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王文明 《南方农机》2024,(7):88-90+110
高等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密切相关,涉农高职院校在服务乡村振兴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文章首先对乡村振兴战略和涉农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意义进行介绍。然后指出涉农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中存在的问题:未建立完善的体系;学生农村就业率偏低;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涉农高职院校资金拨款较少;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与乡村振兴实际环节脱钩等。最后结合实际情况探讨涉农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政府引导,统筹资源服务乡村振兴;优化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更合适的农业技术人才;加强与乡镇企业合作,联合培养人才;创建高质量师资团队,优化专业设置。为涉农高职院校如何高效服务乡村振兴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耕读教育是培养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学生强农兴农使命和知农爱农情怀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开展耕读教育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文化自信,为国家培育更多兴农人才的重要作用。在耕读教育板块选取上,要坚持开展农业物质生产实践、“三农”社会实践和农业科学文化实践。在构建耕读教育体系时,要进一步明确耕读教育的时代内涵,发掘区域资源拓展耕读教育的实践空间,构建科学合理的耕读教育评价体系。通过施行成体系的耕读教育,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3.
人才是现代农业实现的关键,培养农类复合型乡村治理人才是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一环。基于此,课题组分析了乡村治理人才培养和储备的意义,研究了我国涉农高职院校农类复合型乡村治理人才培养现状,发现存在人才供需不契合、人才培养模式有待改革创新、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无法适应乡村发展需要、学生服务乡村意识淡薄、师生服务乡村生产实践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并从做好顶层设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科学重构课程体系、增强农类办学活力、构建乡村振兴长效服务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农类复合型乡村治理人才培养的路径,以期为高职院校农类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借鉴,助推高校改革与发展,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与组织振兴。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培养高素质的农业人才,能够为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提供有力支撑。近年来,扩招是实施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培养高素质职业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机遇。为助力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服务乡村振兴,课题组结合广东省高职扩招的具体政策,指出涉农专业高职扩招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着学生管理服务工作难、教育教学工作新、保障高质量就业要求高等主要难题,进而对高职院校育人机制和人才培养策略进行探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采用信息化混合式教学,多模式、多类型开发课程体系;强化技能实践,聘请企业实战教师,组织开展“1+X”证书培训;建立完全学分制,实现校内、校外学习贯通;创新学生管理模式,探索多元考核方式;发挥行业办学自身优势,深入开展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5.
黎缘  宋建群 《南方农机》2023,(7):108-111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历史任务,人才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动力。高职院校肩负着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技术技能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因此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应该以基层农业发展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为导向,助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课题组结合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农学专业群人才培养现状,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下基层农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时代背景,对高职院校在基层农业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论述了高职院校面向基层农业创新人才的培养策略,为提升基层农业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创造有利条件。结果表明,该人才培养策略突破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瓶颈,有利于培养专业知识水平高、实践能力强、思想觉悟高,在农村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卓越农科人才。  相似文献   

6.
农业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任务,若要实现乡村振兴目标,最重要的还是要培养新型乡村治理人才、新型职业农民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本文分析了农村农产品电商的涵义及现状,研究了高职院校培养农产品电商人才模式,阐述了高职院校农产品电商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认为只有强化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弥补农村人才供给短板,才能为实现乡村振兴助力。  相似文献   

7.
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是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应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高职涉农专业担负着为农业发展培养专业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本文以涉农专业为例,分析了高职涉农院校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等措施,旨在提升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王新海  马瑾 《南方农机》2024,(5):191-194
大学生劳动教育是高职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基于高职助力乡村振兴和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现实需求,重点探索乡村振兴与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通过构建融合发展平台,对师生的精神品质加以培养,从而提高育人实效性,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乡村地区经济大发展。课题组以高职院校为研究对象,对乡村振兴与劳动教育融合发展进行了探究,创新了高职助力区域乡村发展的模式,为区域发展贡献了高职力量。  相似文献   

9.
王文明 《南方农机》2024,(6):102-105
党建工作是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职院校的乡村振兴工作起着引领作用。基于此,文章阐述了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深入分析了农业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出了发挥职业院校技术支撑作用、推动产学研融合、发挥人才培养优势与文化引领作用等高职院校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实践方法,并介绍了台州科技职业学院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实际案例。台州科技职业学院在乡村振兴、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党建工作实践方面的积极探索与尝试充分彰显了党建工作在高职院校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并可为其他院校的乡村振兴工作提供有效参考。高职院校通过合理设置专业、明确目标、选择有效人才培养模式以创新人才培养范式,有助于提升育人质量,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水平的农业人才,促进乡村经济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强农机特色专业建设是高职农业院校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以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农机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措施,以培养出农机专业综合性高素质人才,服务农村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涉农专业人才的培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让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面临着全新的机遇。特别是在"城乡一体化"进程加速发展的今天,农村对于技术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更加旺盛。高职院校作为涉农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不仅在涉农人才培养当中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和挑战,同时在涉农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创新中也面临着十分严峻的任务和挑战。文章基于乡村振兴这个基本目标,以高职院校涉农专业人才的培养为切入点,展开了深入探索和分析,其目的在于能够为高职院校涉农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的双提升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应把培养基层农技人才放在突出位置来抓。课题组从国内外对乡村振兴战略下基层农技特岗生定向培养角度,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分析和讨论,旨在为基层农技特岗生定向培养模式提出努力方向,并提出了涉农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应坚持以培养基层农技人才作为导向,增设农技推广相关课程,以高效生态课堂建设为主,夯实农技推广人才基础知识,提升现有农技人员的学历层次和技能,提高人才综合素质,以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在人才,而人才严重短缺,正是目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解决“三农”问题的最大掣肘。涉农职业学校是培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服务“三农”职业人才的一支中坚力量。培养造就大批真正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和能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服务“三农”的职业人才,是涉农职业学校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服务“三农”培养人才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4.
刘春怡 《南方农机》2023,(14):109-112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大量的乡村人才作为支撑,政府应加大培育乡村人才力度,使其成为能够适应农村现代化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为促进乡村人才振兴,笔者提出如下对策建议:其一,应打破乡村发展的封闭性,调动本村农民与外来人才在生产工作方面的积极性;其二,利用乡村新兴产业吸引人才,将电商农业发展成特色产业,推动乡村服务业发展;其三,结合产业发展需要,培育乡村复合型人才,开展创业型农民培训、新型特色产业农民培训,并与当地高职院校联合培养涉农专业人才;其四,重视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丰富新型职业农民基本内涵,科学遴选培育对象,优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架构;其五,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激励机制,灵活运用激励手段,鼓励社会人才投身于乡村建设,定向引进乡村人才。研究结果表明,乡村人才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胜保障。  相似文献   

15.
荆东星 《南方农机》2023,(18):195-198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应用型技术人才。高职院校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应当积极与地方政府合作,为乡村振兴培养更多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如何更好地与地方政府进行合作,推动高职院校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是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问题。基于此,笔者以“嵌入式”校地合作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剖析了“嵌入式”校地合作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阐述了高职院校“嵌入式”校地合作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重要意义。笔者建议,高职院校要主动融入地方政府共同做好乡村振兴工作,将乡村振兴相关专业的教学资源、实践基地、教师资源、先进技术等嵌入地方政府的相关规划和政策,进行优化配置,打造一种适应乡村振兴需要的“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政府要从政策上给予支持,加大对校地合作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通过项目资金、项目支持等方式对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给予经费支持,以确保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6.
赵周娟  郝铭 《农业工程》2018,8(2):115-117
针对“互联网+农业”给人才需求带来的变化,以及国家提出的“双创”战略,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创新创业教育面临新的要求和挑战。结合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就当前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强涉农专业实践训练、强化师资队伍和构建协同培养体系等对策,以此促进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7.
刘欢  杨正勇  赵琼 《南方农机》2022,(8):153-155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实施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要素.基于我国目前的国情、农情,农业机械化设备的熟练操作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维修人员等现代农业技术人才严重短缺.项目小组试图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高职院校乡村工匠培养对策,实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亟需人才的有效对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丰富人才培养内涵,加强...  相似文献   

18.
卢静  史志刚 《南方农机》2023,(21):132-135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高职院校承担重要使命。为了应对各种困难挑战,有必要超前谋划、提前布局,以探索高职院校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研究小组从高职院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出发,分别论述了高职院校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等方面的作用与意义。然后,从院校层面、乡村层面、政策层面三个角度剖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如统筹机制不健全、乡村持续发展内生动力不足、政府政策保障缺少协同联动等。基于此,进一步提出高职院校需要积极谋划布局,拓展路径,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产教融合、深化文化服务、强化协同治理等方式,真正为乡村人才、产业、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提供坚实支撑。  相似文献   

19.
作物栽培学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是农业科学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们针对高职院校《作物栽培学》课程存在的问题和矛盾进行分析,提出作物栽培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目标与方法,为新时期高职院校农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参考,旨在为社会培养一批农业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助力国家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涉农类高职院校学生参与服务三农的现实意义,认为参与社会实践服务是大学功能实现的需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三农情怀,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研究发现:涉农类高职院校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服务所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参与社会实践服务乡村振兴的主要路径:强化学农兴农思想,发挥专业优势服务三农,丰富社会实践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