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小资料     
油菜低芥酸品种—奥罗(Oro):翻译名称又叫沃罗。1966年由纽杰脱和利霍的低芥酸选系杂交育成。属春性,甘兰型,是加拿大第一个低芥酸油菜品种。该品种含油量39.1%。蛋白质含量24.8%,含芥酸0.4—0.8%。在我国青海春播栽培,生育期136天左右,亩产500—600斤。在西南地区秋播栽培,生育期163—209天,株高86.5—180.1厘米,一次有效分枝5—10个,  相似文献   

2.
王永恒 《种子科技》2009,27(9):38-39
秦优33号是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李殿荣研究员为首的专家组2004年育成的甘蓝型高油双低(低芥酸、低硫苷)优质油菜杂交种,组合为不育系y133×y76.该品种为半冬性诱导型不育两系杂交,2008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油2008019).为了增加我区油菜新品种贮备,为新品种的推广提供依据,2008年秋播,由南京市浦口区种子管理站从陕西三北华农种业有限公司引进该品种,在浦口区星甸镇国家双低油菜生产基地项目区育苗移栽示范种植10亩,在和县乌江镇直播示范种植10亩.  相似文献   

3.
以‘大地95’、‘京华165’、‘山油2号’3个甘蓝型油菜品种为材料,比较分析不同海拔条件对油菜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海拔高度的增加,油菜全生育期延长,株高、分枝高度、分枝数、单株角果数、每果粒数减少,单株产量和产量降低,千粒重增加;蛋白质含量降低,含油量增加,硫甙和芥酸在不同品种间表现不一致。相关性分析表明:海拔高度与生育期显著正相关,与株高和单株产量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19、-0.548、-0.528;海拔高度与蛋白质显著负相关,与含油量、硫甙、芥酸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90、0.262、0.161、0.138。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不同收获时期对不同生育期油菜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 12 份不同生育期的油菜品种为研究对象,分别于 4 个不同收获时期收获,测定产量、千粒重、含油量、硫苷、芥酸、蛋白质、油酸和亚油酸。结果表明,随着收获期的延长,早熟品种油菜籽产量在 5 月 20 日最低,含油量和油酸含量在 5 月 20 日达到最大;中熟品种产量在 5 月 16 日最大,含油量、蛋白质和油酸含量在 5 月 20 日最大;晚熟品种千粒重和产量在 5 月 20 日最大,含油量、蛋白质含量、油酸含量和亚油酸含量也在 5 月 20 日最大,并且晚熟品种的含油量高于中熟品种,中熟品种的含油量高于早熟品种。相关分析表明,不同的收获期与产量极显著相关,与含油量、蛋白质和亚油酸等含量相关性不显著。利用隶属函数法对 12 份油菜不同时期收获的种子产量和品质进行综合评价,表明适当延迟收获有利于获得高质量的种子。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不同品种冬油菜在陇中旱农区的适应性及抗风蚀效应,以6种冬油菜(白菜型冬油菜‘HN12PZ16-2’‘、HN12PZ16-65’和‘平试8’,甘蓝型冬油菜‘QL-GAU-201’‘、QL-GAU-196’和‘低(1)-19’)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其在陇中地区的越冬率、防风蚀效应、产量及含油量。结果表明,白菜型油菜由于冬前根冠比显著高于甘蓝型油菜,越冬存活率显著高于甘蓝型油菜,‘HN12PZ16-65’越冬率最高,达88.33%。白菜型油菜由于较高的株高和千粒重,产量和含油量显著高于甘蓝型油菜‘,HN12PZ16-65’产量(2937.00 kg/hm2)和含油量(43.67%)均最高。冬油菜冬前干物质积累量高,提高了农田起动风速,显著降低农田风蚀量,6个冬油菜品种农田土壤风蚀量较露地下降了88.77%~92.79%。因此‘,HN12PZ16-65’在陇中地区有较强的抗旱性,越冬率高,产量和含油量好,适应性好,且具有良好的防风蚀效应,适于陇中旱农区防风蚀越冬栽培。  相似文献   

6.
南充市农业科学院利用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南A5与双低恢复系626R配制双低新品种南油5626,该品种参加2017-2019年度四川省油菜新品种联合试验,2年试验18点(次)试验16点(次)增产,平均产量为2616.12kg/hm2,较对照品种德油6号增产11.64%,达极显著水平;种子芥酸含量为0,商品菜籽硫代葡萄糖苷含量23.58μmol/g(饼),含油量达45.00%;于2020年通过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适宜四川平坝、丘陵及类似生态区秋播种植。  相似文献   

7.
圣光402是甘肃圣光种业科技有限公司选育的甘蓝型油菜新品种。它是以206A作母本,以p61-2作父本配制而成的细胞质雄性不育两系杂交种。圣光402具有高含油量、品质优良、抗病、抗倒伏、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等优点。在2年甘肃省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3677kg/hm2,比对照陇油5号增产18.07%;圣光402种子芥酸含量0.042%,硫苷含量11.78μmol/g,达到国家双低油菜标准;含油量48.59%,属高含油量品种。2010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甘审油2010005),是一个极具推广应用前景的优良品种。甘肃省油菜年种植面积近20万hm2,总产量达2.8万t左右,为甘肃省第一大油料作物。近年来,春油菜因  相似文献   

8.
何志华 《种子科技》2002,20(6):367-368
秦优 7号 (原名杂油 86 )系陕西省杂交油菜中心育成的甘蓝型雄性不育三系双低 (低芥酸、低硫甙葡萄糖甙 )优质高产杂交油菜品种 ,2 0 0 1年 4月通过了陕西省审定并命名 ,同年 12月通过国家审定。我市于2 0 0 1年秋播大面积推广种植 ,其产量表现、抗病、抗逆性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其它杂交油菜品种。1 特征特性秦优 7号为甘蓝型、半冬性中熟品种 ,全生育期2 4 5 d左右 ,一生长势较强 ;株高 180 cm左右 ,株型紧凑 ,叶片上冲 ,根系发达 ,根茎粗壮 ,一次分枝始节位平均在 4 0 cm以上 ,一次有效分枝 8.4个左右 ,单株有效角果数 30 0个左右 ,每角 2 …  相似文献   

9.
宜油 42 是宜宾市农业科学院以高含油量恢复系材料 14-5948 为父本、宜 10A 为母本组配而成的高产优质杂交油菜品种。在 2017-2019 年连续 2 年度的西南地区冬油菜品种比较试验中,宜油 42 平均产量达 2844.15kg/hm2,较对照蓉油 18 平均增产 4.76%,具有抗寒性强、适应性广、生育期适中、品质佳等特点。该品种芥酸含量 0.20%,硫苷含量为 20.96μmol/g,含油量达 47.49%,已于 2021 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 油菜(2021)510017,适宜在四川、贵州、重庆、陕西汉中的平原、丘陵地区作冬油菜秋季种植。  相似文献   

10.
贡油 070 是以杂黄籽甘蓝型油菜雄性核不育两用系 BZ207AB 与双低恢复系 6173R 杂交,鉴选出的双低、高产花籽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2017-2019 年度参加四川省科乐油菜新品种联合试验,2 年度平均产量 180.21kg/667m2,平均芥酸含量 1.67%,商品菜籽硫甙含量 32.55μmol/g(饼),含油量 46.90%,籽粒花籽。2021 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 油菜(2021)510022。该品种是一个角果较多、产油量高,适合四川平坝、丘陵冬油菜区种植的双低花籽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黔油16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大雄  饶勇  张太平 《种子》2006,25(5):85-87
黔油16号为细胞质雄性不育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其组合为98-8 A×98-8 C,98-8 A属PolCMS系统转育而成。在贵州省和国家(长江上游)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分别为2 762.25kg/hm2和2 397.15 kg/hm2,分别比对照品种增产18.27%和23.29%,增产均达极显著。该品种芥酸含量0.60%,硫甙含量78.03μmol/g,含油量41.84%。分别于2002年、2003年通过贵州省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长江上游及邻近相似生态区域油菜适宜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甘蓝型油菜遗传图谱的构建及芥酸含量的QTL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一个由甘蓝型油菜品种Quantum (黄花、低芥酸)和人工合成的甘蓝型油菜品系No.2127-17(白花、高芥酸)为亲本材料建立的DH群体中芥酸呈现单基因的遗传模式。为了发展与芥酸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对其实行有效的控制,随机选择121个结实正常的DH系为作图群体,利用SSR和RAPD标记构建了一张甘蓝型油菜的遗传连锁图谱。在亲本间检测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不同类型的甘蓝型油菜品种和杂种 F_1异地异季种植的性状表现。春油菜、春性和半冬性类型品种夏播生育期缩短,性状变差;冬性和部分半冬性类型品种不能现蕾开花。春油菜对长日照敏感;冬油菜对长日照不敏感。我国三种类型冬油菜品种夏播与秋播的现蕾日数与全生育日数呈高度正相关。不同类型品种夏播与秋播经济性状呈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为选育高产、优质、广适的杂交油菜新品种,满足油菜产业发展和农业生产需求,四川省南充市农业科学院以双低不育系南A5为母本、双低恢复系37R为父本,成功配组育成甘蓝型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巡油919(参试名称南油537)。2018-2019年参加西南地区冬油菜品种试验,2年17点试验13点增产,菜籽平均产量为2941.82kg/hm2,较对照蓉油18增产8.10%(极显著);该品种种子芥酸含量为0,硫苷含量23.11μmol/g(饼),含油量43.96%;杂种优势强、丰产性好、适应性广、产油量高、熟期适中。2020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适宜在四川、重庆、贵州、陕西汉中和安康冬油菜区秋播种植。  相似文献   

15.
芥酸在工业上具有诸多用途,目前主要从菜籽油中制取,提高芥酸含量和含油量是工业专用高芥酸油菜育种的两个重要目标。本研究在甘蓝型油菜高油品种CY2中籽粒特异正向表达拟南芥At FAE1基因,增强脂肪酸延伸酶的活性,获得了两个高油高芥酸转基因株系,其芥酸含量由CY2的43%提高到了60%左右,含油量超过了50%,稍高于CY2。这一研究表明,极长链脂肪酸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FAE1表达的上调不仅能显著促进芥酸合成,而且对提高含油量也有一定作用。田间观察和考种结果显示,两个株系的主要农艺性状与CY2相仿,未发生显著变化。该转基因油菜的产业化开发将有助于降低企业的原材料和芥酸产品的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6.
甘蓝型油菜辐射诱变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为材料,用3个不同60co-γ射线剂量(800Gy,1000Gy,1200Gy)辐射处理材料,研究品种辐射前含油量,芥酸,硫苷和硫等成分的含量与辐射后成苗率的相关性及辐射处理对成苗率和M1,M2植株主要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辐射前种子芥酸和硫的含量与成苗率呈现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且表现为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相关系数增加;含油量与成苗率则呈现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表现为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相关系数的负值增加。(2)基因型不同的甘蓝型油菜品种的成苗率同一剂量辐射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3  相似文献   

17.
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豫油2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豫油2号是用系谱法从“(7818×Marnoo)F_2×QVa”的杂种后代中选育的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耐)病等特性.在河南省三年区试、两年生产示范和国家黄淮区域试验中,比双低油菜品种豫油1号(ck_1)增产15.6%,比高芥酸、高硫甙油菜品种南阳41(ck_2)增产3.8%,比低芥酸油菜品种秦油3号增产23.2%.该品种含芥酸0.244%、硫甙16.57μmol/g,含油量39.48%,达到了国际优质油菜标准.较抗(耐)病毒病和菌核病.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罗平县是油菜生产大县,常年种植面积保持在 5.53 万 hm2 以上。近年来,大量外省杂交品种进入罗平市场,为鉴定这些品种的丰产性、抗病抗逆性和品质,选择 49 份市场主推品种,采用大区设计开展品种综合筛选试验,从中筛选出高产优质双低品种,以巩固罗平优质油菜生产大县地位。结果表明,明堂油 985 和中油 811 芥酸、硫苷含量低于 1% 和 27μmoL/g,油酸、含油量分别高于 66% 和 44%,产量高于 3570kg/hm2 ,抗倒伏,菌核病病株率低,品质好,油酸和含油量高,可加大力度推广。德油杂 12 产量最高,芥酸含量低,含油量一般,但硫苷含量高(54.3μmoL/g);川油 45 产量居第 2 位,芥酸含量低,硫苷含量较低(34.49μmoL/g),含油量一般(38.74%);大地 199 产量为 3327.01kg/hm2,芥酸、硫苷含量分别低于 1% 和 30μmoL/g,油酸、含油量高,分别为 69.33% 和 46.56%,可推广。  相似文献   

19.
油菜杂种优势利用是我国油菜品种改良最重要的育种途径,贡油5206是以甘蓝型油菜褐籽核不育系BZ551AB与双低恢复系7(50)R杂交鉴选出的优质、高产褐籽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2016-2018年参加四川省科乐油菜新品种联合试验,2年平均产量为185.31 kg/667 m2,较对照德油6号增产15.47%,芥酸平均含量0.201%,商品菜籽硫甙平均含量23.19μmol/g饼,平均含油量46.44%,籽粒褐色。2021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该品种是一个角果较多、产量较高,适合于四川平坝、丘陵地区冬油菜区种植的双低高油褐籽杂交油菜新品种,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秦优11号属半冬性甘蓝型三系杂交油菜品种,由咸阳市农业科学院和三原县种子公司育成,不育系2168A为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商品油菜籽含油量44.6%。45.3%,芥酸含量0.0%-0.1%。硫苷含量25.68~25.73μmol/g,为高含油率的“双低”杂交油菜。2008年通过陕西省、江苏省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江苏全省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