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在心脏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5年1月开展心脏手术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R+D组和R组。R+D组患者麻醉方式: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R组患者麻醉方式:单纯瑞芬太尼。比较麻醉效果。结果:R+D组患者麻醉不同时期MAP、HR、SpO2无明显差异,R组患者在插管后1min(T1)时MAP、SpO2、HR下降明显(P0.05)。两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接近(P0.05)。R+D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R组,躁动明显低于R组(P0.05)。结论:在心脏手术中,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麻醉可比单纯瑞芬太尼麻醉更好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稳定,且镇静效果更佳,可减少躁动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治疗瑞芬太尼术后痛觉过敏的效果。方法 80例行腹腔镜手术的妇科患者,随机分为帕瑞昔布组和芬太尼组,每组40例。帕瑞昔布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前30 min予帕瑞昔布(0.8 mg/kg),芬太尼组则予芬太尼(1g/kg)。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疼痛程度。结果帕瑞昔布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比芬太尼组短(P〈0.01),两组患者拔管后的疼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治疗瑞芬太尼术后痛觉过敏的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七氟烷吸入麻醉对单肺通气(OLV)患者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67例OLV患者分为2组,A组(33例)采用七氟烷预先吸入后行OLV麻醉,靶控输注丙泊酚及瑞芬太尼静脉麻醉至术毕;B组(34例)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及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观察两组OLV患者在双肺通气(TLV)平卧位(T1)及侧卧位(T2),以及OLV 30(T3)、60(T4)、90min(T5)及术毕(T6)时PaO2、PaCO2、HR、MAP及Qs/Qt变化。结果:两组OLV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FEV1、OLV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前动脉氧分压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OLV患者T3、T4、T5时PaO2明显低于T1、T2时(P0.05),而Qs/Qt明显高于T1、T2时(P0.05),且A组T3、T4、T5时Qs/Qt明显低于B组(P0.05),T6时两组OLV患者Qs/Qt、PaO2与T1、T2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比较,七氟烷吸入麻醉对OLV患者肺内分流影响较小,而对PaO2影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无痛肠镜异丙酚静脉麻醉3种输注方式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20例行无痛肠镜的患者随机分为手控组、微泵组和靶控组3组,每组40例,分别采用异丙酚静脉麻醉3种不同输注方式.观察指标有:诱导时间、镜检时间、苏醒时间、总检查时间、异丙酚麻醉诱导用药量和总用药量,镜检不同时间点的HR、RR、MAP、SpO2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靶控组诱导时间和苏醒时间均明显短于手控组和微泵组(P<0.01),麻醉诱导用药量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异丙酚总用药量靶控组明显低于手控组和微泵组(P<0.01或0.05);给药1min时,手控组和微泵组的FIR、RR、MAP、SpO2较给药前均有明显下降(P<0.01),而靶控组仅MAP和SpO2较给药前明显下降(P<0.01);靶控组、微泵组和手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5%、22.5%和37.5%,靶控组明显低于手控组(P<0.05).结论 靶控输注麻醉诱导快、苏醒快、能维持平稳的麻醉深度,并可减少麻醉药用量和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复合瑞芬太尼在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ASAⅠ级择期手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瑞芬太尼复合氯胺酮组(RK组)。麻醉维持R组应用瑞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铵,RK组应用瑞芬太尼+氯胺酮+丙泊酚+维库溴铵。结果 R组的瑞芬太尼用量明显比RK组多(P〈0.01)。RK组在术后清醒时的血压、心率明显比R组低(P〈0.01)。两组患者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比RK组重。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复合瑞芬太尼可减轻患者瑞芬太尼停药后的疼痛程度,减少瑞芬太尼用量,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与芬太尼对照观察不同剂量地佐辛对预防瑞芬太尼快速耐受所致术后痛觉过敏的效果。方法80例ASAⅠ~Ⅱ级行择期脊柱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地佐辛0.1 mg·kg-1组)、B组(地佐辛0.2 mg·kg-1组)、C组(地佐辛0.3 mg· kg-1组)、D组(芬太尼1μg· kg-1组)。各组患者均采用静脉复合麻醉,术中连续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各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时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苏醒后的 VAS评分、Ramsay评分及要求镇痛距离拔管的时间、拔管后患者恶心呕吐、烦躁及呼吸抑制等情况。结果各组患者拔管时 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均较D组短;要求镇痛距离拔管的时间B、C组较 D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 D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后 VAS评分 A组T1时点及B、C组各时点较D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各时点与D组相比,Ramsay评分4分例数最多(18,15,13,9,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中呼吸抑制发生率 D组最高,为6例(30%),其次 C组,为2例(10%);恶心呕吐发生率D组最高,为5例(25%);各组患者均未出现烦躁。结论地佐辛可安全有效减轻瑞芬太尼麻醉后快速耐受所致术后痛觉过敏,临床麻醉更有效、更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开颅手术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在医院脑外科行开颅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均在常规诱导下行静脉复合麻醉,对照组采用芬太尼,观察组采用舒芬太尼,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生命体征及术后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术中MAP、HR、SB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情况、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在开颅手术麻醉中效果更佳,能够减轻心血管反应,有利于术后镇痛和呼吸管理。  相似文献   

8.
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和异丙酚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寻找瑞芬太尼的最佳剂量,探讨其安全性。方法:选择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250例,ASAI~II级,随机分为5组,每组50例。A、B、C组用异丙酚分别复合0.5、1.0、1.5μg·kg。瑞芬太尼,D组为异丙酚复合芬太尼1.%g/kg,E组为单纯异丙酚组。观察A、B、C、D、E组BP、HR、RR、SaO2变化,记录异丙酚用药量,以及患者意识消失、清醒时间,体动发生率,低氧血症,呼吸暂停发生率。结果:A、B、C组异丙酚总用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严重体动发生率低(P〈0.01),麻醉起效快,苏醒快(P〈0.05)。C组对血压、心率、呼吸抑制明显(P〈0.05)。结论:在无痛人流术中异丙酚复合适当剂量0.5~1.0μg/kg的瑞芬太尼,不仅可减少异丙酚的用量,而且起效快,清醒快,体动发生率低,提高手术医生及患者满意度,是一种安全的有效配伍。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 比较七氟烷吸入麻醉与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对持续输注顺式阿曲库铵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麻下手术病人40例,随机分为七氟烷吸入麻醉组(Ⅰ组)和丙泊酚-瑞芬太尼组(Ⅱ组),各20例。静脉注射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后气管插管,术中持续输注顺式阿曲库铵,调节输注速率维持T1≤5%。记录顺式阿曲库铵输注速率、3h时用药量,恢复指数、停药至TOF比值为0.9的时间。结果 与初始输注速率比较,两组持续给药30-180min期间顺式阿曲库铵输注速率下降(P<0.05),且Ⅰ组输注速率显著低于Ⅱ组,总体平均输注速率较Ⅱ组减少28%。但120 min后两组输注速率无明显变化。两组恢复指数、停药到TOF比值为0.9的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持续输注顺式阿曲库铵维持恒定肌松水平,七氟烷麻醉与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均能呈时间依赖性增强其肌松作用,输注120 min时达最大程度,且前者的增强效应大于后者,但对肌松恢复的影响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布托啡诺联合依托咪酯在冠心病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的效果.方法 40例合并冠心病拟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A、B两组,每组20例.A组采用布托啡诺联合依托咪酯作复合表面麻醉,B组采用芬太尼联合依托咪酯作复合表面麻醉.记录两组患者术前(T0)、给药后5 min(T1)、检查结束后5 min(T2)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睫毛反射消失时间、苏醒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T1时点的MAP、HR均比T0时点降低(P<0.01),且T1时点B组的MAP、HR均低于A组(P<0.01).两组患者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苏醒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托啡诺用于冠心病患者胃镜检查的麻醉效果满意,血流动力学平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运用"快车道"房间隔缺损修补术麻醉能否缩短住院时间,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节约医疗费用.方法择期行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修复术60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运用丙泊酚及小计量芬太尼麻醉,对照组则运用传统大剂量芬太尼麻醉.术中监测ECG(心电图),CVP(中心静脉压),SPO2,PaCO2,鼻温,记录CPB肝素用量,主动脉阻断时间,并行时间,除颤次数.结果对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术终、拔管前、拔管后及ICU的SPO2进行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对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术终、拔管前、拔管后及ICU的PaO2进行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对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主动脉阻断时间、并行时间、最低鼻温、肝素用量进行比较,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P〉0.05).对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分别进行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且试验组的清醒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肺内感染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结论运用"快车道"心脏外科麻醉,早期拔管并不能影响患者术中及术后血液动力学的稳定,不会增加术中、术后风险,而可以降低因长时间机械通气带来的呼吸系统感染等并发症,可以缩短住院时间,节约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盐酸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所有患者手术均采用咪达唑仑、顺式阿曲库铵、丙泊酚、芬太尼行麻醉诱导,顺式阿曲库铵、芬太尼与丙泊酚维持麻醉,术后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使用PCA泵镇痛;分别记录苏醒后(T0),术后4h(T1),8h(T2),12h(T3),24h(T4)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术后不同时点PCA按压次数;24h舒芬太尼累计用量;镇痛期间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4h内VAS评分A,B组高于C组(P〈0.05);Ramsay镇静评分:A,B组低于C组(P〈0.05);24h镇痛泵的总按压次数A组高于B组(P〈0.05),B组高于c组(P〈0.05);与术前相比,A组术后血压、心率变化不明显,而B,C两组术后血压、心率下降(P〈0.05);3组患者术后均无呼吸抑制和镇静过度等不良反应(P〉0.05),恶心的不良反应发生率B,C组明显少于A组(P〈0.05).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术后自控静脉镇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脑电双频指数指导七氟醚吸入麻醉在成人心脏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手术的成人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治疗组依据脑电双频指数值调整七氟醚吸入浓度,而对照组根据临床经验来调整。结果治疗组插管时、切皮时和术毕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较对照组低(P<0.01),术后拔管时间与ICU停留时间都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成人心脏手术中,脑电双频指数指导下的七氟醚吸入麻醉可使患者血流动力学更平稳,并缩短术后拔管时间与ICU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3例肝硬化患者分为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组(Ⅰ组)、镇静剂组(Ⅱ组)和普通胃镜组(Ⅲ组),共进行114例次内镜下套扎术,比较各组胃镜操作时间、视野清晰度、术中不适反应和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变化。结果Ⅰ组胃镜操作时间明显短于Ⅲ组(P〈0.05),Ⅰ组及Ⅱ组视野清晰度明显高于Ⅲ组(P〈0.05)。除Ⅰ组患者术中血压有一过性下降外(P〈0.01),各组的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变化,但Ⅰ、Ⅱ组术中不适反应少。结论芬太尼联合异丙酚实行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疗效良好,不适反应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肝叶切除患者术中不同水平低中心静脉压(CVP)对失血量的影响.方法 80例择期肝叶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I组(CVP=1 cmH2O)、Ⅱ组(CVP=2 cmH2O)、Ⅲ组(CVP=3 cmH2O)、Ⅳ组(CVP=4 cmH2O),每组20例;术中控制CVP水平,并维持动脉收缩压(SBP)≥90mmHg或平均动脉压(MAP)≥60mmHg.记录肝实质离断前、中、后出血量及单位横截面积出血量.结果 肝实质离断过程中,Ⅲ、Ⅳ组的MAP水平明显高于Ⅰ组和Ⅱ组(P<0.01);Ⅰ、Ⅱ、Ⅲ组间的出血量以及单位横截面积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少于Ⅳ组(P<0.01).结论 控制性低CVP技术可明显减少肝叶切除术中失血量,3 cmH2O CVP可维持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及减少术中失血量.  相似文献   

16.
试验采用厚度0.03mmPE、0.03mmPVC和0.05mmPVC保鲜膜处理,以不扎口作对照,研究瑶山雪梨MAP常温保鲜效果。结果表明:20℃MAP贮藏35d,显著(P<0.05)抑制果实呼吸强度,降低果肉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减少果实失重率和腐烂率。其中,0.05mmPVC保鲜效果最好,稳定阶段袋内O23.5%~5.5%、CO26.0%~7.0%;贮藏35d,果肉硬度5.3kg·cm-2,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失重率和腐烂率分别为10.9%,0.076%,7.2%,30%。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人工泪液联合性激素对围绝经期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泪膜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64例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围绝经期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2组.对照组术后采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点眼,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用人工泪液和性激素,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7、30、90d的干眼症状评分、基础泪液分...  相似文献   

18.
以紫灵芝、琼脂、卡拉胶、白砂糖(蔗糖)、果葡糖浆为主要原材料,制备了灵芝风味休闲凝胶型软糖产品;以感官总体分值为产品质量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结果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获得最优配方为甜味剂28.24%、凝胶剂2.10%、灵芝浓缩液22.40%、柠檬酸0.081%,评价得分为99.4分,该产品的色泽均一,具典型灵芝风味,酸甜味协调性好,并具良好的咀嚼性和弹性等质构特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和TIMP-3在肝细胞性肝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0例HCC、癌旁组织和10例正常肝组织,用qRT-PCR、Western blot、免疫组化SP法检测PTEN、TIMP-3mRNA和蛋白表达,分析PTEN和TIMP-3表达与H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癌组织中PTEN和TIMP-3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正常肝组织(P〈0.01),且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亦明显低于正常肝组织(P〈0.01)。PTEN和TIMP-3蛋白表达在肝外转移、分化差、血清AFP≥400μg/L和Ⅲ~Ⅳ期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无肝外转移、分化好、血清AFP〈400μg/L和Ⅰ~Ⅱ期肝癌(P〈0.01或0.05)者;两者在是否伴有肝硬化和不同肿瘤大小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C癌组织中PTEN和TIMP-3表达下调,表达水平有助于判断HCC侵袭转移能力、临床分期和肝外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