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在南方丘陵区酸性红壤上石灰和磷肥配合施用对墨西哥玉米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25.200mg/kg)能显著提高墨两哥玉米的生物产量,且其效应基本是随磷肥用量增加而增加;墨西哥玉米的经济产量与低量石灰(0~1.4g/kg)呈正相关,与高量石灰(2.1~2.8g/kg)呈负相关,以1.4g/kg的石灰和高量磷(200mg/kg)为最高产组合。各磷肥用量下,土壤pH、速效磷和水溶性镁含量随石灰用量增加而普遍升高,土壤铝饱和度则降低;各石灰用量下,土壤速效磷和水溶性镁含量随磷肥施用量增加而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2.
磷肥和有机肥施用对白菜产量及磷素径流流失潜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给农业中持续安全施用磷肥和有机肥、科学评价土壤积累磷的环境风险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试验研究磷肥和有机肥施用对白菜产量以及土壤磷素组成状况的影响,并分析了土壤测试磷与磷素径流流失潜能的关系。结果表明:施用磷肥和有机肥均显著增加白菜的产量,单施不同量磷肥白菜产量增幅18.1%~23.396,单施不同量有机肥白菜产量增幅15.3%~17.7%,单位无机磷对白菜的增产量随磷肥用量增加而逐渐减少;各施肥处理之间白菜产量均无显著差异。施用磷肥显著提高土壤无机磷和全磷含量,施用有机肥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磷和全磷含量,相同磷肥用量条件下,增施M_1(75 c/hm~2)、M_2(150 t/hm~2),有机磷含量平均增加为17.6 mg/kg和26.0 mg/kg。施用磷肥和有机肥显著增加土壤Olsen-P、水溶性磷、生物有效磷含量;土壤Olsen -P与水溶性磷和生物有效磷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施用磷肥和有机肥均显著增加土壤灌溉滞留水中可溶态磷的含量,土壤Olsen-P、水溶性磷与灌溉滞留水中可溶态磷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南方丘陵区不同施磷水平对红壤酸害值的影响。[方法]在盆栽模拟试验中,以墨西哥玉米为试材,采用南方长期施尿素20年的严重酸化第四纪红壤做土培,以石灰作土壤pH值调节剂,通过对墨西哥玉米的生长发育状况和植株养分含量及土壤肥力变化的评价,研究不同施磷水平对红壤不同酸害的影响。[结果]在酸性红壤上施用磷肥,能够增加墨西哥玉米的植株高度、分蘖数、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产量,促进植株对土壤氮、磷、钾、钙的吸收,而且随pH值升高,施磷能极大增强对酸害的缓解能力;同一石灰施用量下,植株全氮、磷、钾、钙含量和土壤速效磷、水溶性镁含量随施磷量增加而增加,红壤酸害缓解程度与施磷量成正相关性。[结论]施用磷肥能够缓解红壤的酸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磷肥不同用量定位施用6 a后对土壤速效磷积累及棉株磷素吸收、棉花产量性状的影响。【方法】设置8个磷肥用量梯度处理,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定位6 a后,测定不同处理土壤速效磷含量,棉株叶片、茎秆与籽棉磷素积累,棉花产量性状。【结果】定位6 a后,随着磷肥用量的增加,0~20 cm土层速效磷含量形成了从3.1~65.4 mg/kg的由低到高的梯度,磷肥用量90.0 kg/hm2可保持土壤速效磷含量基本平衡。随着磷肥用量的增加,叶片中磷素含量先升高后趋于稳定,磷肥用量超过90.0 kg/hm2后,叶片中磷素含量增加不再明显,秸秆中磷素含量不施磷肥对照显著低于施磷处理,但不同施用量之间差异不显著,籽棉中磷素含量随施磷量增加先升高,后趋于稳定。叶片、秸秆、籽棉P2O5田间携出量均随磷肥用量增加先升高,后趋于稳定,籽棉P2O5田间携出量在51.8~61.7 kg/hm2变动。籽棉产量不同磷肥用量较不施磷肥对照提高4.9%~8.2%,差异达显著水平,但不同磷肥用量之间差异不显著。【结论】在冀中南棉区,棉花磷肥用量范围控制在60.0~90.0 kg/hm2土壤磷素平衡与棉花产量稳定。  相似文献   

5.
酸性红壤下施磷对墨西哥玉米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南方长期施尿素20 a的严重酸化的第四纪红土做土培,以石灰作土壤pH调节剂,研究不同施磷水平对不同酸性红壤下墨西哥玉米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石灰施用量下,施用磷肥能增加墨西哥玉米植株高度、分蘖数和生物产量,能提高土壤速效P、水溶性Mg质量分数,两者升高的幅度与施磷量呈正相关性,且土壤pH愈高升幅愈大,但对土壤Al饱和度和pH无影响。同一磷肥用量下,施石灰能增加土壤pH、土壤速效P质量分数、植株分蘖数,降低土壤Al饱和度,但对土壤水溶性Mg质量分数变化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磷石膏对盐碱地改良效果及对玉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磷石膏改良盐碱地效果及对玉米农艺性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产量以施入磷石膏3 000 kg/hm2处理最高,为10 881.63 kg/hm2,较不施磷石膏处理增产4.96%,但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施入磷石膏后改善土壤质量的效果显著,可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0.1~7.4 g/kg、速效氮5~26 mg/kg、有效磷1~2 mg/kg、速效钾含量8~32mg/kg。可显著降低耕层pH 0.04~0.46。脱盐效果明显,施入磷石膏3000~4500 kg/hm2的处理,水溶性盐的含量降低到了1 g/kg以下。通过土壤脱盐,释放出了土壤中被固定的各种养分,提高了土壤中有机质、速效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达到改良风沙土盐碱地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探寻浅埋滴灌下减施水溶性磷肥对密植高产玉米产量、磷素吸收积累特征和土壤速效磷的影响,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浅埋滴灌条件下磷肥减量增效、作物高产高效提供理论依据。于2022年开展大田试验,以农户常规施肥(150 kg/hm2,CK)作为对照,在施用水溶肥条件下,分别设置5个磷肥梯度,分别为P0(0 kg/hm2,不施磷肥)、P1(82.5 kg/hm2,减施45%)、P2(105 kg/hm2,减施30%)、P3(127.5 kg/hm2,减施15%)、P4(150 kg/hm2,常规用量)。2022年玉米收获后,P3处理下20~40 cm土壤速效磷含量显著高于CK处理速效磷含量(P<0.05),且玉米产量与P4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同时较CK处理产量提高6.59%,磷肥利用效率提高70.03%。施用水溶性磷肥显著促进了玉米籽粒、茎秆和地上部磷素累积量,P3处理较CK分别提高13.97%、11.84%和13.06%。结果表明:施用水溶性磷肥条...  相似文献   

8.
应用"肥料量级"试验结果建立吉林省适宜春玉米生产体系的磷肥施肥技术指标体系.以相对产量75%,90%和95%为标准,=将吉林省土壤有效磷划分为低、中、高和极高4级;并用一元二次加平台模型对不同土壤养分分级范围内施肥量与产量关系进行模拟,计算最佳磷肥用量.结果表明:当吉林省土壤有效磷含量处于低等级(Olsen-P<5 mg/kg)时,磷肥(P2O5)用量应为83 kg/hm2;中等(Olsen-P 5~21 mg/kg)时.磷肥用量为60 kg/hm2;高等级(Olsen-P 21~34 mg/kg)时,磷肥用量为45 kg/hm2;当土壤有效磷高于34mg/kg时,短期内无需磷肥施用.  相似文献   

9.
在二种强酸性、严重缺磷的土壤上,对一年生黑麦草做了磷肥和石灰用量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严重缺磷的土壤,施磷可成倍增加黑麦草产量;黄筋泥需磷量相对红砂土较高些.施磷量与收获后土壤速效磷含量与黑麦草产量密切相关,但土壤速效磷的等级指标,红砂土应比黄筋泥高些.石灰的增产作用远比磷肥低,增产效果还因施磷量不同而不同.在施石灰提高土壤pH达5.5的范围内,施磷量低的处理产量随石灰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施磷量较高时,石灰的增产效果停留在低石灰用量上.  相似文献   

10.
玉米测土施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随着磷肥用量的不断增加,土壤速效磷含量明显上升,但由于生产水平参差不齐,使不同地块,甚至同地块户主不同,土壤速效磷含量差异显著,一些农户却不顾土壤供磷水平盲目增加或减少磷肥用量,限制了玉米产量和生产效益的提高。因此,通过测定土壤速效磷含量,依据玉米目标产量,确定经济合理的磷肥用量是提高玉米产量和效益的重要任务,也是农业生产中急待解决的问题。为此,1988~1991年,我们应用 Olsen 法测定土壤速效磷含量,进行测土施用磷肥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一、试材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沿江潮土稻麦轮作下磷素临界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农业科技》2016,(12):215-217
为了明确沿江潮土稻麦轮作条件下土壤速效磷临界值和磷肥效应,进行了小麦、水稻轮作周期的磷肥临界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土壤速效磷含量总体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呈增加趋势,表现为低施磷量水平时,土壤速效磷含量增加缓慢;在施磷量达90 kg/hm2以上时,土壤速效磷含量快速增长,在水稻、小麦上的趋势一致。土壤速效磷临界值,小麦为18.5 mg/kg,水稻为15.8 mg/kg;磷系数,小麦为15.8kg/hm2(P2O5),水稻为25.6 kg/hm2(P2O5)。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研究了生物炭添加对不同磷肥用量条件下新疆棉田土壤磷素有效性、植株磷吸收和分配、产量构成和棉田磷平衡的影响,旨在为新疆棉田磷素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田间试验,在不同磷肥用量处理(0、50、100、150 kg/hm~2 P_2O_5)基础上,设置对照和生物炭(4 500 kg/hm~2)添加处理,测定了棉花不同生育时期土壤速效磷、植株生物量和吸磷量、籽棉产量,计算棉田磷肥利用率及磷盈余。结果表明:(1) 土壤速效磷表现出随施磷量增加而先增加后平稳,或略有降低的趋势;添加生物炭处理土壤速效磷含量整体高于未添加生物炭的处理;(2)植株累积吸磷量呈现随施磷量增加而先增加后平稳,或略有降低的趋势;在蕾期,添加生物炭显著提高了植株累积吸磷量;(3)在不添加生物炭处理,籽棉产量随施磷量增加表现出增加趋势,而在添加生物炭处理,籽棉产量随施磷量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100 kg/hm~2 P_2O_5时最高,为5 336.55 kg/hm~2;(4)磷肥利用率表现出随施磷量增加而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在100 kg/hm~2 P_2O_5处理最高;在较低磷肥用量时(100 kg/hm~2 P_2O_5),添加生物炭提高了磷肥利用率;(5)磷素盈余量随施磷量的增加呈现增加的趋势,在100 kg/hm~2 P_2O_5处理基本达到平衡,盈余量为-5.31~-9.09 kg/hm~2 P_2O_5。综上,生物炭添加可提高土壤磷素有效性,促进苗期植株磷吸收,在较低化学磷肥用量条件下实现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针对东北半干旱区覆膜滴灌玉米生产中大量施磷导致的效率低与环境风险增大问题,通过3年定位试验,系统研究了覆膜滴灌条件下不同磷肥用量对玉米产量、磷肥利用效率和土壤供磷能力的影响,为该区域玉米磷肥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5—2017年在吉林省半干旱玉米主产区(乾安县)布置定位田间试验。共设6个磷肥用量处理,分别为0(P0)、40 kg·hm -2(P40)、70 kg·hm -2(P70)、100 kg·hm -2(P100)、130 kg·hm -2(P130)和160 kg·hm -2(P160),测定指标包括玉米产量及其构成、成熟期植株磷含量和土壤有效磷含量,并计算作物吸磷量、磷肥利用效率和土壤-作物系统的磷素表观平衡状况。【结果】 施磷可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增幅依次为6.2%—21.2%(2015年)、9.0%—20.6%(2016年)和12.9%—30.3%(2017年),3年平均增幅为9.2%—23.9%,增产的主要原因是施磷增加了穗粒数、百粒重和收获指数。玉米产量随磷肥用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其中以P100处理玉米产量最高。磷素表观回收率和磷素偏生产力均随磷肥用量的增加而下降,磷素农学利用率随磷肥用量的增加先升后降。与不施磷肥相比,随磷肥用量和施磷年限的增加,0—40 cm土壤有效磷含量呈增加趋势,其中P100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与试验起始时土壤有效磷含量相近。连续种植3季玉米后,P0、P40和P70处理土壤磷素表观平衡值均表现为亏缺,亏缺量随磷肥用量的增加而下降;P100、P130和P160处理的土壤磷素表现为盈余,并随磷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将盈余率(x)与磷肥用量(y1)、土壤有效磷含量(y2)、磷肥利用效率(y3)分别进行拟合,当x=0时,磷肥用量为92.4 kg·hm -2,玉米产量为12 497 kg·hm -2,0—20 cm和20—40 cm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别为34.6 和28.4 mg·kg -1,磷素表观回收率为24.1%,磷素农学利用率为21.9 kg·kg -1,磷素偏生产力为146.1 kg·kg -1;其结果与最高产量处理(P100)相对应的玉米产量、土壤有效磷含量和磷肥利用效率结果相近;以理论盈余率为0时施磷量的95%为置信区间,得出最佳施磷范围在88—97 kg·hm -2【结论】 本研究中磷肥用量88—97 kg·hm -2范围内不仅能获得玉米高产,还能维持土壤磷素平衡,可作为东北半干旱区覆膜滴灌条件下玉米高产与环境友好的磷肥管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磷肥用量对甜荞根系形态、产量形成和籽粒品质的影响。【方法】以甜荞品种丰甜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不施磷(CK,0 kg·hm-2)、低磷(LP,35 kg·hm-2)、中磷(MP,70 kg·hm-2)和高磷(HP,105 kg·hm-2)4个处理,研究磷肥用量对丰甜1号根际土壤速效养分、根系形态、最终产量和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根际土壤的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随磷肥用量的增加而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均以中磷(MP)处理时达最大;根际土壤pH则随磷肥用量的增加表现为持续下降。丰甜1号的根系总长度、根系体积、根系表面积以MP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磷肥处理间的根系平均直径无显著差异。丰甜1号的株高等植物学性状和产量随磷肥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均以MP处理最大,其中MP处理时的产量为对照(CK)处理的1.43倍。丰甜1号籽粒中的品质随磷肥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黄酮含量以CK处理最大,高磷(HP)处理最低。【结论】中等用量的磷肥处理(70 kg·hm-2)能促进甜荞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5.
磷肥用量对新疆棉田磷素状况、籽棉产量和磷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磷肥用量对新疆棉田土壤磷素有效性、植株磷吸收和分配、产量构成和棉田磷平衡的影响,为新疆棉田减磷增效和磷素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大田试验,设置不同磷肥用量处理(不施磷肥对照,50,75,150和300 kg P_2O_5·hm~(-2)),测定了棉花不同生育期土壤速效磷、植株吸磷量和磷分配、籽棉产量,计算了棉田磷肥利用率和磷素平衡状况。【结果】(1)棉田土壤速效磷表现出随施磷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超过150 kg P_2O_5·hm~(-2)施磷量时,土壤速效磷不再增加。(2)植株累积吸磷量呈现出随施磷量增加而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150 kg P_2O_5·hm~(-2)施磷量时,植株累积吸磷量最高;植株生殖器官(蕾、铃、絮、籽、壳)磷素吸收比例随施磷量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150 kg P_2O_5·hm~(-2)施磷量时,生殖器官累积磷素吸收比例最高。(3)籽棉产量随施磷量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略有降低的趋势,在50~150 kg P_2O_5·hm~(-2)施磷量时籽棉产量最高,为5912~6288 kg·hm~(-2)。(4)磷肥利用率在施磷肥75 kg P_2O_5·hm~(-2)达到最优,为22%;随施磷量的增加,棉田土壤磷素盈余量呈现增加的趋势,在施磷量75 kg P_2O_5·hm~(-2),棉田磷素收支开始出现盈余,磷素盈余为5.59 kg P_2O_5·hm~(-2)。【结论】磷肥用量可通过土壤磷素有效性、棉花磷素吸收和分配,影响棉籽产量;在综合考虑土壤磷素有效性、棉花磷素吸收和产量、磷肥利用率和棉田磷素收支平衡的基础上,建议新疆棉田磷肥施用量为50~150 kg P_2O_5·hm~(-2)。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对磷肥施用量对春玉米产量和土壤环境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磷素用量不影响玉米的穗粗、秃顶度和穗行数等指标,但对玉米果穗重、穗长和行粒数的影响效果显著。不同磷肥水平下玉米产量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随着施磷量的增加,玉米产量也逐渐增加,当施入磷肥肥量达到一定的程度后,产量开始逐渐降低;产量以P100处理为最高,比对照高27.6%,超过对照3421.2kg·hm~(-2)。随着磷肥施入量的增加,水溶性有效磷含量亦有所增加。而当施磷量高于200kg/hm~2时土壤CaCl_2-P、水溶性总磷则迅速增加,使磷通过淋溶进入亚表层径流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05-2015年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分析了河北平原农田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建立了磷钾养分丰缺指标,并利用边界线分析方法评价了土壤磷钾肥力对夏玉米产量差的影响.结果表明:河北平原农田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养分对夏玉米产量的贡献率分别为85.4%和88.8%,建立的土壤磷、钾肥力丰缺指标的缺乏、低、中、高和极高含量分别为:土壤有效磷含量<12.0、12.0~16.0、16.1~22.0、22.1~30.0、>30.0 mg/kg,土壤速效钾含量<86、86~100、101~114、115~131、>131 mg/kg.河北平原区影响夏玉米产量的土壤有效磷含量临界值为26.9 mg/kg,土壤速效钾含量临界值为112 mg/kg,在生产中要培肥土壤使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高于此临界值,以减少土壤肥力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罗平烟区土壤养分管理水平,对其烟植烟土土壤主要养分现状进行了调查,采集210个土壤样本进行主要养分含量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土壤全氮平均为2.03 g/kg,碱解氮161.89 mg/kg,全磷1.64 g/kg,速效磷40.6 mg/kg,全钾13.7 g/kg,速效钾263.19 mg/kg。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偏高,全磷和速效磷含量较丰富,全钾含量偏低,速效钾含量丰富。针对罗平烟区土壤养分状况,建议适当控制氮肥用量,稳定磷肥和钾肥用量。  相似文献   

19.
田间试验得出:玉米施用磷肥最大效益与最高产量用量同土壤有效磷测得值的两个函数方程及其代表吉林省有效磷含量不同土壤的磷肥最大效益与最高产量推荐量;通过土壤有效磷含量不同(2.1~81.2mg/kg)的白浆土、黑土和淡黑钙土,74个磷肥量级田间校验得出,玉米施用磷肥最大效益与最高产量用量及其变幅(0~109.5 kg/hm2与10.1~125 kg/hm2);通过上述两项结果运算得出,"应用土测值直接推荐磷肥最佳用量法"的准确程度(田间校验获得的实际量与推荐量的吻合率高达92%)和精度(田间校验获得的实际量与推荐量的差值仅仅为-14.7%~15.3%与-13.1%~13.9%)均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明桄榔幼苗生长对氮磷钾肥的利用规律,为桄榔人工种植合理施肥,提高林地肥料利用率及保护土壤环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置9个不同氮磷钾配比处理,以不施肥作对照,研究不同氮磷钾配方施肥对桄榔幼苗生长及其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每年施尿素200g/株+钙镁磷40g/株+氯化钾280g/株对桄榔幼树生长、叶绿素的累积及土壤速效钾含量累积效果最好,其株高增幅、地径增幅、新生枝条数增幅、SPAD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为(22.27±1.19)cm、(14.85±0.47)mm、(2.40±0.53)条、78.82和124.38mg/kg;每年施尿素200g/株+钙镁磷60g/株+氯化钾140g/株对土壤有机质的促进作用最显著,有机质含量增加10.20mg/kg;每年施尿素200g/株+钙镁磷80g/株+氯化钾210g/株对桄榔林地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的促进作用最明显,二者含量分别增加82.82 mg/kg和10.92mg/kg。【结论】桄榔幼苗生长适宜的氮磷钾施肥配方为每年施尿素200g/株+钙镁磷40~80g/株+氯化钾140~280g/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