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王雪梅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4,33(9):1802-1809
生物膜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可以反映复合污染胁迫在不同水生态系统中群落水平上的生态响应,对于流域水生态监测具有重要意义和广泛应用前景。选取白洋淀流域典型生态单元水库、府河和白洋淀为研究区,采用活性炭纤维为基质的原位生物膜法,对快速生态监测方法在白洋淀流域不同生态单元的适用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生物膜与水质指标间的响应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活性炭纤维附着生物膜群落的结构、功能指标与天然基质无显著差异(P0.05),经过15d的培养其结构和功能可以很好的表征各个生态单元监测点位的水环境质量,且生物膜群落对于复合污染具有很好的响应。生物膜群落与超标水质参数RDA分析表明,超标指标可以解释生物膜群落变化的63.0%,8个超标水质参数与生物群落相关性大小依次为:DOTNCODMnCODBOD5EcoliTPNO3-N。生物膜监测可作为水生态快速监测方法在流域尺度不同生态单元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2.
白洋淀湿地生态水位及生态补水方案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入淀水量不足,是造成白洋淀湿地生态及其环境恶化,淀泊萎缩的重要原因,如何修复已遭破坏的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并维护湿地的生态平衡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研究采用白洋淀湿地从1956—2000年的逐月实测水位数据,通过分析汛期和非汛期的水位经验频率以及白洋淀湿地的生态功能,确定了白洋淀周年的生态适宜水位范围为7.9~8.7 m。当白洋淀出现生态干旱,水位不能维持在7.9~8.7 m时,生态补水后应使淀水位保持在7.1~7.9 m范围内。本文从补水量和补水时间2个方面,对白洋淀湿地的生态补水方案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白洋淀湿地生态现状评价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实地调查资料,对白洋淀湿地生态现状进行评价,为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和利用提供基础。评价内容包括水质水量、浮游植物、水生植物、浮游动物、鱼类及鸟类。结果表明:白洋淀水量是影响其水质和生物种群的重要因素;与历史资料比较,白洋淀湿地水量减少、水体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下降;由于近年来的生态补水,白洋淀生态系统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提出白洋淀湿地生态保护对策:建立稳定的生态补水机制,加大污染源治理力度,建设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工程。 相似文献
4.
以雄安新区白洋淀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地理信息遥感技术分析其1999—2017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以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湿地面积从1999—2017年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总体减少了5 019.66 hm2,下降了19.35%;耕地以及裸土地面积先增加后小幅度减少;林地以及建设面积逐年增加。1999—2017年最突出的变化为耕地和裸土地的相互转化以及自然水体、人工水体和水生植被三者之间的相互转化。前中期以湿地的流出为主,2011—2017年耕地扩张得到控制,逐渐转化为耕地以及裸土地向湿地的流入。白洋淀湿地斑块数量(NP)由1999年的11 722个增加到2017年的16 720个,斑块密度(PD)则由36.08增加到51.47,白洋淀湿地的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大;面积加权平均形状指数(AWMSI)从1999—2017年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湿地的斑块形状变得复杂;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和香农均匀度指数(SHEI)逐渐增加,白洋淀湿地的土地利用越来越丰富,优势斑块的主导作用逐渐降低。气候转变、降水减少、经济发展、退耕还淀政策、城市和农业用地的扩张以及政府的引水补淀等因... 相似文献
5.
《江苏农业科学》2016,(8)
生物膜法是理想的群落水平水生态监测的方法,能够全面反映湿地恢复前后生态健康水平,生物膜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前景。以四川省邛海湿地五期恢复工程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原位生物膜法、群落分析法和生理生态学方法,通过比较五期湿地恢复工程建设前、建设期和恢复期的生物膜结构和功能指标的变化,分析生物膜对湿地恢复工程不同时期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湿地恢复工程施工对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产生显著影响,其中对藻类结构和细菌胞外酶活性影响最大。基于所分析的各项指标,天然基质生物膜对湿地恢复具有很好的响应,生物膜法适用于湿地恢复的生态监测,可进一步建立评价方法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建立白洋淀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解决该流域环境污染、生态恶化、补水不能持续、淀内农村污染加剧以及生态移民的重要途径之一。运用主体功能区、公共物品、福利经济学、财政转移支付、流域治理等理论,提出白洋淀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补偿主体主要是流域内各级政府和受益者,补偿客体主要是流域内各级政府、生态建设者和受害者,补偿途径主要有政府主导型、市场主导型和博弈协商型,补偿标准有转移支付、流域上下游补偿、农村环保"征补共治"、生态移民以及跨界断面类型。白洋淀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实施的保障措施:确立生态补偿法律体系和地位、生态补偿基金要专款专用、实施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生态补偿社会治理体系和推动流域治理结构改革。 相似文献
7.
研究不同栽培基质对草莓的栽培效果,筛选最佳无土栽培基质。结果表明,采用不同基质栽培草莓的效果存在差异。其中3种基质最佳,即草炭∶炉渣=4∶6、麦秸∶炉渣∶菇渣∶草炭=4∶2∶2∶2、麦秸∶锯末∶草炭∶炉渣=4∶2∶2∶2。以上配比的基质互补,可以改善基质的物理性状,利于草莓根系生长;同时,这些原料可就地取材,价格低廉,合理添加麦秸、菇渣、锯末等原料,可有效降低草炭的使用量,节约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8.
9.
10.
卡特兰盆栽基质筛选初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卡特兰(Cattleya hybrida)在不同基质培养下的生长情况,筛选出适宜其生长的基质。初步试验结果表明30%椰纤维+70%碎砖屑是卡特兰理想的盆栽基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