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进行森林碳汇交易立法契合中国温室气体减排的现实需要,符合森林碳汇交易的实践需求,可有效弥补当前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之不足。京都规则为国内森林碳汇交易立法提供了有益借鉴。中国森林碳汇交易多由行政规章和政策性文件规范,适用于实践力有不逮。故应加强相关立法,明确规定森林碳汇交易的法律地位、实施条件与保险规则。《森林法》修改应当对森林碳汇交易进行原则规定,再由下位法予以配套。  相似文献   

2.
从森林碳汇的意义、需要解决的问题、国内外森林碳汇市场现状、中国碳汇市场的分析等方面对森林碳汇及其市场进行介绍,以期促进行业快速、稳健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界定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基于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对森林碳汇研究文献数量进行的定量分析 表明,该研究领域在我国越来越受关注;并从森林碳汇的认识、森林碳汇制度研究、森林碳汇市场问题、森林碳汇计 量与价值评价方法等方面定性分析了我国森林碳汇研究现状。总结出研究中存在概念不明确、计量及价值评价方法 不统一、定量研究缺乏、制度研究不全面、缺少森林碳汇与社会及生态关系的研究等不足,及森林碳汇市场扩大、森 林碳汇产权化、森林碳汇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统一森林碳汇计量及价值评价方法等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中国森林碳汇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88—2013年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采用改进的森林蓄积量法估算了中国大陆31个省(市、区)的森林碳汇量,并以单位面积森林碳汇量为指标,借助Dagum基尼系数和Markov链方法系统分析了中国森林碳汇的区域差异及其动态演进趋势。结果表明:1)中国森林碳汇在省域间存在较大差距,由南方林区向西南、东北林区递增变化;2)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结果显示,中国森林碳汇的地区差异呈波动下降趋势。从四大林区来看,南方、北方和东北地区内差距与全国一致,基本呈下降趋势。而西南地区内差距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地区间差距是造成中国森林碳汇区域差异的首要原因,并且地区间净差距和超变密度差距对全国总体差异的贡献率呈此消彼长的"∞"型变化。3)Markov链分析发现,不同水平的森林碳汇地区间跨区流动的可能性较低。但从动态演进来看,中国森林碳汇呈上升态势,预期较低水平的省份将逐步减少,整体会向着高水平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最大的国有林区——东北内蒙古林区森林碳汇凭借其低成本、易操作、潜力大等独特优势,在固碳减排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运用森林蓄积量扩展法,对2003-2011年东北内蒙古林区的森林碳汇潜力展开系统测算,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内森林碳汇交易价格,评估东北内蒙古林区森林碳汇的潜在价值.根据测算,2011年东北内蒙古林区森林碳汇潜力高达25.52亿t,表明东北内蒙古林区森林碳汇潜力较大.如果通过森林碳汇交易,东北内蒙古林区森林碳汇潜在价值将非常可观.然而,单位蓄积量的下降成为制约东北内蒙古林区森林碳汇增长的主要因素.基于此,从内部潜力和外部市场两个方面,提出了促进东北内蒙古林区森林碳汇发展的政策路径:一方面,提高森林经营水平,增加单位蓄积量;另一方面,推动森林碳汇交易市场化,实现森林碳汇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6.
分别以来自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有关森林碳汇研究主题的4 619篇、403篇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CiteSpaceⅡ软件对相关引文数据和主题词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知识图谱的方式梳理了森林碳汇研究领域的国内外重要学术机构、学术文献及人物、研究热点等。主要分析结果表明:①美国、加拿大、中国、德国等是国际上森林碳汇研究的主要国家,美国处于该领域的核心地位;②学者多从环境科学、生态学、林学角度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土壤固碳机理、不同林种及树种的固碳潜力等方面展开研究,有的也从森林管理、碳汇交易等管理学角度做出了有益的探索;③国际森林碳汇研究热点层出不穷,且随着时间发生变迁,研究领域日益成熟;④国内自然科学学者对森林碳汇研究起步较晚,发文数呈快速上升趋势,以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等为核心的机构走在国际森林碳汇研究的前列,研究热点与国际接轨,在国际森林碳汇研究领域中的学术地位有待提升;⑤基于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的森林碳汇项目及森林碳汇可持续发展等是国内人文社科学者森林碳汇研究的热点。图4表8参12  相似文献   

7.
孙根紧 《广东农业科学》2015,42(13):182-186
西部地区作为战略资源储备库和生态安全屏障,已成为我国发展森林碳汇的重要阵地。运用森林 蓄积量扩展法研究发现,1994—2013 年我国西部地区森林生物量碳汇量和森林碳汇总量均呈不断增长趋势,到 2013 年分别达42.4413 亿t 和103.5567 亿t,预计到2015 年西部地区森林生物量碳汇量将达40.8557 亿t,碳汇潜 力达1.5670 亿t,到2020 年西部地区森林生物量碳汇量达53.1227 亿t,碳汇潜力达13.8339 亿t,到2050 年西部 地区森林生物量碳汇量达60.0514 亿t,碳汇潜力达20.7627 亿t。但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西部地区森林碳汇水 平仍然较低,亟需通过提高碳汇林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构建西部森林碳汇市场体系、完善区域森林生态补偿机制 和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等途径提升西部地区森林碳汇能力。  相似文献   

8.
森林碳汇交易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行节能减排的重要市场机制。本文分析了北美、新西兰及澳大利亚3大国际主流森林碳汇市场的发展、交易规则等方面的内容及中国当前森林碳汇自愿性市场的发育状况及交易机制,从市场供求、市场培育及认证机制3个方面比较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森林碳汇项目的SWOT分析和应对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SWOT分析法,分别对云南森林碳汇项目的内部优势、劣势,外部机遇和威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云南在经济环境和实践经验方面有优势,在社会参与程度、项目规模和碳汇人才等方面存在劣势,在国际气候环境、国内政策等方面存在机遇,在项目计入期和森林资源保护等方面存在威胁。进一步提出,云南可以通过改变开展森林碳汇项目的参与模式、采用合适的交易方式、熟悉森林碳汇项目的有关规则、加强对森林碳汇理论的宣传和研究、加强对碳汇林的管理和扩大森林碳汇项目的规模等措施,提升云南森林碳汇项目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将于2017年全面启动碳交易市场,同时,林业碳汇将正式进行碳汇交易。为了在我国碳汇交易中抓住机遇,开发森林碳汇潜在的经济价值,为此对哈尔滨市呼兰区森林碳汇进行计量评价。1试验地区概况哈尔滨市呼兰区有林地面积11 889.5 hm~2,包括红松林、云杉林、樟子松林、落叶松林、椴树  相似文献   

11.
低碳经济时代下的森林碳汇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碳汇在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应对经济与环境的双重危机过程中,发展低碳经济成为推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共识。森林碳汇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力量。在论述了低碳经济、森林碳汇等相关概念的基础上,阐述了国内外关于森林碳汇问题的研究现状,并对森林碳汇的经济属性和森林、二氧化碳、经济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基于森林碳汇角度,对低碳经济下林业未来发展提出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浙江林学院学报》2009,26(3):318-318
2009年3月18日,浙江省科技厅丁康生副厅长来浙江林学院考察省级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工作。 周国模校长主要从森林生态系统碳汇机制、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计量系统开发、森林生态系统碳汇提升技术以及森林产品的碳平衡及碳汇交易机制等4个研究方向汇报了浙江省森林碳汇研究重点实验室的筹建工作。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兴宁市森林碳汇建设的现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分析了当前森林碳汇建设的发展形势,提出了该市森林碳汇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及建议,以为当地森林碳汇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兴宁市森林碳汇建设的现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分析了当前森林碳汇建设的发展形势,提出了该市森林碳汇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及建议,以为当地森林碳汇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森林碳汇与林业经济发展变化的趋势,为相关管理决策、生态治理和资源环境管理等提供参考,推动我国绿色低碳经济的发展。  方法  利用1989—2018年间6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森林碳汇与林业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模型、森林碳汇与林业经济发展耦合度模型和森林碳汇与林业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1992—2018年森林碳汇与林业经济发展变化的耦合度分析。采用逐步回归和ARIMA模型分析森林碳汇影响因素和滞后性,并采用自回归和ADF检验等预测我国2019—2030年森林碳汇与林业经济发展耦合度,研究也对中国森林碳汇与林业经济发展耦合及长期变化特征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结果  (1)生态建设与保护投资、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实际完成投资额、GDP和林产品进口额对森林碳储量有显著影响,林业产业总产值、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实际完成投资额、林产品出口额对森林碳汇量有显著影响,其中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实际完成投资额对二者的影响都最大。(2)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实际完成投资额等因素对森林碳储量的影响作用滞后性为2年,对森林碳汇量的影响滞后性为1年。在森林碳汇投资时,应提前做好部署,并做好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和时间优化。(3)1992—2018年,我国森林碳储量、森林碳汇量与林业经济长期发展的耦合度协调度是逐步上升的,中间虽有所波动,但森林碳储量与林业经济长期发展的耦合度协调度年均增长9.24%,耦合协调程度由1992年的“严重失调”,上升到2018年的“优质协调”;1993—2018年,森林碳汇量与林业经济长期发展的耦合度协调度年均增长9.63%,稍快于森林碳储量与林业经济长期发展的耦合协调度的增长速度。协调等级也由1993年的2级上升到2018年的10级。(4)预测表明:2019—2030年,森林碳储量、森林碳汇量与林业经济长期发展的耦合协调度都是增加的,二者的耦合协调度D值均接近于1,协调等级也长期为10,耦合协调程度也长期保持在“优质协调”水平上。  结论  森林具有社会、经济和生态多重效益,森林碳汇仅仅是一种效益产出,开展森林碳汇与林业经济发展变化的长期耦合分析是多重效益分析的一个关键。研究分析认为我国森林碳汇的溢出效应、协同进化效应明显,1992—2018年森林碳汇与林业经济发展变化的耦合协调度是逐步上升的。预测分析也表明,2019—2030年,森林碳汇量与林业经济长期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将长期保持在“优质协调”水平上。因此,提高森林经营管理水平,并维持目前的森林资源增加态势,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肇源县森林碳储量及碳汇价值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蓄积量法对肇源县现有森林碳储量及森林碳汇价值进行分析、评价,应用蓄积量法估算肇源县目前森林生物碳储量为674 783 t C,其森林生物碳汇价值为4 943.46万元。目前肇源县森林生物碳汇价值可以有4 943.46万元进入森林碳贸易市场。肇源县目前森林全部碳储量(包括林下植物及土壤)为1 645 796 t C,其森林全部碳汇价值为12 057.10万元。以期为研究开发潜在的森林碳汇价值,为今后开展森林碳汇项目、争取国际碳基金提前做好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7.
在气候变暖问题日趋严重的当下,森林碳汇的发展显得十分重要,而碳汇经济的发展也已成为必然趋势。随着《京都议定书》的出台和签署,森林碳汇进入议定书规定的清洁发展机制(CDM)后,明晰森林碳汇产权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该文以碳汇产权为主要研究对象,旨在建立较为完整的碳汇产权体系,明确碳汇产权界定、转移、实现等问题,为碳汇市场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森林碳汇是中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策略.福建省作为重点林业大省,具有发展林业的优越条件.如何评价福建省现有森林碳汇经济效益,对于推动福建省森林碳汇交易市场的建立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森林蓄积量扩展法评估福建省森林碳储量,用市场价值法评估森林碳汇经济价值.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森林碳汇潜力巨大,森林碳储量由1978年的28 186.91万t增长到2018年的84 500.07万t;森林碳汇量经济价值先下降后上升,2018年在92.36~150.66亿元之间,较1978年增长了两倍.福建省应不断发展森林碳汇资源,从而推动全国森林碳汇交易市场的发展.福建省应从不断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加大科研投入,加大森林碳汇宣传力度和建立一套适用地方区域的森林碳汇计量体系4个方面入手,提出发展森林碳汇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设计问卷的形式对项目区农民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含林农对碳汇林的了解和碳汇林被利用情况。采用分层抽样的形式,从项目区抽取有代表性的150位林农进行调查。通过调查发现许多因素阻碍了广东森林碳汇项目的开展。自然因素主要有台风、暴雨、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社会因素主要包括林农参与意愿不强、林农对森林碳汇认识度低、造林资金来源单一且不足、造林模式单一等。为了更好地开展森林碳汇项目,广东可以采用加强对森林碳汇的宣传、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举办森林碳汇培训班、造林模式多样化等措施。  相似文献   

20.
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森林碳汇的特征入手,阐述了森林碳汇贸易项目还处于初期阶段,介绍了森林碳汇的公共产品、外部性特征;结合云南腾冲碳汇试点项目案例,简要分析了项目的特点与存在问题,给出了在森林碳汇贸易项目建设中如何发挥政府作用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