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李成军  杨建利  张智  李婉钰 《中国种业》2024,(5):150-152,155
陕南地区海拔 900m 以下区域广泛分布黄褐土,耕作层冲刷流失严重,在高温、高湿、多雨的作用下,普遍存在耕性差、有机质和养分缺乏、土质黏重等问题。加之陕南秋淋天气的影响,秋播宜耕期短、油菜出苗率低已成为制约陕南地区油菜生产发展的重要瓶颈。陕南农技人员积极引进了高产、高油、高品质、苗期生长势强的油菜新品种中油杂 501,并在生产实践中结合黄褐土生产特性及秋播期间天气特征,总结了中油杂 501 在陕南黄褐土区域的轻简化直播栽培技术,在汉中、安康等地开展了大面积示范推广。该品种的引进及其在陕南黄褐土区域轻简化栽培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丰富了陕南油菜高产栽培技术内容,促进了陕南地区油菜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江西省油菜生产现状,介绍了油菜品种龙油668示范推广措施及成效,规范了龙油668栽培技术,以期促进江西省油菜产业的发展,保障我国食用油安全。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山区油菜大面积生产的轻简化栽培技术,进行了不同栽培方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免耕点播、翻犁撒播产量分别比翻犁移栽低11.1%、19.8%,纯收益分别比翻犁移栽多69.4元/667m2、16.9元/667m2,说明油菜直播具有节约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的优势,今后在油菜生产上可因地制宜推广直播技术.  相似文献   

4.
通过用现代农业的发展理念,加强栽培技术的研究创新,实施规模化、轻简化、机械化栽培技术,每667m2节本增效240元以上;"油蔬两用"技术平均产菜薹250kg左右,增收200元以上,大大提高了油菜种植的经济效益,促进了油菜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优质丰产甘蓝型春油菜杂交种L6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肃省油菜年种植面积近20万hm2,总产达2.8万t左右,为甘肃省第一大油料作物.近年来,春油菜因其种植投资小、经济效益高等优势,得以迅速发展.目前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少早熟、优质、丰产新品种,仍以青油菜14号、陇油5号等品种为主,由于生育期极晚,很难适应本省生态多样性,再加之品种单一、不育株率高,导致产量低而不稳,严重制约了甘肃省油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加强早中熟、优质油菜的选育研究,培育优质、高产、多抗油菜新品种,已成为甘肃省油菜生产的迫切需要和育种工作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通过梳理宁波油菜生产现状,总结出油菜生产发展在面积、产量、效益、市场4个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当前油菜生产主要面临种植效益低、政策扶持力度小、生产风险大以及产业化经营滞后等方面的制约。为此,提出了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应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当地产菜油品牌建设、加快开发油菜种植多样性功能等对策,旨在为宁波油菜生产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贵州油菜轻简栽培技术研究应用现状及发展策略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菜轻简化栽培是以免耕栽培和直播技术为核心,简化了传统育苗移栽的复杂栽培管理过程,减轻了劳动强度和节省了劳动力,符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文章简要介绍了贵州轻简栽培技术的发展现状和研究动态,初步提出了贵州油菜轻简化栽培的一些发展思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吴文焱 《种子科技》2023,(22):63-66
以太湖县作为研究区域,针对优质油菜推广策略及高效栽培关键技术的应用方法进行探究,分析了太湖县油菜生产及产业发展现状,从种植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两方面出发,总结了油菜高效栽培关键技术,归纳了优质油菜高效栽培技术推广措施,以期推动当地农业产业发展,扩展农业种植规模,为当地农业发展提供指导,实现乡村油菜种植稳定增收。  相似文献   

9.
张瑞茂  曾章丽 《种子》2013,32(2):107-109
为模清甘蓝型优质杂交油菜金农油1号适宜的配套轻简高效栽培技术措施,设置6种不同的种植方式对其配套轻简高效种植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单位面积产量、产值与投入是普通育苗移栽>免耕移栽>整地撒播>整地直条播>整地直播>稻桩免耕点播;单位面积净收益是整地撒播>稻桩免耕点播>免耕移栽>整地直条播>整地直窝播>普通育苗移栽;整地撒播、稻桩免耕点播、整地直条播、免耕移栽都可作为金农油1号的轻简高效栽培技术,因地制宜地加以示范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油菜生产概况及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新中国成立至今60年来河南省油菜生产情况、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分析。河南省油菜生产大体可分为五个发展阶段,总体上经历了种植面积由小到大、产量由低到高、品质由非优质到优质的发展过程。此外,还分析了河南省油菜生产在全国的地位和优势、油菜生产制约因素,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优质杂交油菜‘臻油89’轻简高效(机播机收)栽培技术措施,开展了‘臻油89’的田间密度和播种试验研究,并结合‘臻油89’特征特性和大量的机播机收实践,总结出适宜‘臻油89’轻简高效(机播机收)栽培的配套技术方案。技术要点是通过合理安排茬口、适时早播(播种期9月20—25日)、培养全苗壮苗、保证种植密度(播种量3.75~4.5 kg/hm2,密度22.5万株/hm2~37.5万株/hm2),合理施肥(复合肥600 kg/hm2:氮:磷:钾=16:16:16,尿素270 kg/hm2,硼肥15 kg/hm2),科学防除杂草、及时防治病虫害、适时收获。该研究方案可有效降低油菜生产成本,促进油菜生产的全程机械化,稳定并增加油菜种植面积,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山区油菜轻简化栽培技术,旨在通过简化栽培措施和优化管理方式,充分利用山区温光资源,减少栽培成本和劳动投入,提升耕地产能,提高单产和总产,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口增长,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研究适合山区特点的油菜栽培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通过对山区油菜播种期、土质、栽培管理方式进行研究,为山区油菜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促进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毛晓峰  石建尧 《种子》1998,(4):59-59,67
我国是油菜的发源地之一,又是油菜生产大国,菜籽抽是居民的主要食用油之一。我国的抽菜生产分布很广,几乎东西南北中都有种植,其中集中产区在长江中下游的贵州、四川、湖北、安证、江西、江苏等省份,占全国油菜种植面积的80%以上,自70年代以来,杂交优质油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油菜的播种面积和产量有了较大提高,纵观浙江省油菜生产现状可以概括以下几个特征1生产概况1.It种面积与分布我国油菜生产面积约为667万公顷,占世界油菜面积的1/3,比1985年增加30%左右,产量提高34%,国家计划到2000年将油菜面积发展到733万公顷,油…  相似文献   

14.
双低优质油菜不同免耕栽培模式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探索油菜新型轻简化栽培技术模式,通过免耕直播、免耕移栽、稻草还田免耕摆苗、免耕摆苗5种栽培模式比较试验,调查分析了生育期、越冬期苗情、成活率、成熟期经济性状、实际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稻草还田免耕摆苗新型栽培技术既能获得较高产量,又能减少劳动强度.该模式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油菜生产不断向轻简化栽培方向发展,直播栽培在长江流域油菜产区面积不断增加,直播集约化、机械化将成为油菜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1直播油菜特点1.1根系发达直播油菜主根粗长,根系入土深,不易倒伏。直播油菜和移栽油菜相比,其根颈粗度、根系数目和根系总长  相似文献   

16.
2014-2016年3年推广了稻油轮作面积2493hm~2,稻油总纯收入3723.646万元。垫江县为推广稻油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特制定水稻、油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操作规程,水稻采用旱育、移栽技术;油菜采取种子、肥料机播机施技术。通过对稻油结构的调整,为全县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7.
不同栽培方式对油菜生长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直播、少免耕等节本增效栽培技术是油菜栽培技术的发展方向,被列为农业部重点推广技术.近年来,稻茬油菜免耕移栽技术在贵州省应用面积迅速扩大,2006年全省推广面积达到10.29万hm2,占油菜种植面积的19.7%.  相似文献   

18.
水稻是仙桃市主要的粮食作物,占粮食总产量的80.2%,常年种植面积6万hm2。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各种轻简栽培技术逐渐得以推广应用。开展各种栽培方式对比试验研究,充分了解增产增效潜力,从中找出既节本增效,又能实现高产的栽培技术显得非常有必要。2010年,在湖北省农技推广总站的安排下,仙桃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承担了水稻轻简栽培技术对比试验研究项目,以期为扩大推广水稻轻简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推动贵州油菜生产,筛选适宜轻简直播的杂交油菜新品种,特开展适宜直播油菜新品种筛选试验。研究表明:11个油菜品种都能安全越冬,未发生冻害现象,且均未出现早花早薹现象;实际产量之间差异明显,其中浙油50、德润油188、油研早18、湘杂油553、黔油18号、中油杂19从苗期、蕾薹期到成熟期,植株生长健壮,生长整齐一致,抗倒、抗菌核病等抗性强,单株有效角果数多,产量较高,适合印江县直播栽培。  相似文献   

20.
主要介绍了玉米轻简化栽培技术的含义,分析了其必要性。通过阐述该技术的关键节点,例证了栽培效果,强调了发展和推广玉米轻简化栽培技术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