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郭凡凡 《南方农机》2023,(14):98-101
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也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更是助力共同富裕的根本之策。因此,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助力共同富裕的必要前提、必由之路、有效方式,这对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提供了思考与启迪。基于此,笔者认为,筑牢农村农民共同富裕的基础,必须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质量兴农战略、推进农业农村数字乡村建设,引领农民朝着共同富裕之路奋力迈进。要聚焦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工作为抓手,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质量兴农战略,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要借助数字技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体系建设,推进乡村治理模式转型;要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等方面发力,以实现农业经济持续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打下良好基础,促进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2.
赵小钥  周羿  韦英 《南方农机》2023,(15):119-122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既有利于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环节。基于此,课题组从乡村振兴以及共同富裕的概念入手,分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实现共同富裕面临的困难,提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结果表明,在社会主义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要深入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有效缩小城乡差距,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3.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是解决"三农"问题和实现共同富裕的两大重要战略举措,厘清二者之间的内在逻辑,构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协同发展的科学路径,对于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内在原则和范围内容存在耦合性,自身特点和实现目标存在差异性,需要从做好乡村的产业衔接、利益衔接和治理链接三个方面,实现乡村的产业兴旺、增产增收与生态宜居。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迈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其为进入新时代的乡村发展建设提供了新蓝图。文章以脱贫地区的典型代表商洛市为研究对象,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方面阐述了其乡村振兴工作现状,梳理出其存在乡村产业竞争力不强、人才力量不足、和美乡村建设缺乏支撑等发展短板,并提出了夯实组织人才基础、加快秦岭山水乡村建设、持续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推进文旅康养融合、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等对策建议,以期为西部脱贫地区的乡村振兴工作提供借鉴,助力推动脱贫地区实现质量兴农、绿色发展、文化兴盛、乡村善治、城乡融合。  相似文献   

5.
随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旅游扶贫逐渐成为我国贫困地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及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文章以典型民族贫困地区贵州省黔西南州册亨县为例,在分析册亨县贫困现状、致贫原因以及乡村旅游发展条件基础上,提出该县乡村旅游扶贫路径,即依托乡村旅游发展实现社会贫困问题治理需要创新理念、思路和方法,发挥全域旅游资源优势,以"旅游+"战略推动多产业融合发展,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贫困地区文化、农业、治理等方面的振兴,以期实现册亨县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的有机衔接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圩镇作为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桥梁和纽带,可以有机地把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连接起来,实现整体规划、一体化推进,以更好地推动美丽圩镇创建,进而优化构建中心城区、县城、圩镇、乡村协调发展空间结构。本文以罗定市圩镇建设为例,探讨如何充分发挥圩镇的功能,强化圩镇连接城乡、推动辐射农村、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全面开展美丽圩镇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7.
廖晓斌 《南方农机》2023,(12):125-127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已成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乡村旅游无疑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基于此,笔者梳理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乡村旅游的资源与现状,发现其拥有明显的农业产业基础和红色基因等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理念创新不足、产业融合不够、产品不丰富等问题短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乡村旅游发展政策保障体系、不断集聚和丰富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持续提升旅游品质和影响力等对策建议,最终实现推进兵团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8.
朱周全  肖金志 《南方农机》2023,(13):106-108+130
艺术介入乡村有利于乡村农副产品宣传及乡村旅游推广,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同时也在乡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传统文化遗产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课题组分析了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三种模式,分别为政府与艺术家合作型、艺术个体主导型、高校艺术实践型。研究发现艺术介入乡村建设过程中面临乡村环境优势资源不足、老龄化严重、艺术变现周期长、村民话语权缺失等问题,并提出了艺术介入乡村实现振兴的途径:依靠地方特色,构建地方景色;融合乡村文化,加快变现速度;培育引进人才,实现持续发展。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艺术特有的优势介入乡村建设,可以改善地方环境,培养乡村文化氛围,为地方发展文旅产业助力,为地方产业创收,提高村民收入水平,加速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推动乡村现代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9.
俞秀红  张建徽 《南方农机》2023,(22):108-111
江宁作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大力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课题组从资源禀赋、地理位置、交通设施、经济基础等方面分析了江宁发展文旅产业的优势,梳理了近些年江宁关于美丽乡村的政策规划,实地调查记录了代表性美丽乡村的发展,总结概括了江宁美丽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径:整合优势资源,做强做大“源文化”,实现“源文化”的规模化发展;保护生态资源,农文旅深度融合,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入挖掘区域文化因子,打造代表性文旅新地标,以点带面,带动全域旅游;推进乡村公共文化建设,延伸文旅产业链。课题组通过实地调查、案例研究,探析了江宁文旅融合发展的实绩和路径,以期对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提供示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王凤瑛 《河北农机》2023,(9):160-162
农业产业在推进我国民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支柱产业,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工作的核心任务,因此应着眼于国家发展战略角度,积极开展农业生产现代化建设,为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奠定基础,实现农业的稳产稳增以及稳定安宁的生产生活状态。另外,民族复兴与乡村振兴有着密切关系,为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农业生产现代化建设是有效路径,其可为为农业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加快乡村振兴发展步伐,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乡村发展目标。鉴于此,本文主要围绕以上方面展开论述,并提出了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11.
乡村振兴的伟大成就奠定了共同富裕的坚实基础,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性任务,而通过大数据等技术量化体现政策成效,支撑实时科学决策是数字政府建设的具体要求。基于政府关于乡村振兴及共同富裕的相关政策要求,结合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电力数据全量性、实时性、客观性的特点,研究城乡融合共同富裕水平评价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量化指数的各项指标,形成覆盖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和高保障用电的评价体系,可实时计算地区、街道、乡镇的共同富裕实施情况,为政府部门共同富裕战略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周少琛 《南方农机》2023,(5):110-112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应当担负起乡村振兴的发展重任,将自身优势与乡村振兴发展相结合,推动乡村振兴的全面发展。如何使大学生群体成为乡村振兴发展的新生力量,笔者以开封市大学生群体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个人访谈等方式,从乡村教育、区域经济、制度保障、创业环境等角度分析了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合理建议。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群体具有较高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需要大学生参与,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乡村振兴发展服务,以学农融合为基础,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注入新动能。  相似文献   

13.
项绍华 《南方农机》2024,(2):115-118
乡村振兴是解决我国城乡收入不均衡、不充分问题的主要手段,也是促进共同繁荣的必然要求。基于此,笔者分析了共同富裕目标下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现实挑战与路径选择,发现在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乡村振兴面临着收入分配失衡、“三农”短板亟待补齐、基础设施不完善、公共服务不健全等现实挑战,并提出了坚持党对乡村振兴的集中统一领导、全方位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统筹城乡发展等推动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以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激发乡村发展活力,挖掘农民发展潜能,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推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赵萍 《现代农机》2024,(2):32-34
整合互联网技术平台推动乡村振兴,是数字乡村战略实施的重要措施。乡村旅游合作社是促进乡村振兴的有效载体,通过建设数字化平台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乡村旅游生产效率,可以为彝族地区依托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禀赋推动一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新思路。为进一步完善乡村旅游产品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发挥乡村旅游合作社资源整合与对接市场的作用,彝族地区乡村旅游合作社数字平台主要包括数字化管理、数字化运营及数字化服务三大功能模块,从农业生产、文化旅游产业、营销推广三个方面进行数字化平台的基本架构与应用设计。  相似文献   

15.
郭慧毅 《南方农机》2023,(1):190-192
乡村振兴,关键是人才振兴。加快乡村建设,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吕梁市城乡面貌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吕梁精神”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推动着吕梁老区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然而,一些革命老区地理位置比较偏远,经济基础比较薄弱,阻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此,笔者建议应锚定吕梁乡村人才振兴需求,依托学校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加强农业技能培训、学生劳动实践以及科研成果转化,采取高校教育辅助和助推老区振兴的方式,以高校教育推动老区经济发展,为吕梁老区早日实现乡村振兴,在吕梁这片红色土地上续写新的发展篇章助力。  相似文献   

16.
自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公布和审议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以及《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解决"三农"问题成为了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田园综合体作为当前乡村旅游的重点发展模式,现已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势必会对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以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乡村度假作为旅游金子塔的顶端,是旅游的高端形式,能够充分促进和带动农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发挥乡村旅游的最大效应。基于此,本文从田园综合体入手,对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展开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推动高校深度参与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搭建文化艺术服务的桥梁,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意,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课题组通过分析高职院校精准帮扶助力乡村振兴的可行性,探讨了高职院校科技特派员根据自身专业优势,以文化艺术服务路径助力乡村振兴的具体模式和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的作用与价值,探讨高校科技特派文化艺术服务在促进乡村振兴发展中的作用意义重大。通过参与乡村环境的规划设计以及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包装设计、公共艺术服务、传媒策划以及数字营销等具体创作实践,可以培养和发展特派员体验学习的能力。未来,应该充分利用科技特派员和工匠艺人的实践经验,引导其发挥指导作用,实现村校共同培养的双向互动,进一步深化高校科技特派文化艺术服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创新的、可持续的支撑。  相似文献   

18.
<正>乡村旅游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有效载体,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是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力抓手。作为农业大省、民族大省、旅游大省的云南,乡村旅游发展一直以来都“有基础、有空间、有潜力”。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云南征程和实践中,如何发现并深入挖掘乡村价值,为乡村旅游增添内涵、丰富业态、提升品质,助推云南乡村旅游与时俱进实现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云南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值得深入思考和探究。  相似文献   

19.
韦文伟 《河北农机》2024,(3):151-153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应着重强化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并发展乡村旅游,以实现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的全面发展,进而促进城乡之间的协调共进。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深入,农业机械化所发挥的作用日益重要,其不仅大幅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效率,还积极推动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本文将着重探讨农业机械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耦合关系,明确农业机械化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中的作用及融合发展问题,并结合实际探讨农业机械化作用发挥的改进策略:构建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优化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农机推广队伍建设、创新农机研发与推广模式。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深入分析农业机械化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中的作用,希望可以给相关专业人员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相蕾 《南方农机》2022,(6):86-88,98
笔者以山西平定娘子关景区为例,深入分析近年来乡村旅游的发展实践和现实成效,从文旅融合视角甄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旅游产品业态、宣传效果、文创产品等方面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认为应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加强文旅融合机制、实现精准营销、开发特色的旅游产品,从而提升乡村旅游吸引力,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