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全国玉米形势分析会称,玉米制种面积接近30万hm^2.目前甘肃、新疆、内蒙古、宁夏已经成为全国4大制种基地。  相似文献   

2.
随着制种玉米基地的西移,新疆玉米制种面积已扩大到2.7万~3.4万hm^2,仅伊犁地区种植面积达1万hm^2。为了寻找适合我区的栽培方式,通过我们多年的试验、示范、创新、改进、提高发展成为“矮、密、早”栽培技术体系。5年内累计推广0.33万hm^2,较常规栽培增产10%~31%,已成为新疆玉米杂交制种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玉米制种产业优势、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以来,全国的玉米种植面积达N3333.3万hm^2,年需要玉米种子量约12亿奴。巨大的市场需求使玉米种子生产成为一个投资少、见效快、周期短、赢利丰的“黄金产业”。2012年,加强生产建设兵团的玉米制种面积已经超过2.7万hm^2,比2008年翻了1番。随着国家加大对种子生产基地的投入和建设,玉米种子生产基地的建设也将呈现跨越式的发展,新疆将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兵团紧紧抓住机遇,把玉米制种作为重点发展产业,制定了玉米种子生产基地面积到卿达到6.7万hm^2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4.
刘忠元 《种子世界》2005,(10):40-41
河西走廊地处西北内陆地区,具有丰富的光热资源、良好的土壤和灌溉条件、隔离条件以及交通运输条件。近年来玉米制种面积不断扩大,其中2004年制种7.4万hm^2,产种量4亿kg,其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成为我国主要玉米制种基地。由于走廊沙漠沿线区较走廊中部传统农业区气候生态条件恶劣,但热量及隔离条件更好,因此该区域制种面积扩大很快。在该地区玉米高产优质制种的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5.
特大雨雪冰冻灾害给广西种子生产体系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1~2月,广西发生50年一遇的特大雨雪冰冻灾害,涉及范围之广,受灾程度之重,持续时间之长,为历史罕见,给群众生产生活特别是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损失。广西种业因特大雨雪冰冻灾害受损严重:一是广西种子企业“早(造)制(种)晚(造)用”的杂交水稻、杂交玉米制种,在广西境内的制种基地受损面积达95%,共1305hm^2:在海南省临高县的制种基地受损面积达35%,共640hm^2。  相似文献   

6.
进入“十四五”以来,制种玉米产业逐渐回暖,新疆内外种子生产企业纷纷拿出优势品种,扩大繁种面积,增加保产值和单价,职工制种积极性不断提高,2022 年师市玉米制种面积达到 1.4 万 hm2。面积的大幅增长也给玉米制种基地带来了监管压力,通过总结玉米制种基地监管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抓好玉米制种基地监管工作思路,为推动师市玉米制种产业高质量发展,优化制种环境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7.
《种子世界》2011,(12):54-54
从2012年开始,农业部将在甘肃酒泉、张掖等地启动国家级制种基地建设,初步设定当年完成的制种面积目标是6666.7hm^2,以玉米育种优先。农业部种子管理局调研组的领导和专家深入甘肃酒泉、张掖两市进行了种子生产基地考察和国家级制种基地调研,期间分别在两市召开了政府、管理部门座谈会及企业农户座谈会,听取了当地政府、区县领导、农业部门和种子管理机构、乡镇村干部和玉米制种大户的情况汇报和意见建议。领导和专家就规划的定位、目标、内容和机制等内容进行深入讨论,为酒泉、张掖两市制定国家级制种基地规划明确了目标、理清了思路。  相似文献   

8.
制种基地位于重庆东部的巫山县,该县位于长江沿岸高温伏旱区,年年自然灾害种类多,频率高。高温伏旱多出现在历年7~8月,直接影响玉米制种安全抽穗、授粉、灌浆结实,是制种高产的最大威胁。早春寒潮频繁,适时早播是培育壮苗的前提。根据我所多年的经验,总结出一套简便有效的高产、稳产制种技术。特别是在2006年重庆大旱之年,湘永单3号制种仍然获得高产,产量达3750kg/hm^2。  相似文献   

9.
辉南县地处吉林省东南部,气候冷凉。5~9月常年≥10℃,积温2700~2750℃。考虑玉米制种自然隔离条件的需要,公司基地设在本县中部丘陵漫岗区。无霜期只有125d,有效积温也只有2650℃左右。为了繁制中晚熟品种,并安全水入库,从1997年开始,我们采用了地膜覆盖制种技术,推广面积逐年扩大。到1999年公司100hm^2玉米制种地,全部采用了地膜覆盖,收获期提早10d以上,增产25%~30%。  相似文献   

10.
武威市玉米制种产业化优势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武威市玉米杂交制种从20世纪70年代引进、试验、示范,80年代逐步完善形成规模,90年代初随着全国玉米杂交制种基地的西移,从单纯自产自销转为对外生产以掖单、酒单、农大、豫玉等国内系列和国外引进杂交种等60多个高产品种的制种基地。仅2006年就配制杂交品种(系)50余个约3.33万hm^2,产优质玉米杂交种约22500万kg,销往全国各地,总产值达到6.75亿元,占当年农业总产值的29.8%。制种区农民人均制种年纯收入超过1872元,比2005年增长800多元,占人均年纯收入的50%以上,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