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对不同成熟度灵武长枣的呼吸速率和八成熟灵武长枣在不同温度贮藏过程中呼吸速率的变化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灵武长枣在完全成熟时有呼吸升高现象,八成熟枣在不同温度下贮藏,随贮藏时间延长均有呼吸高峰出现,认为灵武长枣可能为呼吸跃变型果品。  相似文献   

2.
灵武长枣成熟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不同成熟度灵武长枣品质的比较分析,了解长枣果实成熟特征,为灵武长枣标准化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分析‘灵武长枣’成熟期果实的形态特征,对‘灵武长枣’栽培及良种选育提供参考,在采收期分别于5个‘灵武长枣’种植基地随机采集果实,测定其纵径、横径、单果重等,分析‘灵武长枣’成熟期果实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灵武长枣’成熟期果实平均单果重为13.67 g,变幅在7.65~24.83 g;平均纵径为43.54 cm,变幅在34.12~56.42 cm;平均横径为26.76 cm,变幅在21.89~33.03 cm。单果重变异最大,果实横径变异最小;单果重与纵径、横径成线性正相关。‘灵武长枣’果实形状为典型长椭圆形,果个大小变化幅度大。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灵武长枣’果实裂果特性的研究,以期为‘灵武长枣’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采集大田10年生‘灵武长枣’果实,在室内采用果实浸泡法,测定不同着色程度和大小果实的吸水量、吸水率、裂果率、裂果指数等,研究‘灵武长枣’果实裂果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浸水时间的延长,‘灵武长枣’果实的吸水量、吸水率呈下降趋势,而裂果率和裂果指数呈上升趋势。‘灵武长枣’全红果总吸水量比75%着色果的多、果实裂果率大,裂果指数是75%着色果的1.49倍,裂果严重。4种果实大小等级‘灵武长枣’果实的总吸水量顺序为:一等果二等果三等果四等果;三、四等果的裂果率大于一、二等果,而一等果的裂果指数最大(0.664)。果实裂果发生与其水分吸收密切相关,果实吸水的关键时期在前24 h。全红果与果个大的果实吸水量大、裂果程度严重。  相似文献   

5.
采收期和品种对枣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灵武长枣、冬枣和梨枣为试材,研究了不同采收期对灵武长枣果实品质的影响;以及在同一采收期下,灵武长枣、冬枣和梨枣在低温贮藏前后营养成分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灵武长枣在不同的采收期中,全红果的果肉硬度小于大半红果,头蓬果高于三蓬果;全红果的可溶性固形物、蔗糖、可溶性果胶含量均高于大半红果;三蓬果的葡萄糖、果糖含量高于头蓬果,头蓬全红果的蔗糖、总糖含量高于三蓬全红果;抗坏血酸含量在各个采收期变化不明显。同一采收期的灵武长枣、冬枣和梨枣,在贮藏95 d后,3个品种的果肉硬度、抗坏血酸、可溶性固形物、蔗糖、总糖均呈下降趋势,其中梨枣的果肉硬度、抗坏血酸含量下降均最多;灵武长枣采收时抗坏血酸含量最高且降解最少;冬枣蔗糖含量下降了88.5个百分点;灵武长枣、冬枣可滴定酸含量有所增加,而梨枣出现下降;冬枣的果糖上升了113.6个百分点,明显高于其它两个品种,是贮藏后风味更为浓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灵武长枣是中国枣的一个优良鲜食品种,保鲜期短成为其产业发展和市场开拓的瓶颈。从适时无伤采收、及时预冷、保鲜剂处理、涂膜、分级、包装、贮藏环境条件控制等方面,总结了灵武长枣的贮藏保鲜技术。  相似文献   

7.
采用磷酸二氢钾(0.2%)+蔗糖(0.3%)、赤霉素(30 mg/kg)、以色列专用肥(0.3%)、硼酸(0.3%)对温室栽培的‘灵武长枣’进行喷施处理,测定灵武长枣的枣吊加长生长、直径生长、坐果率及叶片净光合速率等,研究外源药剂处理对灵武长枣生长与坐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以上试剂对灵武长枣枣吊加长生长、直径生长及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不显著,喷施赤霉素(30 mg/kg)、以色列专用肥(0.3%)使坐果率分别提高了3倍和2.6倍,喷施以色列专用肥(0.3%)、硼酸(0.3%)使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提高,且以色列专用肥(0.3%)可显著提高果实着色率。设施栽培‘灵武长枣’生产中可在花期、果实膨大期喷施以色列专用肥(0.3%),以提高坐果率与果实着色率。  相似文献   

8.
对灵武长枣低温贮藏前期3种包装袋袋内气体成分的变化进行了测定分析,同时将3种保鲜膜对枣果实低温贮藏90天的保鲜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微孔膜(KDM)保鲜效果好于打孔聚乙烯(PE)膜,不打孔PE膜最差,说明灵武长枣以使用气体通透性能较好的包装材料贮藏效果最佳,同时也证实了低温与专用保鲜剂结合专用薄膜自发气调的综合配套保鲜技术模式适用于灵武长枣贮藏保鲜.贮藏90天后好果率达87.5%。  相似文献   

9.
宁夏枣树品种品系的AFLP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摘 要: 应用基因组DNA-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原产宁夏回族自治区的8个枣树品种品系和原产甘肃靖远县的1个枣树品种的亲缘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5对引物(E1/M12、E1/M4、E4/M11、E2/M10和E5/M4)扩增出了466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130条,多态性比率达27.89%,表明遗传多样性不是很丰富。聚类结果证明灵武长枣2号与中卫大枣、同心圆枣聚为一类,彼此间近缘关系较近,而与灵武长枣品种的亲缘关系较远,是一个新种质;同心圆枣与中卫大枣的遗传距离仅为0.015,亲缘关系最近,是同物异名。  相似文献   

10.
灵武长枣果实发育成熟期生理生化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6年生的灵武长枣为试材,研究了果实发育后期(白绿期~全红期)生理和生化变化特性,结果表明:(1)灵武长枣从白绿期至全红期,果肉硬度缓慢降低,与果实发育成熟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9803,全红时果肉硬度12.4kg/cma^2。(2)果实抗坏血酸含量与果实发育成熟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拟合曲线为三次多项式,相关系数r=-0.9731;果实可滴定酸含量与果实发育成熟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9746。(3)果实发育成熟期,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和蔗糖含量均与果实发育成熟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4)灵武长枣在白绿期前以积累单糖为主,果实糖份累积总体表现为“蔗糖”型。(5)随着果实发育成熟,相对甜度不断增加,与总糖、蔗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66、0.9880和0.9828。(6)灵武长枣在果实发育后期,果肉淀粉含量最高达51.54mg/100g,对果实的糖度没有明显影响。(7)白熟期的果实在软化前,呼吸强度在10~26mg/(kg.h)间变化,没有明显的呼吸高峰,初步确定为呼吸非跃变型。  相似文献   

11.
通过研究不同成熟度枣果品种在生长期中可溶性糖成分和含量的变化情况,以及对同一时期不同品种枣果可溶性糖含量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建立糖含量变化(Y)与生长期(X)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10.8702+0.559978X,掌握了枣果的营养变化特点和生长规律,旨在为枣果水溶性多糖深加工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新疆和田骏枣为原料,探讨液态法发酵生产红枣醋及其醋酸饮料的调配。结果表明,采用液态法生产的红枣醋具有红枣特有的香味,酸味柔和,可以作为调配醋酸饮料的原料。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红枣醋酸饮料优化配方为:100 mL果醋饮料中含红枣原醋12 mL,红枣汁23 mL,甜蜜素用量0.08 g,乙基麦芽酚用量0.02 g。  相似文献   

13.
大枣保鲜的主要技术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枣是我国独具优势的重要果品之一,具有重要的营养价值,因此大枣的保鲜问题一直是科学工作者不断探讨的问题。介绍了几种主要的大枣保鲜技术,包括冷藏、气调贮藏、减压贮藏和化学药剂保藏等。  相似文献   

14.
研究枣股和枣吊的生长发育规律,在生产中采取对应的技术措施加强枣园管理以提高枣子产量。采用随机抽样方法调查统计栽培于延川县红枣主产区的24个枣树品种(系)的枣股粗度和长度,及枣股上枣吊数、枣吊长度、枣吊叶片数、挂果数等农艺性状,结合实验室分析研究其生长发育规律。阐明了枣股长、枣股粗、枣股形态、枣吊长、枣吊叶片数、挂果数与枣股龄的相互关系,揭示出它们的生长发育规律。品种间枣股和枣吊生长的变异大于枣股龄间。提出基于枣股龄基础上的生长发育曲线将枣股生长发育划分为5个时期的标准;基于枣吊的某些生物学性状与有效挂果数的相关系数,首次建立了高产枣树品种选择的综合指数;提供了丰产枣园枣股管理的科学依据和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断根配合施肥措施对冬枣生长及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滨州市冬枣示范园的6年生冬枣(Zizyphus jujube Mill.)为试材,采用树木行间两侧3倍地径断根的方法,结合萌芽前和坐果后不同施肥措施,研究了断根和施肥对冬枣二次枝、果实产量、Vc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萌芽期施肥量减半,对冬枣二次枝生长起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后期减半施肥则影响不大。减少施肥量显著降低了冬枣产量。施肥方法相同条件下,根系修剪显著降低了二次枝的生长,其抑制作用与施肥量减半的效果相当。根系修剪后,减少施肥量可增强对冬枣生长的抑制作用。相同施肥量条件下,根系修剪可显著提高冬枣的产量,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与半量施肥相近的增产效果。此外,根剪后减少施肥量提高了当季肥料的利用效率,增加了冬枣果实中可溶性糖和Vc含量。由以上分析可知,两侧3倍地径根剪可减少肥料使用量,对冬枣产量及品质的提高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武兴菲 《保鲜与加工》2021,21(3):125-129
为探究红枣在干燥过程中酚类物质的变化及其与褐变的关系,选用新疆和田大枣为试材,采用中短波红外干燥方式对其进行干制处理,测定其在干燥过程中总酚、总黄酮、单体酚类物质含量及褐变度的变化,并鉴定酶促褐变的底物。结果表明:随着干燥过程的进行,枣果褐变度不断提高,总酚、总黄酮含量不断下降;枣果中共鉴定出11种酚类物质,其中芦丁、绿原酸、儿茶素、表儿茶素是其主要酚类物质,没食子酸、表儿茶素、儿茶素、绿原酸、咖啡酸、阿魏酸是枣果的酶促褐变底物,儿茶素是最主要的酶促褐变底物;干制过程中枣果的褐变度与总酚、总黄酮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儿茶素、表儿茶素、绿原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没食子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说明总酚、总黄酮参与了枣果褐变的进程。研究结果为红枣干燥过程品质调控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