条件下,各发病参数随施氮量的增加均呈递增趋势。N3M1组合各发病参数均为最高,其病粒率、病穗率、病蔸率分别为0.89%、21.69%、95.88%。SPAD值与病粒率、病穗率、病蔸率之间的相关系数R2分别为0.668、0.8472、0.9441,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单穴叶面积与病粒率、病穗率、病蔸率之间的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143、0.9427、0.984,均达极显著水平。综上所述:减少氮肥的施用并适当增加栽植密度有利于晚稻群体结构的合理构建,同时能有效减轻稻曲病的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青花菜种植面积大,但大多露地种植,大棚栽培的不多,主要是大棚内高温高湿的环境有利于病害发生,尤其是黑腐病易发生,发病田块轻者减产,严重时可能绝收。黑腐病在青花菜幼苗期至成株期均会发生。幼苗发病,子叶呈水浸状,后迅速枯死,或蔓延至真叶。成株期发病,主要危害叶片,先从叶缘发病,后向内扩展形成"V"字形枯斑。病斑黄褐色,边缘淡黄色。根部受害,维管束变黑,内部干腐,以至全株萎蔫死亡。花球发病,从球面一点病斑逐渐扩散,严重时整个花球发黑腐烂。  相似文献   

8.
<正>2009年7月,石河子地区石总场某养鹅场饲养的72日龄朗德鹅出现大批死亡,主要表现为拉水样粪便,发病4 d内死亡230只,经诊断为鹅巴氏杆菌病,现将其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豇豆红斑病,又称尾孢灰星病、灰星病、尾孢叶斑病、叶斑病,是豇豆上的一种常见病害。主要为害夏播豇豆。1.发病症状1叶片染病。一般多在植株下部老叶上先发病(图1),逐渐向上蔓延。初期病斑较小(图2),呈紫色至紫红色,圆形或不规则形,发展后受叶脉限制形成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图3)。病斑大小不等,直径3~18毫  相似文献   

10.
<正>柑橘脚腐病,又名裙腐病、烂蔸病、褐腐病,该病可由多种疫霉属真菌侵入引起。在柑橘老产区,感病后的树体树势衰退,产量急剧下降,而且造成柑橘植株的大量死亡,严重影响柑橘产量和果品质量,已成为生产上的一种常见病害。发病症状脚腐病多在柑橘的根颈部位的树皮开始发病,发后病斑逐步扩大,纵向扩展的速度大于横向扩展的速度,向上可蔓延至主干离地60~70厘米左右,向下可蔓延至主根、侧根,甚至须根;横向则最终导致根颈部呈环割状。发病部位的树皮变褐腐烂,常有酒  相似文献   

11.
<正>腐烂病是观赏海棠最常见的病害之一,俗称烂皮病,主要危害树干和枝梢,影响其观赏价值,严重时甚至导致整株死亡。腐烂病发病初期,会出现红褐色水渍状病斑,圆形或长圆形,略微隆起,病斑处组织松软,按压会流出黄褐色汁液。刮除发病处树皮后,树干病斑组织湿腐状,呈红褐色,有明显的酒糟味。后期,发病部位失水干缩,病斑及周围变黑褐色并下陷,病皮上产生许多黑色小粒点,即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严重时,病斑面积扩大,树体韧皮部遭到破坏,易导致树体干枯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12.
<正>豇豆红斑病(Cowpea Cercospora leaf spot)又称尾孢灰星病、灰星病、尾孢叶斑病、叶斑病,是豇豆的一种常见病害,主要为害夏播豇豆。一、发病症状1.叶片染病一般多在植株下部老叶上先发病(图1),逐渐向上蔓延。初期病斑较小(图2),呈紫色至紫红色,圆形或不规则形,发展后,受叶脉限制形成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图3)。病斑大小不等,直径3~18毫米,中央灰白  相似文献   

13.
正黄瓜灰霉病以保护地黄瓜受害最重,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一、发病症状1.苗期染病子叶多从叶尖开始发病,然后病菌呈水渍状向内侵染,病健交界处呈弧形,病斑数量少,但比较大,通常为浅灰色,有轮纹,没有明显的霉层。幼苗真叶染病与成株真叶染病症状类似,也多从叶缘开始发病,呈现"V"字形病斑或圆形病斑(见图1)。严重时,幼茎软化,然后腐烂,表面长有灰色霉层。2.花朵染病病原多从开败的雌花侵入,后期花瓣腐烂,  相似文献   

14.
猪附红细胞体病(EPE)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发病突然,死亡率高,高温季节多发。不同日龄、性别的猪均可发病。成年猪隐性感染并成为传染源。怀孕母猪感染后引起流产、早产和死胎,严重者死亡。猪附红细胞体病能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引起乳猪发病。幼年猪和培育猪最易感染,夏季常呈暴发流行。现将象山县某猪场母猪和育肥猪暴发猪附红细胞体病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1发病情况2006年11月,养殖户肖某饲养的三黄肉鸡1200只,从40日龄开始陆续发生死亡,每日死亡4~5只,至45日龄已经死亡52只。经用抗菌药物治疗未能控制病情,遂将病死鸡送兽医站化验。2临床症状经现场观察,病鸡精神萎靡,胸腹皮肤呈紫红色或黑色,局部羽毛脱落。个别病鸡跛行,不能站立,严重的已经瘫痪。  相似文献   

16.
<正>向日葵褐斑病,又名斑枯病,在我国发生范围很广,前期可以造成幼苗死亡,后期常造成叶片过早枯死,对产量影响很大。幼苗发病初期在子叶或幼叶上形成近圆形病斑,直径2~6毫米。病斑正面褐色,周围有黄色晕圈,背面灰白色。成株期发病在叶片上形成不规则或多角形的褐色斑,周围有时有黄色晕环,病斑中央呈灰色,散生黑色的小  相似文献   

17.
正近期,山东济阳、寿光、沂南菜农打电话问:种植的黄瓜,不少出现流胶流脓,叶片从下到上都有黄色不规则的病斑,且病斑穿孔,有的瓜蔓、瓜条同时流脓,问是什么病,如何防治?这是黄瓜细菌性软腐病造成的,该病害在近两年时间里发病特别严重,该病能侵染黄瓜的茎、瓜、叶,以瓜条发病最为严重,瓜、叶发病造成黄瓜的产量和品质下降,茎部发病造成整株死亡,叶片发病时出现黄色不规则的病斑,后期病斑出现了穿孔,一般从中下部叶片开始发病;瓜条发病时从病部流出白色菌脓,未发病部位表面正常;茎部发病时,病部呈水渍状,湿度大时流胶,严重时纵向开裂腐烂。种子  相似文献   

18.
油茶炭疽病主要在果实、叶、枝和树干上发病。造成果实开裂、果实和叶片大量脱落、枝条枯死、树干溃疡等,严重时整个植株干枯死亡,影响树体生长和茶果产量。发病时,在果实、枝叶上出现红褐色小点,后逐渐扩大成淡褐色病斑,呈不规则轮纹,后期病斑上出现黑褐色的小点。通常发生时间是5 ̄8月高温高湿季节,7 ̄8月是发病高峰期,成林在8 ̄9月会见到大量落果落叶,大树嫁接换冠时也可在树干上见到病斑。生产上注重抗病性育种,选育的良种要求果实自然感病率3%以下。配合营林措施减少病源,增强树势等综合治理。在苗期时春夏季节定期喷施1%的波尔多液预…  相似文献   

19.
<正>菌核病为紫菜薹的重要病害,主要在南方老菜区露地和北方保护地内发生分布。通常病株零星,对生产造成轻度影响,严重时常造成幼苗成片死亡。一、症状识别主要发生在采种株上,多发生在终花期后,危害叶、茎及荚,但以茎部受害最重。一般多从植株近地面的衰老叶片边缘或叶柄开始发病,初呈水浸状浅褐色病斑,在多雨、高湿条件下,病斑上可长出白色绵毛状的菌丝,并从叶柄向茎部蔓延,引起茎部发病。茎部病斑亦先呈水浸状,后微凹陷,由浅褐色转变为白色。高湿条件下,茎部  相似文献   

20.
1.大褐斑病此病是水仙叶部的重要病害。我国主要产区漳州、崇明、舟山、福州、厦门等地发病均较严重。病菌主要为害叶片。初次侵染时,多发生在叶片尖端,造成叶片先端枯死。再次侵染的,病斑多发生在叶片中部及边缘。发病初期受害部位出现黄褐色至褐色小斑点,后发展成纺锤形或不规则形褐色或红褐色大斑,病斑周围有黄绿色晕圈。后期病斑相互愈合连成大型条斑,病斑上产生黑褐色小点(如图所示)。发病严重时全叶干枯,整株死亡。漳州地区发病严重的病圃,水仙叶片如同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