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水稻覆膜插秧技术是稻作栽培的一大创新技术。水稻覆膜插秧有效解决有机水稻规模化种植除草难、成本高、产量低、优质高产品种不能安全成熟等问题,使有机水稻规模化种植有了技术保障。为探索最适合有机水稻覆膜栽培的地膜,今年我们开展了水稻覆不同地膜插秧对比试验。一、试验地点试验地点:乌兰浩特市乌兰哈达镇东苏嘎查,岭南香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水稻种植科技示范园。二、试验材料1.品种稻花香(五优稻4号,全生育日数147天,所需≥  相似文献   

2.
有机水稻覆膜插秧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覆膜插秧提高了水稻生长前期土壤温度,加速了前期有机肥分解,为水稻分蘖期提供足够养分,有利于水稻生长.覆膜插秧水稻的株高、穗长、穗数、千粒重均较常规插秧的高;实产较常规插秧提高20.9%;覆膜插秧水稻全生育期较常规提前4~6 d,提前完成了有效分蘖;覆膜插秧水稻对于稗草、鸭舌草防除效果好,除草效果达86%.  相似文献   

3.
应用水稻机械覆膜插秧技术,地膜为可降解膜,配套使用高速插秧机、覆膜机,通过采取精细整地、科学配方施肥、节水灌溉等技术措施,实现水稻的增产。本文主要介绍了水稻机械覆膜(降解膜)插秧的作用及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4.
湖北十堰市推广水稻覆膜直播旱作栽培技术,即改育秧插秧为催芽直播,改常规管水为湿润早作,可不育秧,不插秧,不锄草.该项技术与常规淹水栽培相比,成熟早10天;免去了育秧和薅秧环节;省水节水70%,每667平方米省工7个;比常规淹水栽培增产20.5%;比覆膜插秧栽培增产4.8%.该技术宜在低温、缺水地区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5.
水稻插秧是水稻栽培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中的重点与难点,所谓插秧机械化就是用机械代替人力完成水稻插秧,包括了高性能插秧机的操作使用、适宜机械栽插要求的秧苗培育、适宜的整地技术和符合机插水稻生育特性的大田农艺管理措施等内容。因此它是一门系统工程,需要将农机技术及其作业的工艺流程、农艺技术及其操作规范与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多方面协调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该文主要研究了东丰县水稻机械插秧高产栽培技术,以提高水稻栽培质量。通过合理应用水稻栽培技术,与机械插秧高产栽培技术相互结合,得出应用水稻机械插秧高产栽培技术,水稻栽培品质与产量明显提高。因此要科学运用水稻机械插秧高产栽培技术,促进当地水稻栽培工作的开展,对当地农业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水稻双膜育秧有省地、省种、省水、省肥、苗壮等优点;而机械插秧具备速度快、效率高、劳动强度轻的优势;先进的栽培技术则是生产农艺性状优良农产品的保证.三者有机集成,可确保水稻高产、优质、高效生产的实现.2002年响水县示范应用麦茬稻双膜育秧机械插秧集成栽培新技术,平均产量625 kg/亩,比手插秧增产31 kg/亩,每亩节约成本48元.该技术已成为江苏农业重点推广技术.  相似文献   

8.
水稻在我国农业种植面积占比较大,实现水稻插秧栽培技术机械化,可以提高水稻栽培技术实用性,推动水稻种植产业发展,是水稻栽培技术重要发展方向。使用水稻插秧机相比传统手工插秧技术效率高,借助现代化机械操作技术是提升水稻种植综合效益的必要途径。随着农业经营规模扩大,积极推广使用水稻机插秧栽培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水稻机插秧栽培中植保技术的应用,阐述了水稻机插秧栽培技术的价值,并提出水稻机插秧栽培植保技术的应用措施。  相似文献   

9.
水稻栽培方式有移栽和直播2种,以移栽为主。在机械化移栽中,为发挥水稻插秧机械的优越性,机械插秧必须保证插秧质量。本文概述了耕地作业及栽培作业的质量要求,分析了水稻机械插秧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建议,以期为水稻机插秧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水稻是江汉平原的重要农作物,种植面积较大,显著推动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目前,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日趋提高,机械插秧、机械直播技术应用较为广泛。为扩大水稻的栽培效益,提高种植户的收入水平,该文全面对比机械插秧与机械直播的优缺点,并介绍了合理选种、适期早播、改善栽插效果、加强大田管理等机械插秧高效栽培技术,提出加强政策引导、革新配套技术、普及机械插秧技术等推广措施,以期推动江汉平原水稻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 在国家科技部基金项目的支持下,选择了以河北省承德县为代表进行研究我国北方贫水区水稻节水栽培,自实施以来,取得了很大进展,探索研究北方贫水区覆膜直播水稻技术栽培整合:即优良品种的筛选;覆膜直播水稻灌水次数对产量的关系;覆膜直播水稻与插秧不覆膜水稻的节水效率;覆膜直播水稻生育中期揭膜与不揭膜对产量的影响等相关因子进行系统分析,为覆膜直播水稻节水栽培推广提供指导。 1 试验条件 本试验研究是在承德县稻区进行。气候特点为:年≥10度活动积温2600~3600度,年均气温6.0~9.5度,极端最低气温-24度,年光照时数为2620~2710小时,127.9~129.8千卡/平方厘米,年降  相似文献   

12.
水稻地膜覆盖机械化有机栽培是指在水稻的大田生长期采用地膜覆盖土壤,使水稻生育前期处于保温、保湿的环境中,具有增温、节水、灭草、保肥、抗病等综合作用的一种新型水稻栽培技术。技术核心是在洋马2ZGQ-6G(VP6G型)乘坐式高速插秧机上加挂起畦、覆膜、打孔、压膜部件,经过改造后的插秧机可以一次性完成起畦、覆膜、打孔、插秧、压膜操作。  相似文献   

13.
水稻的栽培方式有移栽和直播两种,主要是移栽。在机械化移栽方式中,为发挥水稻插秧机械的优越性,机械插秧必须保证插秧质量。水稻插秧机自身能满足机插秧质量要求,但在水稻移栽中仍不能保证机插秧质量时,其影响除土壤特性等自然因素外,耕地质量直接影响机插秧质量,利用北斗导航技术、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激光整平等技术改进耕作机械,减少人工作业造成的误差,使整个耕作区域接近一个水平面,以满足机械插秧要求,从而促进水稻插秧机械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水稻纸膜覆盖插秧技术是一项高产,节水,环保的水稻生产新技术。根据现有快速插秧机,针对秧苗插植的运动特点,研究设计出快速插秧机用水稻覆膜机械装置;该装置集整地、放膜、展膜、压膜、打孔、地膜收边、扶泥等功能于一体的结构总成;能够高效、快速完成水稻覆膜,提高机械化程度,以适应水稻覆膜技术的大力推广要求。前言水稻覆膜栽培技术是将地膜铺在稻田表面(已经过整地及放水等程序),是新兴的一项高效、节水栽培技术,此种技术具有  相似文献   

15.
小麦秸秆全量机械还田和机插水稻高产栽培,是近年来江苏省为了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主推的两大农业技术.但由于各地区的地形地貌、土壤质地、肥力、生产水平等农业生态条件的不同,因而在操作上也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近年来,泰兴市将小麦秸秆全量机械还田和机械插秧两大农艺有机结合,经过试验示范,探索出了完整的适合通南高沙土地区农田耕整质量要求、田间准备要求、机具选型要求、机械操作要求、机插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和收获等小麦秸秆全量机械还田和机插水稻高产栽培集成技术,为小麦秸秆全量机械还田和机械插秧技术在通南高沙土地区推广应用提供了规范.  相似文献   

16.
机械化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机械化、轻简化栽培是水稻生产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水稻机械化、轻简化栽培发展概况,重点阐述了机械直播、机械插秧和机械抛秧等机械化栽培方式的技术特点及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提出了未来加强我国水稻机械化、轻简化栽培的研究重点,以期为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正一、技术流程(一)水稻—小麦(油菜)轮作秸秆还田技术收割机收小麦(油菜)→秸秆粉碎+均匀抛洒→放水浸泡24 h→底施氮肥→机械旋耕埋草→施复混肥→平整土地→水稻种植(机插、摆栽、抛秧、人工插秧);收割机机收水稻→秸秆切碎+均匀抛洒→施基肥→反转灭茬机施埋秸秆(或普施2次)→小麦机械条播或摆播(油菜机直插或机械移栽)→机械镇压→机械开沟。(二)玉米—小麦轮作秸秆还田技术玉米人工穗摘(或机械收获同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水稻机插秧全程覆盖技术,包括水稻机插秧精量播种、覆膜盖草、防虫网覆盖育秧等技术措施,以期为水稻机插秧全程覆盖培育健壮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水稻覆膜栽培模式能有效地解决水稻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季节性干旱和低温冷害问题。在这些区域,覆膜栽培可以在减少灌溉用水及增加土壤温度的基础上提高产量,但地膜的应用增加了生产成本,不可降解的地膜残留对环境造成了污染;由此生物可降解膜及配套覆膜机具开始研制并应用,促进了水稻覆膜栽培的发展。水稻通过覆膜主要作用可以有效控制杂草生长、减少肥料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农药化肥的使用量,为水稻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提供新的思路模式。系统阐述了我国现行水稻覆膜栽培模式在水稻生产中的优劣势,并提出水稻覆膜栽培未来发展的展望。  相似文献   

20.
<正>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配套栽培核心技术是水稻钵体育苗技术与机械插秧的完美结合,也是农艺和农机科学有机的相结合,更是水稻育秧技术、机插技术、田间管理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从根本上实现水稻机插省工、节本、高产的目标,进一步提高了水稻生产机械化程度。为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广大农民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学习样板,2014年在尚志市河东乡南兴水稻科技示范基地进行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配套栽培技术示范,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