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2 毫秒
1.
几个玉米杂交种的抗旱性鉴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岩  苏君伟 《种子科技》2011,29(4):22-25
通过在抗旱防雨棚内的小区试验,设置正常供水和中度干旱胁迫两个水分处理,以当前推广面积较大的玉米杂交种郑单958为对照,对辽宁省目前主推的5个玉米杂交种丹玉39号、先玉335、良玉88号、辽单565、沈试21号的抗旱性以及与抗旱性有关的17个生理生化指标和农艺性状进行了测定、比较与评价。结果发现:干旱胁迫下,所有测试品种都表现一定的抗旱能力,除丹玉39号外,其余4个品种抗旱能力与对照郑单958相当。但不同基因型玉米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先玉335的抗旱性最强,其次是良玉88号和辽单565,抗旱性最弱的是丹玉39号。  相似文献   

2.
渗透胁迫条件下玉米萌芽期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聚乙二醇(PEG)渗透胁迫来人工模拟干旱条件,对黑龙江省种植的10个玉米杂交种的萌芽期抗旱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影响玉米的发芽势、发芽率、胚芽长度、胚根长度、干物质积累及贮藏物质运转率;不同杂交种在杭旱性上存在明显差别:哲单37、龙禾1号、大地11号、原单68号、东农254和穗丰10号抗旱性较强;强盛31和辽河4号抗旱性中等;吉祥1号和东裕108抗旱性较弱。  相似文献   

3.
玉米萌芽期抗旱性鉴定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通过种子萌发试验,以8个玉米品种(郑单958、豫单998、超越1号、浚单20、中科4号、洛玉4号、农大108、先玉335)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玉米萌芽期渗透胁迫对玉米萌发状况的影响。分析表明:在渗透胁迫条件下,发芽率降低,胚根、胚芽的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贮藏物质转运效率降低。其中发芽率和胚根干重与萌发抗旱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可作为萌芽期抗旱性鉴定的一级指标;胚根长、胚芽长与萌发抗旱指数呈正相关可作为萌芽期抗旱性鉴定的二级指标;胚芽干重与贮藏物质与萌发抗旱指数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未达显著,可作为萌芽期抗旱性鉴定的三级指标。鉴定玉米萌芽期抗旱性以萌发抗旱指数为主,结合其他6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4.
不同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自交系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凤海  张宝石  王志斌 《种子》2008,27(4):77-81
以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自交系为试验材料,对不同基因型玉米抗旱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在花期水分胁迫下,不同基因型玉米都表现出株高、单株叶面积、叶绿素等指标的下降,且下降的幅度不同。同时,水分胁迫下,玉米植物体内的生理代谢发生了明显变化。叶片相对含水量、保水能力显著降低,可溶性糖升高。与抗旱系数关联度密切的有:叶片相对含水量下降率、丙二醛伤害率、株高下降率等。(2)叶片相对含水量、叶水势即离体叶片失水速率与抗旱性关系密切。这些指标既可以反映植株受旱程度,又可以比较不同基因型玉米抗旱能力。(3)在花期水分胁迫下,不同基因型玉米产量都明显下降。抗旱性强的基因型下降的小,抗旱性弱的品种下降的多。可以用抗旱系数和抗旱指数来衡量不同基因型玉米的抗旱性。亲本及F1代间抗旱性在某些性状上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玉米不同时期抗旱性鉴定指标的灰色关联度与聚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从玉米抗旱性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出发,在玉米4个比较重要的生育时期,即:萌发期(播种-出苗)、苗期(出苗-拔节)、开花期(抽雄-吐丝)、灌浆期(授粉-收获)采用分阶段人工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利用综合性状比较优良的超级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比较形态学、发育学、生理学等方面的抗旱性鉴定指标与玉米抗旱能力的关系,通过一些简便易测指标的分析筛选,建立一套可靠、迅速的指标体系。通过玉米抗旱性与各指标的相关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聚类分析,明确了各指标与玉米抗旱性关系及抗旱性鉴定的指标体系,为综合评价不同玉米品种抗旱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河南夏玉米苗期抗旱性评价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2019,(9)
为评价河南夏玉米品种的抗旱性,建立玉米苗期抗旱性评价体系。以18个河南夏玉米品种(浚单20等)为试验材料,利用人工控水盆栽试验,通过测定其苗期干旱胁迫处理下苗高、叶面积、蒸腾速率、光合速率等指标,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筛选玉米苗期抗旱性指标。实验结果表明,根鲜重、根干重、根总吸收面积等指标与玉米苗期抗旱性关系较为密切,而苗干重等指标与抗旱性关联度最小。结合隶属函数分析法发现隆平206、浚单29和豫禾988等玉米品种抗旱性较强而蠡玉16抗旱性最弱。  相似文献   

7.
基于生理生化指标的玉米杂交种苗期抗旱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2019,(8)
以河北省推广种植的20个玉米杂交种为试材,苗期采用沙培培养方法,以15%PEG-6000溶液对幼苗进行模拟水分胁迫,研究干旱胁迫下苗期SOD、POD、APX等7个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趋势及其与品种抗旱性的关系,采用标准差系数赋予权重法对品种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先玉688为高抗旱品种,可用于抗旱性育种和栽培。金秋963、蠡玉37为中等抗旱品种,其它品种为不抗旱品种。  相似文献   

8.
玉米苗期抗旱性鉴定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盆栽试验,以14个玉米杂交种(京科308、四单19、辽单565、吉单261、京科25、京单28、京科508、郑单958、京科516、DH3719、丹玉39、中丹808、农大108、京玉6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玉米苗期反复干旱对玉米株高、干物质积累、过氧化物酶活性、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等的影响。分析表明,反复干旱胁迫下玉米各杂交种幼苗存活率与株高、干物质积累、POD含量呈正相关,与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呈负相关,上述指标和幼苗反复干旱后存活率的相关性都达到显著水平。鉴定玉米苗期抗旱性以幼苗反复干旱后存活率为主,结合其他5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9.
玉米整株根系水导与其表型抗旱性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以一组遗传背景清楚,表型性状已知的玉米遗传材料杂交种户单4号(F1代)及其双亲(♂,♀)为供试材料,用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ψs =-0.2 MPa),在室内溶液培养条件下研究了玉米整株根系水导(Lpwr)与其表型抗旱性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玉米整株根系水导与其品种抗旱性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P<0.05)。在干旱胁迫下,玉米  相似文献   

10.
玉米各生育时期抗旱性鉴定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试验从玉米抗旱性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出发,在玉米四个比较重要的生育时期,即:萌发期(播种-出苗)、苗期(出苗—拔节)、开花期(抽雄—吐丝)、灌浆期(授粉—收获)采用分阶段人工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利用综合性状比较优良的超级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比较形态学、发育学、生理学等方面的抗旱性鉴定指标与玉米抗旱能力的关系,通过一些简便易测指标的分析筛选,建立一套可靠、迅速的指标体系。通过玉米抗旱性与各指标的相关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聚类分析,明确了各指标与玉米抗旱性关系及抗旱性鉴定的指标体系,为综合评价不同玉米品种抗旱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夏玉米的干旱适应性及其生理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1987~1988年,分别在大田和遮雨塑料棚条件下,测定并分析了三个抗性不同的夏玉米杂交种与干旱适应性有关的一些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夏玉米杂交种受旱后,对干旱均表现出了程度不同的适应性;高抗杂交种以较强的根系活力、气孔调节能力和广泛的水分适应性体现其抗旱性,在耐旱性上则主要表现为受害后叶绿素含量较稳定,膜损伤小,游离脯氨酸积累量大.二者综合作用的结果、使其抗旱系数大,经济产量高.此外,还对夏玉米抗旱机理以及气孔扩散阻力、游离脯氨酸积累与抗旱性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抗旱剂对玉米出苗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抗旱浸种剂和拌种剂复合处理玉米种子 ,在较低的土壤水分条件下 ,可提高玉米种子的出苗率和出苗速度 ,促进幼苗根系生长。同时能提高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 ,降低游离脯氨酸含量 ,植株保水抗旱力明显增强。试验结果表明 ,出苗率、苗高、苗干重、根长、根干重、根体积、根冠比、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处理间均有显著差异 ,其中用浸种剂浸 8h和用 2 %拌种剂复合处理的效果最好 ,显著优于空白对照和 8h清水浸种处理。  相似文献   

13.
用PEG-6000高渗溶液模拟土壤水分胁迫的方法,比较了培养介质、浸种时间对不同粒质量类型玉米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并采用砂培不浸种方式,研究了黄淮海地区近几年审定的32个玉米杂交种萌发期的抗旱性。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玉米品种,在纸培模式下20%PEG渗透胁迫处理的发芽率均低于或等于25%,远低于砂培模式。砂培模式下,不浸种处理的发芽率总体好于浸种24 h和48 h处理。砂培不浸种方式下,渗透胁迫处理不同程度地降低了32个玉米杂交种种子的发芽率;大多数品种初生根条数低于对照,胚芽长和胚根长均减小,胚芽长比胚根长减小的程度大,胚芽干质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4.
Seed priming is a method to improve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 establishment under stress conditions. The effect of seed priming in chemical solutions such as urea and KNO3, on protein and proline content,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 growth responses of four maize (Zea mays L.) hybrids under drought and salt stress conditions was studied in a controlled environment in 2010. Treatments included stress type and intensity at five levels: moderate drought (MD), severe drought (SD), moderate salt (MS), severe salt (SS), and control (C1, without stress), three seed priming types including water (C2, as control), KNO3, and urea (as chemical priming), and four maize hybrids including Maxima, SC704, Zola, and 307.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ighest germination percentage (Ger %), germination rate (GR), seedling length (SL), radical length (RL), and seedling to radical length ratio (S/R) were achieved in no stress treatments and most proline content in SD treatment. Urea priming led to more Ger%, GR, and SL compared to other primers and treatment under KNO3 priming resulted in higher RL compared to other primers. Chemical priming had no effect on S/R and proline content. Also, in terms of most traits, no difference was found among the four hybrids. Results showed that salt stress could affect GR and RL more than the drought stress. Drought stress affected germination percentage and S/R more than the salt stress. Both stresses decreased all measured parameters, except protein and proline content which were increased remarkably, and more under drought compared to salt stress. Based on proline content, hybrid 304 appeared to be more resistant to stress than other hybrids. Generally, KNO3 and urea alleviated effects of both stresses and led to increased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 growth as well as the root length. Therefore, priming could be recommended for enhancing maize growth responses under stressful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玉米苗期抗旱遗传规律,以抗旱玉米自交系‘81162’和干旱敏感自交系‘沈503’构建P1、P2、F1、B1、B2、F26世代群体,采用数量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对苗期玉米苗高、根鲜重、地上鲜重、根干重、地上干重、根长、鲜重根冠比、干重根冠比性状的抗旱系数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苗高、根鲜重、地上鲜重、根干重、地上干重、根长的最适遗传模型为2MG-A,主要由2对加性主基因控制。鲜重根冠比和干重根冠比的最适遗传模型为MX2-ADI-AD,主要由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为玉米抗旱育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变水处理条件下小麦幼苗的甜菜碱代谢与抗旱性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景蕊莲  昌小平 《作物学报》1999,25(4):494-498
在缓慢土壤水分胁迫一复水的变水处理条件下,小麦幼苗地上部分相对含水量在80%~70%时,甜菜碱含量及甜菜碱醛脱氢酶活性最高,相对含水量大于80%或小于70%,甜菜碱的含量和甜菜碱醛脱氢酶活性都降低,并且两者变化是“同步”的。水分胁迫时,小麦幼苗迅速积累甜菜碱,抗旱型小麦增加6~8倍,水分敏感型增加4倍。积累甜菜碱与  相似文献   

17.
长期土壤干旱对豫麦54扬花期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长卷  王春虎  王姗 《种子》2012,31(2):39-41,47
为揭示豫麦54扬花期对长期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采用盆栽试验对不同土壤干旱条件下豫麦54扬花期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期干旱胁迫下,豫麦54扬花期叶水势、叶相对含水率、根系活力和根系可溶性糖含量均随土壤水分的减少而显著降低;叶饱和亏、叶片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质膜透性、SOD和POD活性及根系脯氨酸含量均显著增加.这说明,在长期干旱胁迫下,豫麦54通过降低叶片相对含水率、根系活力,增加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根系脯氨酸含量,增强SOD和POD活性等生理上的变化以提高抗旱性,从而使其适应长期干旱胁迫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玉米(Zea mays L.)苗期对水分亏缺的响应机制,以抗旱性具有显著差异的2个玉米品种为材料,使用PEG-6000溶液模拟不同强度的干旱胁迫,对逆境中玉米苗期的形态及生理生化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后抗旱性强的成单30的株高、叶面积、根长及根重呈上升趋势,抗旱性弱的金玉306呈下降趋势;干旱胁迫使成单30的地上部干重、根重和干物重等生物产量增加,而金玉306的各生物产量逐渐下降;干旱胁迫导致玉米的丙二醛含量升高,细胞膜稳定性下降,成单30的变化幅度比金玉306小;干旱胁迫使玉米的叶绿素a/b比值及叶绿素含量下降,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成单30的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干旱胁迫后变化不显著,而金玉306在后期才出现显著变化;干旱胁迫后,成单30与金玉306的脯氨酸含量均极显著增加;干旱胁迫使玉米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这些结果说明不同抗旱性玉米品种的抗旱机制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9.
玉米苗期抗旱性鉴定研究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7  
用离体叶片的保水率、电导、水势、脯氨酸含量及根冠比对6个玉米品种苗期抗旱性进行初步研究,用五级评分法对各项指标的测定值进行定量表示,经过权重分配进行了抗旱性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0.
脯氨酸对玉米抗旱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盆栽及室内试验,在孕穗期和灌浆期进行土壤干旱协迫处理,研究了脯氨酸对玉米品种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干旱胁迫前或胁迫解除复水后叶面喷洒脯氨酸对提高玉米抗旱性有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