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加快歙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对歙县境内气候特点与中药材资源情况及林下种植中药材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合实际,提出发展林下中药材产业的对策和建议,加强药材品牌建设、与旅游业融合,推广使用良种,注重本县道地中药材保护和提质拓销路等,促进山区林农增收致富和助推全面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
药用植物厚朴开发利用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国内外对厚朴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厚朴主要药理成分环境形成与积累机制不清、厚朴的道地性和真伪难以把握、厚朴种质资源评价体系尚未建立及过度开发引起的植物渐危问题。提出建立上升到国家层面上的野生厚朴种质资源库、选择核心质量性状指标对种质资源利用价值进行筛选评价、充分利用分子标记手段进行厚朴的选育工作、采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建立厚朴组织培养和细胞悬浮培养体系,重视并加快厚朴药材种植质量控制技术研究,进而建立厚朴规模化利用的技术规范与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目前我国若干个农村正在如火如荼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包括乡村风貌和乡村建设等多个方面。基于区域发展角度拟定乡村建设规划对于乡村振兴十分必要的。从区域发展角度出发,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当前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岛镇应从区域发展条件出发,结合自身的地域资源,旨在通过新农村资源保护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核心目标。但实施乡村振兴以来,我国新农村依然存在特色保护与新建之间的矛盾、公共设施与历史文化的失调等问题。所以应在保护新农村资源特色的同时,实现主题休闲体验、城郊生态游乐等产业及类型丰富的农业旅游项目相结合,打造出集生态、文化、经济、社会服务为一体的新农村多元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东北地区林下道地药材仿生栽培的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东北地区林下道地药材仿生栽培的可行性,认为林下药材仿生栽培是挽救中药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药材质量和产量的重要保证;也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探索模式之一。提出道地药材栽培过程中应注意道地药材的区域性,系统掌握道地药材与伴生植物的作用机理,系统掌握道地药材栽培技术,开展药效质量评价研究、打造道地药材品牌。  相似文献   

5.
吴铎权  蔡如 《广东园林》2021,43(2):14-17
远郊村数量较多且占地面积大,加快远郊型乡村建设有利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通过探讨广佛地区远郊村与城边村的发展条件差异,界定远郊型村庄概念,并以佛山市海丰村为例,总结其存在人口结构失衡、产业模式单一、景观资源单一等问题。并基于乡村产业和生态振兴的目标导向,提出两大规划策略:重塑乡村空间结构及乡土植物景观,盘活乡村自然资源;完善农业产业体系,打造乡村主题旅游产品体系,推动产业升级融合。  相似文献   

6.
《技术与市场》2001,(3):24-25
药物专家近日指出,自前在我国3万多种高等植物中,至少有3000种自下而上受到威胁,《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计收录389种保护植物,其中与药用有关的植物占60%以上。 据称,我国的药物种植资源存在着以下几个突出问题。首先,中药制药是以采集和消耗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为代价的,当消耗量超过自然资源的再生能力时,必然会导致该物种资源总量的下降,从而使物种绝迹或濒临绝迹。长此以往,会使中医药事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其次,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人类向自然索取的资源越来越多,甚至是掠夺式的,使药用植物生长的自然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进一步加快了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灭绝速度,尤其是一些对生态环境要求较高的贵重中药材,如野生的肉放蓉、雪莲、石解等。第三,部分中药材因品种退化、盲目引种导致品质、优级品率下降,许多传统品种主产区巳无法生产出优质道地药材,这严重影响了中药材质量,最终必然导致中医药疗效和声誉的下降。 有关专家指出,资源急剧减少已成为中药产业发展中最为严重的问题,应站在国家利益的高度,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保护药用植物种质资源: — —建立植物园、树木园等人工保护园区进行活体引种保存。这种方法已存在几百年,对保存种...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林业兼具了资源、生态保护、生态文化和产业发展等多项功能,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基本战略,基于林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之间的密切联系,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内涵及林业发展在乡村振兴中的表现,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推进林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实现途径及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二十大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新部署,吹响了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奋斗号角,为做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方向。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德昌县大力推动林下药材种植,提高林地综合经营效益,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打造林下药材示范基地,保护农户发展林草产业的信心和积极性,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切实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助农增收,推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中医药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许多地方都将中药材产业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助力农户增收的支柱产业,大力推动倾力发展,欲打造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随着中药材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品种不断增多,也遇到了很多新的问题,比如生态保护问题、中药材种苗问题、种植技术问题、规范化管理问题、盲目发展问题等,有的会导致药材产量和品质的下降,有的可能导致中药材的滞销,进而严重影响中药材种植业以及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本文通过调研峡江县中药材种植产业现状基础上,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旨在为全县中药材种植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从立法促进保护,构建完善的种质资源保护体系,提高公众保护意识,开展人工繁育工作,摸清野生动植物种质资源家底,推动珍贵用材林、木本油料林建设,发展林下经济及野生动物养殖等方面,对西双版纳州野生动植物种质资源保护及利用情况进行阐述。对存在的非保护类物种种质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有待健全,林下经济发展的政策、技术规范体系还不完善,产业化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等问题进行分析,藉此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为贯彻落实国家发改委等十部委《关于科学利用林地资源促进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精神,近日,浙江省林业局印发《浙江省林下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认定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健全林下中药材标准化种植体系,规范浙江省林下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认定和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为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药材资源,更好地满足人民医疗保健事业的需要,国务院于去年10月30日颁布了《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条例》共有26条,明确规定对于濒临灭绝状态的一圾稀有珍贵野生药材物种禁止采猎;对于分布区域缩小、资源处于衰竭状态的重要或常用野生药材物种,不得在禁止采猎区,禁止采猎期使用禁用工具进行采猎,采猎者必须持有县以上医药部门与野生动物、植物管理部门批准发给的采猎证。  相似文献   

13.
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重点首先应当是那些具有重要医疗作用和经济价值的珍贵、稀有和濒危的药用种类。国务院颁布的《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将野生药材保护等级分为三级。一级:濒临绝灭状态的稀有珍贵野生药材物种;二级:分布区域缩小、资源处于衰竭状态的重要野生药材物种;  相似文献   

14.
山区发展林下药材的前景、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森林分类经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中药国际化形势下,山区发展林下药材的广阔前景,并指出林下药材能促进山区群众增收,利于保护野生药材资源和生态环境,满足中药国际化和规模化的需求。亦分析了发展林下药材存在的基础研究不足、品种选育和栽培管理滞后等问题,从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5.
<正>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提出的重要战略,旨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推动农村社会进步。在这一背景下,发展林下经济产业被认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之一。林下经济产业具有可持续性、地域性和多功能性的特点,可以有效利用森林资源,创造就业机会,推动农村经济增长,同时保护森林生态环境。定远县作为一个资源丰富的平原县,拥有大量的林地资源,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潜力。然而,目前该县的林下经济产业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较低、市场开发不足等。因此,有必要对定远县的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现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指出了当前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已成为我国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最大制约和突出短板。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为促进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指明了方向,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载体,加快农村社区建设显得尤其重要和异常紧迫。基于实践现状研究认为,当前湖北省农村社区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就,并在理顺体制机制、基础设施建设、资源汇聚渠道、综合服务体系等方面实现了突破性发展,但仍存在定位不清、体系不全、能力不足、程度有限等不足。为此,提出了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找准社区建设工作着力点,加强社区工作队伍建设,通过创新服务模式、治理体系,重构文化体系等建议和措施,以进一步推动湖北省农村社区建设加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乡村旅游业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少数民族村落耕地资源正不断减少,农耕文化生命力不断被消解并呈现出退化之势。农耕文化是乡村生产生活的浓缩和精髓,其对保护和传承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重大意义。以桂北龙脊农耕文化为代表,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龙脊农耕文化的内涵、特征及传承价值,探讨了将农耕文化融入乡村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保护路径,以期实现从文化资源、文化价值到文化活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下,乡村特色民宿业也迎来了发展的契机,乡村民宿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抓手,也是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载体和引擎。结合当前乡村特色民宿业发展面临的产业业态单一、同质竞争与潮汐现象突出、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配套不足和标准评价体系不明晰等问题,应发挥好政策引导和顶层体系建设中的作用,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药用植物白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白及野生资源日趋减少,产业化种植白及是市场的需求,也是保护该物种的迫切需要。对白及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应用价值、集约化种植技术及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提出进行白及的良种选育,探索种苗繁育及其规模化种植技术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根本。平昌县将产业和“三农”工作、乡村振兴结合起来,以产业带动乡村振兴,让群众吃上“产业饭”,走上致富路。党的十九大以来,平昌县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坚持“保护优先、绿色发展、统筹协调”的发展理念,结合自然条件和生态优势,通过做大做强高效绿色种植业,以花椒、茶叶和核桃为特色产业,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示范带动,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花椒种植基地26万亩,茶叶产业基地25.8万亩,核桃种植基地10万亩,三大产业以“三足鼎立”之势强力推动平昌县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