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西是猪种布氏菌病流行的疫区.我们坚持以"检疫、免疫、淘汰病猪、推广人工授精"为主的综合措施防制猪布氏病,有效控制该病疫情.但在疫区应用猪型布氏菌二号弱毒菌苗免疫种猪,影响了猪布病的血清学诊断和对布病疫情的监测.为此,我们对猪种布氏菌强毒菌株C73攻毒和弱毒苗S2免疫种猪血清学反应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抗体消长的分析,提出了鉴别布氏菌免疫反应与强毒感染的合理检疫时间.  相似文献   

2.
<正>奶牛布鲁氏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为了预防、控制和净化布病,人们通常对非疫区以监测为主;稳定控制区以监测净化为主;控制区和疫区实行监测、扑杀和免疫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我县于2004年开始实施对奶牛免疫接种猪布鲁氏菌病活疫苗(Ⅱ)(brucella vaccine,living,简称猪S2)口服布病疫苗免疫工作。  相似文献   

3.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以动物为传染源的人畜共患病。我县牛羊布病防治工作在各级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经过30多年的积极防制,取得了显著成效。牛羊布病阳性率分别由防制前的38.8%、34.14%,至1996年降为0.12%和0.27%,分别下降了38.68个百分点和33.87个百分点。流产病料分离布氏菌,结果均为阴性,达到了农业部、卫生部规定的“控制区”标准。我县牛羊布病防制工作从1965年开始,在摸清疫情的基础上,采取以免疫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先后用S2号菌苗、M5号菌苗,采用气雾、饮水、注射等方法进行免疫,至1…  相似文献   

4.
预防仔猪黄、白痢双价工程菌苗MM-3的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用遗传工程技术构建、能合成粘附素K88与无毒肠毒素LT-B两种抗原的菌苗MM-3进行免疫试验的结果。菌苗无毒安全,超量使用亦未见到副作用。免疾后能引起机体的应答反应,母猪血及初乳中均可测得抗体,初乳中抗体效价较血中高。在用强毒的肠毒素性大肠杆菌人工攻击仔猪的试验中,对照组死亡率为74.2%,口服免疫组与注射免疫组死亡率分别为1.0%与6.5%。三年内在多个猪场、对上万头仔猪进行菌苗效果观察,未免疾对照组腹泻发病率为55—80%,免疫后降至10—25%,未免疫对照组腹泻死亡率为7—40%,免疫后仅为1—3%。试验观察至仔猪生后30日,菌苗不仅可预防黄痢、亦能预防白痢发生。  相似文献   

5.
我国在布病的科研与防治具体措施中取得了成功的进展。根据近年来陆续报道的猪二号布氏菌苗(S_2)对黄牛(含奶牛)免疫的成功经验及对牦牛免疫控制试验结果,结合我省牧区牦牛布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希望通过对布病流行疫区的牦牛口服 S_2菌苗免疫的效果观察,为今后大面积牦牛布病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用临床学、细菌学、血清学及病理组织学方法研究了通过子宫及配种途径攻毒布氏苗后S_2苗对孕猪的保护力,结果表明当用10~6强毒攻毒后,其实际综合保护力可达70.24%。本研究为用菌苗防制猪布病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布鲁氏菌病(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该病对畜牧业和人类健康均构成严重威胁,使用疫苗免疫是防控布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光滑型牛种布鲁氏菌19(S19)活疫苗是世界上第一个被广泛应用且效果良好的布病疫苗,至今为止仍是使用最广泛的疫苗之一。本文主要从应用情况及目前研究进展两大方面对S19疫苗进行概述,以期为日后使用该疫苗预防布鲁氏菌病提供借鉴及为疫苗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布氏杆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疾病,在我省流行面广,危害严重,经过研究,绵羊的布病免疫问题已经解决,(应用M5号苗气雾免疫),但是牦牛的免疫问题仍须研究,M5号菌苗对我国其他牛种免疫效果良好,经试验对牦牛的免疫期不够,国外引进的19号菌苗(牛型)免疫剂量相当大。而我国的布氏杆菌弱毒菌苗有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培育的羊型M5号苗,农业部兽医药品监察所研究出的猪型S2号苗,尚无牛型弱毒菌苗。为解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羊免疫布鲁氏菌病基因缺失活疫苗(M5-90Δ26株)和弱毒疫苗(S2株)效果,选取220只3~12月龄的布病阴性羊,随机分为3组,免疫48h内观察疫苗副反应,并在免疫7d、14d、30d、90d后采血进行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免疫48h内,M5-90Δ26注射组和S2口服组均未出现发烧症状,M5-90Δ26注射组1只试验羊出现采食量下降,S2口服组未见羊群采食量下降。M5-90Δ26注射组免疫7d抗体阳性率97%,免疫14d和30d抗体阳性率100%;S2口服组免疫后7d抗体阳性率49%,免疫30d抗体阳性率最高(81%);对照组未检测到布病抗体阳性。综上所述,布病M5-90Δ26在免疫后抗体水平上优于S2株,但可能存在副反应,建议免疫前观察羊状态,严格按照疫苗说明书进行免疫。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免疫布鲁氏菌疫苗的牛羊开展抗体检测,掌握布鲁氏菌疫苗免疫抗体变化规律,为制定牛羊布鲁氏菌病合理的免疫监测方案提供技术参考。试验选取布病阴性的牛开展S2和A19疫苗的免疫试验,免疫后第15、30、45天采血,分离血清。选取布病阴性的羊开展S2疫苗免疫,在免疫后第7、15、30、45、135天采血分离血清。应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方法检测布鲁氏菌病抗体。此外,对使用S2疫苗免疫的6个试点县牛羊开展免疫抗体检测,并应用RBPT方法和c ELISA方法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1.
疫苗免疫是布鲁氏菌病防控的主要措施之一,目前,动物使用的布鲁氏菌疫苗主要有牛种布鲁氏菌A19菌株弱毒疫苗、羊种布鲁氏菌M5菌株弱毒疫苗、羊种布鲁氏菌Rev.1弱毒疫苗和猪种布鲁氏菌S2菌株弱毒疫苗。正在研发的疫苗主要有基因工程弱毒活疫苗和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各种疫苗均存在优缺点,本文对动物布鲁氏菌疫苗的应用情况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2.
为了确保猪肺疫内蒙系弱毒菌苗的生物安全,保证其对猪肺疫的预防效果,试验通过菌苗水分测定、活菌苗纯粹检验、活菌苗计数检验、菌苗安全检验及菌苗效力检验,对其生物安全进行综合评定。结果显示:猪肺疫内蒙系弱毒菌苗水分含量在3%以下;无杂菌存在;计数结果与出厂时标注的头份数相符;安全检验中免疫动物均存活;效力检验中免疫组小白鼠均存活,对照组小白鼠均死亡。表明猪肺疫内蒙系弱毒菌苗各项检验合格,可用于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13.
布鲁氏菌猪2号菌苗自研制成功至今已历时近30年,特别是近17年来,每年我国大量生产并广泛用于大面积的布病防疫,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没有发生任何由于菌苗应用造成的不良后果,为发展畜牧业生产和提高人民身体健康起到了积极作用。1985年,本菌苗经 FAO/WHO 布病专家委员会向世界各国推荐以来,声誉倍增,鉴于此,为严格把握菌苗质量,我们对地处华北、西北、东北、西南等五个厂家生产的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概述了广东省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的主要血清型5:A、8:A、6:B、2:D代表菌株与我国广泛使用的口服猪肺疫弱毒菌苗(6:B)进行了小白鼠、猪体(指5:A)的交互免疫试验的过程。试验结果表明,口服猪肺疫弱毒菌苗与5:A、8:A菌株没有交互免疫。前者纯保护10.3%,后者纯保护-4.2%;与6:B菌株则有交互免疫,纯保护77.8%,与2:D菌株似有一定交互免疫,纯保护38.2%。用猪进行的5:A菌株与该菌苗交互免疫试验,其结果也无明显交互免疫,纯保护15.6%。  相似文献   

15.
布鲁氏菌S19号菌苗免疫幼龄牦牛的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布鲁氏菌S19号菌苗是一种对牛布布鲁氏菌具有良好免疫效果的生物制剂。鉴于其对成年牛免疫后抗体存留时间长而影响布鲁氏菌的常规监测,故许多国家和地区主要用于幼龄牛,并且只用1次即可获得终生免疫保护力。但截止目前尚未见对4-8月龄牦牛免疫效果的报道。为了在我省牦牛集中产区推广应用布鲁氏菌S19号菌苗,以控制部分县布鱼氏菌病回升的趋势,我们于1997-2000年在甘肃省张掖地区和甘南藏族自治州的6个牧业县进行了该菌苗的免疫试验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布鲁氏菌病(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重要人畜共患传染病,严重危害公共卫生安全。疫苗免疫是预防布病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我国已经获批上市的布鲁氏菌病疫苗共有七种,分别是S2株、M5/M5-90株、M5-90Δ26株、Rev.1株、A19株、A19ΔVirB12株和BA0711株。对上述疫苗的背景、免疫程序、基因组及保护力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旨在为动物布鲁氏菌活疫苗选用提供指导,并针对现有疫苗的优缺点,展望未来研发安全、高效、可鉴别诊断、不感染人的新型疫苗方向。  相似文献   

17.
猪布鲁氏菌病口服疫苗免疫效果蔡福玲,张伟民,崔启仁,罗满玉(广州市畜牧兽医总站广州510000)(增城市兽医防检站增城511300)猪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猪布氏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也是人畜共患病。80年代广州市,特别是增城县猪布病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8.
将20周龄小鸡46只随机分成五个试验组。第1组用吉林禽霍乱活菌苗饮水免疫,每只小鸡约饮服120×10~8个活菌,第2组用华南弱毒菌苗饮水免疫,每只小鸡约饮服140×10~8个活菌。第3组皮下注射吉林活菌苗,第4组皮下注射华南弱毒菌苗,第5组不接种菌苗作为对照组。第1、2、5组在饮服菌苗后25天,第3、4、5组在皮下免疫注射后30天,用农业部兽医药品监察所C48—1多杀性巴氏杆菌强毒株攻击,第1组和第3组分别获得58.33%及66.67%的保护率,保护性显著(P<0.05),而第2组和第4组则未获明显保护性(P>0.05),保护率均为25%。本试验证明,用吉林禽霍乱活菌苗饮水免疫可引起小鸡抵抗同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强毒株的免疫力,同时表明禽霍乱活菌苗饮水免疫这一方法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在运输检疫中,对进行过口服布氏杆菌猪型二号菌苗免疫过的羊群检出的布病阳性羊,在检疫现场难以判定是喂苗免疫的结果还是感染过布病。为了使运输检疫不漏检,防止疫病传播,又不因健康羊喂苗误.判成病羊而遭受经济损失,经与河北省国营御道口牧场协商,决定在御道口牧场对口,服布病猪型二号菌苗后绵羊的布病凝集反应阳性消长  相似文献   

20.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严重危害人和动物健康的人兽共患病。疫苗免疫是畜间布病流行率较高地区控制该病的重要手段。辽宁省建昌县经过多年实践,创新出一套免疫保护效果较好的阴道途径免疫S2疫苗的新型家畜免疫技术。为了解该技术对家畜的安全性,本研究采用该技术免疫了3只山羊,在免疫1个月后检测其抗体滴度、体内含菌量,观察脾脏和肝脏的病理变化。结果显示,3只免疫山羊均抗体阳转,所有采集的脏器均未分离到布鲁氏菌,且脾脏和肝脏未出现布病相关病理变化。初步研究表明,通过阴道途径对羊进行S2疫苗免疫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