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药剂(666)治螟基础的地区,应以药剂治螟为主,放弃一切群众不乐意接受的冬季治螟措施。二、大部为冬水田或有水利条件的多闲田,同时螟害又较严重的地区,可以要求提早春耕灌水,并在为数不多的秋、各种田中拾毁外露稻根(必要时可进行2次)及拔除紫云英田的稻根,以求获得彻底的效  相似文献   

2.
"挖极铲"是粤东各地农民冬季除螟的重要工具,去年全区不完全统计已达40万把。解决了工具缺乏的困难,并提高了工作效率。揭阳一带农民反映:"挖棂铲"是冬季挖稻根除螟的好工具。该县松义乡农民说:"有了挖根铲挖稻根就容易了"。挖根据有什幺好处呢?它主要的是:一、省力易  相似文献   

3.
广西田东县和同、英和等村近年来充分利用当地冬季温、光、水资源优势,应用"猪-沼-稻-稻-菜"模式,积极发展冬种大肉包心芥菜.通过规范化栽培管理.一般每667m2大肉包心芥菜产量2500~3500kg,经腌制加工成酸菜后,销往广东、海南、福建等地,产值3500~5000元.  相似文献   

4.
1952年水稻区的冬季治螟工作成绩很大,根据不完全的统计,全国掘毁稻根八千余万亩,这对今年水稻增产有一定作用。但亦存在着严重的缺点,如不少地区一般化的布置,未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方法。部份地区由于忽视了与秋种结合,影响了春花的播种。有些地区则宣传教育工作很差,大轰大干,主观的确定治螟典型省、专、县和主观的要求将螟害率  相似文献   

5.
今年农业科学通讯二期上刊登了我的"请螟虫专家争鸣"的短文后,不久,就听到有人说:"自己应当先鸣起来"。我不是螟虫专家,只不过做了几年治螟的推广工作,没有什么系统资料可以用来争鸣。但是为了螟虫问题争鸣的实现,我想先就栽培治螟和毁灭稻根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请专家们指教。  相似文献   

6.
光身稻又名“光叶稻”、“光壳稻”,因其叶片、茎秆、叶鞘及谷粒等整个水稻植株都是光滑无毛而著称,主要分布在非洲、美洲及我国云贵高原等地,是美国、非洲等地的主栽品种类型。我们于1988年开始进行光身稻恢复系的选育研究,现已育成光158、光159等光身优质强优恢复系。  相似文献   

7.
我们对云南光壳陆稻的营养器官(根、茎、叶)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光壳陆稻营养器官的输导组织和通气组织比较发达,根部木质部导管数量较一般水稻明显增多。光壳稻叶子表皮细胞硅化程度较水稻高,有很多密集的硅质瘤状突起物,表皮毛明显退化,但发现残留稀疏的短刺毛和单细胞的表皮毛。叶片上气孔呈多种形状,气孔深陷于表皮细胞层的下面,气孔数量较多.另外,对光壳稻根、茎、叶内部形态解剖结构以及与光、温生态条件的关系也进行了比较、分析和描述。  相似文献   

8.
针对稻套麦田杂草的发生特点,提出"治早、治小,立足冬前抓三改"的防除措施。  相似文献   

9.
大头菜,又称冲菜,是十字花科草本植物。稻田冬种板地大头菜是指利用冬闲稻田和冬季的光温资源,在收获晚稻后不经犁耙整地就移植大头菜的栽培方法。近几年来,摆所镇实施稻—稻—板地大头菜模式,每年冬种板地大头菜。大头菜作为摆所镇农业特色产品之一,品质优良,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它以地下根膨大部分为食,肉质坚实,品质佳,适宜炒食或腌制食用。经过加工后的大头菜,香脆可口,也是远近闻名的送礼佳品。在大力发展特色蔬菜产业这一新形式  相似文献   

10.
<正>害虫进入冬季不食不动,是其生活周期中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因此,冬季治虫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清洁田园有些害虫常常潜伏在寄主植物的根茬、残株、枯枝、落叶、落果等残余物中越冬,作物收获后及  相似文献   

11.
江淮流域的稻田适合于一年两熟稻———麦、稻———油、稻———肥耕作制度。本区域雨水充沛,稻田位于低洼地带,排水不畅,冬播难度较大,部分稻田一年只种一季水稻,造成光、温、水、土资源的浪费。如本区信阳市稻田面积30万公顷,稻茬油菜不足15万公顷,小麦绿肥种植面积很小,差不多有一半稻田冬季空闲,有些虽已复播油莱,但因掌握不好节令,耕作管理粗放,造成广种薄收,影响着长江流域双低油菜开发带的形成。稻茬油菜的主要障碍是:水稻腾茬迟,整田耗工费时,油菜适播期短,地下水位高,土壤渍水,冬季冻害等。针对障碍因素,因地制宜改革耕作制度,即…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镇江市近年来成功推行"稻鸭共作",农民种植水稻不施化肥、不打农药,依靠役鸭除草、治虫。据介绍,"稻鸭共作"饲养出来的鸭子叫"稻鸟鸭",生产的稻米叫"野稻米"。由于采取生态农业循环种植法,产量也不低,而且大米品质、口感俱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像"稻鸟鸭"、"野稻米"一样的  相似文献   

13.
对广东省罗定市局部稻区暴发的水稻橙叶病病害症状及发生特点进行了描述,从传播介体、栽培制度、品种抗性及气候条件方面对发病原因进行了分析,介绍了综合防控技术措施。认为该病可防可控,但不可治,采取"加强农业防治,切断侵染源、治虫防病,治秧田保大田,治前期保后期"的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4.
2005年9月上旬,湖南新邵县严塘镇湖城村13组农户何某的3丘晚稻(面积1.89亩)出现了严重的"白叶现象",晚稻大多数剑叶叶肉被吃空后仅留下表皮,看上去一片花白.不用说,这是第4代稻纵卷叶螟的危害造成的.因稻纵卷叶螟危害,这3丘晚稻平均亩产仅412千克,亩平减产100千克以上.老何好生奇怪,这3丘晚稻光防治稻纵卷叶螟曾用过3次药,可最终还是没有"治服"稻纵卷叶螟,唉!这"鬼虫"真是难治呀!象老何这样因稻纵卷叶螟危害造成晚稻严重减产的还比较多见.问题不在于农户不重视防治,而在于防治策略和防治方法不当.针对近年防治上存在的问题,防治稻纵卷叶螟,要注意走出以下误区.  相似文献   

15.
水陆稻在三亚及思茅的生育期及株高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具有代表性的18个水、陆稻品种,在云南思茅夏季的低温长日照下旱栽及海南三亚冬季的高温短日照下水栽表明,云南粳型水稻主体亲源对光、温敏感、水栽时植株升高不显著;矮杆灿型水、陆稻品种及粳型陆稻品种的和育期受光、温、水影响不大,但水分使灿稻的植株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6.
稻水象甲是严重危害水稻生产的检疫性害虫。该虫分为成虫、卵、幼虫及蛹(土茧)4个虫态。成虫和幼虫均可危害水稻,成虫危害稻叶,幼虫危害稻根。成虫沿叶脉取食上表皮和叶肉,留下表皮,形成长短不等和两头钝圆的白色长条斑。幼虫低龄时在稻根内蛀食,常将根吃成空筒状,3龄后从根内出来咬食稻根。由于根系损伤,  相似文献   

17.
一防治水稻螟虫的技术措施采用农业技术及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措施,积极开展消灭越冬螟虫工作,大力推广药剂防治,适当推行栽培技术治螟。1.消灭越冬螟虫:各地应根据具体情况,划分类型,采取不同措施,分别对待,大力消灭稻根、稻草、茭白和杂草内的越冬螟虫。  相似文献   

18.
对"两迁"害虫,重点把握好水稻分蘖末期至拔节期、破口期、灌浆期等阶段的防治。其中对稻纵卷叶螟,坚持"治早治小"的药剂防治策略,掌握在卵孵高峰至1、2龄幼虫期防治,  相似文献   

19.
光壳陆稻和疣粒野生稻(O.meyeriana,以下简称疣野)在云南西南部栽培稻的起源地区皆广泛分布,且二者都是旱生生态型,谷粒又均为无毛的光壳,因此有人认为云南的光壳陆稻可能起源于疣野。为了探讨云南光壳稻与普通籼粳稻的亲缘关系及其在栽培稻分类上的地位我们对光壳稻进行了综合研究,现将云南光壳稻与疣野及普野(普通野生稻O.perennis 的简称)谷粒形态的电镜比较研究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稻水象甲是严重危害水稻生产的检疫性害虫。该虫分为成虫、卵、幼虫及蛹(土茧)4个虫态。成虫和幼虫均可危害水稻,成虫危害稻叶,幼虫危害稻根。成虫沿叶脉取食上表皮和叶肉,留下表皮,形成长短不等和两头钝圆的白色长条斑。幼虫低龄时在稻根内蛀食,常将根吃成空筒状,3龄后从根内出来咬食稻根。由于根系损伤,使水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