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栗实象鼻虫,又称栗实象甲,属鞘翅目象甲科。此虫在山阳县分布很普遍,是板栗的主要果实害虫。以幼虫蛀食果实,被食果实形成坑道,虫粪堆积其中,被害果实极易腐烂,  相似文献   

2.
栗实象甲又称栗实象鼻虫,属鞘翅目象甲科。此虫分布很广,遍布世界各个板栗产区,在我国分布亦很普遍,是各产区的重要果实害虫。以幼虫蛀食果实,被食果实形成坑道,虫粪堆积其中,被害果实极易腐烂,丧失食用价值或发芽能力,损失极大。除了危害板栗之外,此虫尚危害锥栗、茅栗、栓皮栎、麻栎等。通过我们近几年对该虫的试验与观测,现将栗实象甲的形态特性、生活习性与无公害防治技术总结如后。  相似文献   

3.
栗实象鼻虫,简称栗实象,又叫栗实象甲。是商洛市板栗产区的主要害虫之一,普遍蔓延于全市各县(区)。危害率为25%~40%,有的地方高达70%以上。以幼虫蛀食果实,被害的栗子充满虫粪,不堪食用,也不能作种子,且易霉烂,不便储藏。  相似文献   

4.
栗实象甲又称栗实象鼻虫,属鞘翅目象甲科。此虫在陕西镇安县分布广,是该县板栗的重要果实害虫。以幼虫蛀食果实,被食果实形成坑道,虫粪堆积其中,被害果实极易腐烂,丧失食用价值或发芽能力,损失极大。除了危害板栗之外,此虫尚危害锥栗、茅栗、栓皮栎、麻栎等。通过笔者近几年对该虫的试验与观测,现将栗实象甲的发生及无公害防治技术总结如后。  相似文献   

5.
栗实象甲又称栗实象鼻虫(Curculio davidi Fair-maire),属鞘翅目象甲科害虫。此虫分布很广,遍布世界各个板栗产区,在柞水县分布亦很普遍,是板栗的重要果实害虫。  相似文献   

6.
娄福贵  房佩刚  张吉福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0):2932-2932,3089
2005~2006年,进行赤眼蜂防治栗实蛾的生物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使用赤眼蜂防治板栗栗实蛾,平均防治效果达64.23%,平均虫食率降低25.72%,并且具有环保、生态、安全、方法简便、成本低、防治效果好等特点.实施该技术,每公顷可挽回经济损失1 046.25元.  相似文献   

7.
栗实象甲在驻马店的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栗实象甲是板栗在栽培过程中危害板栗果实最严重的一种害虫,近几年,在板栗栽培中虫果率达30%~40%,严重影响了坚果品质和果农的经济收入,为了控制该害虫的发生,进行了防控,效果良好,旨为彻底防控栗实象甲的发生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板栗虫害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危害板栗的虫害达几十种,其中发生较普遍而且危害较严重的有栗瘿蜂、板栗透翅蛾、栗红蜘蛛、栗大蚜、桃蛀螟和栗实象鼻虫。由于栗农对板栗虫害的防治措施不当,导致板栗树势弱、产量低、虫果率高、烂果率高,严重影响果农的收入。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可使好果率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9.
正一、栗实象鼻虫也叫栗实象甲、栗象、栗象甲、板栗象鼻虫等,属鳞翅目,象虫科。我国各板栗产区均有分布和为害,但主要为害南方板栗产区,是为害栗果的重要蛀果害虫。1、为害症状及鉴别以幼虫为害栗果,幼虫体常略呈"C"形弯曲,幼虫先取食栗苞,后蛀食栗仁,在坚果内蛀食,幼蓬受害后易脱落。后期幼虫为害种仁,被害坚果  相似文献   

10.
安徽板栗产区的矿质营养限制因子及分期施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皖西舒城大别山区板栗产量的矿质营养限制因子是严重的氮贫乏,皖南广德栗产区是严重的磷贫乏。在两个栗产区分别施用氮或磷,可以增加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果枝上雌花量和栗实产量。分期施肥表明,授粉期施肥的增产栗实效果高于花原基分化期施肥;板栗果实速生期叶面喷磷、钾或锰,既增产栗实,又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11.
栗实象鼻虫(Curclio dvdidi Fdirmaire)属于鞘翅目,象甲科,象甲属。在丹东地区危害较为严重,一般年份被害果实占20%~30%,严重时果实被害率达60%以上,被害果实失去食用价值。为了找出防治栗实象鼻虫的最佳时期和防治方法,宽甸板栗试验站多年来对此虫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2.
2 板栗的贮藏板栗虽属干果,但果实内含水量较高,采收后呼吸旺盛,生命活动强烈。其贮运中有四怕:怕热、怕冻、怕干、怕水。我国板栗每年在贮运中霉烂和腐烂的栗实均占总产量的30%左右,每年经济损失上亿元。栗果在采收后的40天内,是危险期,其间栗实水  相似文献   

13.
针对昆明地区板栗园低效林产生的原因,如未进行整形修剪、土水肥管理不当、病虫害严重等,本研究在宜良县北古城镇阿保村、寻甸县柯渡镇新沙村、盘龙区松华街道小河村3个板栗园区采取了合理整形修剪、加强土肥水管理及针对性进行病虫害防治等低效林改造技术措施。通过2a的技术措施应用,阿保村栗园产量增加10%,栗实出虫率从10%降至1%;新沙村栗园产量增加25%,栗实出虫率从80%降至12%;小河村栗园产量增加43%,栗实出虫率从60%降至10%,效果明显。研究表明:不同修剪措施对板栗产量影响程度为"抓大放小"加摘心"抓大放小"短截;在授粉结束后(5月下旬)、栗实生长期(6月上旬)、栗苞成型期(7月上旬)针对栗实象甲合理施药,在板栗球果采收后(10月中下旬)收集、转移、处理栗苞能有效降低栗实出虫率,提高板栗内质。  相似文献   

14.
高建华 《新农业》2008,(5):25-26
一、栗实象鼻虫 1.为害症状幼虫在栗实内取食子叶,并将虫粪充满蛀孔内.被害栗实完全丧失食用价值,严重时栗果被害率50%以上,对板栗的产量和品质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板栗栗实象鼻虫简称实象,又叫栗实象甲,是板栗的主要害虫之一,危害率为25%~40%,有的地方高达70%以上,它以成虫啃食嫩叶、新芽和幼果,幼虫蛀食板栗果实,被害栗果的蛀道内充满虫粪,严重为害年份,常在短期内将栗果食空,并诱致菌类寄生,使得栗果既不堪食用,也不能做种子,且易腐烂,不便储藏,严重威胁板栗生产与销售。1发生规律根据邢台县山区对象鼻虫的调查观测结果如下:一般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20 cm的土中越  相似文献   

16.
宋祥玲 《现代农业》2010,(11):28-29
<正>长期以来,栗实象鼻虫、栗实蛾、栗疫病等病虫害一直威胁着栗树生产。因此,摸清和掌握病虫的生活习性、危害情况,是搞好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王忠祥 《新农业》2006,(7):25-25
板栗是凤城地区主要经济林树种,已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有些栗园栗实象鼻虫为害比较严重,每年栗实被害率30%~40%,严重时达70%,影响了板栗的产量和质量,给板栗经营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防治栗实象鼻虫已成为当务之急。笔者通过多年的调查研究和药剂防治试验,初步掌握了栗实象鼻虫的生活习性、为害特点及无公害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8.
栗实蛾〔Laspeyresia splendana(Hübner)〕室内饲养观察、田间调查和防治试验的结果表明:在夏秋季,该虫卵期(3.6±0.4)天,幼虫期(12.5±1.5)天,蛹期(9.4±1)天,成虫产卵前期(3.5±0.5)天,成虫寿命(10±2)天,完成1个世代需(30.5±4.5)天。卵散产,平均每头雌虫产卵(50±10)粒,孵化率为93%。幼虫6龄,食料不足时可转果危害,每头幼虫蛀食栗果1~4个,成虫无趋光性。在粤东栗区1年发生6~7代,以幼虫在落地栗壳、树干等处越冬。第一代田间发生量极少,第2~6代幼虫取食果柄、蛀食栗果,造成严重危害。毒死蜱和杀虫单等杀虫剂对该虫有良好的防效。  相似文献   

19.
一、分布与危害栗象又名板栗象鼻虫、栗实象鼻虫,属鞘翅目,象虫科。国内各板栗产区均有分布。寄主主要是栗属植物,以及榛、栎等。以幼虫为害栗实,发生严重时,栗实被害率可达80%,是危害板栗的一种主要害虫。幼虫在栗实内取食,形成较大的坑道,内部充满虫粪。被害栗实易霉烂变质  相似文献   

20.
栗实象是板栗的重要害虫,平均果实被害率达50%~85%,严重时种仁被害一空,并诱发菌类寄生,以至采收后难以储存运销,给栗农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该虫1~2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地下土室中越冬,第二年或第三年6~7月在土室内化蛹,8月出土,9月为产卵盛期,9月下旬至11月上旬幼虫陆续脱离种子,入土越冬。栗实象发生程度与栗园环境条件、板栗品种以及成熟期关系极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